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介融合時代安徽非遺文化科普設計策略研究
——以黃山毛峰制作工藝為例

2023-10-07 09:45李林森李沐雨
關鍵詞:黃山技藝科普

李林森,李沐雨

(安徽工業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 安徽 馬鞍山 243032)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具有文化特色的傳統生活方式的典型載體,是歷史文化積淀的產物,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積累而形成的,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因此具有“活態性”[1]。它會隨著人們的文化、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需要我們在新的環境中傳承、融合及創新。

一、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安徽非遺文化

安徽文化是由徽州文化、皖江文化、廬州文化、淮河文化四個文化圈組成,從地理位置上以長江、淮河為界限,分為皖南、皖中、皖北三片[2]。根據中國非遺網數據統計,可以看出非遺在安徽的整體分布呈南多北少,形成了以古徽州為中心的非遺分布。按照中國非遺特色體系劃分,非遺共分為十類,這十類非遺在安徽均有分布(圖1)。從圖1 中可以看出,在這十大種類中,傳統手工技藝類發展明顯,以徽州文化最為突出,呈現核心聚集分布,其中茶制作技藝占傳統手工技藝類項目的19%。古徽州是傳統的產茶區,筆者將以黃山毛峰為例,探討其科普設計策略。

圖1 不同類型非遺項目數量

(二)黃山毛峰

繁榮昌盛的徽州文化離不開徽商的崛起,茶又是徽商的四大主業之一,與徽州經濟關系密切?;罩莘俏镔|文化遺產的茶文化行業,包括傳統茶葉制作技藝、茶道和茶藝等(表1)。

表1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資源

黃山毛峰起源于清光緒年間(公元1875 年前后),起初因形牙尖似峰,取名“毛峰”,后冠以地名為“黃山毛峰”?!鹅h志·物產》記載:“毛峰,芽茶也,南則陔源,東則跳嶺,北則黃山,皆產地,以黃山為最著,色香味非他山所及?!秉S山生態環境優渥、土壤肥沃、茶樹坪品質上乘、云霧大[3]等都是黃山毛峰生長的關鍵因素。

黃山毛峰有著獨特的等級分級,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特級、一級為名茶(表2)。黃山毛峰的精品應是特級黃山毛峰,形似雀舌,勻齊壯實,白毫顯露,色似象牙,金黃魚葉,沖泡時霧氣繞頂,清香高長,滋味鮮醇,湯色清澈,葉底嫩黃,肥壯成朵[4]。

表2 黃山毛峰等級分類

二、融媒環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科普設計

(一)“非遺”科普——黃山毛峰制作工藝

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發展,促使媒體信息傳播的多元化,迅速滲透各個領域。融媒體的核心是將大眾媒介時代的所有媒體形態整合起來[5],通過互聯網實現不同媒介的相互融合。同時,融媒環境下的科普打破了傳統的科普模式,實現科普信息的跨媒體傳播,多元化地向公眾傳播信息。

科普是一個歷史的、動態的、發展的概念[6],是用一種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種種科學現象和倫理的文字?!翱破招畔⒒笨梢暈榭破諏嵺`對于信息化語境的應變,即“科普的信息化”,同時反映了科技信息在信息化語境中的傳播和擴散,即“信息化的科普”。將科普信息化作為新的科普手段和方式,鏈接信息化社會,提供新的傳播方式。融媒環境下“非遺”科普的傳播可基于社交媒體中的科普公眾號、微博、移動終端等獲取信息,將傳統科普方式與新興媒介相互融合,擴大科普的覆蓋面積,突破科普的時間、空間限制[7]。

信息可視化是將復雜的信息進行簡單的視覺處理,通過文字、圖形、符號元素以及色彩等融合,以事物的關聯性對信息進行整理、分類、提煉,以簡單的視覺化理解、分析、解讀信息?!胺沁z”科普屬于文化信息與科學普及的交叉領域,融合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內容的融合,二是媒體形式的融合[8]。因而,“非遺”科普信息可視化需要把“非遺”的相關信息進行整理、分類、收集和整合,結合視覺設計的原則進行設計,以新的傳播方式引發社會群眾的關注度,從而使“非遺”得到有效傳播。

(二)黃山毛峰制作工藝的科普視覺結構設計1.線性結構

非遺文化融合媒介設計科普傳播,將黃山毛峰的歷史以線性結構的方式展現,以圖文結合形式更好地解讀黃山毛峰(圖2)。宋代嘉佑年間黃山就已經開始產茶,明代興起,清代光緒年間“謝裕泰”茶行在黃山湯日、充川一帶采摘肥碩嫩芽,經過精細的加工制作,遠銷東北、華北。由于特殊的殺青方式,使黃山毛峰的外形似白毫,芽尖像是峰尖,根據外形特色取名“毛峰”,后來依據產地改為“黃山毛峰” 。

2.對比結構

將徽州地區傳統技藝類的綠茶制作工藝和紅茶制作工藝相對比,分析個體制作工藝的特征。綠茶制作技藝(黃山毛峰傳統制作技藝)和紅茶制作技藝(祁門紅茶制作技藝)雖同屬黃山地區的非遺,但其工藝上還是有著些許的區別。黃山毛峰的制作工藝分為傳統制作方法和機械制作方法,傳統制作方法分為采摘、分級、殺青、揉捻、烘焙,機械制作方法分為殺青、理條、揉捻、干燥。祁門紅茶的制作技藝分為初制和精制,初制又分為采摘、萎凋、揉捻、發酵、干燥,之后精制進行再加工,分為烘干、篩分、揀別、補火、均堆。兩者的采摘標準就有不同(圖3),黃山毛峰分為特級和1~3 級的等級區分,特級為清明前后采摘,1~3 級為谷雨前后采摘;而祁門紅茶沒有等級劃分,采摘在清明、谷雨前后,以一芽兩葉為主,高端精品茶以一芽一葉或是嫩芽為主。采摘方法上黃山毛峰除了等級劃分之外,還要采取科學的采摘方法,以“留魚葉采摘”為主。

圖3 采摘

黃山毛峰制作工藝加工(以手工制作工藝為主)的第一道工序是殺青,祁門紅茶制作工藝的第一道工序為萎凋,加工之前都需要進行分級處理,把不符合標準的葉、梗和茶果挑出,攤晾;第二道工序都是揉捻,以保證茶葉的肉質;第三道工序,黃山毛峰的制作為烘焙,用烘籠烘焙,烘焙以含水量為4%~6%為宜,揀去雜質趁熱裝桶,黃山毛峰的傳統制作工藝就完成了。祁門紅茶的制作需要以蒸汽發酵、烘籠干燥,到此,初制工藝才算完成,接下來進入精制工藝(圖4)。

圖4 黃山毛峰與祁門紅茶制作工藝對比

(三)黃山毛峰制作工藝科普設計策略

黃山毛峰的制作工藝分為手工制作和機械制作,這里筆者著重分析手工制作。作為國家非物質遺產,手工制作已經慢慢地脫離當代人的生活環境,保護和傳承手工制作的傳統技藝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黃山毛峰制作工藝的科普傳播、數字化保護和傳承,以黃山毛峰制作工藝的信息化設計為核心,以信息可視化關鍵技術探索為支撐,對黃山毛峰制作工藝進行可視化設計。黃山毛峰制作工藝科普的關鍵在于信息化表達方式(表3)。目前文字媒介和印刷媒介還是占據主導地位,但面對互聯網和新興媒體的發展,傳統媒介單一的傳播效果已經不能滿足大眾對于信息的需求。因而,需要通過數字技術,將三種媒介傳播方式相互融合、聚集,以產生新的融合媒體,進行更加準確、生動的信息傳播。

表3 黃山毛峰制作工藝科普信息化表達方式

三種信息化表達方式的確立,需要針對受眾的需求,針對目標人群進行信息的構建。黃山毛峰制作工藝的科普信息化表達,首先需要信息的采集,并對采集的信息進行整理、歸類;其次是信息的架構,將信息有機地編排達到信息的有效閱讀,將隱性信息和顯性信息呈現出來;再次完成視覺的轉化,利用三種媒介的傳播方式,有機地融合傳播信息;最后完成符號的傳達,通過三種媒體的信息轉化之后,把復雜的信息進行編碼和解碼,以符號為中介完成信息傳播(圖5)。

圖5 黃山毛峰制作工藝科普信息構建

將黃山手工藝制作的顯性信息和隱性信息羅列呈現,將科技與文化結合,除了科普黃山毛峰制作工藝,還可以了解黃山毛峰的鑒別、作用、泡茶方法、禁忌注意以及儲藏方法等。

三、結語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結合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進行有效傳播,擴大傳播范圍,提升傳播效果。通過科普可視化的相關技術,揭示安徽非遺文化的物質基礎和內在價值,形成相關地域非遺文化的科普信息可視化的方法,并將新舊媒體融合,為傳統制作技藝文化的保護和傳播提供新的科普平臺,有效提高非物質文化傳統技藝類的傳播。采用文化+科技的方式,以普通受眾為核心,在融媒的環境下完善科普信息化設計,提高非遺文化的傳播效率。

猜你喜歡
黃山技藝科普
非遺技藝絨花的傳承與創新
黃山日落
《登江陰黃山要塞》
科普達人養成記
治理的技藝:三代王官學新說
黃山冬之戀
技藝精湛 星光燦爛——來自歐洲的Herrmans
技藝并舉 厚積薄發
科普連連看
科普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