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把白鷺比作一首精巧的詩?

2023-10-24 09:13邢秀鳳
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 2023年9期
關鍵詞:白鷺散文詩語文教學

【摘 ? 要】部分學生在自主學習《白鷺》一文后會產生疑問:“為什么把白鷺比作一首精巧的詩?”由此疑問又派生出一系列相關問題。教師可以這些問題為教學起點,先辨析“詩”“歌”“散文詩”的內涵,讓學生明白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和一首散文詩的原因。然后依次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寫白鷺“這首詩”的“精巧”的,又是如何從“一首精巧的詩”過渡到“散文詩”的,以“韻在骨子里”為“散文詩”的修飾語有何內在深意,以加深學生對白鷺的印象,使白鷺成為學生閱讀、思考和創作時自覺運用的意象,從而建立文化自信,傳承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關鍵詞】白鷺;詩;散文詩;語文教學

提高語文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是改善語文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1]文本解讀須立足學生自主學習中產生的問題。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白鷺》一文一共有11個自然段,部分學生自主學習后會提出“為什么把白鷺比作一首精巧的詩”這一問題。由此問題又可派生出以下幾個問題:(1)作者并不認為白鷺像一首歌,因為他在第10自然段寫道“歌未免太鏗鏘了”。那為什么第9自然段要說“但是白鷺本身不就是一首很優美的歌嗎”?既然后面要否定,為何還要在此處加上這一筆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2)第11自然段說“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詩和散文詩有什么不同?基于上述問題,教師可按以下內容和邏輯展開文本解讀,引領學生進行更有深度的學習。

一、“詩”“歌”“散文詩”的內涵辨析

上述問題共包含“詩”“歌”“散文詩”三個概念。學生若不了解這三個概念的內涵,對這篇文章就只能有個粗淺的印象,難以培育敏銳感知大自然的意識與能力。那么,這三個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是什么呢?

“詩”的本義是一種文學體裁,是言說心志、抒發情感的押韻文字?!墩f文解字》云:“詩,志也?!薄睹姟ば颉穭t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痹姼璩浞煮w現了中國人特有的審美情趣,如追求用詩表達心志和情感,追求以最簡潔的文字呈現最豐富的意蘊,追求聲韻的和諧和意境的高遠,等等。詩的語言具有極強的張力,給人以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當讀者閱讀一首詩時,透過詩中的每一個字,以及字與字的組合,便能展開無盡的思緒,仿佛眼前呈現了一幅幅畫面、一種種意境。

“歌”既指能唱的文辭——這一含義與“詩”有相同之處,又指歌唱的行為,是一種發出有旋律的聲音的藝術門類。作者在“或許有人會感到美中不足,白鷺不會唱歌” 一句之后,緊接著寫“但是白鷺本身不就是一首很優美的歌嗎”,恰恰體現了作者對于有人感嘆白鷺美中不足感到不解,迫不及待地與之解釋與爭辯。但作者進而又發現,“歌”還不能充分表現白鷺的特點,因而在進一步斟酌后得出“不,歌未免太鏗鏘了”的結論。文中的破折號體現的便是這一斟酌的過程。當然,這篇文章定然是作者在斟酌之后,即得出結論后寫下的,但作者依然這樣寫,表明作者希望讀者也能感知到他的這一思考過程,感知到他對“白鷺是一首詩而非一首歌”的反復強調。而作者之所以這么認為,是因為歌過于“鏗鏘”,即聲音響亮。因此,作者眼中的白鷺包含著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寧靜閑適之美,這種美體現在整篇散文中。

“散文詩”是一種現代文體,它融合了詩的凝練性和散文的描寫性。和詩比較,散文詩在凝練含蓄的基礎上,更凸顯了描摹事物和思想情感的特點。在《白鷺》這篇散文中,作者不僅寫了白鷺的色素配合和身段大小的適宜(第2~5自然段),還選取水田垂釣、清晨望哨、黃昏低飛等畫面作了素描般的摹寫(第6~8自然段),充分體現了白鷺帶給人類和這個世界的閑適、寧靜與美好。而且也正是這種散文詩般的存在,激發了作者的創作熱情。甚至,這篇文章不就是一首散文詩嗎?

二、描寫白鷺這首詩“精巧”的方式

知道了作者認為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一首散文詩的原因后,可進一步解讀作者是怎樣寫出其“精巧”的。精巧的含義是精細巧妙。顯然,作者是從白鷺色素的搭配、身段的大小兩個方面寫白鷺的精巧的。作者首先借白鶴的“太大”“生硬”,以及粉紅的朱鷺和灰色的蒼鷺的大而不尋常與它作對比,呈現白鷺的“常見”和“美”,這表現出作者對美的一種認知取向,那便是平常、自然、適宜,而非生硬或鏗鏘。接著在第5自然段,具體寫了白鷺的色素和身段?!把┌?、鐵色、青色”可見白鷺色彩的樸素、干凈與和諧?!八蛎钡慕栌餍问綄懗隽税樀挠鹈窠z線一般有序和順滑,“流線型結構”寫出了白鷺形體的優美和線條的流暢。最后寫了白鷺的長喙與腳。整段話遵循了從整體到局部的描寫順序,而之所以突出“長喙”和“腳”,則是基于白鷺捕魚的特點和它捕魚過程中喙與腳功能的重要性。第6自然段寫白鷺水田垂釣、第7自然段寫白鷺清晨站立在小樹上望哨,都與長喙和腳密切相關。

在第5自然段這整句話的后半句中,作者以宋玉《登徒子好色賦》的筆調,寫了“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這里的“之”指什么?有教師認為指的是緊跟其前的“青色的腳”,而筆者認為不是?!爸睉撝傅氖前樀恼w,也就是作者認為白鷺的整體和組成白鷺的每一部分都剛剛好。理由有三。一是“增”“長”“減”“短”似乎可指腳的長度,但“素”“白”“黛”“黑”卻顯然不是指腳的顏色,而是指白鷺整體的色彩。這一“素”包括前面“雪白的蓑毛”,這一“黛”包括“鐵色的長喙”“青色的腳”。二是前面所寫的白鷺的各部分與后半句之間均以逗號隔開,顯然屬于一整句話,“青色的腳”和后半句的邏輯關系并沒有更緊密。三是前面的四個小分句均以“那……那……那……那……”作連接,是以一個整體的形式與后半句形成邏輯關聯的。由此可見,作者認為白鷺的精巧是全身的精巧,即無一處不適宜。

那么,其精巧達到了何種程度呢?作者認為,白鷺的精巧程度更勝于東家之子。宋玉寫東家之子,用的是“一分”的差距,而郭沫若寫白鷺,用的是“一忽”的差距?!胺帧焙汀昂觥本鶠橛嬃繂挝?,但從文學角度理解,均可理解為一點、一些,說明差距的小或少。但兩者又有明顯的區別。如果說一分是小或少,那么“一忽”便是極小、極少。若用數量關系換算,“一分”為10厘米,一厘米為10毫米,一毫米為10絲,一絲為10忽,那么“一忽”就相當于0.001厘米,即千分之一厘米。如此細微精確的數量表達,足見作者所認為的白鷺的精巧與適宜達到了怎樣的程度。

三、從“一首精巧的詩”寫到“散文詩”的獨特過渡方式

作者是通過三幅優美的圖畫將對白鷺的贊美從“詩”發展為“散文詩”的。這三幅圖畫不僅都表現了“詩”一般的閑適、寧靜,還顯示出散文詩一般的細膩與靈動。從表達上看,作者也有意識地用勾勒與描摹兼具的描寫方式,使散文詩的筆調和散文詩般的內容相融合。

第一幅是“水田垂釣圖”。作者將白鷺的“叼魚”寫成“釣魚”,有“愿者上鉤”的閑適之感。因為有了白鷺釣魚,于是“整個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畫”;因為有了白鷺,所以這幅畫在“靜”之中有了“動”,于是也有了生氣。這幅畫的底色很是干凈,像玻璃似的,反射著天空的光,除了有一兩只白鷺在其上,別無他物;這畫的大小也是剛剛好,像是“有心人”專門設計的。如此這般的純凈、純粹與細膩,不就是散文詩的味道嗎?

第二幅是“清晨望哨圖”。該圖彰顯了白鷺的孤獨、悠然,是別的鳥很難表現出來的。這幅圖的背景是“晴天的清晨”,依然是干凈純粹的,太陽升起前的光線給其增加了幾分柔和。一抹天空、一些小樹和小樹絕頂處一兩只孤獨的白鷺,這種景象令人心曠神怡。而這其中的白鷺,沉醉于自己的世界——“看來像是不安穩”,但這是別人的看法,絲毫不影響白鷺的“悠然”?!叭藗冋f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是或不是對白鷺而言都無關緊要,它只是沉浸在這美好的境界中,悠閑自得。

第三幅是“黃昏低飛圖”。這幅圖增加了人間的煙火氣息。黃昏的鄉村,炊煙繚繞,帶著絲絲的霧氣和暮色降臨的淡淡昏暗,但作者卻說它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這其實是對鄉村簡單閑適的生活的一種贊美。在鄉民們勞作了一天之后,白鷺的低飛帶給他們一些慰藉、一種滿足,因此成為“鄉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

三幅圖選擇了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但都具有相同的閑適和自然。透過這三個畫面,讀者顯然看到了一個同樣閑適自然、充滿詩意的作者在鄉間小路上徜徉,如此愜意地享受著這美好的一切,并在欣賞和享受這一切的過程中,延展思緒和情感,進行細膩的表達,因此在最后一個自然段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四、以“韻在骨子里”為“散文詩”修飾語的內在深意

所謂“韻在骨子里”,是指某種韻味或審美追求與生俱來,成為一種民族的、集體的審美傾向和愛好,并與個人融為一體。恰如我們走在田間,舒適感、自然感、閑適感便油然而生,無須刻意喚起。這種韻味或審美追求并非源于個人,而是作為一個民族的文化記憶傳承下來,成為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本文而言,作者之所以認為白鷺是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是因為在中國文學史上,白鷺一直作為一種重要的意象被寫入文學作品,以表達作者內心高潔的追求和獨特的體驗。

如杜甫在《絕句》中所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边@里白鷺是直飛青天、生機盎然的象征。如張志和在《漁歌子》中所寫:“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边@里白鷺是心情愉悅、自適其適的象征。又如王維在《積雨輞川莊作》中所寫:“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边@里白鷺是回歸田園、脫離塵俗的象征。再如蕭綱在《采蓮曲》中所寫:“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边@里白鷺是與人和諧共生、彼此互嬉的象征。無論是飛行還是漫步,白鷺向來都是從容不迫、姿態優雅的,而且白鷺的奮力振翅,也寓意著進取、努力和飛躍,因此《毛詩·周頌》便用“振鷺于飛,于彼西雍”來形容白鷺飛翔時的氣勢不凡??梢?,白鷺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文人非常喜愛的意象,將其寫入文學作品,成為歷代文人創作時的一種自覺行為。隨著歷史的推進與傳承,白鷺便成為中國人“韻在骨子里”的極為重要的象征了。值得注意的是,這里作者用的是“韻”字,而非“印”或“刻”等字,足見白鷺這一意象所具有的詩情畫意了。

總之,《白鷺》一文的教學應以學生提出的“為什么把白鷺比作一首精巧的詩”等一系列問題為教學起點,引領學生把握“詩”“歌”“散文詩”的不同特點,理解“精巧”的具體體現,感受三幅美麗圖畫所傳遞出的悠閑、自然和水墨畫般的意境,從而體會作者以真誠的筆觸所描繪的白鷺這一尋常事物中蘊含的內在美、哲理美,以及其中所抒發的平凡而又高潔的美好追求。同時,借“韻在骨子里”等語言去挖掘白鷺在中國文人作品中的呈現方式和其所表達的心志與情感,加深學生對白鷺的印象,使白鷺成為學生閱讀、思考和寫作時自覺運用的意象,從而建立文化自信,傳承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述文本解讀和教學展開過程真正做到了尊重學生,以學生的“初始閱讀體驗”為教學的邏輯起點。這樣才能建構“教師配合學生”[2]的語文課堂,從而幫助學生獲得語文學習的價值感、成就感,有力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不斷強化學生持續學習語文的熱情。

參考文獻:

[1]邢秀鳳.捕捉感受·追究緣由·邏輯推進:語文教師深度解讀文本三部曲[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7(12):32-36.

[2]邢秀鳳.真實語境·多元選擇·系統思維:語文課堂“教師配合學生”之策略[J].教育學術月刊,2017(10):94-102.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師范學院)

猜你喜歡
白鷺散文詩語文教學
白鷺于飛
白鷺
散文詩八駿
致老栗——讀《牛背上的白鷺鳥》
散文詩(選二)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散文詩》刊征訂征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