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耀州窯瓷器擷英

2023-11-04 13:14周葉青王莉
收藏家 2023年8期
關鍵詞:刻花耀州青釉

周葉青 王莉

關鍵字:耀州窯 陜西歷史博物館素胎黑釉點彩“官”字款

在中國陶瓷史上,陜西銅川耀州窯,占有重要一席。宋人王存《元豐九域志》卷三有“耀州華原郡土貢瓷器五十事”。南宋詩人陸游《老學庵筆記》:“耀州出青窯器,謂之越器,似以其類余姚秘色也?!泵鞔钛訉毿?、喬世寧纂《耀州志》卷二《地理·同官古跡》中記載:

黃堡鎮,一名黃堡鎮、三堡鎮,皆前時居民守御地也。黃堡在金時尤為重鎮,地理志載焉:鎮故有陶場,居人建紫極宮,祀其土神,宋熙寧中,知州閻作奏,以鎮土山神,封德應侯,以陶冶著靈應故也,祀以晉人栢林配享,林蓋傳居人陶術者。今其地不陶,陶于陳爐,陳爐復廟祀德應侯如黃堡云。

遺存之耀州窯瓷器,品類豐富,造型多樣,有著不同的用途與內涵。陜西歷史博物館收藏了相當數量的耀州窯瓷器。這些耀瓷,從唐代到金代,有些是經典的明星瓷,如國寶級青釉剔花牡丹紋倒流壺等;而有些器物或亮相不多,或深藏庫房,不被大眾所了解。為了彌補缺憾,本文擬對館藏的耀瓷進行梳理,以饗同好。

一、館藏歷代耀瓷

(一)唐代

1.唐黑釉雞首壺(圖1)

高22.5厘米,口徑9.3厘米,足徑10厘米,1955年西安市東郊唐墓出土。盤口,短徑,球腹,餅形足,足沿刮削修整內收,有刮削痕。肩上一側鳳首為流,另一側貼塑雙曲柄,兩邊貼塑花卉裝飾。著黑釉,僅圈足處無釉。胎體厚重,胎灰白,胎質堅。

2.唐黑釉唾盂(圖2)

高11.6厘米,口徑14.9厘米,底徑10厘米,1955年西安市東郊唐墓出土。盤口,束徑,腹部下垂,大平底,玉璧形圈足,修足規整,并且在施釉后進行刮釉,防止釉面與底面粘連。通體黑釉,釉色穩重大方,胎灰白,質堅。器形規整,大氣美觀。

3.唐白瓷碗(圖3)

口徑14.8厘米,高3.9厘米,1955年西安東郊韓森寨出土。敞口,圓唇,斜腹微弧,平底,圈足寬矮,呈璧形。通體白釉,釉下施化妝土,釉色白中泛黃,內滿釉,內底心留有三點支燒痕。胎色灰白,質地較粗。該碗為唐代耀州窯典型器物,在釉色和胎質方面和當時華北地區的邢窯、曲陽窯,中原地區的鞏義窯均有一定的區別。

4.白釉綠彩爐(圖4)

口徑9厘米,底徑4厘米,高5厘米,舊藏。直口,寬沿下斜,腹下折收,高足,平底,器底外沿旋削一圈。沿及腹施白釉,釉下施化妝土,沿施點狀綠彩。胎微粉,質粗。此為香具,腹中承接香料,焚燒所用。香具這種器物早在漢代就已經存在,其中較為著名的是陜西歷史博物館藏漢代鎏金銀竹節銅熏爐。

5.茶葉末雙耳罐(圖5)

口徑4.3厘米,高12.3厘米,1956年西安西郊小土門村出土。直口,直頸,圓肩,肩上雙系接于器物兩側,深斜腹,腹部內收,餅形足,底內凹。施茶葉末釉至下腹部,足無釉,胎灰黃,胎質堅,素胎表面,并有小黑點。

6.素胎黑釉點彩缽(圖6)

高7.5厘米,口徑15.5厘米,1952年西安市新市區工程處送交??谖?,寬沿,弧腹,餅形足。內沿至器外腹下施化妝土,化妝土上繪黑色花葉紋與黑色圓點,兩兩相隔,器外下腹漏胎。胎色淺灰,質略粗。與之相似運用點彩進行器物裝飾的有湖南長沙窯。長沙窯釉面施釉彩點畫,器物表面施釉,并無素胎。

(二)五代

1.銀扣青釉執壺(圖7)

通高17.5厘米,底徑7.5厘米,2009年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呂氏家族墓地出土。小口,直頸,豐肩,鼓腹,圈足。長流彎曲置于肩上,流根部以龍首裝飾。對側扁條形曲柄,面飾草葉紋。流口、蓋、圈足均用銀扣包裹?;野滋?,青釉勻亮。流根部的龍首,神態嚴肅,大口微張,與唐代走龍形象的龍首相似,形象上應有一定傳承關系。該壺出自呂氏家族墓地,墓地時代為北宋晚期;由此說明,銀扣青釉執壺經傳承使用,其珍貴程度可見一斑,使用銀扣對壺身進行保護也是合情合理的。

2.天青釉“官”字款碗底殘片(圖8)

窯址出土,青釉裹足,足上有幾個支燒痕跡,底陰刻“官”字。此碗底瓷片的燒制方法為滿釉裹足支燒,是典型的五代耀州窯青瓷的支燒方式。

3.青釉剔花牡丹紋三足蓋罐(圖9)

高10厘米,口徑4.5厘米,1954年彬縣(今彬州市)洪龍河窖藏出土。折沿小蓋,小口鼓腹,馬蹄形三足。蓋頂飾花莖,彎折向下,腹部剔花纏枝牡丹,并劃出花葉細部結構。器物通體施青釉,釉色瑩潤,胎色灰白。裝飾上剔花有浮雕的效果,剔花部分順應器物表面形態,紋飾與器物外形結合得渾然一體,細枝闊葉,葉片飽滿,不同于北宋時期的裝飾手法,具有典型的五代時期特征。

(三)北宋

1.耀州窯銀扣刻花青釉花口缽(圖10)

口徑17厘米,高8厘米,呂氏家族墓出土。缽口十二瓣葵口,深弧腹,臥足,外底露胎。器物表面內外滿工,器物內底飾折枝牡丹花葉紋,內壁飾折枝花卉紋,線條纖細;外壁口沿下飾弦紋,下腹十二葵瓣,每瓣剃刻纏枝牡丹花葉紋,底飾仰蓮瓣紋。通體青釉,釉面閃玻璃光澤,器壁較薄,胎灰質堅,銀扣覆于口上。這種現象在耀州窯尚屬首次發現。

2.耀州窯青釉刻花缽(圖11)

口徑13.8厘米,發掘所得。直口,深弧腹,臥足。器壁外側刻四朵纏枝花卉,工藝略顯笨拙。通體施青釉,胎色灰白,胎土致密。

3.耀州窯青釉刻花瓶(圖12)

通高19.5厘米,呂氏家族墓出土。直口翻沿,短直徑,豐肩,鼓腹,下腹內收,圈足。腹部刻牡丹花紋,圈足處刻蕉葉紋。通體施青釉,圈足處釉層稀薄。胎色灰白。

4.耀州窯牡丹蓮瓣紋青釉刻花花口瓶(圖13)

高22厘米,底徑7.5厘米,呂氏家族墓出土??谘赝馄?,呈五瓣葵花形,束頸,折肩,直腹下收,圈足外撇。頸部兩條弦紋及蓮瓣紋,肩部以花瓣紋裝飾,腹部呈瓜棱形,刻牡丹花葉紋。瓷瓶器形俊秀,釉色溫潤,胎色灰白,修足規整。

5.耀州窯花口瓜棱瓶(圖14)

高16.8厘米,口徑7厘米,底徑5.2厘米,1991年陜西省考古所調撥。荷葉形卷沿,長頸,斜肩弧折,腹上部圓鼓,下收略有反弧,圈足外撇?;?,頸部飾兩道弦紋,腹部呈瓜棱形,通體施青釉,釉面發黃,并有不同程度的侵蝕痕跡。胎色灰白。

6.耀州窯青釉刻花凈瓶(圖15)

高18厘米,腹徑6.2厘米,銅川市出土。小口,細長頸,頸腰上有荷葉形輪飾,圓肩,下腹內收并反弧撇出,大圈足。頸腰荷葉形輪飾以上劃弦紋,腹部飾花葉紋,肩及圈足上刻劃蓮瓣紋。施青釉至圈足上,灰胎,胎裸露處有紅色礦物析出。

7.耀州窯青釉貼塑龍紋瓶(圖16)

高18厘米,口徑6.2厘米,1974年咸陽市彬縣(今彬州市)出土。盤口,束頸,折肩,肩頸上有雙耳及貼塑龍飾,瘦腹,圈足外撇。頸上龍作行走狀,浮雕式,口微張,兩耳側兩龍,龍首龍尾貼于耳上,龍身貼附在頸上,雙龍收尾相接繞行。腹部兩道弦紋分隔開瓶子腹部,上腹部和下腹部分別飾一圈雙層蓮瓣紋。通體施青釉,釉色清亮,胎色灰白。

8.耀州窯青釉渣斗(圖17)

高12.7厘米,底徑6.7厘米,1955年西安市韓森寨出土。盤口,束頸,鼓腹,下腹內收,矮圈足。盤內劃草葉紋,條帶狀分布,盤口沿下飾一道弦紋,余皆為素面。通體施青釉,胎灰白。渣斗,顧名思義是盛放食物殘渣的器具。

9.耀州窯青釉刻花渣斗(圖18)

通高9.5厘米,口徑20厘米,呂氏家族墓出土。撇口,壁微弧,收頸,鼓腹,腹下內收,圈足。內壁中心對稱,刻牡丹紋兩朵,外壁刻支棱紋,腹部刻網格紋,通體施青釉,釉色瑩潤。

10.青釉柳斗紋托盞(圖19)

托徑13.3厘米,高8.2厘米,1954年彬縣(今彬州市)洪龍河窖藏出土。器由盞、托兩部分組成。盞直口,深腹圓鼓,造型飽滿,口沿下飾一道弦紋,腹刻劃柳條紋,圈足低平,橫向一刀削出,圈足內有刮削痕,中心有一凸點。托平沿,淺盤,盤沿稍顯六瓣,上劃草葉紋;托心凸起,中有圓形淺槽,槽內劃渦紋,托心外貼塑12枚蓮瓣。器物通體青釉,胎體輕薄,致使整體器物較輕,胎質灰堅。

11.天青釉斗笠盞(圖20)

口徑11.5厘米,公安機關移交。敞口外侈,深弧腹,矮圈足。光素無紋,通體施天青釉,釉色瑩亮,釉面有少量橘皮紋,胎質堅,淺灰白色。

12.醬釉斗笠盞(圖21)

口徑11厘米,高4.5厘米,舊藏。敞口外侈,深弧腹,矮圈足。通體施醬釉,釉面晶瑩,釉至底沿,足沿旋削平整,外底無釉?;姨?,質堅。

(四)金代

1.月白釉貼花夔龍紋三足爐(圖22)

口徑19.6厘米,高26.7厘米,1959年陜西藍田城關鎮南寨金元窖藏出土。平沿,長方形立耳,束頸,鼓腹,腹下三足。頸部上下飾蓮瓣紋與回紋,肩上飾一圈回紋,腹部仿青銅器貼花夔龍紋飾,兩條夔龍之間分別用竹節形扉楞和瓦楞形扉楞裝飾,三獸足獸首造型莊嚴,富有神韻。整器通體施月白釉,微微發青,釉色淡雅勻凈,制作精良,是為陶瓷類型仿古器物的精品之作。

2.月白釉方爐(圖23)

口徑11.9厘米,通高23.3厘米,1959年陜西藍田城關鎮南寨金元窖藏出土。方口平沿,束頸,平肩,直腹微撇,下腹大角度內收,腹下四獸足,口沿兩側貼長方形立耳。釉色青重發白,除四足外器表未有其他裝飾,盡顯端莊素雅。此件器物為方形,相較同類圓形器物少見。

3.青釉花口尊(圖24)

高8.5厘米,口徑14.2厘米,捐贈所得。荷葉形花口,圓唇,長頸微束,淺腹,圈足??诓亢扇~外翻,頸部以多道縱向刻花裝飾,腹部劃花。該件器物整體風格簡練,雖在裝飾手法上不及北宋,但整體風格依然明顯,簡單的雕刻依然保持了耀州窯的神韻。青釉,釉色瑩潤,有玉質感,胎質堅硬,胎色灰白,有紅色礦物析出。

4.青釉荷葉蓋罐(圖25)

口徑10厘米,高10.8厘米,藍田縣撥交。荷葉形蓋,蓋沿卷曲作荷葉狀,圓鼓腹,玉璧形臥足。內外壁皆施青釉,釉面凝厚光亮,有冰裂紋。

5.月白釉缽(圖26)

口徑9.5厘米,高7厘米,1953年陜西省博物館修建孔廟館區時發現。斂口,鼓腹,臥足。施月白釉,釉色灰白,有冰裂紋。該件器物與青釉荷葉蓋罐的腹部頗為相似。

6.青釉獅托燈盞(圖27)

長12厘米,高11.8厘米,1972年陜西耀縣(今耀州區)出土。由盤、獅、座三部分組成。盤折沿淺腹,獅呈直立狀,昂首卷尾,張口露齒,鞍披于腰上,上托短柱,下踩方座。通體施青釉,釉色溫潤。該燈盞的獅子形象生動,組合巧妙,頗為難得。

7.青釉刻纏枝花卉紋盤(圖28)

高4.5厘米,口徑23.5厘米,陜西省米脂縣出土。敞口,淺腹,矮圈足。釉色青中泛黃,灰褐色胎。盤內底三朵花卉呈品字形分布,其間刻劃纏枝紋樣。

8.青釉印花纏枝花卉紋碗(圖29)

口徑17厘米,高6厘米,發掘所得。侈口,腹下收,圈足,碗內底有澀圈,釉色青中泛黃,灰白胎。澀圈內釉面磨蝕嚴重,可能存在部分紋飾,澀圈外飾一圈纏枝花卉紋,口沿下以條帶狀菱形裝飾。碗內布局合理,菱形裝飾具有時代特點,纏枝花裝飾部分雖占比有所減少,但是刻花工藝依然有較好的表現。

9.姜黃釉印花雙魚紋碟(圖30)

口徑12厘米,高2.5厘米,發掘所得。敞口,折沿,淺腹,矮圈足。釉色姜黃,釉面晶瑩,胎色灰白??谘叵嘛椧蝗θ菐缀渭y,盞內底開窗,印荷塘游魚紋樣。碗內底紋飾在三角幾何紋飾和開窗的襯托下,盡顯靈動。

10.黑釉鐵銹斑瓷碗(圖31)

口徑19.3厘米,高8厘米,1991年榆林市佳縣調撥。大口微斂,圓唇,深弧腹,矮圈足。釉色黑亮,有玻璃質感,碗內五道鐵銹斑均勻分布,凸顯這一品類特色,胎質灰黃。

以上耀州窯瓷器,按所處時代、器物造型、釉色等要素選擇館藏說明。因篇幅所限,只能擇其要點,進行介紹。

二、館藏耀瓷特色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有品類豐富的耀瓷,其來源多樣,如出土、調撥、捐贈等。其中,出土耀瓷占比大,涉及墓葬、窖藏、窯址等。前述多次提到呂氏家族墓和彬縣(今彬州市)窖藏器物。呂氏家族墓,經資料考證,是北宋時期呂大忠、呂大防、呂大均和呂大臨的家族墓地,2其中呂大臨是我國最早的金石學家,所撰《考古圖》和《考古釋文》兩書,奠定了金石學的基礎。彬縣窖藏出土于1954年,同年10月21日,王冶秋、尹達、夏鼐等人至陜西省文管會考察、鑒賞這批窖藏瓷器,指出:“這是迄今為止新中國發現的最大的一次瓷器窖藏?!?這兩地的耀州窯瓷器可作為了解耀州窯瓷的標準器,其數量大、精品多,為耀州窯極盛時期的產品,在耀瓷研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耀州窯瓷器在各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表現和特點,一些館藏耀瓷也能反映不同地域窯口間的文化交流,如:唐代著眼本地情況燒制特色產品,晚唐五代時期學習先進技術并與本土相結合發展制瓷業等。這些就是耀州窯作為北方重要窯口的有力體現。

(一)器形

1.黑釉雞首壺

以流口為雞這種動物形象而得名,以立體的動物形象裝飾在陶瓷器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如陜西歷史博物館藏貼塑蛇紋罐和貼塑壁虎紋罐等陶器。而瓷器中,以立體的動物形象裝飾的器物,在兩晉時期的南方地區以越窯為首的青瓷中多見,如南京博物院藏東晉青瓷盤口天雞壺。這種立體的動物形象裝飾起初僅作為器物的裝飾出現。隨著器形的演變和陶瓷裝飾工藝的發展,裝飾物與器物實用部件相結合,孕育出具有實用價值且美觀的優秀陶瓷制品。

2.青釉刻花凈瓶

凈瓶,梵語為軍遲,是佛教重要法器,其材質多為金屬、陶瓷兩種。在《十誦律》卷五六中記載:

水瓶法者,佛聽畜水瓶,好凈潔畜,是名水瓶法。常用水瓶法者,亦應凈潔畜水瓶水,蓋亦如是,是名常用水瓶法。

從文獻了解,凈瓶的功能用于存水,作清潔用。凈瓶作為宗教用具,按器形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單瓶口,如青釉刻花凈瓶;另一類為雙瓶口,其中一口位于長頸頂端,另一口在上腹。唐宋時期作為法器的凈瓶器形莊嚴,宗教色彩濃重;金元時期,凈瓶逐漸簡化,器形如壺,但有流無鎜。到了明清時期,釉上彩和釉下彩燒制技術趨于成熟,釉面出現了更多的宗教文化符號,這一進步使凈瓶煥發出了新風采。

3.貼塑龍紋瓶

這種頸部貼塑龍紋的瓶子在耀州窯瓷器中較為少見,實用器的主體紋飾通常集中在腹部,而該件器物腹部刻蓮瓣紋,蓮瓣紋通常出現在器物底沿。頸部貼塑的龍紋是此瓶主要的紋飾,這種裝飾布局是有意為之,與常見的實用器不同。與之相似的是魂瓶,屬明器,腹部裝飾少或并無裝飾,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區,該件貼塑龍紋瓶可能也作為明器使用。

4.青釉柳斗紋托盞

該托盞與通常所見到的托盞有所區別。常見的盞,如天青釉斗笠盞,形如斗笠,敞口,深腹,矮圈足,多為茶器。柳斗盞,圓形缽狀,造型渾圓飽滿。器形的不同可能代表了其功用的不同。對于這種缽形盞的功用有兩種說法:其一,同類造型的銀質柳斗盞皆見于宋遼時期,可知這類青瓷柳斗盞模仿金銀質酒具;5其二,在北宋張岷墓出土的形如缽狀盞,胎體輕薄,質堅,不適合斗茶,當為點茶器無誤,與出土報告定名一致。6以上兩種說法均有其道理,而筆者認為第一種觀點可能更符合器物發展規律,并且陶瓷器模仿金屬器物的造型是有先例的。如陜西歷史博物館藏三彩龍首杯,其外形就是仿造中亞地區的飲酒器來通杯所制作的。

(二)字款

從現有資料可以看出,五代黃堡窯址出土的器物上有一些當時的題刻文字,從內容上看有姓氏、數字編號、火位標記和“官”字款等。7“官”字款字形多樣,多出現在碗盤一類的容器底部。陜西歷史博物館藏“官”字款瓷片與五代黃堡窯中E型Ⅵ式碗86ⅥT3②:1“官”字,8字形相同,蒼勁有力?!肮佟弊执淼暮x應該跟官府和進貢有關。這種向上層進貢的現象,在唐代就已經存在,如邢窯的“盈”字款瓷器是唐代皇家私庫,大盈庫所藏器物。越窯的“官”字款瓷器應用于進貢。

(三)釉

耀州窯瓷器以青釉刻花裝飾為主流,在最為鼎盛的北宋時期向外傳播,進而影響周邊的地方窯口。但耀州窯不單單只有青釉刻花出彩,其他的釉色也富有特色,如黑釉、茶葉末釉、黑釉點彩、白釉綠彩等。

1.黑釉

與青釉耀瓷相比較,黑釉瓷在耀州窯多個時期有出現。唐代耀州窯黑釉瓷器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品類,且燒造技術成熟,有別于北方諸多白瓷窯口。耀州窯黑瓷,釉色烏黑光亮,造型端莊規整大氣,具有地方特色,胎質細膩堅實,而耀州窯博物館藏黑釉塔式罐是此類中的精品。

2.黑釉褐彩

黑釉褐彩器物如金代黑釉鐵銹斑瓷碗,此類裝飾主要出現在金元時期,裝飾方式是在黑釉瓷器上畫鐵銹花,鐵銹花裝飾在碗內一般呈條帶狀均等分布。受地域文化交流影響,山西地區的小口球腹圜底“嘟嚕瓶”的腹部,也出現此類鐵銹花裝飾,頗具動感,粗狂流暢,以寫意的鳳鳥紋、花葉紋多見。

3.黑釉點彩

唐代前期,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東西方交流頻繁。強盛的國力促使經濟與文化交流更加頻繁,態度也更加包容。這一時期唐代耀州窯學習吸收各先進窯口的經驗,再實行“本地化”。韓釗女士在《試論唐黃堡窯裝飾藝術中的伊斯蘭風格》一文中提到,素胎黑釉點彩裝飾的器物受到伊斯蘭陶器的影響。文中提到工藝的借鑒主要表現在唐黃堡窯瓷器加黑彩上。9我國瓷器的加彩裝飾可以追溯到三國兩晉時期,南京吳墓出土的瓷器已有彩飾,10到東晉、南朝時期吳墓出現青瓷褐斑彩,11這些器物僅個別出現,而唐代瓷器的主體風格依然以器形和釉色為主要特點?!秲愿敗肪砭虐倨呤d:“永徽二年(651)八月,大食國始遣使朝貢?!痹诖酥蟠笫硣啻蝸沓?,進而促進兩地文化交流。西安地區出土文物中有阿拉伯金幣,并且也有粟特貴族的墓葬在西安地區發現,這些可以作為西亞人士來唐的證據。西亞人在唐長安城生活,會受到本地文化的影響,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留下自己的文化痕跡。由此可見,這些器物有可能是為了服務于住在長安的阿拉伯人所燒制的。

4.茶葉末釉

茶葉末釉器物的胎質與同時期黑釉瓷的胎質差別不大。這種釉色名稱可能與唐代吃茶習俗有關,唐人習慣將茶碾碎,加入調料,入鍋中烹煮,鍋中茶湯的顏色呈棕黃色,此釉如茶湯一般,釉色名稱由此而來。

5天青釉

天青釉創燒于五代時期,釉色給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覺,深受當時貴族的喜愛。上文中“官”字款殘片,就是五代時期天青色瓷器的重要標本。天青釉在北宋時期也有燒制,釉色雖為天青色,但釉面清亮,與五代時期不同,五代時期釉面有乳濁感。

6.白釉綠彩

白釉在唐代的北方地區占據主要位置,以河北邢窯最為出名。前文白釉綠彩爐屬于耀州窯特色產品,白釉釉面瑩潤,釉下施化妝土,綠彩點在爐沿上,并有暈散的感覺,富有特點。綠彩的暈散可能與唐代耀州窯燒制三彩制品存在一定關系。

7.醬釉

北宋時期醬釉的耀州窯器物俗稱“耀州紅”,醬釉瓷數量僅次于青瓷,是宋代耀州窯出現的新品種,器類豐富。12醬釉的耀州窯器物在裝飾方面以素面為主,不同于同時期耀州窯青瓷會以刻劃花裝飾為主。同時期青瓷釉面清透瑩亮,而醬釉瓷器釉面勻凈,并伴有少量金屬光澤,富有特色。胎釉相接處見“火石紅”析出。

三、結語

耀州窯在唐代前中期還是以一個地方窯的形象展現,它順應時代,在三彩器的燒造上頗有建樹,本地生產的黑釉瓷質量上乘,地方特色顯著,素面黑花器物獨樹一幟。此時的耀州窯沒有駐足不前,而是積極學習其他先進窯口的瓷器制作工藝,在晚唐五代時期迅速崛起。這一現象的出現應與李唐復辟、長安重回政治文化中心有關。13到了五代時期,耀州窯制瓷技術逐漸精進,燒制出天青色瓷器,清新淡雅,為北方制瓷業帶來了一抹青綠。耀州窯址“官”字款的出土,直觀地說明社會上層對耀州窯的認可,使之成為了北方地區不可小覷的窯場。

北宋時期的耀州窯對于陜西歷史博物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收藏品類。此時的耀州窯自成一派,改變了歷史格局??袒?、劃花手法讓裝飾工藝更加豐富,刻花題材種類繁多,手法精巧,畫面頗具活力。釉色大多呈橄欖青,胎色灰白,胎質細膩。隨著刻花工藝的發展,這一類型的瓷器需求增大,刻花工藝衍生出了印花工藝,印花可以高效快捷地翻印出大量的同類型產品,提高產量,進而迅速傳播。

金代耀州窯,沿襲宋代耀州窯的制作工藝,繼續發展。此時的耀州窯創燒出月白釉這一全新的釉色,釉色白中泛灰或發青,釉質肥厚如凝脂,溫潤如玉。造型渾厚、端莊,深受當時人的喜愛。前文中提到的月白釉貼花夔龍紋三足爐和月白釉方爐,仿照同時期或更早時期的銅器制作,這種情況與當時的好古、喜古有關,此類器物多端莊雄渾,仿古裝飾明顯,屬于較為重要的器物。鼎式爐通常用作供器,有單獨一爐出現或一爐與二燭臺組合出現的方式,使用地點或是宗教大堂,或是家族祠堂,供奉宗教神仙、族內宗親等,用于插香禮儀,屬禮器。由此可見,在造型方面瓷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銅器的影響。金代的青釉瓷器,釉色青綠,青中泛黃,胎質與北宋時期耀州窯相比略粗,器壁整體變厚,給人以渾圓的感覺。裝飾以刻花、印花為主,或單獨出現,或組合使用,紋樣題材多承襲北宋,但畫面結構寬松,刻花手法粗獷,在一些器物上使用貼塑和開窗的手法裝飾。

耀州窯充分學習優秀窯口的先進技術,結合自身優勢,并創新發展,奠定了北方青瓷不可替代的地位。因篇幅關系,本文介紹了31件耀瓷,著重于不同時代的各類器形與釉色以及“官”字款等,基本能夠反映耀州窯在唐至金的發展歷程與成就。館藏中大眾熟知的明星瓷也較多,但細部了解不夠,如彬縣窖藏柳斗紋托盞的不同部位的構造等。對文物細部的充分認識能讓我們更加了解文物,更容易地看清那個隱匿在歷史煙塵中的燦爛文化。

猜你喜歡
刻花耀州青釉
淺談青瓷刻花裝飾藝術的現代表現形式與圖案創新
西夏黑釉剔刻花瓷與宋元黑釉剔刻花瓷的對比研究*
哥窯青釉雙耳彝爐
知足(竹)常樂
我在景德鎮遙望耀州瓷——兩個“瓷都”相距千里
耀州瓷走在“十字路口”——向左是傳統,向右是時尚
耀州瓷:時光雕刻千年——你的美一縷如煙,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耀州瓷刻花裝飾手法與創新
耀州瓷
淺談氈包青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