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邪氣為什么會在身體停留
——先扶正還是先祛邪?

2023-10-27 02:34羅大倫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診斷學博士編輯明月
科學生活 2023年10期
關鍵詞:李東垣邪氣扶正

文/羅大倫(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診斷學博士) 編輯/明月

邪氣為什么會在身體里停留

張元素是補土派理論的奠基者,他的地位特別高,在中醫界影響很大。

我記得北京中醫藥大學的任應秋老師(我導師的老師)當年就說:“我特別想看張元素的《醫學啟源》這本書,張元素就是用這本書教出了李東垣這位大醫,這本教材肯定也了不得?!?/p>

李東垣成了一代大醫后,他又把全部學問傳給了羅天益。羅天益的社會地位更高,他當太醫時記載了很多醫案,也寫了很多著作,他把李東垣所有的學問都傳承下來了。但是羅天益特別謙虛,他經常說自己的老師、先師如何如何,潔古(張元素)之學如何如何,以及他的學問師承自哪里。

這師徒三人的關系特別好,是中醫歷史上師徒關系的經典范本,他們不僅學術傳承得好,德行也特別好。他們的學說,雖然各方面都有涉獵,什么病都治,什么樣的方法都用,但是他們更重視脾胃的重要性,重視元氣。

所以,補土派有點像武林里面的少林派一樣,非常正。

在金元時期,同樣還有其他學派。比如張從正的“攻邪派”,他主張“汗、吐、下”三法——邪在身體的上面,就吐出去;邪在體表,就發汗發出去;邪在下邊,就瀉下去。這個人很有個性,治起病來也是痛快淋漓。但是大家都覺得他治病的手段太猛了,所以他的方法在當時不為人們所接受。

其實后世醫家也用了他的部分方法,只是現在像他那么治病的人比較少。李東垣、羅天益他們是“扶正派”,我曾經寫文章,說過扶正和攻邪這兩者是要結合在一起用的,這樣就比較全面。但是我必須跟大家講清楚,真正要調理身體的人,一定要重視扶正這一派。很多朋友學中醫以后,不知道到底應該先化瘀血,還是先養血補氣。我認為您在調理前首先要思考,邪氣為什么會在身體里停留?我有時候講邪氣講多了,大家就覺得邪氣到身體里來是應該的。

不是的,是因為您的身體內部出了問題。

我們的身體內部出現問題,主要是因為飲食勞倦、七情內傷。

飲食勞倦指吃得不好、過度疲勞地工作等,這都會消耗身體。加上七情內傷會導致肝氣不舒,氣血郁結,身體內部就會出現問題。氣虛、血虛、陰虛、陽虛——這四種虛證是疾病的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問題。

有時候氣聚了,會肝氣郁結;有時候會形成瘀血、痰濕等。嚴格地說,后邊三個都是身體內生的邪氣所致。當您身體的內部亂了,外邊的邪氣才會進來。

所以,當大家看到邪氣的時候,一定要想到,首先是您身體內部的正氣有問題了,否則邪氣進不來。您如果氣虛或者陽虛了,寒邪稍微一侵襲就進到身體里了,您就受不了了。

但如果您陽氣旺盛,旺得不得了,稍微吹點涼風,至于生病嗎?不至于。

大家一定要意識到,我們身體所患的疾病,但凡提到了邪氣,一定是我們的正氣、氣血陰陽出了問題,外加一個肝氣不舒(情緒不好)。因為情緒不好會擾亂氣血,導致前面的基礎更不好,這是互為因果的。

先扶正,再祛邪

當身體內部有問題時,一個重要的調理方式就是先把身體里的氣血陰陽調好,慢慢補正以后,再祛邪氣,可見扶正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一定要有這個認識,這是基礎的工作,當您扶正調好以后,再祛邪氣就容易了。您如果正氣不足,在氣血陰陽一塌糊涂的情況下就去化痰濕,痰濕化完之后它還會再來。因為您的身體脾虛、氣虛、陽氣不足,濕氣還會聚集,痰濕也還會來。所以大家要記住,扶正永遠是根本。

在什么情況下,祛邪非常重要呢?就是當邪氣聚集到了一定程度,已經嚴重危及您的健康了,比如說這個人體內的痰熱特別重,痰迷心竅,痰迷清竅,大便秘結,兩眼通紅,血壓很高,口眼歪斜,兩肢動作不協調,已經中風,危及生命了,這時候扶正的效果恐怕不會很快出現,此時應該趕快清痰熱、化痰熱、通腸道,把熱邪給清掉,把痰給化掉。先把急癥給控制住,接著再來調理臟腑,該補的補,該通的通。

所以,當患者的病情特別嚴重,邪氣確實很明顯的時候,我們以祛邪為主。一旦情況控制住了,您要知道根本原因是正氣不足,體內才會產生痰濕,然后才會化熱,所以您要培補肝腎之氣、脾胃之氣來化痰濕等。同時,再慢慢扶正,加上通絡(也是祛邪的方式),把瘀血化掉(瘀血也是邪氣)。此時祛邪包括化痰、祛濕、清熱,化除瘀血,解除肝氣郁結。扶正和祛邪往往一起用,在清邪氣的同時,您還要記住扶正。

李東垣都特別重視補氣,像黃芪、人參、白術這樣的藥,他經常用來祛邪氣,再配合點茯苓祛濕氣,或者配合點陳皮理氣。您的氣郁住了,他幫您通開——扶正加一點點祛邪。

他還擅長用風藥,風藥可以起到通暢經絡的作用。您的體內如果濕氣重、經絡被堵住、氣郁了,就可以用風藥。所謂風藥就是我們講的祛風之藥,這些藥往往具有辛散的功能,比如防風、荊芥、獨活、白芷等。

李東垣的方子里還會有“引經報使”藥,“引經報使”的理論是張元素提出的。他的學派在中醫理論里特別重要。何為“引經報使”?比如柴胡入少陽、升麻入陽明,有的藥往上行,有的藥往下行,讓所用的藥精準定位到經絡,把經絡打開。

張元素特別擅長使用“引經報使”的理論,所以他的方子里面都有君臣佐使,這個“使”就是報使的意思,引著藥到對應部位去。這里面的核心就是扶正。

在扶正的基礎上,配合一點祛邪?!办钚啊敝甘裁??我們保持身體內部的經絡通暢就叫祛邪,比如說化瘀血、祛除痰濕。經絡瘀阻,就用風藥幫您通開經絡的郁結,這種打開通道的方法也叫祛邪。

外邊冷引起體內有寒,祛邪就是讓身體溫起來,把寒邪祛掉;外邊熱引起體內有熱,就給您涼下來;外邊燥,給您潤;外邊濕,給您祛濕……

這些是外來的邪氣,風寒暑濕燥火,我們也叫六淫。身體的正氣從哪來?中醫認為,身體的正氣從脾胃來,脾胃吸收了食物的營養物質,將它轉化為血液,所以氣血的核心在脾胃(脾生血)。

有人說是造血干細胞生血,他們的認識不夠全面。造血干細胞還是要通過脾胃吸收食物的營養物質,所以脾胃一旦受傷了,您的血的來源就出問題了。

血的來源,包括營衛之氣的“營”,都是從處于中焦的脾胃來的。最根本的氣是腎氣,腎中有元氣、精氣。腎氣生脾胃之氣,脾胃是后天生化之源,腎氣為先天之本,先、后天結合起來才重要。

先天的氣父母給多少,您就有多少,我們沒辦法調整。剩下的自然生發之氣,有一個規律,隨著年齡增大會慢慢衰落,沒聽說過人的腎精會越來越多。

這個過程我們能干擾的不多,能做的就是別過度消耗,但多數人消耗得很厲害。脾胃是后天的生化之源。脾胃吸收食物的營養物質,再加上呼吸空氣的輕清之氣,形成后天之精,封藏于腎。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脾胃,脾胃功能強,我們的“氣”就足。您不信您餓幾頓,就會說話都沒勁了。脾胃的功能下降,人的“氣”就開始虛了。

對動物常見疫病進行分析,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的整體開展水平,有效保證我國畜牧養殖事業整體開展水平。由于我國動物疫病監測工作起步較晚,大部分監測技術和方式應用還不完善,監測人員通常需要在應用規范監測方式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經驗,這種形勢對我國動物疫病監測工作的高質量進行造成阻礙,同時也降低了疫病監測的準確率[1]。因此,監測機構和工作人員有必要分析和總結動物常見疫病,首先應明確動物疫病監測中常見疫病,進行動物疫病監測中常見疫病分析,主要可將研究內容歸納為動物疫病監測中常見疫病以及動物疫病監測常見疫病的誘因2方面,具體研究內容總結歸納如下。

我們經常說脾胃之氣是人體“氣”的來源,脾胃功能強了,人體的“氣”才能足,肺氣才能足,才能保護體表。而我們后天的腎氣,也是靠脾胃之氣滋養的,所以腎精才能不斷生發。

氣和血都有賴于脾胃的強壯才能源源不斷地得到充實,所以脾胃對身體特別重要。那么,醫家都只注重脾胃,不調腎嗎?不是的,他們都是兼顧的。

古代醫家有不同的流派,有的特別重視脾胃,有的特別重視腎。比如張景岳,他重視腎所以講熟地黃,但也經常用人參、白術來補氣、補脾胃。而李東垣這個學派,就特別重視脾胃的問題,但也用補腎的藥。

因為他們不斷地闡發,所以中醫理論就豐富起來了。實際上想扶正,補脾胃和腎是最關鍵的。

先趕走體內過度的風寒暑濕燥火,然后再祛邪

如果您能學會李東垣的學說,您就把脾胃這塊掌握好了,幾乎就已經做到扶正了。大家一定要知道,祛邪一定要在扶正的基礎上,這個道理是金元四大家的最后一位——朱丹溪悟出來的。

他一開始也不懂,就琢磨,如果像張從正那么攻邪,就太猛了吧,能行嗎?后來朱丹溪從他的老師——前三位醫學大師學術之集大成者羅知悌那學到了攻邪的方法。

羅知悌知道李東垣是怎么扶正的,所以在祛邪之前,先給人吃豬肚、喝粥,給他補,覺得這人的正氣慢慢足了,再用瀉下的湯劑,一下子就把病給治好了。

朱丹溪看完就悟了,人家是把扶正和祛邪合在一起的,而且用了很長時間扶正,最后才祛邪,一下子就祛掉了。您沒有長時間的扶正,想上來就祛邪,可能邪沒祛掉,一瀉虛脫后人就受不了了,因為正氣可能已經虛得不行了。

所以,朱丹溪專門寫過文章論述扶正和祛邪合在一起是怎樣互為因果的,扶正絕對是關鍵。所以,學了被譽為醫中王道的李東垣的學派,補腎您能不能學好暫且不談,但是您把它的思想精髓掌握好了,大部分健康問題是能夠解決的。

在扶正的基礎上,慢慢祛邪就不著急了。

中醫的思路其實特別清晰,但是如果您掌握不好的話,就容易用錯。每一位關注健康的朋友,一定要學到扶正的思想。我們生病了以后,邪氣讓您難受、讓您受不了,所以您恨不得把邪氣一下子給拔出去,所以就著急怎么祛邪。

大家一定要認識到,祛邪只是治標,而治本在扶正。祛邪很容易,正常一兩天就結束了,但扶正是慢工夫,因為您的身體虛不是一兩天的事情,要一點點扶正,大家要有這種正確的認識。

我們平時可以怎么扶正?

第一,可以吃點五谷雜糧、青菜等,清淡飲食。通過飲食來調整脾胃,扶助脾胃之氣。

第二,可以吃點補脾的藥物,像人參、白術、懷山藥等。

在一點一點扶正的過程中,邪氣還在,所以有時候有矛盾,我們可能不知道怎么祛邪。古代的名醫他們知道邪氣怎么祛,所以一邊扶正,一邊配點藥,直接兩三服藥,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但是大家中醫辨證學得沒那么好,看不出來問題到底在哪。也不用著急,您只要一點點扶正,矛盾沖突會慢慢爆發出來。

比如有的人補上火了,就懷疑,這是中藥的副作用吧?或覺得這個藥可能是吃反了,他就不吃了。我跟您講實話,我認為能上點火是好事。首先,說明您吃進去這個藥有反應了;其次,說明您的身體問題開始顯現了,您上點火又有什么問題呢?上火了,臉上起包了,有的人就受不了,“肯定是吃錯了”。其實未必!可能再接著吃,正氣會越來越足,把邪氣頂出去了呢!

有的人扶正,扶著扶著就發熱了,這其實是因為您的身體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跟邪氣作戰了,這回正氣終于足了,終于有足夠的力量跟邪氣搏斗了!這是好事呀,千萬別停。

有些人看中醫吃了中藥后,身體稍微有點反應,比如說吃完藥上火了,就覺得天都塌了,立馬覺得這個醫生不行,這是錯的。您可以去化解一下,比如說吃點保和丸,或者停藥兩天,再接著吃,只要陰陽的大方向沒搞錯,您補了之后稍微上點火是正常的,因為這是正氣充足的反映。

邪氣很盛的人,多數都是長期折磨自己的身體,最后把正氣搞得很虛弱的人,所以邪氣在他的身體里纏綿不去。像這樣的人,扶正是關鍵。

扶正,實際上就是趕走風寒暑濕燥火。邪氣就是身體里面有瘀血、痰濕、郁結。大家在扶正的基礎上,一點點清理這些邪氣,才能真正把邪氣清掉。如果您扶正沒下功夫,指望醫生用幾服藥就把邪氣清掉?不可能的??赡苓^十天半月,邪氣又來了。所以方向不要搞反。

李東垣的補土派,提示我們脾胃的重要性。調脾胃在扶正里面,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向。

如果大家能夠把脾胃學說學好了,對于我們愛護健康、重視養生的人來說,應該是最大的受益。

猜你喜歡
李東垣邪氣扶正
High-order harmonic generation of the cyclo[18]carbon molecule irradiated by circularly polarized laser pulse
《神農本草經》對“邪氣”的認識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積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Fuzheng Kang' ai decoction (扶正抗癌方)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modulating mir-21-5p/huma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in lung cancer cells
李東垣“甘溫除熱法”的現代臨床應用
文萃報·周二版(2020年47期)2020-12-28
黃帝內經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下)
幸福來自感動
畫說中醫
別輕易拔罐刮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