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逍遙游》大語境下的莊子思想管窺

2023-10-15 15:36明道樹陳江英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9期
關鍵詞:逍遙游現實意義

明道樹 陳江英

摘要:在《五石之瓠》的教學中,對其文本內涵的解讀是重中之重。結合《莊子·逍遙游》全篇的大語境對《五石之瓠》的思想價值進行多層次解析,我們可以從中領悟到“逍遙”“小大之辯”“無用之用”等莊子哲學思想,其中的積極因素,對于人們今天的生活有著現實的人生指導意義,為我們辯證看待事物、擺脫欲望的束縛、追尋心靈的解放提供了有效的路徑。

關鍵詞:《五石之瓠》 大語境 莊子思想 現實意義

《五石之瓠》被收錄至統編版《普通高中教科書·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該單元學習的篇目主要為儒道墨等先秦諸子的散文,屬于“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學習任務群?;凇凹由顚鹘y文化之根的理解”的單元任務,探析《五石之瓠》中蘊藏著的莊子思想及其現實意義在教師教學過程中就顯得尤為必要?!段迨饭澾x自《莊子·逍遙游》,而《莊子·逍遙游》又是《莊子·內篇》中的首篇,非常集中地闡釋了莊子的哲學思想,故下文將在《莊子·逍遙游》全篇的大語境下對《五石之瓠》蘊含的思想價值進行多維度的解析。

《五石之瓠》為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嵌套結構,主要內容為:惠子認為五石之瓠大而無用,莊子引用“不龜手之藥”的故事對此進行了批駁,指明了五石之瓠“浮乎江湖”的大用。這一寓言故事,如果單純從該文本本身出發,從普通的世俗眼光來看,似乎是借“五石之瓠、不龜手之藥”的故事來揭示:同樣的東西使用的方法不同,其效果大不一樣,對待事物,人們要主動探尋規律,打破常規,用善于發現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價值,從而更好地利用它。但僅從這一角度對其文本內涵做解讀,我們就無法借此去觸摸莊子超塵脫俗的精神世界了。我們要深刻地解讀《五石之瓠》中蘊含的莊子哲學就必須要從《莊子·逍遙游》的全文大語境出發?!肚f子·逍遙游》大致分為三個部分,從開篇到“此小大之辯也”為第一部分,主要闡明的是“小大之辯”的問題;從“故夫知效一官”到“窅然喪其天下焉”為第二部分,主要闡明的是“逍遙”的問題;從“惠子謂莊子曰”到篇末為第三部分,主要闡明的是“無用之用”的問題,其中“逍遙”思想是全篇的思想核心?!板羞b”“小大之辯”“無用之用”的思想在《五石之瓠》中皆有體現,下文試著從以上三個角度去挖掘其蘊含的莊子思想及其積極現實意義。

一、逍遙

《五石之瓠》中惠子從世俗功利的眼光來找尋“五石之瓠”的現實功用——“盛水漿、以為瓢”,而莊子超越現實功利思想的禁錮,重在挖掘其在精神境界的意義——“浮乎江湖”?!捌≡诮舷硎苌杂捎芜目旄?,是一種精神上的自我愉悅,并沒有任何具體的目的。從《逍遙游》全文來看,‘浮’是‘逍遙’境界的追求,是莊子‘藝術的人生’的外在顯現?!盵1]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莊子·逍遙游》中對“逍遙”的闡述大多模糊抽象,較為具體的表述即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其要旨是摒棄現實世俗功利的限制與束縛,使精神遨游在天地之間,追求精神境界的自由與解脫。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逍遙”之境雖然強調要摒棄現實世俗功利的限制與束縛,但是并沒有否定現實世界的客觀規律,否定事物存在所需依賴的與其形態相當的條件?!扒f子所謂有所待或無所待,不是指存在論意義上的條件,而是指人生論意義上的系著與留戀?!盵2]“逍遙”的最高境界“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其中也同樣強調了要順應自然,遵循宇宙的規律?!段迨分星f子保留了大瓠原本的樣貌,并根據其大而輕的特點將其作為腰舟,順遂了事物的自然規律,最終達成了“浮于江湖”的逍遙境界。

通過“坐忘”達成的“無己”境界,是追求精神和肉體上的絕對逍遙的“無待”逍遙境界。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要達到真正的“物我兩忘”“天然合一”境界,幾乎是不可能的。但“無功、無名”的“有待”逍遙境界,為我們擺脫欲望束縛、獲得心靈解脫提供了可行的方法與路徑。在急功近利、“內卷”橫行的當代社會,人們很難避免“心為物役”,為個人的蠅頭小利孤苦掙扎,逐漸在名利的欲海中迷失自己,而忽略自我內心的真實需求、自我的真正價值?!吧袢藷o功、圣人無名”都強調了不計較世俗的功名利祿,不執著于外部的榮辱得失,專心于自己內心世界的構建,順應自然,以客觀的態度看待事物的自然發展,這樣超然物外的思想有利于我們擺脫名利的牽累,在精神上得以自由,獲得心靈的滿足。

二、小大之辯

《五石之瓠》中惠子從自己的現實功利主義角度出發,狹隘地認為“五石之瓠”大而無用,莊子突破世俗常規的約束發現了大瓠的逍遙大用,并對惠子的行為做出了“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的評價,惠子與莊子之間形成了“小大之辯”??v觀《莊子·逍遙游》全文,“小大之辯”在文中多處出現:蜩、學鳩、斥鷃與鯤鵬之間,朝菌、蟪蛄、眾人和冥靈、大椿、彭祖之間,四下官、宋榮子、列子、游無窮者之間,圣人、神人、至人之間,堯、許由之間,肩吾、接輿之間?!靶〈笾q”可分為“性—境—心”三個層次,“性”指的是事物先天的性質與特征,“境”指的是事物所處的客觀環境,“心”指的是主體的認知視野與精神境界。這三種層次在一程度上有著正相關關系,以斥鷃為例。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斥鷃體型小、飛行距離短,故其所處的環境(“蓬蒿之間”)也小,故其對世界的認知(“而彼且奚適也”)也很狹隘?!肚f子·逍遙游》中的“大小之辯”更多地是指向“心”這一層次的。主體的認知視野與精神境界的大小,即知的大小是由知者的生活形態及所處條件的限制而形成的。[3]這就警醒著我們切不可因受自身條件和所處的客觀環境的限制,而以“小心”“小知”去隨意揣測“大心”“大知”,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要努力擴寬認知視野與精神境界,切不可做畫地為牢的“斥鷃”。

轉換視角看待“大小之辯”問題,我們也應對認知視野與精神境界的差異保持客觀的包容態度?!叭纭肚f子·外篇·秋水》中的名言‘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所說的一樣,生活場景的限定、先天稟賦的約束都讓人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生出成心?!薄啊尚摹褪且殉芍?,也就是已有的是非觀念?!盵4]我們總習慣以上位者的身份、以自己的固有視角去衡量其他事物。這樣的自我中心主義致使我們無法客觀地看待事物,我們應從事物自身的角度去認知事物。從“大我”的角度出發,“斥鷃”與“鯤鵬”相比,顯得可悲,而當我們從“斥鷃”的“性、境”的角度出發,“搶榆枋而止”又何嘗不是其自我價值的實現。人與人在相處過程中,也應考慮到對方的先天稟賦以及其所處的外在環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對方的精神世界。我們的內心世界除了“我”之外,也需要容納許多個“他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較少誤解與偏見,共創和諧社會。

三、無用之用

《五石之瓠》中的大瓠正因其沒有“盛水漿、以為瓢”等現實功用,才能突破束縛,為我們帶來“浮乎江湖”的精神愉悅?!肚f子·逍遙游》中的最后一個寓言故事也充分地體現了“無用之用”。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涂,匠人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鼻f子曰:“子獨不見貍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機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樗”因其不中繩墨、不中規矩,無法滿足現實世俗的需求,從而卻能“不夭斤斧,物無害者”,保全自己,并且能讓我們“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享受與“浮乎江湖”相似的逍遙之境?!按箴迸c“樗”的無用之用在體現了莊子輕“功名”重“逍遙”的精神世界的同時,也體現出了其“相對主義”的齊物論思想。莊子偏向“虛無主義”的絕對“相對主義”自然是我們應該摒棄的,但其辯證看待事物的思維方式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莫言也曾在領取諾貝爾文學獎的致辭中說道:“文學和科學比確實沒有什么用處。但是它的沒有用處正是它偉大的用處?!蔽膶W與科學相比,它缺乏現實意義,但正是因為這一特性使其能擺脫世俗的約束,擁有更高的精神價值。當今社會人們的競爭壓力劇增,人們陷入“焦慮”的漩渦,在人生低谷時極易產生對自我的懷疑與否定?!盁o用之用”思想可以幫助我們逃脫出原有的思維模式,從而跳脫出世俗功利主義的新角度去挖缺自己生命的價值。

“從發現自我到認識自我、再到超越自我,可以明顯看出莊子解決矛盾的方式是消極的,但其意義卻是積極的,為人類生存指明了道路?!盵5]在《莊子·逍遙游》的全文大語境視野下,《五石之瓠》蘊藏著“逍遙”“小大之辯”“無用之用”等莊子的思想,其為我們解決今天生活的煩惱提供了超越常規的新思路。

參考文獻:

[1]潘海霞.一字顯境界——《五石之瓠》“浮”字解讀[J].讀寫月報,2022(16):21-22.

[2][3]陳來.《逍遙游》與莊子的人生觀[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2,28(05):1-6.

[4]楚湘云.以無待得逍遙——莊子《逍遙游》的哲學之美[J].今古文創,2023(01):46-48.

[5]刁生虎.生命的困境與心靈的自由——莊子的人生哲學[J].南都學壇,2002(02):98-103.

猜你喜歡
逍遙游現實意義
村志在鄉村文化承傳中的現實意義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三重邏輯與現實意義
《逍遙游》中“而”字的用法與讀音
莊子的人生境界探析
大魚海棠——中國動畫的逍遙游
宋榮子:《逍遙游》中不應被忽視的人物
以《逍遙游》為例簡析莊子自由觀
《怦然心動》的情感與現實意義
毛澤東的黨內批評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思索《鯢魚之亂》生態危機的現實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