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地方高校助力鄉村人才振興路徑探究

2023-09-26 19:48伍杏子劉亮
區域治理 2023年22期
關鍵詞:助力時代人才

伍杏子,劉亮

1.吉首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吉首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才振興。地方高校助力鄉村人才振興,既是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和應有之義,也是地方高校履行職責使命的現實要求。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地方高校助力鄉村人才振興面臨著怎樣的機遇與挑戰?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地方高校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的路徑何在?這一系列兼具理論與實踐性的問題亟須回答。

一、新時代地方高校助力鄉村人才振興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新時代為地方高校助力鄉村人才振興帶來新機遇

1.新時代鄉村發展的新訴求

新時代,鄉村發展進入新階段,有著新的發展訴求。如果說過去要解決的是農民能不能吃飽飯的問題,那么現在要解決的則是鄉村振興與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問題。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和目標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盵1],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大量專業人才、先進技術、科學管理、設施設備等外力來支撐。同時,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現,以往的傳統耕作方式必將會被以科學技術為支撐、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現代化生產方式所取代,這也必將催生一系列與智慧農業、綠色農業等相關的諸多新興專業??傊?,鄉村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新訴求為地方高校專業結構與人才培養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時代機遇,地方高校應牢牢抓住機遇,擔起屬于自身的那一份使命,不負國家所盼、不負時代所托。

2.新時代鄉村發展的新前景

新時代的鄉村有著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盵2]當下,城市就業形勢嚴峻、競爭激烈、壓力大,各種各樣的“城市病”層出不窮。相較而言,廣袤的鄉村尚未被完全開發,蘊含著豐富的文旅、生態、農業、康養等資源。此外,無論我國的城鎮化發展到哪一階段,我國的人口都不可能全部集中到城鎮,鄉村仍有著不可忽視的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和生態價值。未來的鄉村一定是多元化的、高質量的、現代化的,村民一定是能實現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雙富裕的,而這一美好愿景的實現亟須懂農、知農、愛農的人才。因而說新時代鄉村發展的新前景為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轉型升級提供了機遇,為大學生就業創業、實現人生價值提供了機會。

3.新時代國家制定的新政策

新時代,鄉村振興政策和具體配套措施的出臺、落實和細化,為地方高校助力鄉村人才振興提供了政策支持與行動指南。2018 年12 月,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 年)》明確提出,“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結合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等戰略實施,加快構建高校支撐鄉村振興的科技創新體系,全面提升高校鄉村振興領域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能力,為我國鄉村振興提供戰略支撐”[3],及2023 年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文件明確指出:“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大力發展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繼續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教師‘優師計劃’、‘特崗計劃’、‘國培計劃’,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4]等?!?/p>

(二)新時代地方高校助力鄉村人才振興面臨的新挑戰

1.面臨著適切性不強的挑戰

地方高校的出現與當地社會的需求密不可分。新時代,地方高校助力鄉村人才振興面臨著人才培養與鄉村振興所需要的人才不適切的挑戰。一是地方高校人才培養的意識與鄉村人才振興的需求不適切。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的本職職能,科研是高等教育衍生職能,社會服務是高等教育反哺職能。[5]但當下,不少地方高校并未將人才培養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并未思索鄉村振興究竟需要何種人才。二是人才培養的模式與鄉村人才振興的需求不適切。鄉村振興需要的是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兼備的人才,但目前大多數高校仍把課堂拘泥于教室、將知識拘泥于書本,導致學生所學的知識脫離實際需要,缺乏實踐操作的能力,達不到鄉村振興所需人才的要求,也難以勝任鄉村建設與振興的相關工作。三是地方高校在專業設置方面也與鄉村人才振興的需求不適切。新時代鄉村的發展與振興對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全方位的。但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專業設置較為單一、分散,也沒有做到促進“+農科”學科專業優化調整等。

2.面臨著人才留不下來的挑戰

當代地方高校助力鄉村人才振興面臨著人才引進難、留住難的挑戰。究其原因,一是較于農林類特色高校而言,地方普通高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面向的主體與范圍更加寬廣,與農業、農村、農民的直接聯系不多,在客觀上導致了大學生與“三農”之間的疏離,降低了各類專業人才投身于鄉村振興工作的積極性。二是大多數鄉村地理位置比較偏僻、生活條件相對艱苦,大部分高校畢業生更傾向于前往大城市就業。此外,有部分學生只是把去鄉村工作當作升遷的跳板,在鄉村工作一兩年就離職。而帶著這一想法的學生缺乏鄉土情懷與素養,也不會真正為鄉村的發展與振興做貢獻。三是地方高校引導學生下到鄉村、服務基層、助力鄉村振興的相關工作開展得還不夠。不少地方高校教師更鼓勵學生前往大城市就業,認為大城市平臺廣、機會多,發展的前景更好。但目前廣大鄉村的發展與振興急需人才,若地方高校不解決鄉村地區招賢納能難、留不住人才的困境,則勢必會影響鄉村振興的實現以及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3.面臨著本土人才外流的挑戰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大多數鄉村都存在著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農村農業勞動者老齡化明顯的現象。一方面,由于社會的發展,人們變更了過去“父母在不遠游”的觀念,加速了鄉村本土人口的外流。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許多年輕人認為務農收入低、辛苦、不體面,所以不愿務農。但鄉村人才振興,不能僅靠外界人才的輸入,還需鄉村自身本土人才的加持、助力。而鄉村本土人才的外流給地方高校助力鄉村人才振興帶來了新的挑戰。一是加大了地方高校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的難度。因為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外流,導致鄉村人口老齡化加重,而老年人接受、學習新興技能的能力較弱,地方高校難以助力其發展成為新型農民。二是導致地方高校不能從本質上真正帶動當地人才的振興。因為即使地方高校為鄉村輸入了一批人才,但若缺乏當地村民的參與,成效會大打折扣。外出的村民仍是靠外出務工謀生,仍缺乏助力鄉村現代化建設的技能與素養,仍不能適應社會現代化建設的要求。

二、新時代地方高校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的路徑

(一)增強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識

地方高校助力鄉村人才振興,要牢記自身人才培養的職責與使命。盡管這些年來涉農高校已經在不斷地強化為鄉村培養人才的使命,但各級各類高校要認識到強農興農不僅僅只是涉農高校的職責,也是自身義不容辭的責任。對此,地方高校一是要明晰自身定位,認識到自己在助力鄉村人才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在部署學校事業的同時要將地方振興工作考慮其中。積極思索如何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 年)》中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的相關具體要求,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更好地服務當地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二是要增強教職工服務鄉村振興的意識,積極引導其將科研工作與鄉村振興緊密聯系起來,并有效促進科研成果的落地、轉化,更好服務鄉村振興。三是要在教學過程中要培育廣大學生的鄉土情懷,增強其服務鄉村的意愿,為鄉村振興事業輸送能真正扎根于鄉土的人才。例如,地方高??赏ㄟ^三支一扶計劃、特崗教師計劃、西部計劃等項目,引導高校畢業生到鄉村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為鄉村振興注入新鮮血液與強勁動力。

(二)提升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的能力

面對鄉村振興的時代之責與鄉村人才振興的時代之需,地方高校要不斷提升培養人才的能力。首先,各地方高校要立足于自身與區域發展實際,探求人才培養與鄉村振興兩者之間的連接點、共振區,充分對接鄉村振興戰略。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并整合區域內特有資源,按照“專業鏈”對接“產業鏈”的產教融合要求[6],建立優勢學科專業集群對接區域優勢產業集群的互動機制,增強專業建設與鄉村人才振興的適切性。另一方面,在專業優化調整過程中,要有前瞻意識、大局意識、整體意識,將專業發展前景與服務鄉村振興相兼顧,不能盲目、盲從他校經驗。其次,各地方高校要創新人才培養理念與模式,將其培養成有知識、有技能、能“知農懂農”的人才。相較于農業類高校而言,地方高校培養“知農懂農”的人才,并不意味著要對其進行農業知識的教育與培訓,而是要促進專業教育與鄉土教育有機結合,讓大學生兼備專業技能與鄉土素養,成為懂政策、知鄉土、有技術的復合型高素質新型人才[7]。再次,地方高校還可通過校企、校地合作等形式為當地村民提供電商直播、農業技術等技能培訓,引導其成為新型農民,更好地參與到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來。

(三)健全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的機制

鄉村振興不會一蹴而就,服務鄉村人才振興是高校的一項長期任務,需要有強有力的體制機制作為保障。因此,地方高校要從自身實際與當地實情出發,積極探索構建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常態長效機制。一是健全組織機制。地方高校要成立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的工作領導小組,同時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并配備相適應的工作人員,常態化地開展各類工作,助力鄉村人才振興,從而助力鄉村振興。二是健全激勵機制。對于積極參與鄉村振興事業的教職工,可以在職稱評定、福利待遇等方面予以傾斜,進而調動此類教職工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的積極性、自覺性。對于愿意駐扎鄉村、服務鄉村振興的畢業生而言,可以在優秀畢業生評定、綜合評定等方面予以傾斜并對其予以表彰等,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服務鄉村振興的主動性、積極性。三是健全宣傳機制。完善傳播渠道,多媒體融合聯動對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個人及典型事跡進行專題報道,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引導社會各界更多力量參與到鄉村振興事業建設中來。

三、結語

新時代,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地方高校助力鄉村人才振興是對接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之舉。地方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牢記培養鄉村振興人才這一重要使命。同時,由于每所大學面臨的實際情況的不同,我們也不能一味地模仿、套用他校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的經驗,而是要在黨中央“助力鄉村振興”相關文件、政策的指引下,立足學校與區域發展實際,不斷增強自身服務鄉村振興的意識、能力與機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反思、不斷前進。以摸著石頭過河、敢為人先的勇氣,以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的勇氣,以真抓實干、踏石留印的作風,不斷增強地方高校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的適切性,為鄉村振興筑牢人才供給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猜你喜歡
助力時代人才
助力成功七件事
人才云
助力“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自能”學習助力有機化學的學習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為更適宜的閱讀之地助力
e時代
e時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