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歷史課堂認知沖突策略的應用探索

2023-09-19 15:51張曉雷
教育界·A 2023年23期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建構主義理論高效課堂

【摘要】當原有的認知結構與新授知識點間存在對立和沖突時,學生就會不自覺地陷入疑惑、緊張和不安等情緒。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需要合理認識這一現象,充分運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從建構主義理論出發,積極引入認知沖突策略,發散學生思維,激發其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認知沖突策略;建構主義理論;高效課堂

作者簡介:張曉雷(1972—),男,江蘇省啟東市教師發展中心。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生在學習任何新知識時都會產生認知沖突。作為完善、優化知識結構的必由之路,認知沖突策略的使用備受教師關注。如何為初中生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如何激發他們解決問題的興趣,如何引導他們深度學習,是教師在引入認知沖突策略時要思考的主要問題。

一、貼合教學實踐,理解認知沖突

(一)貼合具體學情,制造認知沖突

一般來說,學生在接受新知識前并非對某一概念毫無認知,相反,在接觸某一具體知識點前,學生會根據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和知識結構進行初步的了解。然而,在實際的接觸中,學生往往發現,采用以往的知識結構已難以理解新知,產生了認知沖突。認知沖突的合理利用不僅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探索欲,還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風格。初中歷史教育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既是學生的引導者,又是認知沖突的制造者。

以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隋朝的統一與滅亡”一課為例。在課程導入階段,教師要求學生尋找生活中的“隋朝印記”。學生回答:“我們現在還可以看到隋朝大運河的影子,而且隋朝時期,科舉制創立,很多寒門學子可以通過學習、考試改變自己的命運?!苯Y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在黑板上列明大運河、科舉制、政治、經濟等關鍵詞,要求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并找到有關上述關鍵詞的描述。通過閱讀教材內容,學生能逐漸總結出有關隋朝大運河、科舉制的知識點。然而,在政治和經濟方面,教材只是總結了隋朝滅亡的經驗和教訓。因此,教師利用PPT展示史料,讓學生逐漸了解隋朝時期的政治、經濟特點。

(二)緊扣學科特點,培養史料實證素養

歷史是一門兼具基礎知識和人文要素的學科,歷史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以及嚴密論證的意識[1]。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歷史學科獨有的治學方法。教師要利用豐富的史料不斷創造認知沖突,讓學生判斷史料的真偽,在了解史料價值的基礎上完善自己的知識架構。

以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一課的教學為例。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需要了解張騫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對西域的管轄、開辟絲綢之路等史實。在課程導入階段,教師從“張騫出使西域”這一史實出發,將系列電影《鑿空者》的片段剪輯成短視頻,提出問題:“視頻中的張騫和你印象中的張騫一樣嗎?你認為張騫是一個怎樣的人物?”根據視頻內容,學生能夠將人物描述文字具化為立體的形象。學生回答:“視頻中的張騫像一個外交家,他憑借自己的滿腔熱情以及才學很大程度促進了中原與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交流,加速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苯Y合學生的回答,教師繼續展開提問:“西漢初年,西漢與西域的關系如何?二者是否有共同的利益?”接下來,學生閱讀教材并有序地總結知識點。依托豐富的互聯網資源以及教師的引導,學生獨立探索了教材中的內容并重構了原有的知識框架。

二、依托認知沖突,優化教學內容

(一)根據認知沖突,突出教學重點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學重難點貫穿了備課、預習、授課、作業布置等多個環節。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初中歷史教育的重點也由某些知識點的掌握拓展為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綜合能力[2]。一般來說,學生之所以存在理解上的困難,主要是因為原有知識結構不完整?;谡J知沖突理論,教師應充分運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從沖突中了解初中生遇到的困難。在后續的課程講解中,教師要利用學生原有知識體系和新知識間的矛盾,輔助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以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一課為例。在前期的備課中,教師將馬關條約的內容和影響以及甲午中日戰爭失敗的原因作為本節課的重難點。為了提高課堂講解的效率,教師設計了這節課的導學案,讓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并用筆劃出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原因,了解甲午中日戰爭中的幾次戰役,分析戰敗的原因。隨后,教師展示史料,并要求學生分析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以及具體的條約內容。由于學生缺乏相應的經驗,因此他們的分析大多圍繞教材內容展開。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將馬關條約的內容以及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列為重難點并適當調整授課內容。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并未直接公布上述重難點問題的答案,而是播放紀錄片,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

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往往是重合的。為了讓學生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需要從認知沖突理論出發,輔助學生重構有關重難點的知識體系。

(二)找準關鍵點,引發認知沖突

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部分教師為了更快完成教學任務,往往不會在課堂上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初中歷史課堂逐漸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上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不僅能增進師生互動,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課堂教學活動是一種生成性的活動,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不是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而是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解決他們的問題,輔助他們獨立完成教學目標。

以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一課為例。在課程導入階段,教師提出了如下問題:“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區別是什么?人民代表大會每幾年舉行一次?”隨后,教師發現,學生缺乏政治素養,并且很少關心時事,這對教學的開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礙。在課程講解階段,教師從新中國成立后的基本情況開始講起:“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存在工業水平低、物資緊缺、物價飛漲、農業生產落后、人民生活困苦等問題。如果你是國家領導人,你會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改革?”學生回答:“如果我是國家領導人,我會從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生活四個方面進行優化和升級?!备鶕W生的這一答案,教師在黑板上寫上“第一個五年計劃”,并要求學生結合教材內容歸納其成就和影響。接下來,教師利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進行補充:“‘一五計劃期間,我國以蘇聯幫助興建的156個項目為中心,鋼鐵、煤炭、電力、機械制造等各個領域快速發展,捷報頻傳,交通運輸建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增進了各地區之間的聯系?!?/p>

隨著初中歷史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認知沖突的重要性。學生在課堂上產生的疑問并不是課堂的“意外”,而是師生進行良性溝通的前提。教師需要憑借自己的教學經驗讓學生發現問題,通過有效的問題引導以及學習任務設計,讓學生逐漸產生探索欲并及時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發散學生思維,增強沖突體驗

(一)適時進行點撥,預留思考時間

初中歷史課堂旨在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學生的思維活動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課程講解的進度,針對學生可能出現的邏輯問題進行適時的點撥。區別于學生的主動提問,教師在學生臨界點狀態下的及時引導既能提高課堂講解的效率,又能防止學生陷入思考誤區。此外,在歷史學習中,學生經常希望教師能總結某一類型的思考題的解題模式。

以部編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文藝復興運動”一課為例。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需要掌握文藝復興的背景、核心內容以及實質,了解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等杰出人物的作品。為了提高課堂的互動性,教師在講解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時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但丁的代表作是什么?該作品表達了怎樣的思想?達·芬奇為什么被稱為‘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他有哪些代表作?”根據文字和圖片資料,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并深入分析但丁、達·芬奇的成就??紤]到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僅預留了5分鐘作為學生的思考時間。由于其他問題均可在課本或材料中找到答案,所以教師僅針對達·芬奇相關的問題進行詳細解釋。接下來,教師利用一張空白表格,要求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和文字資料填寫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等杰出人物的事跡。

(二)創設教學情境,優化沖突形式

初中生的思維方式尚處于從具象思維轉向抽象思維的重要階段。針對尚未完全形成抽象邏輯思維的初中生,教師需要轉換教學方法,積極轉換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的形式,適當地創設教學情境。依托合適的教學情境,學生可以將抽象的文字描述轉化為具體、生動的形象。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制造認知沖突。

以部編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下冊“第二次工業革命”一課為例。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帶給人們的便利,教師在課程導入階段創設了一個教學情境:“如果我們現在一起穿越到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前,我們的生活會發生哪些改變?”隨后,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并回答:“如果沒有第二次工業革命,我們的生活中會沒有電話,也沒有汽車?!苯酉聛?,教師展示了一幅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圖片,提問學生:“第二次工業革命給人們帶來了哪些便利?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背景是什么?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是什么?”根據教師的提問,學生快速閱讀教材內容,并在書上劃出相關問題的答案,根據之前掌握的知識點,積極分享自己的觀點。在后續的課程講解中,教師詳細講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內容以及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能夠在課程導入階段制造認知沖突。在此過程中,學生既能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新知識,又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與其他同學和教師展開有效交流。

(三)設計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

知識的獲取是一個長期且系統的過程。目前,教師和學生都意識到了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但受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學生在課堂上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單純的講解并不能促使學生合理利用自己的認知沖突。為了提高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需要優化教學方法并設計教學活動。在此過程中,學生既是活動的執行者,又是活動的參與者。依托有序的溝通、交流,學生可以在了解歷史知識的同時提高綜合能力。

為了培養初中生的歷史素養,教師設計了每周五10分鐘的事件評論或人物評論活動。在教學完部編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下冊“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一課后,教師延伸教學內容:“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歷經了哪些階段?目前資本主義發展有哪些特點?”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能力,教師提前列明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科技、法律等關鍵詞。接下來,學生自發組成學習小組,各學習小組相繼選出小組長以及匯報者。根據學習任務的分配,各組成員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完成信息的搜集、匯總、整理、分析工作。結合所有組員獲得的信息,小組長再與成員們協商制作匯報用的PPT。初中生的總結能力有限,所以,在制作PPT的過程中,教師應及時跟進各學習小組的進度,并針對其PPT框架進行指導。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但不能過多干預學生。在后續的PPT匯報中,學生不只是被評價者,還是評價者。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發表自己的觀點。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安排充實、豐富的活動。通過設置合理的認知沖突,學生可以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此外,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維持教與學的平衡。

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并不是簡單地接受和理解知識的過程,而是從問題本身出發,逐漸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過程。作為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方法,認知沖突策略不僅能幫助教師充分認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困惑,還能將認知沖突轉化為教學資源。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調動自己的教學經驗,緊扣學科特點,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設計教學活動,不斷設置認知沖突,生成認知沖突,利用認知沖突,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進師生互動。

【參考文獻】

[1]竇莞.文史結合視域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研究[J].思維與智慧,2022(16):52-53.

[2]付軍,齊子楓.“雙減”背景下初中歷史學科作業精準設計實施策略[J].遼寧教育,2022(13):35-38.

猜你喜歡
初中歷史課堂建構主義理論高效課堂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
如何將個性化教育熔鑄于初中歷史課堂
建構主義理論對法語課堂的啟示
建構主義理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建構主義教學法在離散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新聞專業英語教學改革
新課標下書法高效課堂教學探究
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如何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