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N”全域育人:學生生活視域下課程思政的實踐建構

2023-09-23 18:11曹鈴
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實踐路徑思政教育課程思政

曹鈴

【摘 要】思政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小學階段的思政課建設不僅要在道德與法治這門思政必修課程上單線發力,還要站在“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的視野和格局上探索與建構立體、協同、融合的課程體系,發揮課程思政鑄魂育人的效能,努力使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國家課程、校本課程的沃土中生根發芽、創新實踐、適切表達。

【關鍵詞】思政教育 課程思政 全域育人 實踐路徑

思政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指出:“調整創新思政課課程體系,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建設形成協同效應?!毙W階段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拔節孕穗期”,小學的思政課建設要激活國家課程中各門學科課程的獨特育人功能,研究和踐行符合學生發展、有趣真實的校本課程,構建網狀互聯、立體協同的思政課程體系。蘇州市滄浪新城第四實驗小學校以“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為體系,整體把握思政教育的深層意義和實踐價值,以“全科、全員、全程”的模式架構兒童思政教育課程,實現學生思政教育與“主要學科與其他學科,課內與課外,線下與線上,個體與全員,學校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貫通,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得青少年全面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一、“1+N”全域育人的實踐價值

(一)多角度體驗促進學生品德生成

學校積極探索思政育人的新模式、新方法,在對學校思政教育的各環節、各要素進行統籌規劃的基礎上,經過調整內部優化整合,重構德育教育的生態秩序與平衡,建設系統的思政教育課程。從國家課程到校本課程以及社會實踐活動,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體驗情境,使學生在理論中實踐、在實踐中體驗,感悟德育真諦,完成從“知”到“行”的轉化,增強育人實效。

(二)多領域資源促進學生品格生長

學校以提升學科育人質量為主要目的,將思政教育融入各學科教學和活動設計中。通過深度發掘教材的德育要素,尋找進行思政教育的切入點和契合點,有效發揮各學科課程的育人功能,形成學科滲透的育人目標和協同效應。另外,還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課程評價方式,評價趨向“主體多元、內容多維、形式多樣”。

(三)多形式課程促進學生品質生發

思政教育根植于特定的教學環境之中,學校創設思政的教育環境,并將育人特色融入班級文化、校園文化之中,為思政教育營造良好的氛圍。以學生為出發點、為中心,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為目的,充分利用主題式、項目式活動,積極開發特色校本課程,并聯合家庭與社區,為學生提供在各類博物館、歷史文博圣地、名人先賢故居等德育基地的實踐與體驗機會,使學生在課程實踐中懂得創造美好生活,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1+N”全域育人的實踐目標

(一)全科育人,開發完備育人課程

思政教育課程資源的整合是探索“思政+”教學的新模式,以小學“道德與法治”為核心,全盤統籌整合各類學科課程資源,架構切合學校實際的、行之有效的小學思政課程整合的途徑與策略。學科課程與思政課程在相關理論知識、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的內在調和與關聯,以及校內外教育場域的擴展、育人資源的開發與整合能夠有效地促進思政教育課程的順利實施。

(二)全員育人,培養高水平的思政教師

教師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路者,思政教師更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踐行者。因此,學校要通過對思政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思政專業素養和開展思政教育的水平與能力,打造一個由校內外專家、行政團隊、班主任及多學科骨干教師組成的思政教育中心團隊,為學校思政教育課程建設的構建及整體推進提供有力的師資保障。

(三)全程育人,構建科學評價體系

思政教育是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政教育課程的縱深發展需要科學完備的評價方案。通過多主體參與評價,對學生道德認知、情感、行為、體驗、成果的關注與綜合評定,得出教育效果的準確反饋,從而達到以評促改的效果,助推學生全息成長。

三、“1+N”全域育人的實踐路徑

(一)聚焦核心,尋找融合點

思政教育是立足于人全面發展的核心素養,以學生發展為核心、以學校教育為主導、以學生學習生活為依托,構建體現新時代特征的“1+N”全學科育人體系,從而讓學生獲得高尚的道德情操,做積極向上的新時代少年。

1.秉承“1”個核心理念

“1”是一個核心理念。學校秉承“向上向善”的核心理念,構建體現學校特色的“知與行”課程思政群,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行動力。學校根據學科、學段、教學內容整理了“各學科課程思政指導建議”,形成了面向小學階段的、有鮮活生命力的思政課程體系,為課程思政的實施開辟了新途徑。

2.融入“N”個思政教育要素

“N”是指各學科融入的思政教育的要素。思政要素作為開展思政教育的基本點,在“立德樹人”目標的統領下,實現“知、情、意、行”的螺旋上升發展。學校依據各學科的特點,從思政教育與學科知識的融合、思政教育與情感價值觀的融合、思政教育與精神追求的融合、思政教育與道德實踐的融合這四個維度出發,進行“1+N”全學科思政教育的摸索與研究。圍繞語文、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的特點,著重培育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在體育課程中進行堅毅品格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塑造;在數學課程中進行獨立思考和反思質疑的精神培養,如此,在學科教育中實現思政教育的融合,有效激活國家課程中各學科課程的獨特育人功能。

3.構建“1+N”全域育人的思政教育校本課程

“1+N”就是指以思政教育為目的、以學校育人理念為導向、以課程思政教育要素為切入點,在學生教育過程中加強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質的滲透,深挖學科教學中隱含的思政教育要素,逐步架構起“時間課程、空間課程、活動課程”三大主題思政教育校本課程框架,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滲透道德價值,在道德實踐中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

(二)聚活資源,構建融合線

學?;趯Α?+N”全學科融合思政教育的理解,努力從時間、空間和活動三個方面構建思政教育課程,將思政教育貫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著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政治情感、意志品質與核心價值觀。

1.思政教育的“時間”課程

學校以傳統文化節日、常規節日、二十四節氣為切入點,深入挖掘每個節日的教育價值和意義,構建思政教育“時間”課程。對照學科融合教育的理念,學校在“時間”課程中,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要素,按照低、中、高年段,把握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良好契機,設計各類節日體驗式主題活動任務單,讓學生在節日課程中增強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在實踐中深化認識,在體驗中習得核心價值觀,從而產生文化自信。

2.思政教育的“空間”課程

校園環境是學校的顯性文化,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功能,是獨一無二的教育資源。學校積極建設“一室兩廊三館五崗七角”思政文化區?!耙皇摇敝更h員活動室;“兩廊”指紅色基因長廊、黨史長廊;“三館”指黨史教育館、黨建主題館、少年先鋒教育館;“五崗”指先鋒崗、青藍崗、愛心崗、志愿崗、創新崗;“七角”指讀書角、暢想角、聊天角、動手角、暖心角、樂趣角、亮相角。系統形成“講黨史、榮校史、明信仰、植文化、培品性、樹品牌”的思政文化場。

3.思政教育的“活動”課程

“活動”課程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活動中,將入學禮、成長禮、畢業禮、文化體育節、科創周、閱讀月等活動及社團活動與學科思政相融合,構建具有時效性、系列性、儀式化的“活動”課程,深入發掘學科教學中與此相契合的思政教育要素,以“活動”課程的方式進行呈現,使學科與活動、道德與體悟、實踐與體驗相結合,深化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和儀式感。

(三)聚力生成,繪制融合面

“1+N”思政教育架構體系以學科融合為基本方向,在教育實踐過程中不斷豐厚其內涵,在踐行中提高思政教育實效,在推行中形成輻射影響力。

1.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辦好思政教育關鍵在教師培養。學校建立起校本研修、課堂研究、專題評價等管理制度,提高思政教師的專業能力;每學期開展各學科滲透思政教育課堂教學展示系列研討活動,其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作為專題研討項目,全員參與;強化教研活動,定期組織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校本教研活動,在思維碰撞中促使思政教師形成新的教學理念。

2.構建“思政云”資源包

依托學校線上教育平臺,建設思政教育云課堂、云隊會、云晨會等思政教育云資源包,架構起線上與線下、融通與整合的教育樣態。教師經過不斷摸索和嘗試,形成豐富而又獨特、生動而又簡約的思政教育資源包。

3.打造“階梯式”成長體系

突出新時期學校思政教育的特色,提升思政教育分享功能。通過提供和儲存優質思政教育資源,逐步形成“教研組—學?!餐w—縣區”四級階梯式分享樣式,實現線下資源線上化、分散資源集中化、名師資源云端化的轉型,為推動形成區域影響力創造了條件和可能。

(四)聚合影響,打造融合體

思政課程體系品質如何,與課程評價息息相關。除了要深化思政教育的有效影響,加大各方參與的力度,并對其產生的成效進行評價反饋外,還要通過多形式的評價,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全面提升、學校德育的長足發展,使學生在學校大思政環境中愉快成長。

1.對學生課程學習的評價

基于思政課程體系架構,學校精心設計制作了“七彩獎章手冊”,每個學生一本,與少先隊紅領巾爭章相結合,全面呼應思想政治四個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方面: 設立愛國章、愛黨章;法治意識方面:設立誠信章、規則章、安全章;公共參與方面:設立奉獻章、禮儀章、孝敬章;科學精神方面:設立健體章、樂觀章。學校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不斷細化評價標準,內容更加詳細,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更具操作性。評價人可以由自己、教師、家長和同伴共同承擔。這本冊子在一年級時發放,每學期進行評價,每學期末集齊6個獎章的學生會被推薦為“上善少年”,沒有集齊的學生,下學期可以繼續爭取,獎章可以累計。小小獎章手冊伴隨學生整個小學的成長過程,見證了學生每個階段的成長。

2.對教師課程素養的評價

面對教師的課程素養評價,學校創新評級制度,開評學校思政教育“等級教師”。思政教師和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觀察、教學設計檢查、課程貢獻及成績取得等階段性考核中綜合表現優異的,可申請成為“基礎”成員?!盎A”成員經過努力,不斷完成各類進階考核,最終實現課程素養的不斷超越。

以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為基準,以學校核心理念為方向,以課程思政教育要素為路徑,構建小學階段“1+N”全域育人新樣態,將全面激起學科教學對學生思想觀念和道德意識的培育功能與影響力,努力塑造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積極向上品質的新時代少年。

【參考文獻】

[1]劉建軍.思政課:觀照青少年精神成長的三個時期[J].紅旗文稿,2019(9).

[2]許家燁.論課程思政實施中德育元素的挖掘[J].思想理論教育,2021(1).

猜你喜歡
實踐路徑思政教育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以“大扶貧”理念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黨的作風建設科學化的實踐路徑和保障機制研究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論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探討
淺析高校黨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