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的發展趨勢及對策分析

2023-09-26 19:48王子祺
區域治理 2023年22期
關鍵詞:荒漠化水土保持土地

王子祺

山西宏志環境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引言

土地資源作為一種有限的且不可重復的重要自然資源,其對于人類的繁衍生息、推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而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問題不僅會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而且還會給當地的生態平衡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和破壞,干擾物種多樣性的同時,也影響了自然環境對災害的抵抗能力。所以在這種環境下,為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根本任務就是對水土流失問題進行處理,通過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等措施來為構建出美好家園而努力。

一、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概述

水土流失簡單來說就是在水力、風力等侵蝕的影響下所產生的自然現象。而荒漠化則是指在人為過度活動的影響下所造成的生態環境失衡的問題?;哪退亮魇烧咧g有著密切的關系,雖然當下自然環境因素也會造成水土流失以及荒漠化等問題,但總的來說造成當下我國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不斷加劇的主要原因是人為因素。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是巨大的,其不僅會造成生態環境退化等問題,而且還會對土地資源造成大規模的侵蝕,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同時,也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所以當下為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推動人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正視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所帶來的影響,通過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進而避免由于生態環境破壞所帶來的損失[1]。

二、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的現狀

形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包括人為因素和自然環境因素。生態系統本身就處于一種動態平衡中,所以生態系統對于外界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而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世界人口數量也不斷增加,在這種環境下人為因素的影響已逐漸超過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因此這就使得我國的水土流失、荒漠化問題不斷加劇。由于缺乏植被的保護使得雨水對地面的沖刷能力不斷提升,而大量的土壤匯集到雨水中也會破壞當地的土壤結構。與此同時,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也會造成河流堵塞等問題,而且土壤中的有毒物質一旦進入水體中,還會造成水資源的污染,進而間接地對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影響。

(一)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態系統主要是由動物、植物等生物部分以及空氣、土壤等非生物部分所構成,所以水土流失以及荒漠化問題就會直接對生態系統造成影響,進而間接地影響到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國野生動植物的數量在世界上都位居前列,但當下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科技的開發和利用,使得我國生物多樣性也不斷減少。

(二)森林覆蓋率降低且生長緩慢

森林在生態系統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對于調節生態環境、促進各種資源的生態循環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再加上森林還具有防風固沙的作用,所以森林覆蓋率減少也是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而我國森林分布相對較為分散且由于降水等原因,所以北方的森林面積相對較少,因此這也造成北方地區的水土流失問題較為嚴重。植物的生長對環境的要求相對較高,所以在水土流失嚴重的區域直接種植植物也會影響植物的存活率,所以雖然我國不斷加大植樹造林的力度,但總的來說最終植被的成活率相對較低。

(三)水資源短缺

水資源短缺不僅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而且也不利于森林植被覆蓋率的提升。造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植被的破壞以及水資源的短缺,在這種環境下不僅會造成土壤鹽漬化,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也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因此這也促使各大城市開展了相應的治理工作,通過合理規劃土地面積、開展植樹造林等相關措施來實現對土地荒漠化的治理。當下我國土地荒漠治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實際治理的過程中仍存在資源浪費的問題。

三、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的發展趨勢

(一)產業鏈條逐漸完善

近十年來國家在荒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等方面先后啟動了10 多項重點生態工程,通過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等方面的各項支持,進而實現不同區域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的治理。據水利部副部長陸桂華表示,在“十三五”期間我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高達30.6 萬平,而且截至2020 年我國也是世界上綠化面積增長速度最大的國家,在世界綠化中的貢獻高達40%以上。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我國的水土保持以及荒漠化防治等措施也逐漸完善,并且隨著對自然資源開發力度的不斷提升,其也已經逐漸形成種植、銷售、林紙一體化等眾多產業鏈,實現對當地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同時,也使資源能夠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進而形成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的閉環[2]。

(二)治理思路的擴展

隨著我國對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有關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研究成果也逐漸顯露出來。例如沙地襯膜農業綜合技術就是將植物種植、節水灌溉等相關技術整合到一起,提高當地農作物產量的同時,也構建了生態循環的農業生產模式,進而實現當地農業生態環境的自我循環、自我調節的良性發展中。當下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工藝應用于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中,不僅擴大了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思路,而且對于促進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與革新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對于提升后續我國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等工作的科技含量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社會的共同參與

在國家相關部門對環保政策、環保理念的大力宣傳下,人們的環保意識也有了明顯的提升,所以從事水土保持以及荒漠化防治的企業數量也不斷增加。截至2020 年我國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龍頭企業達到8 家,這也是當下人們環保意識不斷提升的成果之一。與此同時,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僅依靠國家的力量是永遠不夠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全社會所造成的,所以對其治理也是全社會所共同面臨和解決的問題,因此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也開始參與到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中,2022 年我國綠化面積已高達700 萬公頃。

四、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的對策

(一)推行PPP 治理模式

PPP 模式是指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協作運營的一種模式,其主要是從產品和服務的角度出發通過達成相應的協議進而實現利益共享、風險承擔的合作伙伴關系。PPP 模式一般被應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是當下常見的一種治理模式。而 PPP模式也可以被應用于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等工作中,本身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就具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特點,而且水土保持和荒漠化的治理周期長、投資成本高,這與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的特性具有較強的相似性,所以該種模式也可以應用于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中。借助PPP 模式能夠實現將專業的事交由專業的人員來進行處理,能夠有效提升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效率和質量的同時,也能夠保證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在采用PPP 治理模式的過程中,政府和企業也需要簽訂相關的合同,借助合同使政府和企業之間形成共同治理的關系,通過政府充足的資金支持以及企業專業的技術水平,進而使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工作能夠達到綜合治理的同時也能夠降低投資的風險[3]。

(二)控制人口增速

人為因素不僅是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因素,而且人口數量的不斷提升也會加劇當地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進程。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所以為了滿足人們對糧食的正常需求,使得我國土地資源的開墾速度也不斷提升。雖然我國對環保的重視程度非常高,但以人為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核心,所以若當地人口的增長速度較快,也會加劇當地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問題。所以為了避免由于人口增長過快,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也需要合理控制不同地區的人口增長速度。與此同時,為了確保農作物能夠滿足當地居民的正常需求,也需要通過科學的農耕以及利用間伐等方式來滿足農民正常需求的同時,也能夠實現對自然環境的保護,進而推動我國整體的經濟發展。

(三)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

為了保證水土流失、荒漠化治理的效果,就需要結合當地的具體環境,有針對性地對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原因進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實現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而當下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區域相對較為偏僻,因此在治理的過程中,部分地區由于地形和植被等因素而無法實現對當地的實際勘查,這不僅會影響治理措施的準確性和價值,而且還會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而越來越多新技術的應用又為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等措施提供了必要的輔助作用。例如當下3S 技術的應用范圍不斷提升,將SS 技術應用于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中,通過RS 技術可以實現實地勘察,提高各項數據監測準確性的同時,也可以為后續治理圖紙、治理方案的編制提供必要且準確的數據支持。而運用GIS 技術可以實現對數據的采集和各類數據的分析,借助地理信息模型來實現對治理工程的動態監控,并借助計算機技術建立相應的數據庫,方便信息查找的同時,也能夠有效提高數據的利用率。

(四)應用大數據思維技術

21 世紀以來相較于其他技術來說信息化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而大數據技術是信息化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數據技術具有較強的收集和分析能力,其可以結合當下的信息資產來實現對企業運行情況的分析,開拓現有業務的同時也可以為企業的發展指明方向。所以將大數據技術與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工作相結合,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的運算能力來實現對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為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工作提供治理方向的同時,也可以實現對人文數據、環境數據的充分運用,進而達到鞏固治理效果的作用[4]。

(五)拓展治理手段與廣度

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因素多種多樣,所以僅依靠單一的治理手段是無法滿足治理需求的,當下有效的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措施都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雖然目前我國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技術已取得了突出性的成果,但總的來說治理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且治理過程中存在資源浪費的現象,甚至有部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無法實現有效治理。因此相關部門以及企業仍需要不斷加大對治理手段的研究和應用,通過拓寬治理手段進而提升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效果。除此之外,僅依靠治理工作投入成本相對較高,所以為了提升治理的質量就需要防治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實現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

(六)建立治理標準

我國國土面積廣闊橫跨5 個溫度帶,因此不同地區的氣候、環境等都存在明顯的差異性,所以不同地區的生態服務體系也存在差異性,這種差異性也需要體現在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中。若治理標準過低就會造成物資和資金供不應求的問題,進而影響到當地居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熱情,而治理標準過高則會造成資源浪費等問題,并影響治理措施的可行性。而完善的治理標準不僅能夠為土壤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工作指明方向,而且還有助于提高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效果。所以國家也需要結合不同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完善治理標準,從優化開發、重點開發等角度入手,從而保證防治措施的科學性和合理性[5]。

結語

目前,我國在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方面已經獲得了顯著成就,但是還需要不斷完善治理思路和手段,強化治理體系,不斷縮小我國的荒漠化土地面積,修復土地資源。應繼續推廣 PPP 治理模式、應用先進科學技術等對策措施,進而完善產業鏈條、擴展治理思路、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治理,從而提高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效果。

猜你喜歡
荒漠化水土保持土地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寫春秋
我愛這土地
《水土保持通報》征稿簡則
水土保持
荒漠化地區復合生態系統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為例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動綠色發展——寫在第二十五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國召開第25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紀念大會
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水土保持
我國荒漠化和沙化面積連續10年實現“雙縮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