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魚ST251型高致病性嗜水氣單胞菌的毒力及藥物敏感性

2023-10-19 08:44王玲玲侯天牧李華明項維袁漢文雷連成張付賢
大連海洋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青魚水氣毒力

王玲玲,侯天牧,李華明,項維,袁漢文,雷連成,4,張付賢*

(1.長江大學 動物科學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2.濕地生態與農業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 荊州 434023;3.澇漬災害與濕地農業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 荊州 434023;4.吉林大學 動物醫學學院,吉林 長春 130062)

嗜水氣單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隸屬于弧菌科(Vibrionaceae)氣單胞菌屬(Aeromonas),在水體、人類糞便、空氣和土壤環境中廣泛存在,該菌可引起人類出血病、介水傳染病、腹瀉、繼發感染和食物中毒等疾病,在公共衛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嗜水氣單胞菌作為一種重要的人-畜-魚共患病病原,在魚類中除感染鯉科外,還可感染大鯢、烏鱧等,是水產養殖中危害最大、最普遍的一類病原菌[2]。研究證實,嗜水氣單胞菌的致病力與其攜帶的毒力因子密切相關,其含有的相應毒力基因的數量和類型可作為預測分離株致病性及判定其毒力強弱的重要依據。這些編碼毒力因子的基因已被廣泛應用于從環境、食品、魚類和人類臨床樣本中分離的氣單胞菌潛在致病性檢測[3]。因此,研究嗜水氣單胞菌的流行性、致病性和耐藥性,探尋對該菌有效的治療方法對于嗜水氣單胞菌感染的防控和公共衛生安全十分必要。

青魚(Mylopharyngodonpiceus)隸屬于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prinidae)雅羅魚亞科(Leuciscinae)青魚屬(Mylopharyngodon),是中國傳統的四大淡水養殖魚類之一,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的濱江區域,是湖泊和池塘中的主要養殖對象和重要水產品資源,也是中國淡水養殖的重要經濟種類。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和集約化程度的增加,青魚受大量病原微生物的影響,除病毒性病原外,嗜水氣單胞菌[4]、類志賀鄰單胞菌[5]、非霍亂弧菌[6]和熒光假單胞菌[7]等細菌性病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危害青魚養殖,尤其是嗜水氣單胞菌會引起腸道出血和細菌性敗血癥,其危害大、波及范圍廣且致病性強,對青魚養殖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2021年8月,湖北省荊州市某養殖場的青魚在高溫條件下出現連續死亡情況,患病青魚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為反應遲鈍、攝食減退、鰓絲有淤血、腹下體表彌漫性出血和肛門紅腫;解剖發現,患病魚腹腔有積液,臟器彌漫性出血,肝臟和脾臟腫大,腸道有出血現象,初步診斷為細菌性出血病。本研究中,以自然發病的青魚為試驗材料,通過采集患病青魚病變組織進行病原的分離和鑒定,分離純化得到一株優勢菌QAB5,綜合其形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測序,鑒定其為氣單胞菌屬的嗜水氣單胞菌,并通過對分離菌株進行多序列位點分型、胞外酶活性和毒力基因檢測、人工感染試驗、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測定和藥敏試驗等,研究了該菌的致病機制,以期為嗜水氣單胞菌引起的出血病的有效預防和精準治療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自然患病青魚樣品由湖北省荊州市某養殖場提供,病魚體質量為1.0~1.5 kg。健康青魚體質量10 g左右,經7 d暫養觀察,對其進行特定病原體檢測,選取不攜帶特定病毒和致病菌的健康青魚用于人工感染試驗。

革蘭氏染色劑、瓊脂均購自北京索萊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藥敏紙片、細菌微量生化管購自杭州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2×PCR Mix酶、DL2000 DNA Marker購自北京聚合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細菌基因組提取試劑盒、病毒DNA/RNA基因組提取試劑盒購自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反轉錄試劑盒購自南京諾唯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物合成及測序委托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完成。

1.2 方法

1.2.1 病原菌的分離與純化 檢查記錄患病青魚的外觀癥狀,用體積分數為75%的乙醇擦拭病魚體表后,無菌條件下解剖,取其病變組織腎、腸、肝、鰓和脾。經無菌水沖洗、研磨后,在LB瓊脂培養基上劃線,28 ℃下倒置培養18 h;挑取單個優勢菌落進行純化培養,觀察并記錄菌落形態特征,保存備用。

1.2.2 病原檢測 取患病青魚病變的腎、腸、肝、鰓和脾組織(約200 mg),置入無酶的1.5 mL EP管中進行研磨,使用病毒DNA/RNA基因組提取試劑盒提取基因組,使用反轉錄試劑盒進行反轉錄,以反轉錄產物作為病毒檢測的模板,以恒溫培養18 h后長出的單菌落作為PCR檢測細菌的模板?;谑人畾鈫伟?登錄號:NZ.CP050851.1)的OmpA基因設計合成特異性引物,遲緩愛德華氏菌、類志賀鄰單胞菌和草魚呼腸孤病毒等病原的引物序列參考文獻[8-14]合成(表1),使用相應的體系和程序進行擴增,PCR產物使用10 g/L瓊脂糖凝膠進行電泳檢測。

表 1 病原檢測引物信息Tab.1 Primer information for pathogen detection

1.2.3 分離菌株QAB5的鑒定 從劃線的平板上分離到一株優勢菌,命名為QAB5,對分離菌株進行革蘭氏染色后鏡檢;使用細菌微量生理生化鑒定管,參照生理生化試劑盒說明書分析分離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以提取的菌株QAB5基因組作為模板,采用通用引物27F:AGAGTTTGATCMTGGCTCAG和1 492R:GGTTACCTTGTTACGACTT擴增其16S rRNA片段。PCR反應體系(25 μL):模板1 μL,2×PCR mix 12.5 μL,上、下游引物(10 μmol/L)各1 μL、ddH2O 9.5 μL。PCR擴增條件:94 ℃下預變性5 min;94 ℃下變性30 s,55 ℃下退火30 s,72 ℃下延伸1 min,共進行33個循環;最后在 72 ℃下再延伸10 min。PCR產物使用10 g/L瓊脂糖凝膠進行電泳。將PCR產物進行測序,測序結果在GenBank數據庫上進行序列同源性比對分析;選取弧菌科同源性較高的不同種屬,利用MEGA 11軟件進行多序列比對,用Neighbor-Joining法構建系統進化樹。綜合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進化關系判定分離菌株QAB5的種屬關系。

1.2.4 多位點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 應用PCR方法擴增A.hydrophila的6個管家基因gltA(MH697729)、groL(MH697730)、gyrB(MH697731)、metG(MH697732)、ppsA(MH697733)和recA(MH697734),并對PCR產物進行測序[15]。將所得序列上傳至PubMLST(https://pubmlst.org/aeromonas/)進行比對,從而得到每個管家基因的等位基因型,按順序獲得相應的ST型。

1.2.5 菌株QAB5致病性分析

1)溶血活性、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檢測。制備濃度為1.5×108CFU/mL的菌液作為試驗菌液,分別取1 μL試驗菌液點種在含5%綿羊血平板、含1%脫脂牛奶的TSA平板和含1%(均為體積分數)吐溫-80的TSA平板,并設置3個平行,28 ℃下靜置培養36 h后,測定溶血圈、蛋白質和脂肪水解圈的直徑[16]。

2)毒力基因檢測。選取嗜水氣單胞菌6個毒力基因,即溶血素(hemolysin,hly)、氣溶素(aerolysin,aer)、細胞興奮性腸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alt)、熱穩定性腸毒素(heat-stable enterotoxin,ast)、細胞毒性腸毒素(cytotoxic enterotoxin,act)和絲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ahp)合成特異性引物[17](表2),通過PCR檢測分離菌株的毒力基因。

表2 嗜水氣單胞菌毒力基因引物序列

3)人工感染試驗?;罨?,挑取單菌落接種到LB液體培養基中,28 ℃、180 r/min搖床培養5 h,以4 000g離心5 min后收集菌體,用無菌PBS洗滌3次,再用PBS重懸菌體。試驗用健康青魚經特定病原檢測為陰性后,隨機分為6組,其中包括3.5×104、3.5×105、3.5×106、3.5×107、3.5×108CFU/mL 5個試驗組,每組20尾,每尾注射0.1 mL菌懸液,以接種無菌PBS的青魚作為對照組。連續觀察7 d,記錄試驗青魚感染后的發病癥狀與死亡情況;根據改良的寇氏法計算其半致死濃度(LD50),并對發病死亡的試驗青魚進行病原菌的再次分離和鑒定。

1.2.6 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測定 取菌株QAB5處于生長穩定期的菌液,在96孔微量滴定板上加入100 μL的LB肉湯和1 μL的菌液,以未接種菌液的空白培養基孔作為對照,各設置3個重復。28 ℃下孵育8~10 h,移除細菌后加入200 μL的甲醇分析純固定25 min;用無菌PBS洗凈晾干后,加入125 μL體積分數為0.1%的結晶紫染色10 min,再用PBS洗凈晾干后,加入150 μL冰醋酸作用10 min;550 nm下測定OD值,判定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判定標準[18]:若OD≤OD空白時,表明測試菌株無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若OD空白4OD空白時,表明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較強。

1.2.7 藥敏試驗

1)抗菌藥物敏感性試驗。用無菌棉簽蘸取菌液,均勻涂布在LB瓊脂培養基上,采用Kirb-Bauer(K-B)紙片擴散法,將19種抗生素紙片貼在培養基上,28 ℃下恒溫培養18 h后,測量藥敏片的抑菌圈直徑(mm),參照藥敏試驗判斷標準判定菌株QAB5的耐藥性。

2)中藥敏感性試驗。依據前人有關中藥單方對嗜水單胞菌的抑制試驗,選取黃芩、蘇子、獨活、款冬花、桑皮、川貝母、天竹黃、大黃、荊芥、半夏、黃連、白僵蠶、白附子、茯苓、羌活、桔梗、雄黃、朱砂、枳殼、連翹、板藍根、魚腥草、全蝎、野菊花、薄荷、五味子、金銀花、五倍子、秦皮、首烏藤、丁香、蒲公英、桑白皮、地榆、檳榔、大青葉、羅漢果、三七和烏梅39種中藥材,分別取1 g藥材,加入100 mL蒸餾水煎煮,過濾后取上清液濃縮至1 mL。將藥液高壓滅菌后,置于4 ℃下保存。使用無菌棉簽蘸取菌液均勻涂布在LB平板上,培養基上放置4個牛津杯,其中1個孔加入100 μL的無菌水作為空白對照,其余3個孔加入100 μL制備好的中藥藥液,于28 ℃下培養16 h,測量每種中藥的抑菌圈直徑。

2 結果與分析

2.1 自然發病青魚臨床癥狀

自然發病青魚表現為反應遲鈍,攝食減少,腹下體表彌漫性出血,伴有腹水等癥狀,尾部肌肉潰瘍(圖1A),鰓蓋充血(圖1B),眼球突出、充血(圖1C),肛門紅腫(圖1D)。解剖可見,臟器彌漫性出血(圖2A),鰓絲有淤血(圖2B),肝臟腫大、出血(圖2C),腸道有出血現象(圖2D)。

A—尾部潰瘍;B—鰓蓋充血;C—眼球出血;D—腹部充血、肛門紅腫。A—tail ulcer;B—congestion in operculum;C—hemophchalmos;D—abdominal congestion and anal redness.圖1 自然發病青魚的臨床病癥Fig.1 Clinical symptoms of naturally diseased Mylopharyngodon piceus

A—腹部臟器出血;B—鰓絲淤血;C—肝臟出血;D—腸道出血。A—abdominal visceral hemorrhage;B—gill filament congestion;C—liver bleeding;D—intestinal bleeding.圖2 自然發病青魚解剖圖Fig.2 Necropsy lesions of naturally diseased Mylopharyngodon piceus

2.2 特定病原檢測

從圖3可見,用嗜水氣單胞菌的引物擴增出與預期片段大小相符合的特異性條帶,大小為202 bp,其余細菌和病毒引物均未擴增出特異性條帶,初步表明患病青魚疑似為嗜水氣單胞菌感染。

M—DNA分子質量標準;2~9—陰性對照;11~16—陽性對照;18~25—樣品;2、11、18—Ah;3、12、19—PS;4、13、20—Et;5、21—VP;6、22—Ei;7、14、23—GBS;8、15、24—GCRV;9、16、25—CyHV。M—DNA marker;2-9—negative controls;11-16—positive controls;18-25—test samples.2,11 and 18—Ah;3,12 and 19—PS;4,13 and 20—Et;5 and 21—VP;6 and 22—Ei;7,14 and 23—GBS;8,15 and 24—GCRV;9,16 and 25—CyHV.圖3 病原的PCR鑒定Fig.3 Identification of the pathogens by PCR

2.3 嗜水氣單胞菌的分離鑒定

2.3.1 嗜水氣單胞菌在器官組織中的分布 從圖4(a)可見,在患病魚的腸、鰓和肝中均能擴增出嗜水氣單胞菌的特異性條帶,腎和脾組織中未檢出,表明嗜水氣單胞菌存在于患病青魚的腸道、鰓和肝臟組織中,具有一定的嗜性。

2.3.2 形態觀察及生理生化鑒定 菌株QAB5在LB瓊脂平板上可形成邊緣光滑、中央凸起和肉色有光澤的圓形菌落(圖4(b));革蘭氏染色顯示,其為陰性桿菌,兩端鈍圓,有的聚集成鏈狀,符合嗜水氣單胞菌的形態特征(圖4(c))。

生理生化鑒定結果顯示,菌株QAB5氧化酶反應呈陽性,能發酵葡萄糖、阿拉伯糖、七葉苷和蔗糖等,硝酸鹽還原試驗為陽性,不發酵肌醇,能夠使明膠液化(表3),與《伯杰氏系統細菌學手冊》中嗜水氣單胞菌的生化特性一致。

表3 分離株QAB5的生理生化特征

2.3.3 16S rRNA序列鑒定 利用通用引物擴增分離菌株QAB5的16S rRNA片段,大小約為1 443 bp(圖4(d))。將該菌株的16S RNA測序結果與GenBank中細菌的16S rRNA進行同源序列比對,結果顯示,菌株QAB5與嗜水氣單胞菌 (GenBank登錄號:JN400042.1)基因序列的一致性為99.71%。

選擇同源性較高的不同種屬構建系統進化樹,結果顯示,菌株QAB5與嗜水氣單胞菌的親緣關系最近,與氣單胞菌屬的親緣關系較近,與鄰單胞菌屬、發光桿菌屬和弧菌屬親緣關系較遠(圖5)。綜合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鑒定結果,確定分離菌株QAB5為嗜水氣單胞菌。

圖5 基于16S rRNA序列構建的系統進化樹Fig.5 Phylogenetic tree analysis based on 16S rRNA sequences

2.4 MLST分析結果

擴增分離菌株QAB5的管家基因(gyrB、groL、gltA、metG、ppsA和recA),并將序列上傳至PubMLST,與數據庫現有數據進行比對。結果顯示,菌株QAB5為嗜水氣單胞菌ST251型菌株(表4),與中國流行強毒株J-1和NJ-35同屬一種等位基因型菌株。

表4 分離株QAB5的MLST分型Tab.4 MLST typing of strain QAB5

2.5 菌株QAB5致病性分析結果

2.5.1 溶血活性、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 菌株QAB5在3種平板上28 ℃下培養36 h后,分別出現明顯的溶血圈、蛋白圈和脂肪水解圈(圖6),直徑分別為0.75、2.30、1.30 cm,表明分離菌株QAB5具有溶血活性、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

圖6 分離株QAB5毒力因子表型特征Fig.6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of virulence factors for strain QAB5

2.5.2 毒力基因檢測 PCR檢測結果顯示,菌株QAB5攜帶aer、ahp、hly、ast、alt和act6種毒力基因(圖7),其毒力基因型為aer+hly+ahp+ast+alt+act+。

Y—陰性對照;Ah—嗜水氣單胞菌特異性引物。Y—negative control;Ah—specific primer of Aeromonas hydrophila.圖7 毒力基因檢測結果Fig.7 Results of virulence gene testing

2.5.3 人工感染試驗 用分離菌株QAB5人工感染健康青魚,最高菌液濃度組(3.5×108CFU/mL)的青魚在腹腔注射后4 h開始出現反應遲鈍、攝食減少的現象,在感染后8 h出現暴發性死亡現象,并在2 d內全部死亡;最低菌液濃度組(3.5×104CFU/mL)和PBS對照組青魚在整個試驗期間均未出現死亡現象;隨著攻毒菌液濃度的增加,試驗青魚的死亡率逐漸上升(圖8)。

圖8 青魚感染菌株QAB5后生存曲線Fig.8 Survival curve of Mylopharyngdon piceus challenged with strain QAB5 infection

分離菌株QAB5感染的患病青魚出現體表和腸道出血等與自然發病青魚類似的臨床癥狀,試驗組死亡青魚臟器中均能檢測和分離到嗜水氣單胞菌,分離菌株的形態、生理生化特征和測序結果與菌株QAB5一致。計算得到QAB5的LD50為4.4×106CFU/mL,具有高致病性。這表明,嗜水氣單胞菌QAB5為高致病性的強毒株,確定其為此次青魚出血病的致病病原。

2.6 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測定

從圖9可見,分離菌株QAB5的OD550 nm值為0.300 7,空白對照組OD550 nm值為0.075,且二者間有極顯著性差異(P<0.001),參照標準判定菌株QAB5具有較強的產生物膜能力。

***表示與對照組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means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P<0.01).圖9 菌株QAB5生物被膜形成能力Fig.9 Biofilm forming ability of strain QAB5

2.7 藥敏試驗

2.7.1 抗菌藥物篩選 藥物敏感性試驗顯示,嗜水氣單胞菌QAB5對阿莫西林、氨芐西林、頭孢氨芐、利福平耐藥,對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頭孢哌酮、氯霉素、紅霉素、慶大霉素、新霉素、多西環素、諾氟沙星、氧氟沙星、頭孢曲松、米諾環素、環丙沙星和四環素敏感,對青霉素中度敏感(表5)。

表5 分離菌株QAB5藥敏試驗結果

2.7.2 中藥篩選 采用藥敏紙片瓊脂平板擴散法對菌株QAB5進行中藥藥敏試驗,結果顯示,全蝎、烏梅和丁香對菌株QAB5有明顯的體外抑制效果,黃芩和荊芥有一定的抑菌效果,黃連、大黃對菌株QAB5的體外抑制效果較弱,其余32種中藥對菌株QAB5無抑制作用(表6)。

表6 中藥藥敏試驗

3 討論

3.1 致病性嗜水氣單胞菌的鑒定

嗜水氣單胞菌屬于弧菌科氣單胞菌屬,是氣單胞菌的模式種。氣單胞菌屬根據有無運動力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嗜冷性、非運動性的氣單胞菌,另一類為嗜溫性、運動性的氣單胞菌,嗜水氣單胞菌屬于第二類[19]。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致病性嗜水氣單胞菌檢驗方法》可知,嗜水氣單胞菌在普通瓊脂平板上生長出的菌落為光滑、微凸、圓整、無色或淡黃色,有特殊芳香氣味;氧化酶反應為陽性;可發酵葡萄糖、蔗糖、阿拉伯糖和七葉苷;脫脂奶平板試驗菌落周圍會出現清晰、透明的溶蛋白圈,符合以上特征可判定菌株為致病性嗜水氣單胞菌。本研究中,從青魚分離的菌株QAB5同時符合上述特征。分子生物學鑒定可以在核酸水平上快速、準確地對細菌種屬進行鑒定,而高度保守的16S rRNA序列是鑒定細菌的理想靶基因。本研究中,通過對16S rRNA序列鑒定發現,分離菌株QAB5與嗜水氣單胞菌親緣關系最近。綜合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鑒定結果,確定分離菌株QAB5為氣單胞菌屬的嗜水氣單胞菌。

3.2 嗜水氣單胞菌的毒力基因與致病力

嗜水氣單胞菌由于血清型眾多,又含有多種毒力因子,這些因子單個作用或多個共同作用,所以該菌的致病機制復雜,而胞外酶的分泌是氣單胞菌致病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特征。羅志飛等[20]研究證實,嗜水氣單胞菌強毒株具有溶血活性和蛋白酶活性,而弱毒株沒有。與此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中,分離菌株QAB5具有溶血活性、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表現出強毒株特征。

此外,嗜水氣單胞菌的毒力強弱與其所攜帶的毒力基因型和數量密切相關。劉杰等[21]研究證實,可將攜帶hly和act基因并同時攜帶aer、alt、ahal、ahp中的2種或2種以上毒力基因作為強毒株的鑒定標準;朱大玲等[22]研究證實,ahpA陰性菌株為無毒株,強毒株呈aerA+hlyA+ahpA+基因型。本研究中,菌株QAB5同時攜帶aer、ahp、hly、ast、alt、act6個毒力基因,判定其為強毒株。對菌株QAB5進行MLST分析,鑒定其為ST251型菌株,為中國和美國流行菌株,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江蘇、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及浙江等省份,感染的魚類有中國的草魚、巖原鯉、團頭魴,以及美國的斑點叉尾鮰等。龐茂達[23]分析了ST251型菌株的致病特性,發現其含有某些代謝途徑,可能會幫助細菌在宿主體內獲得營養物質,增強其生存增殖能力,從而使該型菌株能夠成為強毒力菌株并廣泛流行,提示同為ST251型的青魚源嗜水氣單胞菌分離株QAB5也具有較強的毒力。本研究中,通過人工感染健康青魚,發現高濃度組在短時間內可使試驗魚出現暴發性死亡,其LD50為4.4×106CFU/mL,與團頭魴源嗜水氣單胞菌的LD50為1.55×105CFU/mL[24]、巖原鯉源LD50約為7.308×105CFU/mL[25]較為接近,表明ST251型嗜水氣單胞菌有較強的致病力。綜上,可判定此次青魚出血病所分離的ST251型嗜水氣單胞菌QAB5為高致病性的強毒株,也進一步證實了溶血活性、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在嗜水氣單胞菌的致病機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后續深入研究嗜水氣單胞菌的致病機制奠定了基礎。

3.3 嗜水氣單胞菌的藥物敏感性與病害防控

針對嗜水氣單胞菌的主要治療方式以抗生素藥物為主,因此,高效、精準地使用抗生素及應用中藥可以有效控制疾病傳播,減少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孫浩然等[26]對黃顙魚源嗜水氣單胞菌HSY202005的藥敏試驗顯示,其對四環素藥物敏感,對新霉素中度敏感;對卡那霉素、氨芐西林、慶大霉素和米諾環素等7種藥物耐藥。王藝等[27]對草魚源嗜水氣單胞菌菌株的藥敏試驗顯示,分離菌株對青霉素、氨芐西林和頭孢氨芐等7種藥物耐受,對卡那霉素、慶大霉素、丁胺卡那和頭孢曲松等5種藥物敏感。本研究中藥敏試驗顯示,分離菌株QAB5與其他來源嗜水氣單胞菌的藥物敏感性有一定差異,但分別對β-內酰胺類藥物和氨基糖苷類藥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藥和敏感,這可能是由于時間、地區間用藥習慣及抗生素使用史有關。細菌的生物被膜具有抗吞噬、趨化和抗菌作用,以抵抗外界環境條件的改變和逃避機體的免疫系統清除[28]。本研究中證實,分離菌株QAB5具有較強的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易產生致病力增強和耐藥性傳播的風險,提示其在臨床治療中可能面臨一定困難和考驗,表明要正確合理地選用敏感藥物和生物被膜清除劑進行治療。

張浩然等[29]研究發現,中藥對鯽源嗜水氣單胞菌的抑菌能力依次為五倍子>五味子>大黃>烏梅>訶子>山茱萸,6種中藥均可抑制嗜水氣單胞菌;夏與晴等[30]分析了25種中藥對嗜水氣單胞菌的抑制效果,發現其中20種中藥能夠抑制嗜水氣單胞菌,石榴皮、烏梅和黃連效果最佳;蘇振霞等[31]研究證實,五倍子、黃連、訶子和大黃對嗜水氣單胞菌具有較好的抑菌效果,抑菌能力為大黃>訶子>黃連>五倍子;彭金菊等[32]使用32種中藥對嗜水氣單胞菌進行抑制試驗,結果發現,五倍子、梔子、訶子、五味子、黃芩、石榴皮、烏梅、川黃連、青蒿、魚腥草、甘草、大黃、白頭翁和虎杖對其有較好的抑菌效果。本研究中發現,全蝎、烏梅、丁香、黃芩、荊芥、黃連和大黃7種中藥對青魚源嗜水氣單胞菌分離菌株均有抑菌效果,且抑菌能力依次為全蝎=烏梅>丁香>黃芩=荊芥>黃連=大黃。以上試驗結果存在差異可能與試驗方法、所試菌株毒力的強弱,以及藥物的采集區、采集季節和貯藏炮制方法等不一致有關。因此,在青魚等淡水魚養殖過程中要選擇嗜水氣單胞菌的高敏感藥物,并遵循使用小劑量原則進行聯合用藥和精準防控,確保治療效果,預防和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

4 結論

1)本研究中從患病青魚中分離到一株優勢菌QAB5,經形態學觀察、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鑒定為嗜水氣單胞菌,其LD50為4.4×106CFU/mL,MLST分型為ST251型,具有較強致病性。

2)青魚源嗜水氣單胞菌分離菌株QAB5攜帶aer、ahp、hly、ast、alt和act6個毒力基因,具有溶血活性、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屬于強毒株。

3)分離菌株QAB5具有較強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含多重耐藥特征,在臨床用藥中,推薦使用環丙沙星、四環素等高敏感抗菌藥物,并結合生物被膜清除劑進行小劑量精準施治。

4)全蝎、烏梅和丁香等中藥對嗜水氣單胞菌QAB5具有良好的體外抑制效果,可為后續研發低抗無毒的水產類中藥制品提供科學參考。

猜你喜歡
青魚水氣毒力
離我遠點兒
遼中區患病草魚體內嗜水氣單胞菌分離、鑒定與致病力測定
12種殺菌劑對三線鐮刀菌的室內毒力測定
海上邊水氣藏利用試井資料確定水侵狀況研究
阿維菌素與螺螨酯對沾化冬棗截形葉螨的毒力篩選及田間防效研究
青魚石的獨特魅力
側逆光
水稻白葉枯病菌Ⅲ型效應物基因hpaF與毒力相關
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相關毒力因子概述
醫院感染嗜水氣單胞菌的臨床治療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