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學生批判性思維發展的高中化學教學探究

2023-09-16 13:24劉雪芳
求知導刊 2023年20期
關鍵詞:指向性批判性思維教學探究

摘 要: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獲得創新能力及核心素養的提升。為此,高中化學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通過問題導入、情境創設等方式,為學生營造開放性的教學氛圍,從而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批判能力的提高。文章針對指向學生批判性思維發展的高中化學教學工作展開探討,提出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工作時,應當倡導問題教學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習慣;設計開放性實驗,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開發研究性課程,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品質;巧用社會性議題,診斷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水平;創設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發展;注重教學留白,引發學生的批判質疑。

關鍵詞:高中化學;批判性思維;指向性;教學探究;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劉雪芳(1978—),女,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中學。

批判性思維的發展需要長期引導和不懈努力。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學會從化學教學內容中發現問題,并進行自主探究和精準判斷,從而形成清晰的思路。在當今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教師在進行批判性思維培養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德育對于學生整體素養的提升作用,通過改善教學結構,使學生的學科素養得以提升,這符合新時代教學的發展要求,有助于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高中化學教師應當注重深入挖掘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針對化學問題進行批判性思考,進而促進其質疑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

一、 基于高中化學教學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要點

(一)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教師應當利用現代教學理念轉變學生固化的思維模式,使其通過掌握化學知識和學習方法獲得批判性思維能力,促進自身素養全面提升。若學生能認識到批判精神的重要性,他們在探究化學內容的過程中會更加敢于提出個性化問題,進而促進自身科學精神的形成。教師還應為學生營造利于進行質疑和追問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得到鍛煉。在進行知識探究與分析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整合課內教學資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核心價值觀念,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升核心素養,獲得全面發展。

(二)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和推進課程改革

隨著教學觀念的轉變,高中學生逐漸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究。這種轉變推動了新課程改革,能使學生獲得自主探究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從批判和質疑的角度來探索化學知識,幫助學生獲得全新的學習體驗,促進其核心素養的形成。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真實的教學氛圍,使其在探究化學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良性學習循環,推動課程改革的發展。

(三)教師智慧開發以及教學資源利用

高質量教學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這樣才能搭建完善的教學架構?;谂行运季S能力的培養,教師應當注重教學資源的整合,對各種教學方式進行探索和研究,發揮聰明才智,優化教學結構,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教師應當調整課堂結構,引導學生樹立主動學習意識,并營造開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散思維,對教學內容進行批判和質疑,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二、 指向學生批判性思維發展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一)倡導問題教學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習慣

通過采用問題教學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習慣,使其有效掌握化學知識。教師應在課堂導入環節運用階梯式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由易到難的化學問題,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結合互聯網資源,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激發學生批判質疑的興趣,幫助學生逐步獲得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還應根據時代要求轉變教學觀念,設計具有真實性、趣味性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學知識,并獲得學科素養的有效提升。

以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第一冊(2019年版)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鈉和氯》為例,教師可以利用探究實驗“鈉與水的反應”進行教學設計。在課程開始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實驗的準備過程和操作方式,并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調動批判性思維[1]。教師應結合實驗涉及的化學物質,引導學生從物質組成和氧化還原反應的角度進行思考。例如,預測鈉與水反應的生成物是什么,并思考溶液顏色的變化受哪些因素影響。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進行后續探索,能形成更加清晰的探究思路,進而通過基于批判性思維的實驗和實踐,掌握化學原理,提升學科素養。

(二)設計開放性實驗,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其所要學習內容的難度也會增加,高中生應當具有較為豐富的知識儲備,并具備較強的實驗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因此,在設計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教師應提高實驗教學的比例,滿足新課程改革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自主參與化學實驗是新課程改革對新時代學生的基本要求。教師應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力量解決化學問題并在探索過程中善于提問,幫助學生培養批判性思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提出個性化觀點,并鼓勵學生通過親身參與的方式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設計化學實驗時,教師不僅需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情況,還需要設計自主探索空間,確保學生能通過實驗鍛煉批判性思維,為未來的學習打下基礎。這樣的實踐引導有助于學生的科學探究[2]。

以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第二冊(2019年版)第五章《化工生產中的重要非金屬元素》為例,教師可以結合實驗活動4“用化學沉淀法去除粗鹽中的雜質離子”進行開放性實驗的設計,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學生可以運用已掌握的化學知識探索這一實驗,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旁輔導和幫助,確保實驗順利進行,促進高質量、高效率的課堂形成。教師需引導學生關注化學藥劑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確保學生能規范、安全地進行實驗操作。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讓學生發揮自主能力,貫徹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

(三)開發研究性課程,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品質

高中化學教材在設計時考慮了學生的學習需求,但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教材內容比較固定,對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的發展產生限制。因此,教師應注重開發研究性課程,利用課外資源擴展和延伸教學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使其獲得全面發展。由于化學學科的特性,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和研究,開發研究性課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和提問,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積極性,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學習技巧,提升思維能力[3]。教師在整個研究性教學活動中應擔任引導者的角色,發揮自己的教學使命,帶領學生探索化學知識的奧秘,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以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第二冊(2019年版)第八章《化學與可持續發展》為例,該章主要探究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以及環境保護和綠色化學的相關內容。教師可以站在新的角度,通過開展探究性課程的方式擴展教學內容,使學生對環境觀念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形成正確的認知,在理論知識學習和探索過程中能夠深入思考未來的環保發展,從而促進學科素養的有效提升。這種教學設計能夠使學生明確和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認識到思想進步和學習的重要性,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提高。

(四)巧用社會性議題,診斷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水平

有效結合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可以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元素與學生不熟悉的化學知識有效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知識探索欲望,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將化學學科的相關內容與社會性議題相融合,以診斷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水平,從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體驗。在科學議題的設計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對真實生活與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聯想,并建立二者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對教學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和積極探索,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提出問題與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其高階思維能力會逐漸提升,有助于高效課堂的有效開展。教師應在學生探索過程中給予發展性評價,確保教學和學習的同步性,進一步促進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以人教版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1《化學反應原理》第一章《化學反應的熱效應》為例,教師可以結合第一節反應熱的內容,使學生初步了解和理解化學反應中的熱效應[4],并通過結合火箭推進劑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從社會發展的角度探索化學問題,從而診斷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水平,為后續的教學設計打下基礎。這能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索興趣,推動課程的順利開展。

(五)創設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發展

化學學科與人們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元素,以確保教學內容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吸收和掌握,幫助他們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谛抡n程改革要求,教師應注重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調動生活經驗對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

以人教版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1《化學反應原理》第二章《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為例,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前引導學生了解汽車尾氣治理的相關方案,從而使學生對化學平衡概念產生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教師應將復雜難懂的化學平衡知識置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降低教學難度,使學生對相關內容產生親切感和熟悉感,幫助他們深入理解化學知識。

(六)注重教學留白,引發學生的批判質疑

基于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化學問題。批判性思維是在不斷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的,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科學和實用的方法學習化學,并鼓勵他們堅持不懈、勇于探究,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5]。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師應注重教學留白的重要性,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探索,從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人教版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1《化學反應原理》第三章《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為例,在學習“反應條件對FeCl3水解平衡的影響”這一化學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教學留白的重要性,讓學生自主對各種反應條件進行探究或是對實驗進行改良創新,使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得到較好的鍛煉,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有效提升。在教授鹽類水解知識時,教師應在教學引導和思維轉化方面做好工作,幫助學生進行遷移學習,學會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

三、 總結

綜上所述,化學是一門探究世界內在性質的學科,高中化學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使他們具備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科學事業貢獻力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積累學習經驗,為自主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注重引導學生邁向高階思維的探索,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和學科素養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童韜.如何在中學化學教學中落實證據推理素養[J].高中數理化,2021(增刊1):134-135.

[2]高志鵬.核心素養下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研究[J].高中數理化,2021(增刊1):138-139.

[3]王宣忠.高中化學課堂問題情境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高中數理化,2021(增刊1):145-146.

[4]張檢翠,李攀.高中化學教學滲透生涯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生涯發展教育研究,2020,23(3):103-111.

[5]馬鋒斌.高中化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探討[J].考試周刊,2020(A5):129-130.

猜你喜歡
指向性批判性思維教學探究
一種接收換能器指向性凹陷方法
人大專題詢問:增強監督“指向性”
聲波測井圓環陣指向性設計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幾點嘗試
論批判性思維與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養
中職英語口語互動教學探究
批判性思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培養及應用
忽逢桃林 落英繽紛——我的“指向性寫作”教學點滴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