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我國綠色經濟理念下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探討

2023-09-26 19:48徐曉飛
區域治理 2023年22期
關鍵詞:理念綠色生態

徐曉飛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萬市鎮人民政府

引言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對于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的破壞也越來越嚴重,人與自然的對立愈加尖銳,導致人類的發展陷入困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到來為社會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為國家現代化發展帶來了希望,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指引前進的道路。綠色經濟理念的提出直面社會發展所面臨的根本問題,致力于解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為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由此可見綠色經濟理念是未來地方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需要各地方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綠色經濟理念概述

綠色經濟理念由英國經濟學家在1989 首次提出,認為經濟發展必須是自然環境和人類自身能夠承受住的,不應盲目追求生產增長而導致出現生態危機,也不應因為自然資源耗竭而導致經濟無法持續發展。我國綠色經濟學者季鑄認為綠色經濟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發展目標,以生態農業、循環工業和持續服務產業為基本內容的經濟結構、增長方式和社會形態。綠色經濟理念是一種全新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先進的綠色經濟結構代替了舊的經濟結構,從根本上改變了低效、沖突、不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方式,推動著全球經濟的轉變。綠色經濟發展的主要內容包括生態健康、綠色經濟、社會公平和人民幸福。綠色經濟理念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第一,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價值取向。在發展過程當中人類逐漸認識到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不應將生態環境與人類社會割裂開來,毫無節制地索取資源。應該將生態環境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要素,注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更加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以經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形成人與自然之間的生命共同體[1]。第二,以綠色低碳循環為主要原則。綠色經濟理念是針對整個經濟發展活動過程來說的,強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協調,以改善環境修復生態為前提,以擺脫傳統經濟發展方式為目標。綠色低碳循環能夠大大減少碳排放量,提升能源利用率,使用新能源技術,使整個社會的發展朝向高效率、低排放方向轉型。再循環方面主要強調資源再利用,減少一次性資源的浪費和使用,加強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和能量流動,堅決摒棄提升生態環境換取經濟發展的做法,要盡可能用最少的資源來獲取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實現人與自然的良性互動。

二、綠色經濟理念對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一)引導產業結構優勝劣汰

在地方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產業結構的優勝劣汰是客觀規律,產業發展狀況與產業結構是動態的,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地更新,促進地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綠色經濟理念能夠引起地方經濟中工業社會的變革,工業對于地方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力,能夠提升社會勞動生產率,促進經濟高速增長,但是在生產過程當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排放大量的污染,綠色經濟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在生產的過程中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減少對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污染,盡量采用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方式。地方綠地經濟的發展需要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來加重了生產者的環境保護責任,使高效能、低排放的節能清潔產業代替傳統的產業,降低了對自然環境的污染,促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發揮政策的作用,取締違法產業,建立起由不同生態系統所構成的綠色經濟系統,促進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

(二)推動經濟、社會、環境一體化發展

在以往經濟快速發展的帶領之下,經濟發展模式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資源,以生態環境為代價來取得經濟效益,侵占了大量的生態環境空間,已經不符合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需要了。而綠色經濟理念的發展強調經濟、社會與環境的一體化發展,拋棄以往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再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充分發揮出國家政策和是市場發展的引導作用,尊重自然規律,實施一系列具有實踐性的制度和措施,引導地方經濟的各個環節和各個行業都遵循綠色經濟發展理念,從根本上轉變發展觀念,推動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綠色經濟理念理解不深刻

首先,我國部分地區的人民對于人與自然、經濟、生態和諧統一發展的認識水平還不夠高,片面強調自然的工具屬性,缺乏對自然規律的尊重,認為犧牲自然資源追求經濟增長是正確的選擇,將生態保護工作留給后代去解決,缺少對自身的約束,從而導致對地方資源的無節制開采和利用。其次,當前日益增長的物質財富消費觀念成為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阻礙,人們過于追求自身的物質需求,想要人類社會快速的發展和進步,逐漸導致物質消費理念異化,過度的物質消費是導致生態自然環境破壞、人與自然物質能量交換不平衡、生態環境過度被壓榨和透支的源頭,破壞了地方的自然生態系統,將會導致地方經濟無法可持續發展下去[2]。最后,我國各地方經濟水平有較大的差異,部分地區的生產理念仍然簡單粗放,其特征是高耗能、高投入、高污染、低回報,著眼于短期內的經濟高增長,忽視綠色發展理念,不注重技術創新和經濟結構的改革,在不斷促進地方經濟增長的同時進入了破壞生態環境的惡性循環,使地方經濟發展始終無法得到質的提升,不符合國家現代化經濟發展的需求,嚴重威脅著整個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政府考核機制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地區的政府考核機制仍然以GDP 和引進外資作為考核的硬性經濟指標,沒有將綠色發展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合到考核機制當中。目前我國經濟的發展已經由高速增長轉變為高質量增長,不以GDP 增長作為經濟發展的標志。但是部分地區仍然過于注重經濟發展速度,而忽視的發展的可持續性。以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為代價追求GDP 的增長,使隱形代價和隱患都將在未來經濟增長當中表現出來,影響了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傳統的政府考核機制已經不能滿足經濟新常態下綠色發展的現實需要,也不符合我國的戰略布局,需要各地方政府從根本上解決該問題[3]。

(三)市場配套體系不完善

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各地方的生態文明建設,提出的綠色發展理念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認同,各地方政府也開始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綠色經濟發展理念融入地方經濟發展當中。但是由于對生態破壞嚴重,在協調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保護過程當中仍有許多艱巨的任務,的過程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但是目前我國部分地區對于綠色金融和債券市場的管理還不夠規范,珍珠體系不夠完備,核定標準也尚未統一。

(四)環境補償機制不健全

新階段我國地方的環境補償機制也不夠健全,有關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不夠完善。從而導致地方經濟在發展過程當中出現結構性的政策失位,許多綠色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沒有得到相應的激勵和保護,造成環境破壞的企業沒有付出相應的經濟代價。這樣的發展環境會使地方的生態保護工作出現阻礙,將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和諧統一發展過程變得更加復雜,不利于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4]。

四、綠色經濟理念下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優化策略

(一)強化政府部門的指導

綠色經濟理念下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進一步強化政府部門的指導作用,樹立起綠色發展理念,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入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的支撐和保障,政府部門要加強指導,構建更加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使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夠有制度依據和法律依據,綠色經濟理念的運用更加制度化和法治化,為地方經濟的綠色發展提供方向。2021 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各地方開始根據指導意見開展具體相關措施,制定符合地區經濟發展的相關策略,深入貫徹落實指導意見的相關內容,促進各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推動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5]。

(二)加強戰略合作,發揮地方特色

地方經濟的發展要充分考慮地方發展的實際情況,發揮出地方的特色和優勢,結合綠色經濟發展理念夯實發展新優勢,提升地方經濟發展質量,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引,打造各地方之間合作的綠色發展新局面,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另外各地區之間還要不斷深化各地區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互利共贏。例如青藏高原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與發展策略的制定時強調,要始終堅持保護生態環境不動搖,走出一條生態友好、綠色低碳、具有高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打造地區特色項目“大美青?!ど鷳B高地·旅游凈地”文旅品牌,推動影響力持續擴大。2020 年編制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深化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經濟協作”,在部分地區利用能源優勢打造高質量發展試點,聯合建立黃河金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充分發揮出黃河周邊地區的地方特色,推動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6]。

(三)注重產業創新

首先,地方產業創新要進行大膽的革新,總結過去發展的經驗,轉變粗放的產業結構,通過企業的深化改革將發展的重心轉移到質量效益型的發展模式上來,從而更好地維護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的平衡。其次,要重點推動地方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轉型,特別是加快推進清潔能源產業、可再生能源產業和生態環保產業的發展,不斷拓寬地方經濟發展的全新領域,為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拓寬道路。最后,要轉變經濟發展的驅動力,轉變以往的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發展,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需要在綠色科技發展上加大投入,鼓勵自主創新,引導政府、企業和民眾資金向綠色科技創新方面傾斜,打造綠色經濟發展的新局面[7]。

(四)構建完善評價機制

綠色經濟理念下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綠色考評機制,建立起適應現代化綠色發展的生態責任機制,政府部門要發揮出主導作用,推行相關負責人機制,層層落實綠色發展相關責任,構建更加完善的自然生態環境規則制度,讓生態破壞者得到相應的懲罰。完善的綠色考評機制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進行改革,充分重視市場的作用,將綠色指標納入考核體系當中,提升綠色指標在考核評價體系當中的權重,充分重視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權,將重點考核指標變得更加具有約束力[8]。

結語

綜上所述,綠色發展理念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理念,引起各地方的重視,各地方政府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舉措來轉變地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發展理念,但是地方經濟發展過程當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尚待解決。還需要進一步地強化政府部門的指導,加強地區戰略合作,打造地方特色產業,注重產業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并構建完善的評價機制,全方位地推動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理念綠色生態
綠色低碳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生態養生”娛晚年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淺談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生態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進醫改
中醫理念的現代闡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