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拓雕塑藝術展示 弘揚紅色文化精神

2023-09-15 21:05謝韻明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10期
關鍵詞:雕像紅色文化

【摘要】楊匏安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優秀的理論家和杰出的革命家,是華南地區最早的系統傳播馬克思主義者,中共黨內最早的監察干部之一。1918年—1927年曾居住在廣州楊家祠并渡過他革命生涯最重要的時期。2019年在楊家祠陳列布展期間,為真實地再現楊匏安的革命風采,特邀請著名國家級藝術家潘鶴先生塑造了楊匏安漢白玉雕像。這是一座鐫刻紅色信仰、弘揚紅色精神,藝術價值極高的雕塑作品。

【關鍵詞】楊匏安;潘鶴;雕像;紅色文化

【中圖分類號】G26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10—001—04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p>

楊匏安(1896-1931),廣東香山南屏北山村(今屬珠海市)人。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下半年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廣東區委員會代理書記,1924年秋任中共廣東區委監察委員,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是華南地區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宣傳者,是廣東地區最早的黨員之一,致力于向青年宣傳馬克思主義,其位于廣州越秀區越華路的住處楊家祠成為黨的活動據點。2019年,修繕一新的楊家祠被列為廣東省文保單位。應我館之邀,著名雕塑家潘鶴先生塑造的楊匏安同志的漢白玉雕像,就座落在楊家祠入口處,成為打卡勝地。楊匏安漢白玉雕像真實再現了這位中國共產黨早期杰出理論家的風采,是現當代一座藝術價值極高的雕塑作品。

一、推敲琢磨精心創作

潘鶴(1925—2020),廣東南海人,我國著名雕塑家、書畫家,國務院授予“國家級首批有突出貢獻專家”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9年,榮獲“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潘鶴不僅藝術生涯漫長而且創作力旺盛,其從事藝術創作的時間跨度長達70多年,僅大型的戶外雕塑作品就有100余座,有多達68個城市的廣場上設置了其設計創作的雕塑作品。

就潘鶴先生的作品來看,受到人們追捧的原因不僅在于形,更在于神,即通過作品表達出來的精神更令人欽佩。2019年5月,潘鶴先生的絕筆之作:楊匏安漢白玉雕像,被放置于楊匏安舊居展廳正中央,該雕像含基座高2.15米,雕像長0.6米、寬0.75米、高分別為1.5米,重量是1噸,基座采用黑色花崗巖石雕刻材料。楊匏安身著長衫,上半身左側稍微往后傾斜,神態自然堅定,從中可以感受到楊匏安同志的革命氣質。潘鶴先生作為楊匏安烈士的親屬,為了更好的完成這座雕塑,曾多次親身探訪楊匏安的出生地,向其子女深入了解楊匏安的人生經歷,并在此基礎上揣摩確定雕塑的形與神。在潘鶴先生看來,要想雕刻出完美的作品,就應該同時注重形態和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確保作品具有藝術感染力。

二、楊匏安雕像藝術特征

(一)展現視覺效應

李正天,我國著名美術家,曾對潘鶴先生評價道:“潘鶴老師既可以說是藝術家,又同時可以被稱為思想家與哲學家”。楊匏安雕像屬于具象雕塑的一種,通常指的就是創作者完整展現雕塑對象的全部形象,并將自身情感融入到雕塑創作中,進而得到形神兼具的雕塑。也就是利用具體形象去表達自身情感觀點,即從“應物象形”變為“借物抒情”。雕塑作品,可以說是三維立體實物,能夠展現出非常強的視覺效應,其形體、結構等方面都存在獨特之處,能夠進一步增強作品的視覺效果,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使得整個雕塑顯得栩栩如生。要想得到一件好的藝術作品,就需要重視形體的塑造,如果沒有好的形體,就無法更好的表達作品內容,而缺乏內容的作品非??斩?。就常見的要素來說,其通常為空間、容積、線條、運動等,個體會受到這些因素的聯合作用。在實際雕刻作品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突出精神,人們不僅是在欣賞一座雕像,更是在敬佩雕像背后的故事,并從中感受雕像所承載的革命精神。

(二)追求感觀體驗

藝術家對于材料的關注和倚重達到相當深刻的程度,這不僅說明了藝術家自身對現實生活的敏感和創作觀念的轉變,同時也凸顯出物質材料在現時語境中所具有的文化質感。處在新的視覺空間里,雕塑的形體語言不再是傳統的模式,敘事表達手法不再僵化,此時,創作者站在社會學、哲學等方面去不斷提升藝術語言的感染力,致力于打破時空的限制,讓觀賞者能夠真正體會到雕塑作品想要表達的內容,并認真思考什么才是藝術美學的本源。在實際創作過程中,雕塑家想要利用各種設計的手法和元素去營造場景,將雕像融于空間,確保觀者一進去這個空間,就能體會到創作者想要傳達的藝術理念,真正了解雕塑作品想要表現的精神。

(三)彰顯美學價值

就具象雕塑來說,其不僅具有主觀假定性,又能夠為欣賞者提供帶有真實性的審美臆想,觀者看到雕像,就仿佛置身于雕像者所在的情景,腦海中自動浮現出雕像的經歷,可以說是打破了時間、空間方面的限制并產生情感共鳴。雕塑作品是靜止的,但是其形體語言是生動的,臉部神態活靈活現,令人充分感受到其革命精神。在衣紋處理上,衣褶緊貼身軀,衣紋線條清晰可見,形態莊嚴肅穆。就藝術形式來看,這座雕像作品形神兼具,從中可以體會出雕像自身的精神品質,藝術視覺效果非常強烈,神態刻畫栩栩如生,觀賞者一旦踏進這個場域,就能夠遐想出無限的視覺空間。

(四)突出時代價值

新時代背景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深掘紅色文化的內涵,從中孕育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民族精神,并讓人民群眾積極傳承和發揚。我們應該去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敬畏其革命精神,并從中進行學習,給予自身積極樂觀生活的動力。革命歷史中出現了很多英雄,在為這些英雄雕刻畫像時,必須基于人物精神本身的時代價值,不僅要求形貌方面的真實,還要能夠體現出雕塑者的內心精神,因此,藝術家可以根據自身看法,從特定的歷史情境中去尋求人物存在的意義,探索其值得后人學習的革命精神,并將這種精神融入雕塑創造過程中??山Y合藝術創作和時代精神,形成非常經典的雕塑藝術,讓雕像作品傳遞出更深層次的精神力量,不僅具有較高的思想高度、黨史厚度、情感溫度和藝術深度,更凸顯藝術雕像的時代價值。

三、凸顯紅色思想文化特征

楊匏安出生于廣東香山南屏鎮北山村,1916年,他從國外回來后舉家搬遷到了廣州的楊家祠,楊家祠可以說是楊匏安的革命根據地。在這個地方,楊匏安發表了很多有關于馬克思主義的著作,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是中華億萬貧苦大眾的革命領袖,也是廣東、中國人民的兒子。在楊匏安舊居展廳中屹立的雕像,它不僅僅是楊匏安的個人雕像,更是一盞不熄的“華南明燈”。

(一)開拓空間作用力

在對革命英雄雕刻創作時,常見的雕塑類型就是公共紀念性雕塑,其在所有的雕塑作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不同的革命時期,雕塑的創作特點也存在差異,目的就是體現各個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革命的獨特價值。紀念性雕像主要是用來緬懷革命家,體現那個時代的革命精神,彰顯紅色思想文化,革命家自身的思想觀念在其所處的時代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吸引了更多有志青年參加革命斗爭。革命雕像的塑造意義就是體現紅色靈魂的內涵,傳承紅色基因,楊匏安舊居在保持外部建筑原貌的基礎上對展館進行重新改造,使其成為能夠供觀看的場所,存在一定的教育意義。在展示革命雕像的過程中,應用了類似環境心理學的原理,注重空間的整體設計,使觀者身臨其境。環境直接影響人的心理,空間構造方式不同,人們所產生的心理感受也會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創作者應該根據革命家的特點,營造合適的空間場域,盡可能通過雕像顯示引發觀看者的心理共鳴,在這個過程中,會涉及到更多的誘發因素,比如色彩、質感、體積等,運用的因素不同,帶給人們的情感體驗也不一樣,通常想要傳遞出來的情感也不一樣,包括愉悅、振奮等。時間、空間不斷發生變化,觀看者處在這種變幻中接收到的信息各不相同,這會導致其出現不同的心理狀態,有利于更好的感受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二)塑造藝術感染力

藝術雕塑發展歷史悠久,人物雕像是能夠經常見到的藝術形式,即使歲月不斷變遷,但人物雕像依然巍然屹立,就如今的藝術發展情況來看,占據重要地位的雕塑形式依舊還是具象雕塑,人們不懈的追求具象藝術,使具象雕塑得到了持續的發展。就楊匏安雕像來說,不管是作品思想,還是雕塑者性格,創作者都將這些內容很好的表達出來,真正做到了形神兼具,賦予雕像永久的藝術生命力。藝術形式依靠媒介進行表達和呈現在觀者面前,給觀看者帶來強烈的視覺效果,楊匏安漢白玉雕像借助材料之美,將“石”材料的特點、優勢發揮到極致,天然石材具有高純度和優異的物理性能,晶瑩潔白,熠熠生輝。雕的是石,塑的是靈魂,借石雕人,由人傳遞石雕的技藝、文化,革命精神,是人與自然界創作互動形成的美的藝術。以形寫神,不如說是“以神寫形”更為恰當,突出體現了作品的真、純、樸等特點。

(三)喚醒思想覺悟

楊匏安早期隨堂叔楊章甫赴日本學習,在橫濱過著極度清苦的生活。雕像潔白無瑕的質感美著重彰顯了楊匏安不懈追求真理的卓越品質,他自學日文,鉆研政治、經濟、哲學、文藝等方面書籍,探討西方各種流派的新學說與社會新思潮,并開始從事翻譯工作?;貒罄^續宣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楊匏安這一路走來,演繹著各種傳奇的角色,喚醒廣大青年,為廣大青年請命,不惜兩肋插刀,直至貢獻自己寶貴的生命。

四、傳播紅色文化革命精神的意義

雕塑承載著雕塑家們的情感。所以,創作者在實際雕刻前,都會充分了解被塑造者的人生經歷,以及個性特點,努力借助雕像進行充分展現,令其更有血有肉,內涵更豐富,生命力更長久或者永恒。革命歷史題材雕塑創作,特別是創作人物雕像時,應該綜合考慮當時的社會情況,進而細致描繪雕塑者的個性特點。原廣東美術學院院長梁明誠曾經這樣評價潘鶴,“潘鶴教授的一生創作了很多作品,再也沒有其它雕塑家能像他一樣全面而真實的再現人物的特征與精神,對十二世紀的藝術發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潘鶴先生所創作的楊匏安雕像,從藝術本體出發,以現實主義藝術的手法再現革命歷史人物的英雄形象。塑造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品牌能夠帶給人們更加美好的觀賞體驗,即使僅是一個符號,都能傳遞出豐富的理念。雕像客觀地、真實地呈現楊匏安這個歷史人物,從多角度多個層面思考其所處時代的背景,全面了解革命英雄的人生經歷,在此基礎上完成的創作,不僅真實地還原歷史,還對宣揚革命題材和紅色精神有特殊的作用,重點表現在:

(一)不屈的意念

眾所周知,革命英雄楊匏安曾經發表過一首詩,具體內容為:“慷慨登車去,相期一節全。殘生無可戀,大敵正當前。知止窮張儉,遲行笑褚淵。從茲分手別,對視莫潸然!”抗日戰爭時期,這首詩經常用來鼓舞士氣,周恩來總理告訴革命同志應該積極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不斷建設國家,盡可能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使其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相信自己未來一定能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就楊匏安雕像來看,其目光堅定有神,眼睛眺望遠方,充分體現出其對祖國未來發展的希冀。

(二)正義的力量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災難深重;中國人民特別是人口占絕大部分的農民忍受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生活已經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塑造肖像熱血青年楊匏安,愈顯巍峨、堅毅,在面對黑暗社會無所畏懼,對狂風暴雨更是毫不退縮,毅然決然帶領廣大人民沖破黑暗,迎接燦爛的明天。

(三)精神的傳播

斯賓格勒,德國非常有名的學者,其強調的觀點就是:“偉大的人類文化最初源自于城市”。城市歷經多年的發展,就會形成歷史文脈,也就是各種文化的積聚,其和城市本質特征存在緊密的聯系,其能夠對城市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就顯示城市文脈來看,非常典型的元素就是藝術雕像,其既可以說是物化的表現形式,又極具精神文化方面的內涵。紅色文化潤心田,革命精神代代傳,城市文化和雕塑藝術的跨學科的合作與學習,使得雕塑藝術整個群體性裝飾服務為主的地位有所改變。運用更多的現代雕塑元素,也就是將其置身于歷史情境中,根據實際情況去展示相關內容,積極營造合適的環境氛圍,采用物理法、心理營造法等展示手法讓觀者觀賞不同時期的藝術雕像,都能夠從中感受到該時期的社會意識形態、民族文化、傳統習俗等內容。紅色文化作為一個時代的歷史印記,是時代英雄在進行革命的過程中傳承下來的紅色精神,是我們非常寶貴的財富,更是城市歷史文脈的重要構成,并使其得到永久發展。

(四)紅色的教育

就紅色歷史遺存來說,我們可以從中掌握革命的原始數據信息,這有利于用來研究紅色革命文化的內容和背景,能夠真實的反映出歷史事件的基本信息,比如事件產生的背景條件、事件的具體內容、事件的意義等。此外,還能夠從中看出戰爭的原因、過程與結果,涉及到的人物,以及戰爭過程中所使用的革命策略。通常觀賞紅色人物的居住地,我們可以看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具備的革命精神,感受其在當時那個時代所做出的巨大貢獻,這有利于我們深刻認知這段紅色歷史,深入理解紅色文化的內涵。根據上述內容,我們已經知道紅色歷史遺存能夠體現各種紅色文化,發揮紅色文化鑄魂育人的功能,通過新媒介更好地展現自身的精神力量,使紅色文化與時代文化相融合,符合大眾心理訴求,激蕩人民家國情懷。一座座紀念性雕塑,猶如精神的火炬,不僅照見歷史,更照亮未來,以崇高之美滋養人們的心靈?!皻v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革命雕像是傳統文化和先進文化兩種文化碰撞得到的產物,有利于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五、結語

按照總書記的要求,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推動紅色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探索革命記憶,人們通常會選擇在楊匏安舊居進行入黨宣誓,誓言中的內容正是楊匏安所堅守的,也是共產黨人要信奉的行事原則。人們將其雕像放置于舊居,不僅實現紅色精神的傳承與發展,更促使人們對民族文化充滿自信。紅色精神激勵著每一個中國人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為國家建設貢獻自身的力量,切實為人民服務。我們有理由相信南粵人民的明天會更好!

作者簡介:謝韻明,1981年生,女,文物博物館館員、廣州美術學院藝術碩士。

謝稚柳

(1910年—1997年6月1日),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號壯暮翁,齋名魚飲溪堂、杜齋、煙江樓、苦篁齋。江蘇常州人。擅長書法及古書畫的鑒定。初與張珩(張蔥玉)齊名,世有“北張南謝”之說。

歷任上海市文物保護委員會編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館顧問、中國美協理事、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分會副主席、國家文物局全國古代書畫鑒定小組組長、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等。著有《敦煌石室記》《敦煌藝術敘錄》《水墨畫》等,編有《唐五代宋元名跡》等。

猜你喜歡
雕像紅色文化
有獎問答
青銅雕像里的故事
《孔子雕像》楊意明
跟蹤導練(四)3
谷歌尊重雕像“隱私權”的啟示
沙漠里的無名雕像
依托紅色文化資源 傳承紅色文化基因
新媒體環境下的紅色文化的發展和傳播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