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算用結合”教學策略分析

2023-09-27 09:21崔艷平
教師博覽·科研版 2023年9期
關鍵詞: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崔艷平

[摘 要] “算用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運用,有助于深化學生對于數學運算的理解,強化學生數學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鞏固學生數學基礎。本文主要從創設數學情境、把握教學時機、選擇恰當方法、算用各有側重這四個方面入手,對小學數學“算用結合”教學策略開展探究,旨在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提升,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 小學數學;算用結合;教學策略

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存在密切關聯,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就是在生活中能夠正確運用數學知識。這就需要關注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實現算用結合,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進,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一、以用引算,創設數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以用引算,整合資源,創設數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就數學問題開展探究。因此,情境的創設應當考慮學生興趣愛好,從學生的日常經驗入手,確保數學問題的真實性,循序漸進地強化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例如,在“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創設教學情境:二年級兩個班學生準備去參觀博物館,一班有33名學生,二班有35名學生,每個班級各有2名教師帶隊。教師根據上述情境,向學生提出問題:“題目中給出了哪些數學信息?同學們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就有學生提出求兩個班級一共有多少名學生的問題,還有學生提出一共有多少人去參觀博物館的問題。上述問題可以引出兩組計算:33+35和33+35+2+2。當然,由于情境本身的開放性,教師還可繼續完善情境:學校計劃租一輛大巴車前往博物館,大巴車限乘70人。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次引導學生根據情境提出問題。有學生思考后提出:“兩個班一輛大巴能坐得下嗎?”學生根據問題列出算式“33+35+2+2=72>70”,得出結論:一輛大巴車坐不下。

二、把握教學時機,實現算用結合

(一)課堂導入,激發學生數學興趣

小學數學“算用結合”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重視新課導入環節,創造一個良好的開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通過圖文演示等方式,打造生動的數學課堂,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進而積極參與數學學習。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收獲新知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作用。教師應充分整合課程資源,組織學生交流,引導學生探究新知。這就要求,教師應當為學生創造一個自主探究的空間。例如,在教學“百分數(二)”時,教師應當聯系生活實際,結合教材內容聯系現實中商品打折出售的情況,讓學生自行選購物品,計算價格總額,并對比折后價格和原價。這樣算用結合,能夠加深學生對抽象算理的理解,在無形中鍛煉學生的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

(三)反饋練習,強化學生應用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時,為加深學生理解,教師還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入手進行反饋練習,保證數學練習的生活化,促進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提升。例如,教師在“三角形”的教學過程中,可組織學生對班級桌椅進行修理,以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穩定性的理解;又如,在“長度單位”教學結束后,可組織學生對自己的書本、文具盒等進行測量,加深學生對于厘米的認識。生活化的反饋練習可以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提升學生數學能力,激發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三、選擇恰當教學方法,提升算用結合實效

(一)借助游戲,優化學生體驗

算用結合還可通過開展游戲化教學實現。游戲化的課堂可以令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優化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小學生專注力不強,思維天馬行空,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效率難以保證。以游戲為輔助,能夠打造生動的數學課堂,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例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時,教師可準備圓形紙片,按照[1/2]、[1/3]、[1/4]、[1/6]、[1/8]的規格進行剪裁,并將裁剪后的紙片分發給學生,讓學生重新拼接成圓形。顯然,這種方式能夠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其注意力。

(二)聯系生活實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數學源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組織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創設生活情境,以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養成,強化學生數學知識運用能力。例如,在計算“15×3”這道題時,教師就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一本筆記本3元,15本筆記本需要多少錢?”或“每人有3個橘子,15個人共有多少橘子?”顯然,聯系生活實際可以實現算用結合,提升學生數學綜合能力。

(三)重視錯題積累,培養學生算用結合能力

重視錯題積累,也是培養學生算用結合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錯題登記在錯題本上,定期回顧,加深記憶。教師還可結合學生易錯題型設計相同類型的強化練習,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物體個數或順序用數字表示出來,以便學生比較大小,從而鍛煉學生10以內數字加減運算能力。然后,教師可以聯系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在整個單元授課結束后,教師應帶領學生對錯題本上的題目進行回顧。

四、算用各有側重,促進和諧發展

小學數學算用結合教學,應當圍繞實際問題,將計算的意義、法則等加以運用,引導學生感受數學計算的樂趣,體會數學的實用價值。

為強化學生數學思維,在實施小學數學算用結合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以算帶用、以用帶算。這對于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例如,在“簡易方程”授課結束后,教師就可設計一個簡單的題目:某小學今年招收新生150人,其中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1.5倍,請問今年各招收男女生多少人?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就等量關系進行分析,并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式,進而運用所學知識展開計算,求出方程的解。這一過程中算與用的結合,對于學生數學素養及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五、結語

算用結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變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打造生動的數學課堂。算用結合型課堂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現數學知識,便于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從而強化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實施算用結合教學,需要教師科學整合資源,創設教學情境,精心設計習題,打造富有生機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陳秀東,曾素華.“算用結合”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江西教育,2021(30):73.

[2]王楨.小學數學教學中算用結合的教學策略[J].學園,2020,13(16):25-26.

[3]江玉芳.算用結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159.

[4]石曉梅.農村小學數學“算用相結合”教學策略的研究——在計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4):56.

[5]謝秀蓮.小學數學算用結合教學策略探究[J].學苑教育,2020(15):47.

猜你喜歡
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舞蹈教學策略之我見
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的教學策略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