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課題研究的基本屬性與實施路徑

2023-10-18 09:17宗錦蓮
教育研究與評論 2023年9期
關鍵詞:教育發展課題研究高質量

【編者按】 課題研究的意義與價值,需要我們重新發現。高質量的課題研究要有前瞻視野和探路意識,在問題與答案、困境與出路、現實與理想之間架設橋梁,既立足當下,又牽引未來。中小學教師的課題研究,應扎根教育的鮮活場域,深潛教學的細微之處,少些“高冷”和“空洞”,多些“親和”和“務實”。本期《關注》欄目,圍繞這一話題,探討教學一線的課題研究該如何貼地而行。

摘 要:高質量的教育發展倚賴高質量的教育科研,高質量的教育科研附著在高質量的課題研究之中。課題研究是必需品、日常品、收藏品,不是裝飾品、奢侈品、消耗品,它承載著教育理想,孕育著變革沖動,釋放著多重想象,彰顯著專業精神,迸發著探索力量。高質量的課題研究,強化問題靶向,深層剖解教育實踐中的真實問題與核心癥結;強化方法介入,精準遴選研究方法并嚴格規范研究過程;強化應用導向,有效提供問題解決的優化策略與示范樣本;強化論證本領,清晰闡述來龍去脈、前因后果與內在關聯。

關鍵詞:教育發展;課題研究;高質量

2019年10月,《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的意見》正式發布,明確提出“教育科學研究是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教育改革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驅動和引領作用”,首次確立了教育科研在整個教育事業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與所承擔的關鍵功能,更標志著教育科研工作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邁上了大有可為的新征程。課題研究作為教育科研的主要依托,正在積蓄巨大的能量,時刻準備著在恰當的地方發揮應有的作用。隨著對課題研究認識的日漸深入,基層學校與教師對課題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但同時也暴露出盲目跟風、功利導向與滿足于短期收益的現象。究其根本,在于沒有真正從課題研究的本質去審視其價值,沒有真正意識到課題之于教育變革與教師發展的深層意蘊。高質量的教育發展倚賴高質量的教育科研,高質量的教育科研附著在高質量的課題研究之中。重新發現課題研究,不斷確證其基本屬性,并持續探索其高質量實施的可行路徑,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重要命題,更是抵達教育理想王國的必由之路。

一、 重新發現課題研究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課題”的界定是“研究或討論的主要問題或亟待解決的重大事項”[1]??梢?,問題與待解決的事項是課題的核心,能夠“為研究提供足夠的焦點和方向”[2]。教育教學領域中的課題,是聚焦這一領域的突出理論,抑或實踐問題以及相關典型現象中所凝結而成的、具有較大探索空間與深耕價值的焦點對象。課題研究是以問題為導向的科學探究活動,它遵循波普爾所說的科學發現的邏輯,即“問題→嘗試性解決→排除錯誤→新的問題(P1→TS→EE→P2)”[3]??茖W發現的根本目的在于解決實際問題或是完成構想(預設)中的事項,課題研究的使命也無外乎于此。但在現實中,課題研究卻被賦予了諸多外在的考量,課題的本體性價值被削弱,將之視作跳板、門面乃至敲門磚的現象普遍存在,以至于其被迫承擔著各種莫須有的壓力,逐漸變形、走樣,回不到根本,更展不開拳腳。因此,重新發現課題研究至關重要,重新發現重在正本清源,更重在守正創新。

(一) 課題研究是必需品,不是裝飾品

教育學是典型的實踐學,包裹著錯綜復雜的現實問題,直面問題并富有創見地解決問題是推動教育學進階發展的根本路線。課題研究的重要功能首先在于發現問題,一些漂浮在教育事件表層、沉潛于教育機制內部、藏匿于教育習慣深處的問題,都是課題研究檢視的對象。時刻準備著迎接問題,并以問題為契機謀劃教育改進之路是高質量教育形態的典型特質??梢?,教育發展離不開課題研究,課題研究之于教育發展,如同水之于人體,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是保障機能正常運轉的關鍵因子。學校與教師要將課題研究視作助力學校轉型升級與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必需品,而不是只重感官滿足、不重實際效能的裝飾品。只有充分具備這一前提,才有可能企及高質量的教育科研。

(二) 課題研究是日常品,不是奢侈品

教育問題彌散在學校環境、課程建設、課堂教學以及學生管理等方方面面,與學校發展、師生成長相伴相生,是蔚為珍貴的提醒機制與警示機制,維持著教育者持續“反思—實踐”的內在自覺。課題從問題中來,伴隨著師生日常生活的展開,它應時時暴露在教育者的眼光與頭腦里,處處顯現在教育者的探索與行動中。一如“行動研究”所主張的——通過“研究”和“行動”的雙重活動,參與者將研究的發現直接運用于自己的社會實踐,進而提高自己改變社會現實的行動能力[4]。課題研究是教育發展的日常需要,是追隨教育者的腳步始終在場的親密伙伴。然而,一些學校卻將其視為自身實力與地位的象征,只在重要的場合讓其華麗出場,一旦展示完畢,便束之高閣、無人問津了。若要發揮課題研究的真正效力,必須要將其歸于日常必需品的范疇,摘除其浮飾,使其與教育實踐充分融合。

(三) 課題研究是收藏品,不是消耗品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問題呈現出多樣化、易逝性等突出特征,導致基于問題的課題研究常常只能淺嘗輒止、點到為止。尤其在國內外教育改革與發展浪潮的席卷之下,許多學校和教師無所適從,再加上審辨力與判斷力不足,使得其在課題的選擇上左右搖擺、走走停停,對一些課題還未進行深度探究,便又轉投其他,以至于一大堆半成品、零碎件塞滿了通往教育最高目的的道路,不僅擠占了教育虔誠者的行進空間,還容易形成一種詬病課題研究形式主義、無用主義的不良局面。真正高明的研究者應該堅守初心,轉向速變速朽的教育問題的背后,看到其根本性的影響因素與概莫能外的底層邏輯,循著一條貫穿始終的線索,進行掘井式、深耕式研究,把課題做成精品乃至收藏品,使其在歲月的沖蝕中仍然熠熠生輝,甚至在反復推敲、切磋與打磨中開掘新的價值,并使之成為可以感召一大批學校與教師積極變革的鮮亮旗幟。

二、 高質量課題研究的基本屬性

一線學校與教師對課題研究的渴望,不可謂不強烈。但總體來看,主要聚焦在課題研究的前部,即申報端,導致“申報時迫不及待、開題時轟轟烈烈、研究時松松垮垮、結題時冷冷清清”的現象。一線學校與教師大多簡單滿足于有課題“傍身”,從而獲得某種資格或是滿足攫取某種資本的需要,而忽略了經由課題研究所能夠達到的更高境界,特別是在內涵發展上的可能性。此番情況下,人們對課題研究的質量意識必然是寡淡的,其質量水平也必然是無標準可言的。若如此蔓延下去,課題研究必然陷入深不可測的泥潭,難再起身。高質量課題研究是高質量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課題本身唯保持高質量的態勢,才能為教育革新注入不竭的動力。堅守全過程的質量觀,是課題研究的應然指向。

(一) 承載著教育理想

高質量的課題研究是對自身教育理想的莊嚴宣告,導源于對現實狀況的不盡滿意,致力于通向教育理想的真誠意愿。許多課題僅從名稱上就顯現出不凡的追求。如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幼兒園承繼陳鶴琴先生“活教育”思想,領銜了省級課題“‘大麥田’的現代化實踐研究——陳鶴琴‘活教育’本土實驗與當代意蘊”的研究,致力于將“活教育”的麥種播散到廣闊的教育土壤之中,帶領一批批幼教人用“活教育”的思想去改進幼兒教育實踐,提升幼兒教育質量。又如,江蘇省南京市瑯琊路小學早在1981年便開始了“小主人教育”實驗,并始終以“小主人教育”為核心,謀劃每一個五年的課題研究方向,以“小主人課程開發”“小主人個性化學習平臺建設”“兒童主體學習勝任力”等為主題進行了持續40多年的研究,貫穿了學校辦學實踐的全過程。教育理想內蘊于課題研究之中,是將課題研究引入高質量跑道的一道光,是堅定地將課題研究作為實現教育實踐變革美好愿望的一種信念。課題本身是否具備關于教育理想的基本構想,是評估其是否具有高質量屬性的本質要求。

(二) 孕育著變革沖動

教育變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教育何去何從,如何適應世界發展的趨勢與國家的要求培養出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領域率先要思考的問題。這決定了教育不能一成不變,更不能因循守舊。但教育之“變”又不能簡單隨意、盲目冒險,需要有專業的理論作為依據、科學的方法作為支撐。將課題研究作為教育變革的重要引擎驅動教育變革往縱深處進發是許多一線學校的優先選擇。如江蘇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學以“遵循兒童成長節律的小學學習生活新樣態研究”課題研究為抓手,從尊重兒童成長規律、應和兒童成長節奏的角度出發,重新設置與安排了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將空間環境、時間制度與課程方案都進行了整體性調整,使之更富有兒童趣味與生命活力,從而構筑并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小學學習生活新樣態。又如,江蘇省南京市科睿小學在深刻反思兒童學習現狀的基礎上,提出“學習盒子:支持兒童學習的變互型工具開發研究”課題,創新性地研發服務兒童不同學習任務的大盒子、小盒子與長盒子,并通過情境任務驅動、交往活動建構、互換機制支撐、全景成果呈現等環節,致力于探索學習盒子支持兒童學習的有機路徑。變革意味著對當下的不滿。從當下跳脫出去,主動尋找改善的出口是教育人應有的擔當,也是身處其中的課題研究必須要完成的核心任務。

(三) 釋放著多重想象

教育學雖然是關乎育人實踐的一門科學,但要將教育學推入更高境界則需要難能可貴的想象,高質量的課題研究更應以能夠充分釋放教育者的想象力為典型標識。對教育當下與未來的想象,顯然是以趨近教育最高價值與最高效能的達成為指引。想象力是一種迷人的能力,它能夠滲透在課題研究的各個角落,并顯現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如江蘇省南京市拉薩路小學從2001年開始便率先突破單純教室學習的時空局限,探索一種融通學程的新型范式,從“周三課程日”到全體學生實驗“學程周”,打造了“大家一起學”的育人生態圈,伴隨著“實踐育人:創新素養導向下兒童新學程的多維度建構研究”的不斷深入,為小學教育打開了一幅別開生面的新學程圖景。又如,江蘇省無錫市南長街小學以兒童身心和諧發展為導向,以全面關懷為內核,聚力開展“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兒童‘大體育圈’創新建構研究”,將小學體育學科課程進行游戲化貫通,強化協會介入、兒童自治的“小奧林匹克”俱樂部建設以及歷史傳承與時代風尚相結合的“體育盛會”設計,并對體育大空間與小景觀進行兒童化改造,提供了長期不受重視的學校體育教育的優質方案與典型示范。敢于想象是高質量課題研究的必備要素,能夠將想象力轉化為切實的實踐力與創新力是課題研究的高階本領。因此,能夠將“所想”“所做”與“所得”有機統合起來顯得彌足珍貴。

(四) 彰顯著專業精神

課題研究是專業化程度極高的活動,研究者的專業素養、研究過程的專業品質以及研究成果的專業高度均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課題研究中蘊含著的高遠理想、強烈沖動與無窮想象,只有通過富有專業精神的探究與摸索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如江蘇省南京市金陵中學實驗小學領銜的“小學數學起點型核心知識體系建構與教學創新研究”,以深度挖掘知識源頭的教學價值為突破口,利用課堂觀察、文本分析、焦點訪談與理論建模等多種形式,將“設計—反思—改進”路徑循環與回溯型效能評估相結合,創生了核心知識與核心素養長程貫通的教學理念,創建了數學課程與兒童經驗多向聯結的知識圖譜,建構了學與教深度依賴的生態系統,在全國范圍內產生了較大反響。又如,江蘇省南京市櫻花小學以“小先生制下伙伴學習的實證研究”為契機,承繼陶行知“小先生制”的先進思想,汲取滕尼斯共同體理論、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以及米德象征性互動理論的成熟觀點,深入闡述了小先生制與伙伴學習的內在關系。同時,學校通過學習力水平與伙伴關系現狀的前測,嘗試組建了以情感認同為前提的伙伴學習小組,確立了以伙伴活動為中心,以多樣化目標、互為小先生的角色扮演、整體性評價與成果共享為要素的學習模型,并輔之以諸多具體而富有實操性的教學策略與學習方法,真正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無須贅言,專業精神一定是課題研究最具有標識性的內在氣質,而隨著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專業精神也會逐步增強,從而形成一種相互影響與雙向建構的良好效應。

(五) 迸發著探索力量

探索是一股隱秘而偉大的力量,負載著人類永難填滿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人類用持之以恒的探索彌補認知的盲區,更替錯誤的觀念,拓寬可能的疆界。探究與求索是課題研究的主要方式,經由探索又不斷生發出新的問題與更具挑戰性的任務,亦是課題研究獨到的樂趣之所在。如江蘇省南京市力學小學于2001年引入研究性學習理念,指導學生開展小課題研究。經過5年的探索,學校在充分捕捉兒童研究潛質的基礎上,將研究性學習理念正式引入課堂,確立了研究型課堂的理念與流程,并不斷向兒童研究課程與兒童研究社區領域進發,提煉形成了兒童研究素養三個維度九個層面的目標體系,匯聚架構了兒童小課題研究地圖,并為學生量身定制了《支持兒童研究方法100條》《兒童研究方法100條》。近期,學校進一步深挖課題的內蘊價值,提出“指向創造性成長的兒童研究素養培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將創造性成長作為遠景目標,與兒童研究緊密地關聯起來。這是持續探索的結果,更是回歸兒童發展本質的新一輪超越。又如,江蘇省句容市下蜀幼兒園自2006年開始針對鄉村兒童遠離自然生活等問題,秉持“教育回歸自然生活”的理念,以幫助幼兒過自然而然的美好生活為旨歸,探索建構富有鄉村自然特質的幼兒園教育體系,描繪了以強壯的身體、積極的情感、好奇的態度、友好的精神、審美的眼光與完整經驗為主要維度的美好兒童形象,形成了“生態樂園·美麗田園·生命家園”逐層遞進的主題課程,構筑了“園子里·天地間”的教育空間場域。在自然生活教育理論與實踐體系逐漸完善的同時,他們的研究又逐步走向更為精深的領域,領銜開展“兒童生活歷:回歸自然生活的幼兒發展評價方式創新研究”,致力于啃下評價這塊硬骨頭,用實證的方式打開兒童經驗生長的黑箱。永不停歇的探索是高質量課題研究的時代擔當,是研究者內在自覺與外在修煉共同作用的結果。

三、 高質量課題研究的實施路徑

(一) 強化問題靶向,深層剖解教育實踐中的真實問題與核心癥結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更是促進課題研究前進的永動機。無病呻吟、人云亦云的課題研究全無生命力。從問題出發,并能夠回到問題中,繼而不斷生發新的問題,是課題研究的基本范式。但從總體情況來看,許多課題研究缺乏鮮明的問題意識,并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對現實的狀況沒有進行實地調查與診斷,僅憑自以為是的想象或他人的意見,便武斷地炮制出一些虛假的問題,還將之視為課題研究的起始點。如有研究者以“物理實驗教學流程不暢、方法不新,從而導致學生物理學習興趣不強、效果不佳”為切入口,著力構建形成物理實驗教學的實踐模型與有效策略。這一問題看似十分突出,成果設想也顯得合情合理,但深入了解后會發現,研究者所在學校與區域存在著普遍不上實驗課,學生基本上只看實驗、背實驗,壓根不做實驗的情況。實驗教學根本沒有實施,哪來的流程不暢與方法不新,又何談進一步改進流程與創新方法呢?只有將研究問題的關注點聚焦“為什么不讓學生親自做實驗?”“不做實驗背后的根本性因素是什么?”“如何改變這一局面?”等方面,才能真正地確立更為“切己”的問題靶點,精準地戳中痛點,從而確保課題研究得以真實展開。

二是問題本身是確實存在的,但問題表征又過于籠統,關涉面大、較為分散、不易聚焦。如有課題研究將問題出發點落在“學生不愛學習”上,這個問題顯然比較大,不利于開展深度研究。因為影響學生熱愛學習的因素很多且很復雜,一個研究無法面面俱到,即便都觀照到了也必然只能蜻蜓點水般地一筆帶過。因此,需要針對這一寬泛的問題進行持續追問,尤其要緊密關聯教育實踐,考察導致學生不愛學習最根本的原因在哪里,可以透過不同的學科視角進行審視,如: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可以從學習效能感或積極情緒的角度切入;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可能更加關注人際關系與互動模式的重構……切口變小了,才有可能實現研究的精準度與深刻性,才能在核心癥結中不斷深探與深挖,由此產出的研究成果才能有最為基本的質量保障。

(二) 強化方法介入,精準遴選研究方法并嚴格規范研究過程

教育研究與所有科學研究一樣,同樣由三個基本要素構成,這就是:客觀事實、科學理論和方法技術,同樣執行著解釋、預測和控制的功能,只不過研究對象的特點不同。[5]高質量的課題研究繞不開研究方法,沒有研究方法介入的課題研究終將淪為日常生活中的“做事情”與“干工作”,很難形成特別的發現與具有說服力的結論。選擇適宜的研究方法并科學規范地使用它們,能夠讓課題研究免于淪為“拍腦袋”“用經驗”“憑習慣”的隨意活動,成為真正經得起推敲、講得出道理、耐得住時間檢驗的專業過程。一線教師較為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與案例研究法等,不同的研究方法具有不同的使用效能。在進行課題選題與基本理論研究的時候,一般應該采用文獻研究法,要著重了解前人已有研究所涉及的領域與所形成的較為重要的思想結論。一方面,透過已有研究的不足找尋繼續研究的空間,同時更清晰地明確自身研究的價值。另一方面,需要借鑒已有研究成果,啟發對某一研究范疇的深度思考,在“取其精華、剔其糟粕”的過程中建構形成既具有延續性又具有突破性的超越性認識。在準確診斷真實現狀與典型問題時,調查研究法則能夠派上用場,一般分為問卷調查、訪談調查、觀察調查等類型。問卷調查能夠幫助研究者進行大樣本、大塊面上的情況了解,可以較為快速地收集到第一手的數據與素材,進行量化地處理與分析;訪談調查則更側重于質性資料的收集,尤為關注個體的體驗、感受與真實事件發生的過程,旨在挖掘深層次的動因與關聯;觀察調查涉及的類型較為豐富,由于教育研究課題的興奮點大多落在課堂教學領域,所以各種課堂觀察的量表與工具經常進入研究者的視野,成為專業化剖析課堂師生話語、表情及行為表現的實然,探尋理想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支持。案例研究法是一線教師較為擅長使用的方法。教師是豐富案例的擁有者,具有進行案例研究的先天優勢,通過對案例進行歸類分析,他們不僅可以找到共性問題進行集中破解,而且能將典型性案例篩選出來,進行經驗總結,形成富有價值的結論。當然,足夠完美的案例本身也是成果的一部分。

(三) 強化應用導向,有效提供問題解決的優化策略與示范樣本

教育研究不能無視構建教育科學知識或理論體系這一目的,它是推動教育科學不斷發展的根本依托。有一批學者圍繞教育基本理論、課程教學論、學校管理原理,以及教育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社會學等方面進行學術探究,致力于為繁榮教育科學作出貢獻。但對于中小學、幼兒園的教師而言,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的目的重在解決教育教學現實中的重點、難點乃至盲點問題,直接服務于教育實踐的改善與改良。因而,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課題研究不能坐而論道,更不能滿足于僅僅進行理論推衍與理性思辨,而是要真正在教育實踐中摸爬滾打,真刀真槍地與教育實踐中的困難做斗爭。高質量的課題研究在講得出道理的同時,還要能提得出方案、給得出辦法。這些方案與辦法并非一旦提出便能成立,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試錯,在一次次失敗與碰壁中選擇能夠抵達目的地的最優路徑。如關于“課堂提問策略”的研究,研究者可以通過文獻研究法梳理出迄今為止研究發現確有實效的諸多提問策略,并從提問的內容、形式、時機等方面對已有成果進行適當歸類,同時結合自身課堂教學的實際,先遴選出能夠直接運用的策略,作為基本的研究假設在課堂中率先嘗試;繼而通過伙伴觀課、錄課再自我觀察等方式,評估預設的提問策略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的實際效果,尤其要通過反思進行判斷,如提問策略的運用是否較好地引發了學生的積極投入與活躍思維,是否有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通過進一步篩選與優化提問策略,啟動第二輪實踐運用與反思評估。如此循環往復,直到確定真正高效管用的策略,才能有底氣進入總結提煉階段。理論不斷更迭,實踐之樹常青,在從實踐中來又不斷回到實踐中去的過程中,研究成果的應用性能方能逐級提升,達到可直接轉化的程度。而在成果形式方面,應該更加鼓勵如課堂教學指導手冊、課程實施方案、學習資源包等富有實操性成果的生成,供一線教師借鑒與使用。

(四) 強化論證本領,清晰闡述來龍去脈、前因后果與內在關聯

通過課題研究所形成的思想、觀點、模型、策略等,都應該是經過充分論證、反復錘煉的結果,絕不呈現自說自話、自給自足、自賣自夸的隨意形態。研究者需要對研究結論負責任,其根本表現就是提高成果本身的說服力與權威性。所有彰顯品質的研究成果都不是突然冒出來、簡單堆出來或是武斷提出來的,它們應該是緊密圍繞客觀事實的多維闡發、透過方法之眼的深度發現以及指向問題解決的持續改進,強調以事實性的數據與資料來支撐與說明基本問題、以深刻的哲理和嚴密的邏輯來論證研究結果。也就是說,每一個發現的提出都要有依據,每一種觀點的闡述都要有邏輯,每一項舉措的創新都要有道理。始終葆有論證意識與強化論證本領,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必須要修習的素養,也是保障課題研究經由科學規范的研究過程最終能夠輸出高質量成果的關鍵之所在。論證意識與本領一般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能夠具有歷史縱深感地回溯某一研究范疇從起源、發展到成熟,及其再發展各個階段的基本歷程,厘清發展趨勢、核心觀點、代表人物等重要信息,將其作為研究起點進行邏輯化地論述,以引出接續性研究的相關成果。同時,就研究者本身而言,若此項研究在這之前已經進行過先期探索,那么對自身的回溯與反思亦能提升研究成果的厚重程度。二是能夠借權威觀點與重要論斷為自己代言。如若研究深度學習,當在理論層面上要說清楚深度學習是什么時,不宜直接下定義或作判斷,而應首先呈現國內外知名專家的觀點,對其進行歸類分析與優缺點評估,繼而再慢慢引出自己研究發現的觀點,方能顯得有理有據、合理合法。即便是對前人已有的觀點進行批判性地改造,以理論依托為前提,也能夠免于遭人質疑與詬病。三是能夠進行因果關系或相關關系的解釋。如針對“學生淺層學習的現象普遍存在”這一事實,應借助已有的理論、調查的結果或是專家診斷的建議,對導致其發生的原因或是相關因素進行梳理,按照影響程度的高低進行排序,通過有理有據的闡釋與分析,提出可直接指導改進的可行性策略??偠灾?,要將“問題—原因—對策”整合到一條邏輯線索中,保證彼此之間能夠形成相互印證、相互說明的閉環。四是能夠運用結構思維,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的經典邏輯進行逐層呈現。認識事物的大致順序就是從整體到部分,它符合人類認知的基本規律,是有利于他人充分領會研究成果的友好模式。無邏輯、無關聯、無順序的成果呈現方式往往讓人一頭霧水,即便內在隱藏著許多精華,也容易被忽略。再以“深度學習研究”為例,可先從整體開始,率先厘清深度學習是什么、與其他類型的學習有何關系、其典型特質與突出價值何在、深度學習的經典模式是怎樣的等問題并作出回答,繼而再從構成深度學習的幾大維度入手,包括深度學習的目標研制、內容選擇、工具與資源開發等,逐個說明,每個部分均可輔以切片式的案例或細節化的要點提醒,最終展現出一副骨架完整、血肉充盈的飽滿模樣。

不可否認,課題研究是一項艱難、艱巨且艱辛的專業化活動,無空子可鉆,更無捷徑可走。唯有懷揣敬畏與虔誠之心,課題研究才能實現術與道的統一,獲得高質量且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742.

[2] 威廉·維爾斯馬,斯蒂芬·G.于爾斯.教育研究方法導論[M].袁振國,主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31.

[3] 卡爾·波普爾.客觀知識:一個進化論的研究[M].舒煒光,卓如飛,周柏喬,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255.

[4] 陳向明.什么是“行動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9(2):6067.

[5]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4.

(宗錦蓮,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副研究員,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論、教育社會學。)

猜你喜歡
教育發展課題研究高質量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基礎教育均衡化的實施對于現階段教育發展的重要性
課題研究與答辯評價機制科學化研究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歌曲表演唱應用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思考
淺議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
透過《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談中英中學教育差異
當代大學生的科學人生價值觀念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