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視野下落實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

2023-10-24 10:36鄭明新
課程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教學策略核心素養

鄭明新

【摘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提出給教育工作者帶來了一次全面的改革,需要將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看待,而若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首先達成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的高度統一和有效互促。筆者將根據自己的經驗,就“新課標視野下落實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這個題目撰寫本文,立足于“核心素質培養”的基準來闡述若干認識,希望能對諸位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 新課程標準? 核心素養? 核心素質培養?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9-0040-03

小學是我國系統教育的基礎學段,學生們在這一階段所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是多種多樣的,而這些任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培養性大于研究性,即更加側重于培養學生們的個性化課程綜合素養。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筆者在調查中發現,相當一部分的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沒有真正意識到這一客觀事實,習慣于將完成教學大綱和教案中規定、預設的知識、技法講解任務作為上好一堂課的主要標準,忽略了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尊重以及生本學習素養的有機培養,從而在客觀上大大降低了數學教育的價值,同時也給自身后續工作的優質開展埋下了隱患。據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對“學”和“教”的關系形成全新的認識,真正樹立起“成就學生”的科學意識,以此作為構建高質量課堂的核心指導。

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意義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教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小學數學是教育的基礎,它將面對全體學生,數學教育不僅僅要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運用數學思維、數學思想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做到活學活用。同時核心素養也反映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將數學中的知識點進行緊密聯系,在做題時做到游刃有余,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傊?,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意義重大。

二、在構建核心素養課堂中落實差異化理念

1.設計個性化教學方案

“核心素質培養”的關鍵在于對照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設計具體的教學方案,這就意味著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根據不同學生所具備的差異性條件和狀況來構思差異性的教學引導計劃,以此來融合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發展訴求。說得具體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這項工作時理當恪守以下幾方面準則:第一,要恪守“能力相符”的準則,確保課程教學的主題、方式和要求與目標學生的當前階段的總體能力相匹配,同時又要有意識地融入一部分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內容;第二,要恪守“揚長補短”的準則,一來為學生發揮出自己的數學優勢而提供足夠的平臺、窗口,二來更要對標于他們的弱項來做精準強化。比如,對于“底子”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將教學重點放在對基礎概念的解讀和一些簡單技法應用題目的講解上來,幫助他們率先渡過基礎關;而對于整體情況比較理想的學生,教師則可將教學高度提高到對應用性例題的講解上來,同時還要注重對涉及不同板塊內容的綜合性題目的有機引入;等等。這樣一來,教師的教學輸出就可以達成“精準爆破”的目標,能夠直接作用于學生當前作為薄弱的課程項目來為后者賦能,而學生自然也會在這種模式下獲得更為輕松的課堂學習體驗。

2.完善對教學方案的動態優化

“世間萬物均非一成不變”,作為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小學生自然更是如此,他們每一天所具備的條件和情況都會呈現出新的特點。出于對這一事實的認識和尊重,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在構建起初始學情檔案以及與之配套的教學方案之后繼續樹立起“與時俱進”的正確意識,常態化地保持對每個學生后續階段學習行為、狀態和成果的動態觀察和跟進總結,在第一時間發現他們所暴露出的新問題、表現出的新想法和取得的新成績,把這些內容全部整理、歸入到學情檔案和教學計劃當中,以靈活的姿態做出相關更新、調整,從而進一步強化有關工作的作用續航效力。例如,教師可以在結束一個單元的整體教學之后,在設計本單元專項考查材料時,有意識地融入幾道包含上個單元核心知識成分的題目,綜合對比學生們在前后兩次考查當中對應的作答表現和得分、失分情況,通過數據對比分析出哪些學生仍舊存在短板,而哪些學生已經基本實現了知識的“全知全會”,并做出針對性的引導方案調整。依托于這樣的方法,“核心素質培養”課堂的構建就形成了立體型的結構,能夠從時間維度出發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最大化的領域覆蓋,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活動在更長時間里彰顯出積極的能動姿態。

三、在構建核心素養課堂中落實生本教育理念

1.優化課程導入工作

小學生的思維活躍但又不足夠穩定,因此很容易在學習過程中出現“走私”之類的問題,故而“核心素質培養”視域下的課堂導入工作應當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出其認知資源靈活開發和學習意識有效集中的核心作用。據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課程導入工作時,務必要立足于生活化的總體視角,根據學生所熟悉、好奇的生活要素來設計出對標于課堂教學主題的情境或材料,以此來迅速縮短學生與學習目標之間的心理距離,通過這樣的方法有效激活、釋放學生們學習、探究潛能和靈感,同時在客觀層面上開辟出更多的引導學生理解、內化課程知識信息的渠道。比如,對于《觀察物體(二)》這一部分的課程導入設計,教師不妨運用電子白板等多媒體設備來展示出幾座本地標志性的建筑物或者學校里的教學樓、辦公樓等建筑,讓學生們結合圖片還有自己平日里的觀察體驗來談談這些建筑從不同角度去看的話會是什么樣子,并將相應的圖形簡單地畫下來,而后再引導學生開始本堂課的正式學習。借助這樣的措施,學生們能夠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學習的現實價值,也能夠借助自身已有的生活體驗降低理解、消化的難度,而教師則可獲得更豐富的展開“核心素質培養”引導活動的日常素材。

2.樹立“留白”教學意識

絕大多數的小學生們雖然還沒有比較成熟的思維,但是也同樣是因為這一“缺陷”,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有著極大的“腦洞”,能夠憑借自身天馬行空的想象來形成很多不同的想法和全新的認知,這理當成為開展教學引導工作的一大資源?;趯W生這一特點的有效利用,小學數學教師在構建“核心素質培養”課堂時務必要樹立起“留白”意識,不要像“保姆”一樣在課程教學中把所有的知識內容都“一網打盡”,而應當有意識地預留出一些具有一定難度和探究價值、空間的問題當作學生們進行獨立思考的核心,同時還應組織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進行多元溝通,充分激發、釋放他們的認知潛能、思維靈感和表達熱情,推動學生個體之間知識、方法、思路、靈感和心得的“互通有無”,以此來使“核心素質培養”的要義能夠實現最大程度的體現。例如,在完成了《條形統計圖》這一部分的教學后,教師便可以將“條形統計圖”有關的知識內容整合起來,引導學生們思考一下這類統計圖在資訊呈現方面有什么樣的優勢,同時還可鼓勵學生自由結成幾個小組開展交流;倘若學生們遇到了一些思維瓶頸,那么教師不妨引入“不同月份的工廠產能統計”“年降雨變化統計”以及“一日時間安排表”等實例來給予必要的提示。通過這樣的引導方法,學生們在“核心素質培養”模式中就能夠進一步促成自我學習資源的深度開發和高效利用,教師也可以立足于自身角度來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做出教學方案的調整和優化。

3.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正處于“心智方開”階段的小學生們很少受到“條條框框”的束縛,常常能夠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此外,小學生對于成人——尤其是教師的生活是非常好奇的,十分樂意于以獨特的形式參與其中。立足于對這些事實的認識和利用,小學數學教師可以依托于新課程標準的核心要義,把“翻轉課堂”——即師生之間的“角色互換”這一新穎的教學模式帶入到“核心素質培養”課堂的構建工作當中,挑選一些難度適中或者具有一定復習屬性的課程,把這些課程的講解任務交給具備一定條件、意愿的學生來完成,自己則以“助手”的身份給予他們必要的幫助;而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則可發動其他學生和這位“小老師”做積極互動,引導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看法,讓“師”生之間的思維碰撞、智慧溝通變得更為通暢、深化。比如,對于《萬以內的加法與減法》這一部分的教學設計,教師便可委派給課代表或其他成績較好且相對穩定的學生以講解的任務,協助他們完成“教案”編寫、例題整理和案例搜集等方面的工作,使他們得以根據“面積”等之前學過的課程主題來運用相關實例完成對“大數”加減法的基本講述,并積極引導其他學生就“大數”的加減計算等具體問題提出自己的疑問,安排雙方進行深度互動。如此一來,學生們的自主學習和思維潛能將得到最大限度地開發,同時也可以營造出更為輕松的課堂氛圍,使教師得以從完全角度出發去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思維、心態,以此來促進“核心素質培養”課堂的高質量建成。

四、在構建核心素養課堂中落實體系性教學理念

1.融入“大單元”教學模式

小學生——特別是中低年級的小學生的認知思維處于相對較低的層級,這就意味著他們的個性化學習要素有時很容易被過于繁瑣的具體知識、技法學習活動掩蓋住,無法為教師所及時發現。傳統模式下的課程教學常常以“課時”為基本單位,對知識體系的生成效果并不顯著。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對標于新課程標準的綜合內容,在結束了基礎教學工作后積極突破“‘課時’本位”的桎梏,轉而從“單元”的高度出發,對單元內不同課時的內容做貫通性整合,引導學生們進一步理解、把握這些知識成分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在這個基礎上形成對多元知識模塊的認知和運用思維,從而形成更為可靠的數學知識、技法應用基礎。例如,在完成了《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這個單元的基礎教學后,教師不妨把本單元當中所體現的涉及“小數含義”“小數性質”和“小數計算”這三大項目融合起來,依托于小數的常規運用形式設計出“概念——性質——運用方法”的邏輯思維鏈條,并且在鏈條當中融入相應的例題當作支點以滿足學生的理解、記憶需要。依托于這一教學路徑,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狀態便可以從高維層面出發呈現在教師和學生自己面前,同時也能從另一個方向切入實現生本資源的多維開發、利用,繼而完成“核心素質培養”課堂的高階構建需要。

2.開發思維導圖應用價值

“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化教學引導工具,可以通過直觀的方式將“學生——課堂——教師”三者有機聯系起來,是搭建師生雙元交互體系的必要憑借,也是新課程標準當中所極力提倡的一種教學工具。就某種意義而言,思維導圖可以被視為上一點中“大單元”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工具,然而其所能夠表現出的知識資訊維度通常更加巨大。據此,小學數學教師不妨運用思維導圖來促進“核心素質培養”課堂的建設,引導學生對更大范疇當中的知識內容做總體整合,從這些知識要素之間的推進關系當中來完成對學生目標信息認知、理解和應用能力的“飛升”,從而在更深層面上促成生本自主學習、應用素養的生成和優化。比如,對于“四則運算”這一模塊的復習,教師可以設計出“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這四個模塊,利用經典例題作為“引線”將這些模塊串聯成一幅完整的導圖,最后在核心模塊中引導學生總結出不同類型的乘法所共同遵循的計算法則和運算規律,使學生可以直接將這些內容轉錄到自己的腦海中。通過對這一工具的有效運用,學生們的知識體系構建工作將變得更加直觀、生動、具體,而教師對于學生總體學習狀態、質量、進度和成果的了解也會更有“準頭”,二者之間自然可以開展更有效率的互動配合。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有的放矢”才可以做到“百發百中”,任何一項教學工作的高質量開展都必須以了解學生、滿足學生、發展學生、成就學生為核心宗旨,否則便只能是教師自己的“獨角戲”,必然無法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小學數學教師要切實認識并努力踐行這一點,在日常教學中樹立起鮮明的“核心素質培養”意識,圍繞多元主題設計、執行系統性的策略,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特點實現個人數學知識、技能的有效認知、掌握,開發他們的數學潛能和靈感,彰顯學生的個性化教學綜合學習優勢,構建起他們腦海當中那座完備的數學“大廈”,從而為其日后更高階段的課程核心素養形成打下基礎,并為基礎數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郝建軍.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方法[J].試題與研究,2021(36):63-64.

[2]趙菊紅.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情境創設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21.

[3]曹培英.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17,37(2):74-79.

[4]張彩艷.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探析:內涵、價值及培養路徑[J].教育導刊,2017(1):60-64.

[5]史寧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教學——以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為例[J].中小學管理,2017(1):35-37.

[6]李星云.論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構建——基于PISA2012的視角[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5):72-78.

猜你喜歡
新課程標準教學策略核心素養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下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的分析
新課程標準下如何培養初中生的數學思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