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喪偶老年人再婚阻礙與對策研究

2023-09-26 19:48姜奕敏姜萍
區域治理 2023年22期
關鍵詞:喪偶子女老年人

姜奕敏,姜萍

懷化學院

一、問題來源

根據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年齡構成為60 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 萬人,占總人口的18.7%,其中,65 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 萬人,占總人口的13.50%。與2010 年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由此可見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復雜,喪偶老年人作為老年人群體中的特殊群體基數很大,當前較多關注的重點集中在喪偶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狀況,但相比較其他老年人及其需求而言,喪偶老年人存在著更深層次的情感需求,喪偶老年人的再婚問題也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對農村地區的喪偶老年人而言,他們的再婚意愿需要在傳統思想上、實際過程中面臨更為嚴峻挑戰。因此探討農村喪偶老年人的再婚需求,總結分析當前農村喪偶老年人再婚阻礙等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索。

二、農村喪偶老年人的再婚需求表現

(一)社會方面

社會的快速發展讓老年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落后于他人,而且社會沒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會化的機會和服務,社會政策通常注重于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體物質保障,缺乏系統性的心理需求和社會需求保障。隨著社會科學的發展,平均壽命延長,喪偶老人需要獨自面對的時間拉長,而伴侶是農村老年人生活的主要依靠者和照料者,農村喪偶老人再婚需求突出。社區資源與服務的不平衡使得農村老年人對社會參與的程度有所下降。由于傳統文化及思想的影響,大多數老年人的理想生活狀態是趨于平衡穩定的。社會隔離對喪偶老年人的影響主觀表現為孤獨感,農村喪偶老年人往往需要面臨喪偶、“空巢期”等困境,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從社會經濟來看,農村就業生產機會少,農村婦女通常是創造間接收入來源,本身經濟處于低地位,自己養老的壓力需要互助養老得以緩解。這些加重了老年人生理、心理上的變化,農村喪偶老年人期望通過再婚加強與社會聯系和獲取支持的需求更為顯著。

(二)家庭方面

家庭支持體系是農村喪偶老年人獲取生活力量的主要來源,從代際角度來看,子女數量多可能出現責任分攤或者逃避養老等不同情形,當出現子女向上代際支持的缺失,農村喪偶老年人則通過再婚實現雙方的互助養老[2]。對于農村喪偶老年人而言,子女由于工作原因較少回家,相互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也集中在電話聯系等,實際的情感得不到合理的宣泄,家庭沒有一個良性的溝通交流氛圍,導致農村喪偶老年人在感情上缺少依托和交流的對象。隨著經濟和教育發展,“隔輩親”的代際支持也正在削弱。同時,由于受到農村居家環境的影響,農村喪偶老年人對居家適老化設施及環境的需求顯著?;诖?,農村喪偶老年人家庭在生活物質、情感寄托上的照顧需求直接影響到喪偶老年人的幸福感及歸屬感。

(三)個人方面

年齡、性別和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對再婚意愿及成功率有所影響,但最重要的是喪偶老年人自我的態度及能力。不同自我老化態度的老年人對再婚的態度也有差異,自我老化態度越積極,對再婚的態度也越積極[3]。個體對于再婚需求呈現出相對的穩定性和主動性,穩定性表現在會使用智能手機、溝通能力強且身體基本健康等能夠奠定農村喪偶老年人再婚的基礎。主動性表現在農村喪偶老年人能夠主動突破農村地域的受限,比如通過在城市打工,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較為開放和包容的思想,對個體尋找伴侶的想法能夠較為堅定和主動選擇。除此之外,居住方式很大程度地影響了自身情感因素,在農村,“遠親不如近鄰”的互助傳統,使得喪偶老人產生了再婚的需求。

三、農村喪偶老年人再婚阻礙的因素分析

(一)傳統思想與社會輿論的壓力

一般來說,中國社會不反對再婚,但事實上,對老年人喪偶再婚這類情形充滿了討論。大多數情況下,喪偶老年人選擇再婚的心理障礙都比較大,承受壓力較大,最后行動決策比較遲緩。同時,喪偶老年人再婚極易招惹異議的是當事人的子女,因為其中牽涉到如何與對方前夫或前妻子女相處的問題。在中國傳統的觀念,生兒育女是婚姻的目的之一,如果選擇再婚的雙方當事人年齡較大,便會產生很多流言,比如:“一大把年紀了,居然還不安分”“荒唐”“老不正經”等。尤其在部分偏遠、發展欠發達的農村地區,村民居住較為集中,日常出行以及對外交往的途徑受限,地理空間的封閉性會造成思想的封閉性,農村地區較為保守的思想對喪偶再婚思想的傳播也具有限定性和封閉性。因此,農村喪偶老年人選擇再婚需要承受較大的思想及社會輿論壓力。

(二)個人身份與家庭身份的矛盾

喪偶事件發生后的家庭結構及角色也會伴隨改變,具體表現在喪偶老年人的對自我關注的不適應。一般情況下,在喪偶初期由于悲傷、思念等情緒大多數喪偶老年人不會提出再婚需求,隨著時間過渡,會開始思考“找個人陪伴”積極生活。由于子女擁有了組建的小家庭后,喪偶老年人會陷入對家庭角色及歸屬感的懷疑里。比如:“如果我再找一個對象,我還屬于這個家庭、家族嗎?”“我是不是就不是這個家庭里的人了”等這一類家庭身份的存在感問題。因此,喪偶老年人往往需要經歷個人與家庭身份認同重新定位與認知。但中國傳統的家庭里,家庭身份的重要性往往大于個人身份的重要性,以至于盡管農村喪偶老年人本身具有較高的再婚意愿,其選擇也會受到家庭其他成員的影響。

(三)直系親屬支持與反對的沖突

直系親屬作為農村喪偶老年人的主要支持對象,一方面理解并支持其父母重新尋找伴侶,但是另一方面在確定再婚上持反對意見,主要原因有:第一,子女等直系親屬的內心無法真正接受沒有感情的愛與身份。尤其是對于那些因故去世的老人,子女會覺得自己接納了他人成為了自己的父親或母親是一種背叛。第二,面子上的問題。子女會擔心老年再婚的行為讓自己“沒面子”,認為其再婚是因為子女等直系親屬沒有照顧到位所導致。第三,財產分配的問題。喪偶老年人選擇再婚以后,其行為和關系受到相應法律保護,子女會擔心本應屬于自己繼承的財產被瓜分,利益受損。同時會新增有贍養義務,壓力增大。某種程度來說,造成農村家庭對親代贍養資源供給不足現象的原因并不總是“倫理危機”,而由“倫理轉向”所導致的資源優先分配原則[5],當直系親屬多次強調經濟及贍養壓力時,農村喪偶老年人自身缺乏足夠的能力突破這層阻礙。

(四)再婚配偶條件與資源的考量

“搭伴養老”是農村喪偶老年人再婚選擇的主要導向之一,這一選擇的核心在于老人通過發揮自身的能力,利用男女老人雙方各自的優勢,進行養老資源的互換。在這種資源交換中,一般情況下,男性老人具有經濟資源的優勢,女性老人具有照料資源的優勢,以此提高雙方的養老質量。搭伙的促成動力和內生動力都包含著代際關系本身,兩代人的關系在其中被凸顯。搭伙關系大多以拆伙收場,原因在于搭伙雙方難以處理復雜的代際關系。老年再婚有一種潛在的心理不信任,擇偶時會將現有情況與過去的情況做對比,會擔心對象子女的“啃老”,再婚配偶原家庭的結構、情感狀況也成為再婚考慮因素之一。同時,伴侶是生活的主要依靠者和照料者,這種來自生活中和精神上的依靠和照料尤其體現在老年人生病期間,所以身體健康狀況也是農村老年人再婚選擇的影響因素。因此老年人再婚的時候,雙方均會考慮其自身及子女的資源狀況是否能夠匹配,經濟基礎的差距會導致再婚的成功率。

四、農村喪偶老年人的再婚策略探析

(一)營造寬松的再婚文化氛圍

現如今,互聯網以其獨特的媒介接觸形式打破時空的束縛,信息消費空間碎片化打破了地域空間的界限?;ヂ摼W時代下,“中老年相親節目有多好笑”“中老年硬核相親”“中老年相親才是社交天花板”等話題頻頻登上熱搜以及出現在短視頻中,使得促進了大眾對老年人再婚問題的了解。事實上,這一現象也逐步反映出年輕群體對喪偶老年人相親相戀態度積極。因此,通過借助網絡、視頻、電視等途徑營造良好關注農村喪偶老年人的社會文化氛圍,有利于解決農村喪偶老年人再婚思想和行為的轉變,媒體應發揮對老年人再婚給以正面的宣傳和引導的輿論導向的職能,政府和社會組織應借鑒社會工作方法,為喪偶老年人提供文化意識,開展個案、小組、社區活動,幫助走出喪偶的陰影,并呼吁社會各界換位思考,考慮農村喪偶老人的實際需求,以同情、理解和寬容的態度尊重和支持她們的自主選擇。

(二)拓寬適應喪偶生活的途徑

由于沒有自我生活的意義以及隨著子女的成長和離家,喪偶老年人的角色成為一個沒有象征意義的符號。因此,需要特別關注喪偶老年人自身的心理狀態與自我定位。一是正確認識自我身份與家庭身份,鼓勵農村喪偶老人精神自養,包括培養興趣愛好、增強精神自理能力、轉變再婚觀念等,積極關注并引導樂觀生活。二是鼓勵政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舉辦各類康娛活動,例如修建農村老年文化中心廣場,舉辦廣場舞大賽,養花大賽,刺繡大賽,種菜大賽等。拓展較低齡的喪偶老年人開闊視野的方法和途徑,正確認識社會環境和自身精神定位,繼續社會化,開展各類自我照顧技能培訓班,接納和處理生活的不順。同時,可以借鑒新媒體在村社建立老年婚姻介紹所,村委會或社會組織等幫建立農村喪偶老人擇偶的公益性組織。

(三)促進代際關系的情感和諧

子女等直系親屬在履行贍養義務的過程中,除了經濟上的供養、生活上的照料,更需要給予老人精神上的慰藉。加強子女與老人的溝通,增加老人與子女的對話時間和頻率,讓子女認識到老人情感的慰藉需要和照顧的需要,增強家人間的聯系,減少家庭之間的隔離感。除了主動溝通,更要學會傾聽,降低控制欲。同時加強子女對老年人再婚的認識,強化法治意識與人文關懷,尊重老年人自愿再婚的實現。除此之外,老年人自身要注意處理好代際關系, 盡力爭取子女對于自身再婚的支持,協調自身家庭與再婚對象家庭關系和諧。

(四)提高喪偶老人的婚姻意識

喪偶老年人的搭伴養老是雙方皆為弱勢群體利益保障問題,老年人口頭責任協商的形式是自我保護的意識覺醒,也是保護自我利益的有效方法。面對房產、財產等分割問題而帶來的再婚阻礙,應具有自我協商和保護意識,有效確認責任比重。從喪偶老人自身來講,應端正再婚的動機和目的,以感情為基礎穩妥地實現再婚。政府和社會工作者可了解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并宣傳到位,幫助老年人學習相關知識自我保護,強化《婚姻法》和《老年人權益保護法》規定,發揮其震懾和規范的作用。當喪偶老年人有了物質保障,雙方兒女對于再婚顧慮會減少,其再婚阻礙也會減小。

五、結語

喪偶老年人尋找一段新的伴侶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是他們的自助以及互助性養老新形式,對當下老年人健康的影響、完善家庭養老途徑以及減輕社會養老壓力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喪偶老年人再婚的實現使內在的情感與外界的刺激達到平衡,老年人再婚既是生理的需要,也是家庭的需要,但由于社會思想層面、家庭層面以及喪偶老年人自身和再婚對象等層面都具有一定的阻礙,為此社會可以從個人意識、家庭情感、法律意識、社會文化氛圍等方面提出解決喪偶老年人再婚難的措施,但無論從微觀還是宏觀,尊重老人的意愿是解決農村喪偶老年人再婚阻礙的基本前提。

猜你喜歡
喪偶子女老年人
認識老年人跌倒
喪偶后的老人該如何安排晚年生活?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辦
為子女無限付出,為何還受累不討好?
與子女同住如何相處?
喪偶老人多孤獨 銀發找伴順自然
農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遠?
“喪偶式”婚姻:多少夫妻卡在了這個癥結上
如何拯救一段“喪偶式”婚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