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健康教育與初中班主任工作有效結合路徑分析

2023-10-24 10:36劉艷美
課程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關鍵詞:有效結合優化路徑心理健康教育

劉艷美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與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結合,將有利于準確把握初中生進入青春期的重要發展階段,積極影響學生在具體的成長時期可以受到科學的引領與現代化概念的感染,促使學生在關鍵的人生時期形成健全的人格,獲得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文章將闡述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概況,分析初中班主任工作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與初中班主任工作有效結合的優化路徑。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班主任工作? 有效結合? 優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5.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9-0115-03

伴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人心,在實際的初中教學工作中,教師不應當只注重學生的智力發育,還應當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優化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伴隨現代化教育理念的逐漸發展與落實,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內容與形式也亟待改變[1]。因此,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結合,這將有利于從三個方面更新初中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一,從學校層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為班主任的心理專業素質提升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穩健的基礎;第二,從班主任層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為學科教師心理專業素質提升與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度落實提供動力的源泉;第三,從家庭教育層面出發,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促使家校社三方形成教育合力,積極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概況

(一)當前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

1.突增的學業壓力

當前初中生面臨著小升初的過渡階段,往往表現出較為強烈的學業壓力,即當前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往往體現在大量的焦慮情緒的存在。首先,初中生面臨著比小學學習內容還要抽象的初中學習內容,知識點表現得更為復雜與系統化,一方面將提高學習的門檻,另一方面將要求學生具備更高的學習能力。但是,剛剛從小學上來的初中生并未具備相關的學習思維與能力,最終導致初中生的學業壓力過大。其次,小升初是學生人生階段中的第一次集體性離別,因此初中生在面臨陌生的學習環境時,往往表現出較為強烈的不安與焦慮。但是,教師并不能及時注意到并予以落實解決,最終導致學生在惶惶中度日,難以靜下心來完成學習而擔心其他的人際關系。

2.青春期心理變化

初中階段是學生重要的青春發展階段[2]。首先,根據生理變化,初中生將會面臨身材上與樣貌上的變化,而缺乏科學的引領與現代化審美觀念感染,這將會影響學生在關鍵的青春期形成正確的社會觀念。一方面難以促使學生正視正常的生理變化而產生自卑不安等的消極情緒,另一方面還將透過生理變化影響學生的心理變化,難以引導學生科學正確地處理心理問題,導致學生深陷消極的心理情緒之中而難以獲得身心健康發展。其次,根據心理變化,初中生將會具備較為強烈的獨立意識,同時初中生在青春期的自尊心和依賴性也會產生一定的矛盾。

3.網絡紛繁信息的干擾

當前的世界屬于信息世界,伴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初中生的生長環境深深受到了互聯網的影響。首先,基于互聯網信息的紛繁雜亂,學生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與辨別是非的能力,一旦學生在網絡上接觸到不良的信息或誘惑,將會被騙子等組織進行欺騙與惡意吸引,最終導致學生近墨者黑,難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甚至對學生的人生道路產生消極的影響。其次,由于部分互聯網信息具有較為強烈的惡趣味,缺乏一定的辨別能力的學生將會不由自主地受到其影響并效仿,進而導致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扭曲,最終不利于學生的正常發展。

(二)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因素

1.學校環境影響

學校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其包含著學生的生活活動與學習活動。第一,基于學校的社會性。學校生活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極為重要,較為突出的是學校給學生的學習壓力,如應對考試的焦慮情緒,面對上課的厭學情緒等心理問題。第二,基于學校人員的復雜性。校園中有大量的學生,而學生與學生之間難免產生一定的矛盾,因此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校園中還有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校園欺凌、霸凌等的嚴重問題,師生之間的關系與同學之間的關系不和睦,將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極為嚴重的消極影響。

2.家庭環境影響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因此,家庭環境影響對于學生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3]。首先,父母的家庭教育理念是否科學化將始終影響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茖W的家庭教育,一方面將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促使學生安心學習和向往健康的生活,另一方面還將為學生提供一個穩定的情緒環境,促使學生形成較為成熟的情緒管理。其次,父母之間的婚姻關系對于學生來說,它具有一定的影響和意義。比如,在夫妻關系和睦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其待人接物的方式將更為成熟,而在夫妻關系不和睦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則會出現較為不穩定的情緒管理與消極的人際關系態度,最終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二、初中班主任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承受巨大的應試教育壓力

分析當前初中班主任的工作現狀可以發現,當前初中的班主任承受了巨大的應試教育壓力。首先,基于這一應試壓力的影響,初中班主任在開展具體的教學工作時,往往過度關注學生的智力發展,而忽視了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方位多維發展,一方面將導致學生素質發展的不均衡,另一方面還將導致學生的情感體驗、心理健康等的精神層面被壓抑,如此難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其次,受到應試教育壓力的影響,初中班主任在開展實際的班主任教導工作時,往往忽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并沒有充分發掘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即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難以從學生的視角出發、堅持以學生為本完成相應的教學工作。一方面將導致學生忽視自身學習主體地位的重要性,而導致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缺失,另一方面還將導致學生陷入被動學習、被動發展的困境而難以提高學生的獨立自理能力,最終影響學生自我心理健康發展的調節。

(二)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

分析當前初中班主任的工作現狀還可以發現,當前初中班主任工作往往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導致班主任具體工作的開展出現不理想的育人效果。首先,基于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初中班主任自身往往認為班主任的工作僅限于管理學生的學業成績,一方面忽視了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方位多維發展,另一方面還將影響學生對學習的看法或態度,繼而導致學生對實際的學習活動產生自我懷疑并逐漸形成功利化的學習目標,最終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更難以提及達到理想的育人效果了。其次,基于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初中班主任身上往往肩負著比科學的初中班主任工作更大的壓力。第一,基于家庭教育的不科學。大多數學生家長往往逃避家庭教育的責任,而將此責任全都歸咎在教師身上,一方面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導致學生的不均衡發展,另一方面初中班主任工作壓力巨大而難以兼顧全方面的教學效果或育人效果。第二,基于學校教育的不科學。大多數學校往往只是一個任務分配者的角色,一方面初中班主任承受著更大的自我管理壓力,另一方面實際上初中班主任工作標準模糊,不明確具體的管理方向與工作落實方向,最終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三)缺乏心理健康的概念認知

分析初中班主任工作現狀還將發現,當前初中班主任工作往往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教師教育等方面都缺乏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的概念認知,最終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4]。一方面不利于引導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教育認知,另一方面教師忽視心理健康教育而導致學生的不均衡發展。學校教育缺乏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引領,將會導致學校在開展相關的教育工作時忽視心理健康層面,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從開始便形成一個缺失的狀態,同時也不利于擁有科學心理健康教育概念認知的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終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缺失或者部分缺失。

三、心理健康教育與初中班主任工作有效結合的優化路徑

(一)提高初中班主任專業素質

教師是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角色。為了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結合,教師應當首先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素質。比如,教師應當積極尋找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素質提升的渠道與學習方式,促使自身擁有較為健全與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科學認知,一方面將有利于引導學生展開關鍵的自我心理健康預測或者班主任對學生展開基礎性的心理情況調查,另一方面還將有利于提高初中班主任的生活觀察能力與分析能力,從而助力于心理健康教育與初中班主任工作結合的開端優化,最終掌握基礎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滲透與落實。

(二)突出班會課的集體輸出性

班會課是初中班主任教學工作開展的重要場景之一。為了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結合,教師可以突出班會課的集體輸出性。第一,初中班主任在展開班會課的期間可以落實相關科學的心理健康調查,征求學生的意見與引導學生根據心理自測題目完成心理自我檢查,一方面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管理意識,另一方面還將幫助初中班主任掌握更為全面而真實的學生心理情況。第二,初中班主任還可以豐富班會課的呈現形式,如開展故事分享會等活動,引導學生敢于并善于表達出自己的故事,提高學生的分享欲,促使初中班主任、學科教師以及學生同伴等都可以關注到學生的心理健康變化,從而優化初中班主任的教學工作,增強心理健康教育與初中班主任管理教學工作的有效結合。

(三)尊重班級個體的學生差異

由于不同的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此,為了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結合,教師應當尊重班級個體的學生差異,針對部分敏感的學生或事件等采取個性化處理或單獨處理。比如,教師可以特別關注心理敏感的學生,及時與該部分學生落實聊天或從其他學生的角度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或生活情況,增強學生對班級每個個體的了解,從而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穩定。

(四)營造民主和諧的班級氛圍

班級氛圍是否良好,對于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初中班主任工作的結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為了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結合,教師可以營造民主和諧的班級氛圍。比如,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完成班干部選舉,一方面有利于通過班干部的選舉規范學生個人的道德行為或良好道德品格的維持,另一方面還將突出班集體對學生個體的監督作用,從而增強班集體之間的相互關心,建設文明和諧的班風。

(五)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基于外國心理健康教育較為成熟的發展,為了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結合,教師可以適當地采用國外教育的優秀案例而優化具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比如,教師可以根據經典心理健康科普案例“友誼的抱抱”的普及內容,促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首先突破地理距離而拉近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關系,而后拉近學生的心理距離促使學生擁有一定的分享欲望與表達欲望,保障學生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最終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

四、結語

為了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結合,教師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學措施,如提高初中班主任專業素質、突出班會課的集體輸出性、尊重班級個體的學生差異、營造民主和諧的班級氛圍、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從而突出初中階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增強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全面性和多維性,最終促使初中生可以順利度過關鍵的青春成長期,促進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胡強.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5):154.

[2]賈順姬.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和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9):143.

[3]黃立君.論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世紀橋,2016(3):93-94.

[4]王登建.初中班主任工作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8):14+16.

猜你喜歡
有效結合優化路徑心理健康教育
探討小學班主任管理與語文教學的有效結合
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效結合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運用激勵理論開展企業管理面臨的困境分析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