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核心論題的學術著作閱讀教學策略

2023-09-18 08:26劉川江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學術著作鄉土中國

劉川江

摘 要 學術著作是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學習任務群兩類重點研讀書籍之一。指導學生整體理解核心論題,并橫向理解分支論題的論證方法,縱向理解各分支論題之間的論證邏輯,具體理解不同類型分支論題對核心論題的論證作用,核心論題的論證思路清晰可見??陀^評價核心論題的價值和意義,有助于培養高中生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

關鍵詞 學術著作? 整本書閱讀? 核心論題? 《鄉土中國》

學術著作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學習任務群兩類重點研讀書籍類型之一。學術著作專業性強,高中生閱讀簡明易懂的學術著作,能開闊視野,培養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統編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把《鄉土中國》作為學術著作教學的基本書籍。但由于該書專業性強,篇幅長,論證邏輯復雜,高中生往往不知從何處入手,甚至讀完了幾遍還是不能理解內容和思路。議論文有中心論點,學術著作有核心論題。聚焦核心論題,理清研究方法和論證思路,學生研讀學術著作有法可依。

核心論題與分支論題具有相對性,一個章節的核心論題往往是整本書的分支論題。為了區別起見,我們把整本書中的總論題稱作核心論題,把各個部分的論題稱作分支論題。指導學生從橫向理解論證方法,從縱向理解分支論題間的邏輯關系,從而理解核心論題的論證思路,讀懂學術著作。下面以《鄉土中國》為例,具體探討聚焦核心論題的學術著作閱讀教學策略。

一、整體理解學術論著的核心論題

學生逐句逐段閱讀內容較為復雜的學術著作,很容易迷失方向。其原因是學生不能從整本書上理解該句段文字的論述主旨。學術著作的主旨是該書的核心論題。指導學生整體理解核心論題包括如下內容。

其一,明確核心論題。學術著作的核心論題往往在開篇或結尾處。對于整本書而言,往往在該論著的序言、首尾章節或后記中。如《鄉土中國》的核心論題在序言中:“作為中國基層社會的鄉土社會究竟是個什么樣的社會?”[1]《鄉土本色》《文字下鄉》等十四個章節分別從文化、法律、道德、社會結構等等角度分析這個論題,只是角度不一樣,但共同討論核心論題。如果整本書核心論題沒有明確表達出來時,讀者可通讀全書并分析研判。一般來說,高中生初步閱讀全書,會基本明確整部論著的核心論題。

其二,了解論題背景。背景是論題產生的緣由,了解背景,才能理解論題的來龍去脈。為什么作者會寫《鄉土中國》呢?當時一些學者認為中國社會問題在于中國人的問題,如梁漱溟認為中國人缺乏團體意識和科學技術,晏陽初認為中國人愚、窮、弱、私,他們都認為改變中國社會應先改變中國人。而作者通過社區實地考察認為,中國的社會結構決定中國人的生存狀態?;鶎由鐣闹袊耸恰巴痢薄坝蕖薄八健钡挠^點,作者認為是有偏見的,或者認為他們并不了解中國鄉土社會。鄉土社會建設應以正確理解鄉土社會的特點為前提。

其三,理解研究視角。從不同的視角看事物,事物呈現的形式、內容和意義不一樣,研究才會具備獨特性和創新性。為了使論證深入,學術著作往往會選取特定研究視角?!多l土中國》是從基層社會結構分析中國鄉土的特性,而基層社會主體是鄉下人,所以作者從被稱作“土”“愚”“私”的鄉下人開始研究。作者為什么要選用這樣的研究視角呢?除了問題本身的邏輯外,也和作者的學術研究取向有關。費先生的求學經歷和學術主張,自然體現在論著中對功能主義社會學理論和方法的推崇。從社會學的學術史看,這樣的研究視角在當時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指導學生理解論著的理論視角并理解該視角的形成原因和學術價值,是學術著作閱讀教學走向深入的重要體現。

二、橫向分析分支論題的論證方法

科學研究過程一般會經歷“感性-理性-實踐-理性”等發展階段,在各個階段當中都有相應具體的論證方法??茖W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哲學方法、一般研究法和專門研究法。[2]一個分支論題會使用多種具體論證方法,一種論證方法也可能論證多個具體分支論題。就一般論證方法而言,主要包括經驗方法、理論方法。學術論著主要用理論方法對事物或事理進行邏輯分析。邏輯分析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使用概念、判斷、推理等,對事物或事件的因果、規律、原理進行概括”。[3]學生理解學術概念、邏輯推理和判斷依據,才能理解學術著作的理論性。下面以《鄉土中國》的第一章《鄉土本色》為例,從橫向理解分支論題的論證方法。

首先,理解學術概念?!多l土中國》之所以影響深遠,和書中“差序格局”“長老統治”等概念密切相關。學生不能理清論證思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理不清基本的學術概念,溫儒敏先生認為:“抓概念就是抓觀點、抓重點、抓關鍵?!盵4]學術著作的基本概念往往有特定的含義和適應范圍。以“土”這個概念為例,很多人士眼中的“土”帶有明顯貶義色彩,而費先生有自己的理解:“土”字的基本含義是指泥土,鄉下人離不了泥土,種地是最普通的謀生辦法。作者分析了土地為生的人才明白泥土可貴,他們是粘著土地的熟悉人社會?!巴痢边@個概念里隱含了鄉土社會人們最基本的謀生方式、言行方式和思維方式?!巴痢边@個日常詞語在論著中成為了學術概念,教學中應對詞語的日常用法和學術界定進行區別理解。

第二,理解邏輯推理。邏輯推理包括歸納(從個別到一般)和演繹(從一般到個別)等推理方式。推理是學術著作的主要內容,因此課堂上需要培養學生理解邏輯推理的習慣。費老對中國基層社會的諸多特點,進行細致分析,并將這些特點歸納為“鄉土性”“熟悉人社會”“男女有別”“禮治秩序”“無為政治”“長老統治”“名實分離”等方面的理性認識。作者還借助有機的團結和機械的團結、禮俗社會與法理社會、個別認識與普遍原則、規矩與法律、習得與學得等等對立概念進行演繹推理。如“有機的團結”和“機械的團結”是社會學對社會性質的劃分,鄉土社會是“有機的團結”社會,因此有機團結社會的特點適合鄉土社會。有些道理不容易直接說明,采用類比、比喻等手法進行說理,雖然不是十分嚴謹的推理方法,但實現事理邏輯的互通,且非常生動形象。如“只有直接有賴于泥土的生活才會像植物一般的在一個地方生下根,這些生了根在一個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長的時間中,從容地摸熟每個人的生活,像母親對于她的女兒一般?!盵5]把農民比作植物,鄉下人與土地之間依存一體的親密熟悉關系就顯現出來。理解論者的推理方法,如矛盾分析法、利益分析法、權利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歷史與邏輯分析法,結構功能分析法等等,是理解論者邏輯推理的重要途徑。

第三,理解判斷依據。論著得出判斷,根據論據獲得的主體不同,可分為直接論據和間接論據。直接論據主要來自社會調查、實地考察和實驗研究等方面。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來源于大量的社區調查資料,在分析道理時用了很多事實性材料來印證。如在《鄉土本色》中,為了說明鄉土社會種地是最普通的謀生辦法,作者講述了中國先民、西伯利亞和蒙古的移民等事例說明了我們的民族和土地分不開。通過土地神廟在鄉間社會信仰的地位、母親放在我箱底的泥土、波蘭風俗等等印證了靠土地謀生的人心中土地是多么可貴,通過中國人誠信寄瓷器等事實說明中國人對規矩不假思索的可靠性,通過村村語言不通和清晰的家譜來說明鄉土人定居是常態,人口流動幾乎微乎其微。這些調查、考察而來的事實支撐了論點,使得論證更具說服力。間接論據主要包括來自他人研究的佐證,如文獻研究?!多l土中國》引用史祿國的話佐證中國鄉土社會的人離不開土地,引用滕尼斯、涂爾干等人的社會學研究說明中國鄉土社會是禮俗社會,引用《論語》等文獻“習”“孝”道理來說明鄉土社會的文化特性。

根據論據的性質不同,可分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熟悉人的社會是一種有機團結的禮俗社會,他們講的是規矩,這個規矩是以習得的方式陶煉出來的,人們認知事物的方法是個別認識。習得陶冶的文化傳承方式和個別認識的認知方式在陌生人面前是無法適用的,因此鄉下人會被人稱為“土”,這種“土”的形成是必然的,這種生活方式適應鄉土社會。鄉土社會純樸的民風是值得現代社會的人們向往的,在今天看來尤其可貴。因此,說他們“土頭土腦”是不對的。借助“有機團結”的道理依據和社會現象的事實依據,便能向讀者解釋社會現象,闡述事理以明辨是非。

三、縱向分析分支論題的論證思路

縱向分析是根據分支論題的展開過程,理清分支論題論證核心論題的邏輯思路??梢越柚撝夸?,梳理整本書的框架層次;也可以通讀整書,不斷概括表達要點,梳理論題的展開過程;還可以借助重要概念或思維導圖等方式梳理論題演變的過程,這些方法都能幫助學生理清邏輯思路。如通過不斷概括《鄉土中國》的表達要點可以看出,前三節是從生活方式上分析,鄉下人并不“土”,也不“愚”,只是長期植根于土地、身處熟悉人之間才養成了生活淳樸的習慣;第四節到第七節是從社會關系上分析,鄉下人非“私”,“差異格局”使得公私觀念和家族組織富有極大的伸縮性,家庭成了事業性組織,男女有別,情感存在隔膜。第八節到第十三節是從社會管理、社會發展上分析,鄉土社會是血緣性的無訟社會,維系社會的是禮治秩序和長老政治。只有社會由血緣性轉變為地緣性,社會才會基于自身需要而發展變化,社會工程才有現實意義。因此,文字下鄉、送法下鄉和社會計劃等社會改造工程都應充分考慮基層社會的特點,適應社會發展才可能施行,不然會適得其反。

學術著作分支論題和核心論題的關系錯綜復雜,這是學生研讀學術著作的困難所在。這些分支論題有的是從正面的不同角度討論核心論題,我們可稱作正面論題;有的是從反面角度通過對比說明核心論題,我們可稱作反面論題?!多l土中國》從鄉下人的生活方式、社會關系、社會管理、社會發展等方面證明了中國基層社會的“鄉土性”“差異格局”“禮治秩序”“經驗積累”等特點,回答中國基層社會是怎樣社會的總論題。這些論題直接回應了核心論題,對核心論題支撐性更強,論證更為充分,論證的結論更為可靠,因此是論證的重點。與鄉土社會相互對比的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社會關系、社會管理、社會發展上的“現代性”“團體格局”“法治秩序”“科學推動”等特點,作為反面論題的方式凸顯了鄉土社會的特性。反面論題是為了讓核心論題更清楚,結論更為讓人理解和接受。引導學生全面理解不同分支論題對核心論題的不同論證作用,并分析原因和效果,理解核心論題就能更深入。

四、客觀評價核心論點的研究價值

學術著作研讀要有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這就需要指導學生批判性地看待核心論題的論證過程和結論。首先從論證過程看,要批判性地分析研究視角、假設命題、研究方法、論證邏輯。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中學生學習學術著作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學術著作閱讀的方法,相關領域的知識只是作為了解,以分析研究的過程是否合理。如閱讀《鄉土中國》,需要借助相關資料才能深入理解《鄉土中國》的研究內容。其次,客觀分析這項研究在當時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如在學術價值上,界定或澄清了什么概念,形成了什么樣的命題或理論模型;在實踐價值上,對改善當時的社會實踐提出了什么樣的路徑、模式、方法、策略等等。辯證歷史地看待《鄉土中國》的成就,既是尊重學者的研究成果,也豐富了學生們的學識。第三,這項研究對當前現實問題有什么樣的參考價值和啟示。如中國基層社會所體現的鄉土性特征對解決當前三農問題有什么啟示。學習的本

質是自我建構,只有通過閱讀批判性地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才能增強學生閱讀學術論著的基本素養。

在高中階段,學術著作研讀與一般議論性文章閱讀在文體知識、研讀方法和教學策略上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因其篇幅長,在學術著作閱讀教學中更應指導學生整體理解核心論題上的觀點內容;因其專業性強,則需要借助專業知識具體理解核心論題的論證過程;因其創新性強,則需要客觀分析核心論題的研究價值以促進讀者的進一步思考和創新??偠灾?,學術著作的閱讀教學應聚焦在核心論題的觀點內容、論證思路和研究價值上。

[本文系2021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立項課題一般項目“語文核心素養導向的整合性閱讀教學研究”(項目編號:SCJG21A113)暨2022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立項課題一般項目“基于深度學習的大單元課堂教學提升研究”(項目編號:SCJG22A097)的部分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5] 費孝通.鄉土中國[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4,15.

[2][4] 溫儒敏.年輕時有意識讀些“深”一點的書——《鄉土中國》導讀[J]. 名作欣賞,2019(12):90-93.

[3] 李孟樓.科研基本方法[M]. 西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19,21.

[作者通聯:內江師范學院文學院;

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猜你喜歡
學術著作鄉土中國
大型學術著作《藥理研究方法學》出版發行
森林昆蟲學經典學術著作再版
學術著作及教材目錄
再思20世紀上半葉的鄉村建設與改造
“鄉土中國”的審視一種
從“鄉土中國”到“城鄉中國”
學術著作及教材目錄
以《鄉土中國》闡釋《紅樓夢》的居處布局原則
“后鄉土”視域下農村社區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
學術著作及教材目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