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低年級“五育”過程性評價方法淺析

2023-09-20 06:35王靜吳曉娟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2期
關鍵詞:過程性評價五育全面發展

王靜 吳曉娟

摘要:當前小學階段學生評價仍存在側重結果性的評價導向,存在評價維度窄化、評價主體單一等問題。小學低年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關注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實現不同教育學段的順利過渡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分析了當前小學階段學生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結合國家印發的教育評價改革方案,提出“五育”過程性評價,即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注重從“五育”維度進行全面評價,更加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記錄學生成長過程,將教師、學生、家長等多元主體一并納入評價系統,探討構建較為全面的評價機制。

關鍵詞:“五育”? 過程性評價? 小學低年級? 全面發展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提出“系統推進教育評價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方法更加多元”的總體原則,為新時代學生評價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總體方向。鑒于此,本文探討改進小學低年級學生評價的思路方法,分析了小學低年級學生評價存在重選拔甄別輕激勵促進、評價認同窄化為“智育”而忽視“五育”、評價主體囿于教師而忽略學生主體的現象,結合存在的問題,探討基于過程化、全面化的評價方式。一是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在過程中發現學生的亮點和不足,及時進行評價反饋,形成教學-反饋-促進的良性閉環。二是關注學生個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從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對學生開展立體式評價,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三是注重構筑多元評價機制,在對學生的評價中,將學生自評互評、家長評價一體納入,構建家校共育、同向用力的格局。

一、小學低年級學生評價存在的不足

(一)在評價的功能定位上,重視選拔和甄別功能,忽視評價的反饋、激勵、改進和促進發展功能

通過考試體現學生對課程科目的掌握程度,忽略了評價的反饋功能長善救失作用。傳統教學理念讓學生、教師、家長、學校產生了“唯分數論”,對學生的評價主要關注學科分數,忽視了學生學習的過程、掌握的學習能力和學生個體的閃光點。在評價的時間維度上,通過期末、期中等少數幾個節點開展試卷測試這種“以考代評”的方式,評價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這種評價方式對體現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行為表現、學習興趣變化、學習熱情和心理歷程等方面不夠全面。

(二)在評價認同上,主要依據學業成績量化指標,缺少更加豐富的評價標準

家長、教師、學校對學生的認同感,更加體現在學業成績上。而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來看,學業成績僅僅是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方面。通過單一的、量化的學業成績來評價學生,這種以偏概全的方式存在較大的片面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心理素質、學習習慣、溝通交流能力等綜合素質難以通過學業成績體現。

(三)在評價主體上,主要依靠教師,忽略學生、家長等評價主體

在評價中,教師評價幾乎成為學生評價的全部,忽略了學生自身、家長等評價主體。教師主體評價的絕對權威性,忽視了其他評價主體的評價作用,容易造成學生、家長對教師評價產生刻意迎合或者消極抵觸等極端心理,不利于發揮多主體積極參與、良性互動的多元評價良好格局。

二、“五育”過程性評價在教學中的應用

(一)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形成螺旋式上升的閉環

一是更加重視過程導向。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觀察學生表現,掌握學生學習情況,關注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學習的方式與方法、情感變化等方面,記錄學生成長過程,并在過程中及時記錄評價。如在教學時長上以“一個星期”為周期、在學習形式上以舉辦的某次活動為評價單元進行及時評價。二是重視縱向評價。更多關注個體的發展過程,及時長善救失,讓學生感受到關心、愛護、肯定與認可,提升學生學習的成就感,更加有效發揮評價的激勵促進作用。將學生的綜合表現放到一個學期或者更長時間的維度上開展評價,從而更直觀看到學生的成長歷程和個性特點。三是重視發掘學習能力的可持續性。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習的過程,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探索,促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本領具有重要意義,而這些本領恰是他們進入社會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良好基礎。四是評價更趨全面性。一次的成功或失敗不代表最終的成敗,過程性評價相較傳統的斷點式評價更加全面。結果性評價忽視了學生發展的整體性和過程性,過度關注學生對學科知識這些“硬技能”的掌握程度,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交流、批判、合作這些“軟技能”。同時,過程性評價在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更好地發揮了反饋的及時性和全面性的作用。

(二)重視學生個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本文探討從德智體美勞“五育”維度對學生展開評價。

1堅持從五育維度培養和評價學生

(1)堅持德育引領,加強德育評價

注重培育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人格品質、理想信念等德育核心素養,打好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品格的地基,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教學中創新德育評價的實施途徑,一是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德育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二是開展課程育人。落實好德育課程和其他課程的德育功能,發揮課堂教學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三是加強校園師德師風建設,優化校園環境,營造良好氛圍。四是開展活動育人。通過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開展節慶紀念日等主題鮮明的德育活動,以鮮明正確的價值導向開展德育滲透。在進行德育評價時,把學生在學校、家庭、社區等學習生活領域的道德表現作為具體評價維度,建構“新時代好少年”德育綜合評價指標。

(2)展智育評價維度,兼顧學習過程和結果

在學科素養、課堂表現、作業表現等日常評價指標基礎上,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的評價。如,在數學學科評價中,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科素養的評價。一是數學意識方面,注重記錄并評價學生主動思考的行為表現。二是數學技能方面。數學學科是綜合型實用學科,結合學生年齡特點,記錄并評價學生知識點掌握程度和在生活中運用數學解決實踐問題的行為表現。三是數學思維能力方面。通過辯證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鍛煉,關注學生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能力、使用數學語言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3)加強體育評價維度,強健學生身心

強健的體魄是身心發展的基礎,應讓學生在學習中養成鍛煉身體、珍愛生命、調適心理的能力。在體育評價方面,將運動技能掌握情況、學習態度、合作精神、心理調適能力等納入評價指標。以籃球課程為例,可將合作精神細化為形成良好合作意識、協同隊友完成投籃練習等,將學習態度細化為克服訓練中遇到的困難等,將運動技能掌握情況細化為掌握籃球基本規則、完成運傳投球動作等,將學習提升情況細化為技能掌握熟練程度等,將心理調適能力細化為運動后心情舒暢等。

(4)注重美育評價,加強審美熏陶

讓學生在感知美、欣賞美、追求美和創造美的過程中,綻放絢爛的光彩。在課程中注意發揮藝術課程的主體作用,深化美育課程的開發和設計。在實施中,將美術和音樂課程作為美育學科的主要評價科目,作為美育課程落實的抓手。在音樂課程中,將音準、節奏、創編等納入評價指標。同時,結合學校具體情況和學生個性特點,在合唱節、美術作品展覽周等活動中,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在評價中真正發揮美育課程的價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5)要堅持勞育評價,讓學生勤起來

通過勞動教育讓學生掌握勞動技能和知識,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勞動情感和品質。一方面將校本勞動課程與活動課程相結合,如開展校園植樹種花、愛國衛生運動等活動,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對美麗整潔的校園產生認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將學校勞動教育與家庭勞動教育相結合。如學校開展“勞動之星”評選,倡議家庭結合實際讓學生在家進行洗碗、拖地、面點制作等日常勞動。在勞育評價中,建立勞動檔案,記錄學生的勞動技能、勞動情感、勞動熱情、日常生活表現等,并進行評價。

2堅持五育融合發展,注重融合性和整體性

五育過程性評價在實施過程中要注重打破各育的界限,超越傳統的分科主義,可以通過項目化課程、主題式聯合活動等方式實現,從課程內容和課程背景等方面尋找結合點。在學科教學中,適當將教學范圍拓展到其他學科領域,如德育評價可結合美育、勞動教育等方面進行評價。

(三)創新評價主體,建立多元評價機制

1發揮教師評價的主導作用

學生有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教師的評價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健康成長至關重要。教學活動中,教師針對學生的表現,適時用肯定性、鼓勵性的評價,會讓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學習的勁頭、動力更足。針對學生表現失當情形,教師要多從學生年齡、性格等角度進行分析,給予學生理解、期待,這樣學生更易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教師通過引導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肯定自我,錨定目標,完成超越。

2將學生的自評和互評納入評價環節

學生自評和互評是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重要一環。自評可讓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學習過程中情緒的變化、遇到的困難和成功的喜悅進行自我記錄和剖析,讓學生明晰內心真實的想法,促進自我反思、自我調節和自我認知。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合作的過程。同齡人的評價更具對比性,不僅能夠讓學生相互激勵、共同進步,還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同理心。如在學科教學中,學生互評可讓學生拓展學習思路,發現身邊同學好的學習方法。

3及時收集家長評價,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一是達成家校共育、同向用力的共識。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包容和家校關系和諧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1+1>2”的必要條件。教師可通過制定家校共育行為參考,明確立德樹人和學生行為習慣培養等家校共育的著力點,引導家長提高家校共育的意識,積極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保證學生在學校養成的良好品德能在家庭環境中進一步鞏固。二是要明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務分工、職責邊界,雙方各負其責、同向而行。兩種教育對象目標一致,但性質不同。如,學校教育的優勢是系統性、完備性、專業性,系統性的文化知識學習和能力的培養以學校為主,家長為輔。而家庭教育的優勢是原生的早期性、情感的熏陶性、鮮明的針對性(一對一),在為人處世、家風引領、興趣愛好培養等方面,家長可發揮更大的作用。及時收集家長評價、反饋學生在校評價,對于妥善處理好家校共育過程中分工和合作的關系,發揮兩種教育的優勢,促進學生校園內外健康成長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三是建立共畫“同心圓”的機制,打通家校信息對稱的渠道。通過加大家長參與校園治理的廣度和深度,促進學生、家長更好發掘學生個性特點和優缺點。如開展家校共育活動、家長開放日、家長志愿者等多樣化活動,拓寬家長參與家校共育的渠道。同時,可通過家長進課堂、參與食堂管理、開展校外實踐活動、家訪、舉辦家長課堂講座等方式,增加共育的深度和層次。通過這些暢通的渠道保障家長的教育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在評價過程中也有利于教師和家長在思想碰撞中達成共識,增進相互理解,增強家校良性互動。

綜上,當前小學低年級學生評價工作存在一些不足,如何通過改進評價理念、評價方式等,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是一個長期的課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結合國家教育方針政策、校情、學情等進行思考,積極學習先進教學評價理念,做好與已有的評價體系相結合的工作,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融入家長、教師等多方評價,注重對學生的立體式評價,真正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寧本濤,樊小偉論“五育融合”的生成邏輯和實踐路徑[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4(5):6269

[2]胡莉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針變遷的視角[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9(2):144153

猜你喜歡
過程性評價五育全面發展
五育并舉,協同育人
堅持五育并舉,引領學校未來發展
五育并舉 德潤童心
“五育并舉”下家校社資源整合的價值意義
利用大數據進行學習評估與診斷
如何做好新時期的黨政工作
體育教學基本原則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
《Oracle數據庫》課程教學模式探究 
基于過程性評價的Office高級實訓課程教學模式探討與實踐
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