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當代聲樂理論著述談及蒙古族聲樂研究現狀及人才培養

2023-09-15 05:30杜娟勾孟婕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10期
關鍵詞:理論研究人才培養

杜娟 勾孟婕

【摘 要】中國當代的聲樂理論研究成果頗豐,但是涉及少數民族聲樂理論的研究尚顯薄弱。諸如蒙古族聲樂表演和舞臺實踐的過度偏重,導致蒙古族民族聲樂發展的某些局限,同時也彰顯出一些聲樂理論研究人才培養上的不足。本文對我國當代聲樂理論研究的著述做了簡單的梳理,同時也對蒙古族當代聲樂理論研究現狀做了相關的介紹,進一步強調了蒙古族聲樂理論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關鍵詞】當代聲樂;蒙古族聲樂;理論研究;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10—157—03

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伴隨著黨一系列的文藝方針政策,中國當代的聲樂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歌曲創作、聲樂比賽、舞臺表演、音樂院團的成立都極大地推動了我國聲樂的發展,同時也從促生了專業音樂院校的系統化教育,產生了一大批著名的聲樂教育家,聲樂理論研究成果也隨之出現,這些理論研究無疑為我國當代聲樂的發展提供了專業化的參照和方向性的指引。

然而,縱觀當代的聲樂理論研究,中國少數民族聲樂理論的研究尚顯薄弱。諸如,以民族特點和民族風格比較濃郁的蒙古族來說,就更顯得不足。蒙古族素來以歌舞民族著稱,在中國的少數民族音樂發展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特別是新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蒙古族聲樂的發展,顯示出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過度偏重聲樂表演和舞臺的實踐,導致蒙古族民族聲樂發展的單一性、滯后性、局限性,同時也彰顯出一些聲樂理論研究人才培養上的不足。本文將從我國當代聲樂理論研究著述談及蒙古族聲樂理論研究現狀及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一、我國當代聲樂理論研究著述

中國當代的聲樂理論家有很多,從注重聲樂舞臺表演到注重聲樂教學,從注重聲樂教學到注重聲樂學術研究,人才濟濟。這些理論研究的成果,在中國當代的聲樂發展史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同時在聲樂的生理機能、示范性教學、探索式指導、演唱曲目的傳承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史學價值,至今對我國的聲樂教育仍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早期聲樂理論研究學者及其著名理論成果較有代表性的,這些專著大多都是中國早期對聲樂教育研究探索的理論典范。還有一些聲樂教育家、翻譯家特別注重聲樂教材建設,至今仍作為高校聲樂教學的必唱歌曲集,對我國的聲樂教學影響意義深遠。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中外聲樂文化的交流,又有一大批聲樂理論著述產生。

這些聲樂理論著述,也只是研究較卓著的一部分,但無疑是我國當代音樂史上的理論瑰寶,不僅在聲樂演唱、聲樂表演、聲樂教學等方面做出了凝練和總結,也對聲樂這門表演藝術的傳播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學術參照。使得一門技術化、表演化的學科,能夠以理論的形式得以保留并傳承。當代聲樂理論研究是一種科學、有效、求同存異的學術探索,從聲音、肌理、原理、傳承等方面形成了某些理論建構,而對于少數民族地域風格特別鮮明的演唱方式,有沒有著哪些方面的影響呢?下面,再來梳理一下蒙古族當代聲樂理論的研究現狀,它映射著聲樂理論研究的“宏觀”到“中觀”,是一種特殊文化下的聲響研究。

二、蒙古族當代聲樂理論研究著述

蒙古族的聲樂發展就地域而言,有著特殊的文化屬地標簽,彰顯了不同的發音原理、技術依托、民族特色。既有蒙古族先賢的傳承,又兼具現代聲學的發音原理,成為個性鮮明的藝術樂種之一。蒙古族聲樂表演的歷史悠久,而且聲樂演唱一直和具有本民族特有的文化生活聯系在一起,諸如,游牧、狩獵、嫁娶等。

我國最早的蒙古族聲樂理論研究成果要追溯到中國近代作曲家安波等人出版發行的《蒙古民歌集》和《東蒙民歌選》,這應該是最早和蒙古族聲樂相關的書籍,對后來蒙古族民歌的傳播和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隨后的蒙古族聲樂理論研究基本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民歌集的出版,也是最多的;第二類是以聲樂及表演形式作為蒙古族音樂史的部分進行研究。

已出版的民歌集有奧琪、松來所編輯、翻譯的《內蒙古民歌集》;內蒙古文藝研究所達桑寶的《察哈爾民歌集》《錫林郭勒民歌》《呼倫貝爾巴爾虎民歌》《阿拉善民歌》等;蒙古族音樂學家烏力吉昌的《蒙古族敘事民歌》《民間歌手查干巴拉演唱集》《科爾沁民歌》(蒙語版)《科爾沁風情民歌》;伊克昭盟文教局和中央音樂學院音研所合譯的《鄂爾多斯民間歌曲選》;達·仁沁、烏·那仁巴圖的《蒙古民歌五百首》;烏蘭杰的《科爾沁長調民歌集》《蒙古民歌精選99首》;那達密德、福寶琳的《烏力格爾曲調300首》;巴根等人的《科爾沁蒙古族民歌100首》等。尤其是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音樂工作者以個人名義搜集、整理與出版的《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內蒙古卷》,該書篇幅浩瀚、資料豐富,其中收錄了內蒙古自治區六大色彩區的民歌,為內蒙古地區乃至全國的音樂文化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蒙古族音樂史中涉及聲樂和表演形式的書籍有,烏蘭杰的專著《蒙古族音樂史》《中國蒙古族長調民歌》,書中簡單介紹了一些蒙古族的民間歌手以及長調的內涵和傳承等;白翠英、福寶琳等人的《科爾沁博藝術初探》對內蒙古東部地區的蒙古族民間薩滿教及其詩歌、音樂、舞蹈,作了全面調查與論述;包玉林、百音那的《說書調》介紹了蒙古族說書音樂;包玉林的《科爾沁薩滿藝術簡介》對民間薩滿教的歌舞做了整理與研究;叁布拉諾日布的《蒙古胡爾齊三百人》介紹了現存的說唱藝人;李世相的《蒙古族長調民歌概論》《蒙古族短調民歌研究》從作曲法和音樂分析的角度做了民歌研究。這些論著和研究,是蒙古族聲樂理論研究的重要成果。盡管如此,還是鮮有對諸如呼麥、長調、潮爾道等蒙古族傳統聲樂唱法,及其發音原理、歌唱肌理、練聲曲集等進行研究的書籍,因此,蒙古族傳統歌唱理論的相關研究還需日臻完善。同時,蒙古族聲樂理論研究人才的培養,是不是也會成為蒙古族聲樂理論研究推動和發展的新議題呢?

三、蒙古族聲樂理論研究人才的培養的重要性

蒙古族因其特有的民族地緣優勢、文化根源屬性,由此衍生的演唱人才濟濟,同時,也顯現了對理論研究人才培養的需求。然而,造成現在“重歌唱、輕理論”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蒙古族聲樂的生活化來源

相傳早在一千多年前,蒙古族的祖先走出額爾古納河兩岸山林向蒙古高原開始了生活遷徙,生產方式也隨之從狩獵轉變為畜牧,而長調這一新的民歌便產生并發展了起來。被譽為蒙古族音樂最高典范之一的潮爾道,①相傳在招待客人或者王公貴族的慶典儀式,甚至那達慕大會上演唱的宮廷音樂。由此可見,蒙古族音樂的產生和發展,如同其繁衍生息的生命發展起源,與蒙古族人的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很多時候不需要太多的理論記載,只是一種生活化、常態化的藝術形式。

(二)聲樂理論研究人才的同化現象

目前,大多數的聲樂理論研究學者都源于高校,內蒙古自治區高等院校的聲樂教育也面臨著被“學院派”同化的境遇。西方的美聲唱法、中國的現代民聲唱法,對蒙古族傳統演唱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本就缺乏了蒙古族傳統唱法的原始環境文化圈,學生就會無形地減少對傳統呼麥、長調、科爾沁非遺民歌等傳統演唱方式的熱愛。長此以往,不僅失去了特有的原始歌唱環境,也漸漸夾雜著學院化的教學模式,以及學生認知和喜好上的淡薄,專注于聲樂理論研究的人才也會日漸稀少。

那么該如何提高蒙古族聲樂理論研究人才的培養呢?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注重研究傳統唱法、保留非遺和原生態演唱

對于蒙古族傳統演唱方式的生理發音原理、肌體訓練方法、個性演唱方式的相關研究甚少,特別是諸如“呼麥”這種已被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古老的復音歌唱形式,也鮮有從演唱角度出發系統地、專業地、具有指導意義的學術論著出版。積極挖掘現有表演藝術家的理論總結能力、教育感悟能力、學術研究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蒙古族的非遺文化和原生態表演形式,以理論研究的方式傳承和發展下去是新一代聲樂教師和研習者的責任。

2.凸顯民族演唱特色、重視傳統歌唱技術的傳播土壤

蒙古族聲樂表演藝術的形成,是一條逐漸形成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鏈條。從生活禮儀演變為交流習慣,從娛樂模式發展為藝術形式,從民族習俗衍生為文化屬性,歷經幾代傳承,形成現在獨特的表演體系。成長在琴房里和音樂廳里的歌聲,失去了它本來的面貌,固然會瀕臨枯萎,還它們一種文化氛圍,才能讓這些歷久的歌聲唱得更長遠。聲樂教學應該多注重情景化教育,把歌唱的場地放到牧區和鄉間,走進本就該屬于草原文化的屬地。續接下來的聲樂理論研究才會更具有真實的地緣性,更能在研究中體會到蒙古族藝術的民族美感。

3.強調田野調查跟進、學術研討總結

在民族音樂學的研究領域中,田野調查的尋根,會更好地理解聲音背后的文化內涵,只注重舞臺表演,不研究傳統聲樂的文化起源,不去尋找原始聲音的生存方式必然是單一的。鼓勵相關教師積極開展調研、實地考察、拜訪民間藝人,把一種無形的聲音想象變為真正地帶著鮮活文化積淀的藝術。在研究中擅于總結,究其根源,查其屬性,研其本質,進一步與學術積累聯系到一起,發揚和壯大內蒙古聲樂理論研究人才的隊伍。

4.高校的示范性導向、理論人才的梯隊化建設

聲樂教師作為蒙古族聲樂教育的重要傳承者,積極地研究其特有的演唱方式,保留其傳統唱法的教學就變得尤為重要。呼麥、長調、短調、潮爾道等相關的“練聲曲、歌唱曲集”,而英雄史詩、敘事民歌演唱、烏力格爾等這些以敘事型音樂為主體的歌唱形式,在各大高校音樂廳的舞臺上更是很難看到。因此,高校的主流方向性引導,專業人才的梯隊化建設,才能保留更多的蒙古族聲樂理論研究人才。

5.積極發現理論型人才、傳承蒙古音樂文化

挖掘內蒙古地區的雙師型的聲樂理論研究人才,把蒙古族的傳統音樂表演形式,以課題研究、論文發表、專著出版等形式存留下來,讓更多的聲樂愛好者,在文字的延綿中了解、學習、傳承。學界無邊際,把傳統聲樂的理論研究同蒙古族的歷史文化、生存土壤、發展時空緊密相連。

綜上所述,從我國當代聲樂理論研究的著述中尋聲,從蒙古族傳統聲樂理論研究的著述中尋根,更迫切地意識到了理論研究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每每翻到那些聲樂表演藝術家、聲樂教育家的學術專著時,總有一種心愿,期待更多蒙古族傳統聲樂理論的研究成果多多問世,把民族的歌聲記錄下來,傳承下去!

注釋:

①博特樂圖.蒙古族傳統音樂概論[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5.

參考文獻:

[1]梁茂春.中國當代音樂[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2]李煥之.當代中國音樂[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7.

[3]烏蘭杰.蒙古族音樂史[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4]博特樂圖,郭晶晶.蒙古族音樂研究百年系列論文[J].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6(1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內蒙古社科規劃一般項目《改革開放四十年蒙古族聲樂教育傳承與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020NDB075)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杜娟(1979—),女,蒙古族,內蒙古赤峰人,文學碩士,赤峰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音樂研究及音樂分析;勾孟婕(2002—),女,漢族,本科在讀,赤峰學院音樂學院。

猜你喜歡
理論研究人才培養
雙鋼琴演奏心理調控的理論及其實踐研究
從中國特色到中國學派
淺析我國競技健美操研究現狀與趨勢
中學生數學學習方式創新研究
生態翻譯學研究簡述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