?

激活教材 深度閱讀 提升語文素養

2023-09-12 10:27林瑞瓊
新教師 2023年6期
關鍵詞:語言文字詞語文學

林瑞瓊

語文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是學生學習的材料??v觀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依然存在著“逐句講解”“逐段分析”的現象,教師仍然為了“教課文”而“教課文”,拘泥于課文,“只見樹木而不見森林”,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忽視文學知識的傳授,忽視優秀文化的傳承。這種僵化的課堂教學,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限制了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阻礙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為改變上述現象,教學中,教師要讀透教材、激活教材、創新教材,要以語育人、以文化人,讓學生涵泳在語文教材里,品讀語言文字,感悟精典文學,熏陶傳統文化,全面提升語文素養。

一、緊扣詞語 感受文字的溫度

閱讀理解力是學生重要的語文素養,也是學生學習的必備能力。閱讀理解力,就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知、感悟和運用的能力。閱讀理解力的培養,從詞語理解力開始。詞語是構成文章的最小獨立運用的單位,承載著文章的重要信息,是表情達意的重要基石。詞語理解力的培養,有利于提升學生運用語言文字,感受、理解文章內容,體悟文章思想情感的能力。

課堂教學應從詞語開始。如對《跳水》一課中“放肆”一詞的教學,既可以提高學生閱讀文章時理解詞語的能力,又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讀懂故事情節的發展過程。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或查字典,讀懂“放肆”一詞字面上的意思:指一個人的言行輕率任意,毫無顧忌。接著告訴學生,詞語的理解只讀到字面層,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聯系上下文,把詞語放在文章中去理解。于是,教師引導學生回到課文中去思考、尋找、發現:猴子為什么會放肆起來?怎樣放肆的?放肆的結果是什么?通過閱讀交流,學生讀懂了:猴子的放肆是因為它知道大家是在拿它取樂,它放肆地去逗孩子,摘孩子的帽子,朝孩子做鬼臉,引孩子去追它,最后把孩子帶到險境之中。這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詞語教學,讓學生明白了“猴子的放肆”在推動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讀好了“放肆”,也就讀懂了文章的脈絡。學生對詞語意義的理解形象化了,對詞語情感的體驗到位了,對文章的感悟深刻了,運用起來就能得心應手。

這樣的教學,讓學生明白了詞語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而是要深入文本,聯系上下文讀懂詞語在文中的意思,體會詞語在語境中表情達意的效果,感受語言文字的溫度;還讓學生明白了閱讀時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對語言文字產生了敬畏,從而愛上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關注文體 領會文學的寬度

閱讀不是簡簡單單地讀書看報?!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里的讀書指的是深度閱讀。深度閱讀是一種境界,是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影響著學生的閱讀品味,影響著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思維品質。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依文體特征,帶著學生覓文學之脈,品文學之美,探文學之魂,引導學生走向深度閱讀。

閱讀教學,不能千篇一律,逐句講解,逐段分析,而應以教材為本,依文體而設,讓學生去觸摸文學,品味文學。還是以《跳水》一課的教學為例。這是一篇小說,“小說的藝術就是情節的藝術,懸念、波折是小說的精彩華章”。教學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厘清小說的情節:水手拿猴子取樂—猴子逗孩子生氣—孩子追猴子遇險—船長逼孩子跳水—水手救孩子脫險。接著,讓學生找出最扣人心弦的情節——孩子遇險,結合相關語句,去品讀,去體驗驚心動魄。然后,讓學生再次走進小說,相互交流,發現讓孩子走上險境的“罪魁禍首”。從而讓學生明白:因為水手的“笑”,使得猴子肆無忌憚,使得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于是孩子漸漸失去理智而走上了險境。水手的“笑”,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這也是小說推動情節發展的表達藝術。教學至此并沒有結束,教師可繼續追問:制造這個險境的到底是誰?為什么要制造這個險境?在交流碰撞中,學生的思維再次被激起:這個險境是作家制造的,是為了主人公的出場作鋪墊。這樣的教學,學生自悟出:小說這種文學的特點就是在制造危機,解決危機;閱讀小說不僅要關注情節,還要關注人物。

不同文體的文章,語言風格、表達方式、構成要素各不相同。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有依文體而教,才能有的放矢,抓住重點,深入文本,教出“文學味”;學生才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進而發展獨立閱讀能力。有文體意識的教師教語文,才能教得大氣,教得深刻,學生才能學得輕松。如此,學生方能達到“自能讀書,不待師講”的閱讀水平,從而提升文學素養。

三、巧借資料 品味文化的厚度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這樣寫道:“文化自信是指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信念。通過語文學習,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這告訴我們,有深度的閱讀教學,離不開文化的熏陶,離不開文化的認同,離不開文化的浸潤。作為學生學習載體的教材,有的課文是節選的,如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節選)》;有的課文是選自作家文集中的一篇,如《刷子李》;有的課文是文章的一個片段,如《他像一棵挺脫的樹》。這些學生學習的載體,朝代不明、區域不清、信息不全,學生很難感受到其背后蘊藏的文化信息。教學中,教師要恰如其分地補充有關資料,挖掘隱藏在教材里的文化因素,用文化浸染學生。

《漢字真有趣》是“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中的一個內容,有助于學生感受漢字的趣味,了解漢字的文化,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補充有關漢字發展及表現漢字音、形、義一體的資料。如教學“人”字時,教師可以先出示“人”字,讓學生說一說:你覺得怎樣著的“人”才是人?接著出示課件中的甲骨文“”。在學生疑惑之時,教師借機解釋道:這彎著的線條,表示彎著腰伸著手正在勞動。古人認為,勞動著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如此補充,學生才能理解“人”字的含義,感受“人”字背后蘊藏著的文化:漢字在勞動中產生,它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漢族是一個崇尚勞動的民族。

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在教學中融入文化,是每一位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文本中蘊藏著的文化因子,讓學生浸潤在文化中,經受優秀傳統文化的洗滌,這樣學生的認知才能得以豐富,視野才能得以拓寬,文化底蘊才能得以夯實,這樣的閱讀才有深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才能落地。

文字是載體,是基礎;文學是外在形式,是內容;文化是內在修養,是靈魂。教學中,教師只有以教材為依托,研究教材,激活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帶著學生在教材里品味祖國的語言文字,培養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幫助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從而建立真正的文化自信。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泰縣東門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

猜你喜歡
語言文字詞語文學
容易混淆的詞語
語言文字運用題的變與不變
我們需要文學
小題精練(四) 語言文字運用
小題精練(三) 語言文字運用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一枚詞語一門靜
語言文字
我與文學三十年
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