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本科高校產教融合研究述評與展望*

2023-09-22 01:48涂智蘋柯野韶關學院商學院韶關學院生物與農業學院
教書育人 2023年24期
關鍵詞:產教辦學融合

涂智蘋 柯野 (.韶關學院商學院;.韶關學院生物與農業學院)

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對高校的人才培養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作為需求側一方的市場主體亟須大量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另一方面,作為供給側一方的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養同質化現象嚴重,學生就業難問題突出。為此,2015 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指出地方本科高校要將辦學思路轉到以產教融合辦學模式培養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上來。隨著國家將產教融合辦學模式提高到戰略層面,不少地方本科高校開始積極著手產教融合辦學,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學者們針對產教融合辦學現狀也進行了總結,[1,2]還有學者針對職業教育中的產教融合進行了歸納。[3]然而,職業技術學院與地方本科高校的發展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存在差異。目前,尚未有學者針對地方本科高校產教融合研究狀況進行歸納。另外,是哪些地方本科高校在積極落實產教融合教育戰略,地方本科高校在產教融合辦學中遇到了哪些問題,這些問題應該如何解決,未來產教融合辦學的工作重點又是什么?關于這些疑問目前尚未有一個全面的解答。本文基于上述幾個問題,根據地方本科高校產教融合辦學研究現狀,對其進行全面地梳理和總結,以期為后續提升地方本科高校產教融合辦學水平提供參考。

一、地方本科高校產教融合辦學研究定量分析

為梳理和歸納地方本科高校產教融合辦學情況,本文以“地方本科+產教融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為主題詞在知網數據庫中進行搜索,起止時間為數據庫收錄開始至2021 年12 月31 日,搜索來源為學術期刊。據此搜索條件共獲得295 篇相關文章。在仔細閱讀論文題目和內容后,刪除會議通知和不相關的論文,最后剩下291 篇論文。本文根據搜索到的符合條件的樣本文獻進行定量分析,具體情況如下:

(一)地方本科高校產教融合辦學研究文獻發表年份和數量情況

從圖1 可以看出,地方本科高校產教融合辦學研究文獻時間開始于2014 年,正是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之年。其中,2014 年發表論文7 篇,到2018 年則攀升為60 篇,年均增加13 篇,進入產教融合辦學研究的高峰期,隨后2020 年發表66 篇,為發表數量最多的年份,之后2021 年有所下降。由此可知,隨著國家提出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倡導產教融合辦學模式以來,各地方本科高校開始積極落實國家教育戰略,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圖1 相關主題知網數據庫收入文章

(二)地方本科高校產教融合辦學研究關鍵詞和頻次分析

表1 為產教融合辦學研究文獻出現的關鍵詞和頻次情況。從表1 可以看出,排在前三名的關鍵詞分別為產教融合、地方本科院校和地方本科高校,頻次分別為183 次、56 次和37 次。從關鍵詞使用和詞頻情況來看,產教融合辦學的重點在于應用型人才培養,這與國家的教育戰略是相符的。此外,在結合學科特點和應用型特色方面,新工科在執行產教融合辦學政策方面更加積極。

表1 樣本文獻關鍵詞和頻次情況

(三)樣本文獻刊發期刊和發文數量分析

樣本文獻發表的期刊和數量體現了樣本文獻的研究質量。表2 為刊發論文4 篇以上的期刊分布情況。從表2 可以得出,關于產教融合辦學方面的研究文獻主要發表在教育類期刊上,包括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兩大類,既體現了專業理論性特點,又體現了職業技能性特征。其中,發文量前三名的期刊分別是教育現代化9 篇,教育教學論壇8 篇,高教學刊7 篇。

表2 樣本文獻發表期刊和發文數量情況

(四)樣本文獻的研究機構和發文數量分析

根據研究機構和發文情況可以了解哪些院校在積極開展產教融合辦學。由表3 可知,發表3 篇以上的院校共有20 個。其中,常熟理工學院發文數量最多為10 篇,其次是湖南城市學院和邵陽學院,分別為7 篇和6 篇。從地域分布情況來看,湖南省開展產教融合辦學的地方本科高校最多,共有6 個。

表3 樣本文獻的研究機構和發文數量情況

(五)地方本科高校產教融合辦學研究高被引文獻分析

高被引文獻體現了學者們對研究成果的認可度和研究內容的代表性。從表4 可知,被引次數最多的文獻是作者曹丹于2015 年發表在《天中學刊》上的《從“校企合作”到“產教融合”——應用型本科高校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的困惑與思考》一文,共被引243 次,年均被引次數約41 次。從樣本文獻研究內容來看,基本集中在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分析兩方面。

表4 樣本文獻高被引情況

二、地方本科高校產教融合辦學研究內容分析

為更好地分析目前地方本科高校產教融合辦學狀況,本文根據被引次數為10 次以上(含10 次)共計45 篇論文作為分析樣本,對這些樣本文獻進行詳細閱讀后進行總結歸納得出,學者們針對當前地方本科高校產教融合辦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建議兩方面進行了研究,具體研究內容分析如下:

(一)地方本科高校產教融合辦學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地方本科高校在不斷深化產教融合辦學實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辦學實踐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可從學校、企業和政府三個層面進行歸納分析。

1.學校層面

作為產教融合辦學中的重要一方,學校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校只有對自身辦學現狀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和企業建立有效的合作辦學關系。從現有研究狀況來看,地方本科高校在產教融合辦學中普遍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對產教融合辦學認知度不夠。不少地方本科高校仍然將產教融合等同于校企合作。其實不然,產教融合強調學校和企業雙方都是辦學主體,而校企合作則更強調以學校為主體,企業為輔的辦學模式,因而導致不少地方本科高校的產教融合出現合作關系不穩定、合作方式單一[4]等問題,從而影響了產教融合的辦學效果。

第二,產教融合合作辦學深度不夠。由于對產教融合辦學認識存在偏差,因此導致具體的合作辦學內容不夠深入,主要表現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學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力度低。大多數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仍停留在傳統的理論教學,即以本校教師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實踐課程和實踐環節設置占比較低,從而影響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導致專業和產業相脫節,[5]進而使得學校適應企業需求的能力降低。[6]

第三,師資隊伍和結構不合理。優秀的師資隊伍是實現產教融合辦學目標的重要因素,而在現有產教融合辦學中,符合產教融合辦學需求的師資比較缺乏,主要體現在雙師型教師比較缺乏。[7]地方本科高校的大多數教師缺乏企業從業經歷。他們雖然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實踐教學經驗不足。針對此種情況,大多數學校并未提供機會或者平臺讓教師進行相關培訓。此外,學校也并未引入企業導師進入學校參與教學,仍以本校教師為主開展教學活動。這顯然不利于產教融合辦學目標的實現。

第四,學校缺乏有效保障措施。如前所述,學校缺乏雙師型師資隊伍,這與學校缺乏相應的保障措施有關。[8]由于學校層面給予產教融合辦學的經費有限,導致校企合作辦學管理機制難以推進。以教師培訓為例,由于沒有相應的激勵政策,教師去企業培訓的動力不足。作為專任教師,除了完成本身的教學任務外,還需要承擔其他工作任務,如果沒有相應的培訓激勵政策,教師走出去培訓的意愿將大大降低,因而影響了雙師師資隊伍水平的提升。此外,受經費不足的影響,學院層面也無法邀請校外企業導師和專家參與本院的專業授課活動。

第五,創新實踐平臺建設不足。產教融合辦學非常注重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9]如果沒有相應的實踐平臺,學生無法實現創新實踐活動,只能囿于傳統的課堂學習。目前,大多數地方本科高校校內的產教融合辦學平臺建設不足,學生不能進行沉浸式學習,只能利用企業見習或者企業參觀等方式進行實踐學習。因此,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顯然不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非常有限。

2.企業層面

產教融合辦學離不開企業的參與和支持。企業作為產教融合辦學中的另一個重要主體,其與學校的主體地位是一樣的。從現有地方本科高校產教融合辦學情況來看,企業作為辦學主體的地位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企業的辦學主體地位不突出?,F有產教融合辦學中的企業地位與校企合作中的辦學地位一樣,僅起到輔助作用,企業并沒有真正參與到學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10]大多數企業只負責提供專業見習或者實習場地,而對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教學活動以及教材編寫等并未參與或者參與較少。這導致專業學習和企業需求相脫節,企業和學校幾乎形成平行線的關系,交集甚少。

第二,缺乏對企業的激勵機制。學校派遣學生到企業進行見習或者實習,企業需要承擔相應的職責,這無形增加了企業的額外負擔,甚至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在此情況下,作為學?;蛘哒⑽唇o予企業相應的政策支持。目前,雖然有部分政策出臺,但由于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而且對各方利益主體的責權利劃分不清晰,[7]導致企業接受學生見習或實習的內在動力不足。企業已然成為被動參與者,從而使得產教融合辦學流于形式。

第三,企業社會責任意識不強,缺乏長遠規劃。大多數企業對人才聯合培養意識不強,缺乏對企業自身人才儲備的長遠規劃。大多數企業僅關注企業自身的短期利益,認為人才培養是學校的事情,而且認為學校對企業的幫助和扶持并不大,因而不愿意與學校展開深入合作。[11]

3.政府層面

地方本科高校產教融合辦學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對產教融合的扶持主要體現在制度上。雖然地方政府制定了較多政策來支持產教融合辦學,但還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對企業的支持政策尚需進一步完善。政府雖然對產教融合辦學出臺了一些政策,但關于能發揮實效的政策,如人才政策、稅收政策等沒有具體規定,產教融合辦學中需要的資金支持和優惠政策沒有落實,使得企業增加了額外負擔卻未得到補償,造成企業在產教融合辦學中主動意識不強。

第二,對地方本科高校的經費支持不足。政府雖然對產教融合辦學予以肯定,但缺乏必要的經費保障。地方本科高校受自身財政影響,對產教融合辦學的經費支持不足,無法給予產教融合辦學更多資金,政府對于師資培訓也未給予經費支持,使得地方本科高校雙師型教師的師資水平無法得到提升,進而影響了產教融合辦學效果。

第三,各方協調機制不順暢。目前,產教融合涉及的學校、企業和政府三方處于各行其是狀態。對于地方本科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政府未制定相關政策規定雙方的責權利,對他們之間的合作情況也未進行有效監督、評價和考核,導致高校和企業之間的產教融合辦學未真正落到實處。

(二)促進地方本科高校產教融合辦學的政策建議

關于地方本科高校產教融合辦學研究,學者們從發展現狀剖析了辦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相關問題提出了政策建議,以提升產教融合辦學質量,具體歸納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1.針對學校層面,要體現辦學的“地方性”“應用型”和“特色化”。[12]

首先要深化與企業的合作內容。為實現這個目標可采取調整優化課程體系,增加實踐實訓課程設置,推進專業和產業的無縫對接等措施。此外,還需圍繞專業知識、能力培養和專業素質構建等方面,增加企業對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實踐課程教學以及項目管理運作的參與和指導工作,改變當前由本校教師承擔全部課程教學的狀態。[13]其次,建立健全雙師型教師培訓制度和經費保障制度。雙師型教師是推動地方本科高校產教融合辦學的中流砥柱。為提高師資水平,一方面學??梢酝ㄟ^提升薪資待遇和教科研經費支持鼓勵教師成為雙師型教師。另一方面,學??梢岳门c企業的合作關系,聘請企業的高級工程師或者高級管理人員定期對本校教師進行實踐培訓,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此外,還可選派骨干教師參加國內外合作交流,或者通過組織教師參加職業工種培訓與鑒定等方式提高雙師型師資隊伍水平。[14]最后,加強創新競賽、創業訓練項目平臺的建設。創新和創業訓練離不開實踐活動。學校的綜合實驗室和實習實訓基地是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產教融合辦學的基礎,因此要加強相關平臺的建設。為此,學??梢月摵掀髽I引入資金共同打造綜合性創新實驗室,建設創業實訓基地,為產教融合辦學提供實踐實訓平臺,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與企業共同舉辦學科競賽來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2.針對企業層面,要與學校建立長效合作機制

作為產教融合辦學的主體,企業應從自身長遠發展目標出發,主動與學校建立合作辦學關系,將人才培養納入企業的發展規劃中。一是要主動積極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課程體系的構建,將企業需求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參與審核課程的設置和課程內容的學習情況。二是要主動派遣企業高級技術人員或者高級管理人員參與學校的實踐教學活動,通過項目制等方式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三是要向學校和地方政府尋求制度保障。當企業吸收學生參與企業經營活動,學校應保持與學生的溝通,監督其學習情況,政府應給予企業相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四是要主動與學校建立創新綜合實驗室和實踐實訓平臺。企業可通過組織學科競賽,化被動為主動讓學生了解企業文化和經營活動,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認可度。

3.針對政府層面,要制定相關政策,搭建產教融合平臺

首先,政府要制定產教融合辦學相關政策。政府要統籌各方利益,對學校和企業給予人才、土地、購房和金融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鼓勵學校和企業共同培養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5]其次,政府要為產教融合搭建平臺。政府應根據當地產業發展狀況,為學校和企業搭建產教融合平臺,服務地方經濟。例如,政府可設立產教融合專項基金提升學校和企業聯合辦學的內在動力,降低辦學風險。政府還可通過稅收減免政策鼓勵企業主動參與產教融合辦學,降低其辦學成本。[15]最后,政府要強化監督職能。為強化監督職能,政府可設立專門機構承擔監督職責,由監督機構定期檢查學校和企業的合作辦學情況。如發現產教融合辦學問題則由政府牽頭督促學校和企業協商解決,避免由于監督不到位,導致產教融合辦學流于形式。

三、未來展望

學者們針對產教融合辦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這些關于產教融合辦學的研究成果,為我們提升產教融合辦學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價值。為適應新時代經濟發展需求,進一步提高產教融合辦學水平,實現“以學生為中心、職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16]落實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后續還需加強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進一步增強相關利益者的產教融合辦學意識。產教融合辦學模式是國家對地方本科高校辦學思路的戰略指引,是需要高校、企業和地方政府相互配合完成的一項系統性工程。當前,產教融合辦學出現學?!耙活^熱”的局面,大多數企業和地方政府置身事外,認為這僅是高校的人才培養計劃,與自身關系不大。即出現企業沒有主動參與、地方政府也未發揮監督指導作用的局面。因此,后續要強化企業和地方政府產教融合辦學意識。只有相關利益者對產教融合辦學統一認識,形成一股合力,才能更積極、更主動地落實產教融合辦學教育方針。

第二,理順相關利益者之間的責權利關系。產教融合辦學牽涉面比較廣,各方利益訴求并不一致,導致相關利益者各行其是。雖然,現有部分地方出臺了一些政策引導產教融合辦學,但因沒有明晰各方的責權利問題,缺乏可操作性,導致實施效果欠佳。為此,應根據相關利益者實際情況,制定并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各方的責權利,并配套相關的政策和條例細化各方的權利和義務等問題,讓各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方能有效實施產教融合辦學模式,達到培養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目標。

第三,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相關保障制度。從現有研究情況來看,不少地方本科高校和地方政府針對產教融合辦學制定了相關保障措施,如高校為教師提供企業培訓和境內外學習交流機會,企業也與學校共同建立了實驗實訓中心等實踐平臺,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這與產教融合辦學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為深化產教融合辦學內容,后續還需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相關保障制度。具體而言,高校應完善對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培訓、考核和評價體系;地方政府應在人力、物力和財力方面完善相關政策以支持和監督企業主動參與產教融合辦學;企業應本著為企業長遠發展儲備人才的目標,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積極參與高校的產教融合辦學。

猜你喜歡
產教辦學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融合菜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產教融合:時尚產業的蛻變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