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鑒賞性閱讀

2023-10-20 05:10殷永強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3年9期
關鍵詞:應用策略語文教學

殷永強

摘 要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鑒賞性閱讀模式是培養學生審美素養、深度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徑,對于加強閱讀教學的深度能起到關鍵作用。本文以《荷塘月色》為例,從巧搭支架、融情入境、思辨討論三個層面,探討鑒賞性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 語文教學? 鑒賞性閱讀? 應用策略

鑒賞性閱讀是一種高層次、重深度的閱讀活動,是閱讀者在了解文本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通過解讀文本的語言風格、表達技巧和藝術特色等,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哲理的一種閱讀方式。在鑒賞性閱讀中,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主動創造美的意識都 能得以增強。

新課標背景下,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精選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本,其典型性和鑒賞價值都十分突出,是開啟鑒賞性閱讀活動的有效載體?!逗商猎律肥潜匦奚蟽缘谄邌卧穆宰x課文,是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也是借景抒情的典范文本。本文通過對自然事物的描寫,反映了人類的精神世界和心靈寄托,其審美價值和教育意義深厚,是鑒賞性閱讀的優秀素材。在此文的鑒賞性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引導者的身份,幫助學生尋找鑒賞角度、優化鑒賞方法、拓展鑒賞深度。

一、巧搭支架,探尋鑒賞角度

文本鑒賞離不開解讀,教師要巧妙地搭建支架,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文本語境之中,探尋到多元化的鑒賞角度?!逗商猎律酚谜Z頗為講究,體現了朱自清在用詞煉句方面的造詣。在閱讀的初期,教師為學生創造獨立閱讀的空間,讓他們從文本中提煉一些代表性的詞語和句子,并嘗試解析這些字句,從詞性、感情色彩等多個角度作出鑒賞和分析,初步獲得審美體驗。

朱自清散文常常體現出秀麗、雋永、清雅等特征,往往能夠以精煉的語句,將自然之景的鬼斧神工展現出來,并借優美的景色抒發其個人的主觀情感,直抵人的靈魂深處,煥發人的情感體驗。當學生初步閱讀《荷塘月色》時,透過娟麗秀美的語言,與文本中寄寓的情感產生共鳴。在鑒賞時,教師要以文本中某一種或一類具有典型性的語言現象為主,為學生搭建鑒賞支架,幫助學生探尋鑒賞的角度。如,以文中“疊詞”現象為例,將閱讀指導作為學生的鑒賞支架,“《荷塘月色》中大量‘日日’‘亭亭’等類型的重疊詞,這些重疊詞仿佛帶著溫度一般,讓我們感受到強烈的情感,你認為它們體現了怎樣的情感呢?”由此入手,將學生的關注點聚焦于文本中的重疊詞上。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緊隨著問題添加溫馨提示,如“作者在夜晚的荷塘邊散步,并不是單純地觀賞荷花,其感情十分復雜且難以言說,在解讀和鑒賞語言現象時,要注重探究作者的情感態度和變化”。

借助鑒賞支架,學生隨即展開細讀,提煉出文本中的重疊詞“日日”“漸漸”“迷迷糊糊”“田田”“淡淡”“亭亭”“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等,聯系作者當時的心境,感受作者對眼前之景的喜愛之情,讓讀者觸摸到文字中的溫度,獲得溫馨、寧靜的情感體驗。從舉一反三的角度說,以同樣的方法,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鑒賞修辭表達方式,如擬人、比喻等,讓學生從寫作手法等不同的視角,由淺入深地解讀散文的語言風格和藝術特征等。從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教師通過搭建支架的方式引領學生展開鑒賞活動,能為學生提供多個鑒賞角度,有助于提升他們的鑒賞能力。

二、融情入境,優化鑒賞方法

劉勰在《文獻雕龍》中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睆娬{了“文”與“情”之間的關系。在閱讀時,讀者要將自身的主觀情感代入,與文本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如此才能深入感悟文學作品中的情思美?;诖?,融情入境便成為了鑒賞性閱讀中的重要一環,學生在特定的閱讀情境中往往能夠調動自身的情感,優化鑒賞閱讀方法,獲得更為豐富的閱讀和情感體驗。

《荷塘月色》第三段以“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為始,重點描繪了作者夜晚獨行的畫面,承接上文中作者獨行時所觀之景。下文中風格突轉,以“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居”打破了原本的敘事結構。從這一變化中獲得靈感,要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語境,從語言文字的變化,感受作者情感的變化,于“熱鬧”和“冷靜”以及“群居”和“獨居”的對比中,細致揣摩環境對作者情感產生的影響??梢?,作者回顧江南采蓮舊俗時,強調了“熱鬧”和“群居”,以人物群像勾勒了一幅熱鬧非凡的畫面,反觀“冷靜”和“獨居”,則出現在他夜晚獨行在荷花塘、朦朧夜色中緩步徐行之時。在這一情境中,作者巧妙將江南熱鬧的采蓮場面與荷塘清幽寧靜的畫面作對比,用一種反向襯托的手法,凸顯自己內心的孤寂、愁苦。當學生能感受到作者的真實心境后,教師以循循善誘的方式,利用“作者為何用反襯的手法寫出自己的心境?”的問題,指導學生由作者本身的性格特征進行推理,可知作者是一個性格內斂、善于隱藏真實情緒的人,雖然內心的愁緒已經接近噴涌,但仍以一種含蓄蘊藉的形式,將洶涌澎湃的情感寄托在景色之中,以此引發讀者的共情。

從作者創設的情景交融的情境中,學生在對比解析的過程中,將熱鬧和冷靜的畫面進行對比,其感官體驗和情感共鳴更加強烈。他們既能體會到文本的語言美、畫面美,還能深入解讀作者內心的情感。至此,高中語文鑒賞性教學的實效性得到顯著提升。

三、思辨討論,拓展鑒賞深度

鑒賞性教學既要從文章本身的語言、表達手法入手,也要注重展開個性化的鑒賞活動。思辨式討論便是一個有效的方式。通過設置具有對立性的辯題,引導學生展開辯證性的思考和深度閱讀,讓學生形成獨具特色的見解,強化他們的個性化體驗,以此達到拓展鑒賞深度的目的。

課堂教學之前,教師以“《荷塘月色》之美,美在何處?”為引子,引導學生在課前細讀文本,從文本中尋找論據。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辯讀的平臺,讓學生從具體的字詞和語句中,呈現出能夠論證觀點的論據,形成一套個性化的鑒賞模式。當小組內所有學生都完成自主細讀任務后,將全部成員的觀點集中起來,融合為一個觀點,并以小組為單位,逐一展示本組的鑒賞結果。

在上述環節的基礎上,為強化學生的思辨式體驗,教師要在環境方面下功夫,借助專門的辯論會,為學生展示本組的鑒賞結果提供平臺。圍繞“《荷塘月色》之美,美在語言?美在意境?美在情感?”的議題,開展專題化的辯論活動,以“每一個小組依據本組得出的結論,寫一篇論據充足的辯論稿”為基本要求,讓學生將本組的觀點凝練成篇。而后,各組依據所選的觀點,如“我們認為《荷塘月色》之美,美在語言,因為……”。利用此形式陳述本組的觀點,從課內外相融合的角度,尋找能夠支撐本組觀點的證據。學生的參與熱情明顯提升,鑒賞教學的有效性會隨之增強。

思辨式討論以“閱讀+討論+總結”的模式,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尋找論據、在辯論中品析文章之美,既能加深學生的審美體驗,還能培養學生的辯證性思維和邏輯思考能力。

總之,基于培養學生鑒賞能力和審美素養的需要,以巧搭支架、融情入境、思辨討論為主要策略,帶領學生對文本的語言風格、表達手法等進行細致解讀和分析,不單單可以讓學生了解文本的主要內容和藝術特色,還能透過文本的語言,細細描繪或優美、或激昂、或悠揚的意境,使得他們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體會到文本傳達的深層思想和情感,進而達到深度閱讀、高質量閱讀的目標。

[作者通聯:甘肅白銀市會寧縣第五中學]

猜你喜歡
應用策略語文教學
數形結合在解題中的應用
水平井鉆井技術及其在石油開發中的應用探析
小組活動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技校制冷專業課程一體化教學探析
高年級古詩詞教學藝術之我見
精心設計:培養語文興趣的土壤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