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力優化北京“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融資環境

2023-09-26 01:02王婉婷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23年16期
關鍵詞:專精特新專精巨人

王婉婷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北京 100070)

1 引言

2013 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中小企業要走的發展路線為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即“專精特新”;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主導下在全國試點并逐步推廣,2021 年中央政治局會議加上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成立,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已成為國家戰略;2022 年10 月,“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寫進二十大報告。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全國已培育7 萬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 279 家,其中北京擁有589 家小巨人企業。本項目組在承擔2022 年度北京市社科基金決策咨詢項目《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紓困解難研究》(22JCC097)的研究中,在分析北京“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狀況和融資狀況的基礎上,從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個角度對北京“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融資環境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

2 北京“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和融資狀況

2.1 北京“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基本狀況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覆蓋全國31 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浙江、廣東、山東、江蘇、北京、上海位列前6 名,數量均超500 家(見圖1)。從城市來看,北京、上海、深圳、寧波、重慶等城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其中京、滬、深3 地均超過400 家,位于全國第一梯隊。

圖1 全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地區分布

截至2022 年年底,北京“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89 家,從地區分布來看,海淀區、大興區、朝陽區位居前三位;從行業分布來看,主要集中于智能制造、企業服務兩個行業;從成立年限來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多分布于6 ~20 年(見圖2)。

圖2 北京“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布情況

2.2 北京“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融資基本狀況

從2022 年各省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融資狀況來看,廣東、浙江、北京、江蘇、上海5 省市處于領先水平,融資事件均在90 起以上,融資金額均在140 億元以上;從城市來看,北京、上海、深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融資事件數量居于前列(見圖3)。

圖3 2022 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融資狀況

此外,截至2022 年年底,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83 家,“專精特新”小巨人新三板掛牌企業分布在浙江、廣東、山東、北京、湖北等省市(見圖4)。從城市來看,北京48 家“專精特新”小巨人新三板掛牌企業位居全國城市首位。

圖4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新三板掛牌情況

3 北交所助力北京“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直接融資

3.1 北交所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融資良性循環

2021 年北京證券交易所(文中簡稱“北交所”)成立,試點實行證券公開發行注冊制的北交所,由新三板(全稱“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中的精選層平移而來,當前新三板形成了基礎層、創新層、精選層“層層遞進”的局面。北交所成立初衷在于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北交所加新三板是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戰場,讓“專精特新”企業可以將融資、交易、發展共行。由于北交所成立時間較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北交所上市數量較少,但相較于滬深兩市,“專精特新”企業在北交所上市具有企業鎖定期較短、轉板上市制度完備等優勢,為北京乃至全國各地區引導“專精特新”企業上市提供了新的機遇。

3.2 北交所融資規模尚小,應充分發揮地緣優勢

“專精特新”企業的茁壯成長,會引起投資者對北交所和新三板創新類企業的高度關注,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成長和發展有著巨大的借鑒作用。然而,北京多層次資本市場還處于建設完善階段,北交所融資規模尚小,其發展規模有待加速,目前尚未發揮北京“專精特新”企業在北交所上市的地緣優勢。截至2022 年底,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26 家,其中北京市企業只有13 家。一方面融資規模不夠,北交所總計發行融資275 億元,僅相當于科創板成立一周年時融資1 230 億元的22%;另一方面流動性不夠,北交所126 家上市企業年成交額1 793 億元,而科創板在成立一周年時106 家上市企業年成交額達到4.52 萬億元。其原因在于新三板掛牌優質企業數量不足、流動性偏弱。作為北交所上市公司的主要來源,新三板多方面的基礎仍不夠扎實。建議深化新三板改革創新和多方面制度完善,扎實推進北交所高質量的規模和數量擴容。發揮北交所與新三板創新層、基礎層的協同聯動功能,為北交所培育和輸出更多優秀的上市資源,進一步發揮地緣優勢,助力北京“專精特新”企業融資服務。

3.3 直接融資產品不足,應豐富可用產品種類

北京多層次資本市場中針對民營企業的直接融資產品不足,據調研獲悉,2020 年、2021 年連續兩年中關村企業中無民營企業發債,債券類融資工具尚未發揮作用,豐富民營企業可用融資產品迫在眉睫。具體而言,首先,完善北京民營企業融資中的債券發行激勵,給予“專精特新”企業發債一定的優惠政策傾斜,降低發債難度;其次,建議北交所研究創新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特性的公司債券,支持更多“專精特新”企業成長壯大;最后,逐步構建包含股票、債券、資產證券化等品種的多元化產品體系,打造“專精特新”企業生命周期融資模式,通過“投資基金到質押融資,再到證券化,最終上市輔導”全生命周期融資,助推“專精特新”企業融資服務效能提升。

4 金融機構多樣化服務“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間接融資

4.1 多家銀行設立專營特色機構,創新專屬信貸產品

從銀行的業務結構布局來看,目前多家銀行已累計設立科技特色支行、科技金融專營機構超1 000 家。在金融服務產品上,一方面多家銀行開發線上化、智能化“專精特新”專屬信貸產品。例如,北京銀行2023 年3 月份推出了“領航e貸”,是一款為“專精特新”企業量身定做的線上信用類貸款產品,采取名單審批方式,最高授信額度為1 000 萬元。另一方面,銀行業服務“專精特新”企業的另一特點是銀行正在力圖打造“一條龍”服務。例如,2023 年5 月郵儲銀行正式發布“U 益創”科創金融品牌,“U 益創”組建了“U 創融”“U 創投”“U 創通”“U 創富”“U 創慧”五大類別產品服務線,構建多層次的金融服務生態圈。

4.2 間接融資仍有難度,應加強間接融資工具創新

由于“專精特新”企業專業化、新穎化的特征,導致不受銀行等傳統融資渠道青睞,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然存在。銀行和保險類金融機構應通過推出專屬信貸、保險產品及增值服務的形式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實施“財政政策+金融工具”,以政策撬動金融機構服務“專精特新”企業,從金融機構及其他服務機構中組成服務專員,通過實施不固定、交叉服務模式打通金融服務“專精特新”企業的“最后一公里”,引導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向“專精特新”企業精準投放。具體而言,建議銀行設計面向“專精特新”企業的靈活貸款方案,根據差異化的企業信貸償還能力,適當延期本息償還時間,或為其提供差異化的還本付息方式,從而增強其抵抗經營風險的能力,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生存發展難題,支持企業和社會創新。

此外,建議提高“專精特新”金融服務監管激勵政策,建立獨立的“專精特新”企業金融服務考核制度,將該考核納入商業銀行監管評估指標和現行金融機構績效評價指標。對于“專精特新”企業金融服務表現好的金融機構,在市場準入、再貸款、再貼現、支付結算以及征信管理等方面給予傾斜,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為所在地的“專精特新”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切實促進“專精特新”企業金融服務滿足率和覆蓋率的提升。

猜你喜歡
專精特新專精巨人
聚焦硬科技領域 765 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已上市
山西新培育認定“專精特新”企業744戶
“專精特新”軸承企業之檢測與試驗初探
一圖讀懂“專精特新”
國內
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的實踐及建議
新常態下鯉城區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突圍發展探析
實體書店多元經營的創新嘗試及思悟
直立的石巨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