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2023-09-19 07:52李志松李赫蠻
河南農業·教育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勞動教育

李志松 李赫蠻

關鍵詞:農業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2021年9月,教育部《加強和改進涉農高校耕讀教育工作方案》(下稱《方案》) 的下發,進一步促進了農業類高校勞動與教育融合?!斗桨浮分刑岬?,我國農業類高校要堅持勞動與教育融合,在實踐中博取成效,為我國農業現代化事業輸送現代化農業人才?!斗桨浮分貜娬{深化農業類院校耕讀教育,提升學生“愛農、學農”素養與農業類技能。農業類高職院校則要擔負起培育“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農業高素質專業人才任務。

一、農業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內涵

(一) 農業高職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背景

1、理論背景:馬克思主義中的教育與勞動生產融合思想為農業高職院校的勞動實踐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現實背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中提到,要為農業高職院校的現代化教育轉型提供有力政策支持。

3、實踐背景:職業教育的辦學要求、農業院校自身的辦學特點及人才培養要求為農業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提供實踐條件。

(二) 農業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基礎理論

1、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及勞動價值觀。馬克思唯物史觀指出,勞動創造了價值、世界乃至歷史;在教育學基本理論視野中,馬克思認為勞動是人實現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教育與勞動融合是當下農業高職院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1]。

2、關于勞動教育的研究。勞動奠定了幸福生活的基礎,也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生存之道,學會合作創造。勞動托起中國夢。勞動教育本身具備實踐性、技術性與創造性特征,應圍繞自我、家庭、學校三個主體層次展開。李凌霄、李廣艷認為,勞動教育體系彰顯了新時代“五育并舉”、全方位多方面育人的理念;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教育同等重要。這種認知既加強了勞動教育力度,又對德智體美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他們還認為學生在勞動實踐活動過程中能達到“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的效果[2]。

3、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的關系。勞動精神涵蓋了勞動理念認知與實踐行為。在理念認知中,勞動精神主要體現為尊重勞動、崇尚勞動與熱愛勞動;實踐行為上則表現為辛勤勞動、誠實勞動與創造性勞動。踐行勞動精神應尊重勞動者主體地位,使之體現勞動價值,讓勞動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營造良好的社會風尚[3]。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其內在思想是統一的。勞動精神是工匠精神與勞模精神的核心要求,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則是勞動精神的詮釋與升華。在高校中發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大力傳播勞模事跡與工匠故事,讓學生在感悟榜樣力量的同時,體會工匠精神與情懷,促使學生在可知、易感、能學的過程中崇敬勞模、學習勞模,使勞動精神成為引領大學生成才的本真動力[4]。

(三) 農業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內容體系

1、與勞動有關的意識、態度、習慣、技能教育是農業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基礎與核心。

2、兼顧腦力與體力勞動融合教育是農業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原則。

3、在勞動教育中融入德智體美教育是對農業高職院校的本質要求。

4、促進勞動精神生成,形成尊重、熱愛、崇尚勞動的價值觀是農業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價值目標。

二、農業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時代訴求

農業高職院校教育是輸出農業人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戰略最終落地的重要保障。當代大學生作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流砥柱,更需要踏實苦干,在實踐過程中錘煉本領,培養能力,立足本職專業與崗位,實現人生價值。

農業高職院校在開展勞動教育過程中,同樣要兼顧立德樹人的根本性任務。這是學生最終成才的思想保證,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真之義。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提到,“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番話語體現出國家對勞動教育的高度重視,更體現出立德樹人是農業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必要環節。

三、農業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實施策略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5]。農業類高職院校應立足農科特色,科學設計勞動實踐科目,將勞動教育納入農業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規劃、人才培養體系和教育教學全過程。在農業人才培育過程中注重“德智體美勞”貫穿設計,體現由“價值理念、知識技能、道德素養、勞動情感、勞動慣例”等要素構成的勞動教育目標體系。讓大學生在教科基地、勞動實踐基地等場所參加農業勞動實踐,應重視勞動教育在深化學生農業生產、體驗勞動精神以及培養勞動素養等方面的突出作用。農業高職院校勞動課教育,要在公共必修課程和綜合素質拓展教學項目中塑造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在專業課中提升學生的勞動素質與能力,以實現學生全面發展與整體培養品質的持續提高。

(一) 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將三種教育融入專業教育教學和實習實訓

農業高職院校扎實開展勞動實踐教育,不但能使學生在勞動中感悟精神、實踐理論、深化技能,還能將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專業教育教學與實習實訓中。一方面,這便于在勞動中增強學生對種植農作物專業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勞動更容易樹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和勞動觀念,進而尊重勞動和熱愛勞動。

(二) 農業高職院校要重視勞動課程建設,加強勞動理論與勞動實踐的結合

農業高職院校開展勞動實踐,應當重點做好勞動教育理論與實踐教育相融合。一方面,涉農專業要立足雙創、思政教師等力量,增設農業勞動教育理論課程。在課堂教學中,要時刻立足“三農”。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實踐基地、勞動實踐場所等,在現有資源基礎上創新勞動教育形式,深化勞動教育價值引領。例如,圍繞耕讀教育,引導學生在勞動中了解農耕器具,學習農事節氣等農耕文化,在探索中鉆研勞動技能,進而厚植“三農”情感,感悟勞動,驗證理論的實踐價值。創新教育形式,開設“田間學?!?,發揮學生在農作物、畜牧、園林等專業領域專長,推廣農作新品,帶動農業生產與科技入戶,在傳承傳統農業工藝的同時,幫助農產品網銷帶貨,以真實參與引領學生農業技能專長發展[6]。

(三) 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企事業單位、社區等聯動教育機制,創建社會化多元開放的勞動教育環境

農業高職院校勞動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多維度合力育人,勞動教育的有效性才得以充分保障。

1、家庭方面。父母應該發揮匠人精神,在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價值觀方面以身作則。在家庭勞動中,引導子女有意識參與家庭勞動,循序漸進培養孩子勞動價值觀念,培育其勞動技能。

2、社會方面。地方政府要結合當地實情,探究深化落實勞動教育的指導性政策文件,為勞動教育提供充足的經費支持;積極指導有關企業工廠支持高校實施勞動教育,劃撥適當的農田、森林、草地等讓渡給農業高職院校作為農業實踐教育場所;社會主體可與高校合作,共建多元形式勞動實踐基地,積極幫助和引導高職在校生扎實進行公益性勞動、志愿咨詢服務、勤工儉學,以促進勞動教育的社會化。

3、企業方面。農業高職學校要將頂崗實習、現代學徒制等企業實習實訓的形式,當作學生高素質技術技能培養和良好勞動價值觀養成的重要載體。由擁有工匠精神的高級技術技能員工擔任企業實踐指導人員,通過言傳身教對高職學生起到精神引導。農業類高職院校根據農業生態的勞動教育特色,結合自身特點,撰寫具有農業勞動教育特色的校本教材。為了滿足企業教師信息化需求,可以拍攝企業規范化生產錄像和全國優秀的勞動教學專任教師課程錄像等。再把上述的電子資料分類上傳到校級和國家專業課程資源庫中,進行校際數據共享。

(四) 建立勞動教育評價機制

從量的角度來看,農業類高職院校應規定學生大學期間參與的基本勞動課時總量,參與社區服務的課時總量,以及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志愿者服務活動的時數。

從質的層面來看,第一,將勞動技能競賽、專業技能競賽等賽事列入學期末考核評價內容;第二,將學生在校期間創造的勞動成果納入評價加分項;第三,把學生的勞動意志、勞動品格、勞動精神等勞動道德品格表現納入考核評價。

結語

新時期,農業高職院校應進一步深化勞動教育與實踐教育力度,同時,理清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的必然要求。將勞動教育納入農業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規劃、人才培養體系和教育教學全過程,與課程體系構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有機結合,建立獨立性和條理性強的勞動教育理論與實踐活動管理體系,用勞動精神助力高職專業學生在勞動中學會并提高技術技能,引導學生成為“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應用型、實踐型專業人才。

(責任編輯 張萌喆)

猜你喜歡
勞動教育
孩子的勞動教育應從家庭教育中抓起
讓勞動教育真正走進課堂
新時期幼兒勞動教育研究
“動”與“不動”
鄧穎超的婦女勞動教育思想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淺談勞動教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