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理風險管理在冠心病患者PCI 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中的作用

2023-11-16 08:02
山西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風險管理下肢動脈

張 莉

(商丘市中醫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冠心?。–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為常見慢性病,冠狀動脈血管發生粥樣硬化病變,致血管阻塞,造成心肌細胞缺血缺氧或壞死[1]。臨床常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治療,以恢復心肌血供、改善心肌功能。但術后長期臥床易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LEDVT),血液回流受阻,嚴重時可致肺栓塞甚至死亡,需盡早行PCI 術后LEDVT 預防、治療。護理風險管理旨在識別已存在和潛在風險因素,通過正確評價、處理,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提高救治效果。既往應用于剖宮產后再妊娠,可降低孕婦術后LEDVT 發生風險,改善血液高凝狀態[2]。目前護理風險管理在冠心病PCI 術中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擬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CHD 患者PCI 術后LEDVT 預防中的作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2018 年10 月~2022 年10 月至商丘市中醫院行PCI 術的冠心病患者70 例分入兩組(各35 例)。對照組男21 例,女14 例,年齡60~85 歲,平均(68.12±5.68)歲;觀察組男20 例,女15 例,年齡60~84 歲,平均(68.07±5.72)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冠心病,且接受首次PCI術治療;自愿加入本研究。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批準。

排除標準:嚴重肝肺腎等全身性疾病者;惡性腫瘤、凝血功能障礙者;術前DVT 形成者。

1.3 方法

兩組均在PCI 術后立即檢查股動脈造影、縫合股動脈。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囑患者臥床休息,監測體征,行飲食管理、藥物指導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a)風險識別:建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護士長為組長,經統一護理培訓。全科范圍內討論、分析CHD 患者PCI 術后DVT 發生的原因、危險因素、癥狀,總結得出:護理工作中缺乏風險意識,評估、健康宣教、預防措施不到位,患者自身因素等。b)風險管理:行DVT 知識宣教,加強醫患溝通。行LEDVT 風險評估,及時將中高危風險者上報給床位醫生、護士長,予以抗血栓藥物。觀察并記錄患者下肢腫痛、皮膚顏色改變、皮溫升高、淺靜脈怒張等表現情況,測量下肢周徑。指導患者行主動或被動的翻身、跖屈背屈運動等床上運動,使用彈力襪、間歇性充氣壓力泵。熱水泡腳,指導患者家屬行下肢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協助恢復期患者行早期下床活動,可從床邊逐漸過渡到室內、病區內。對已出現DVT 者行抗凝、溶栓治療。

1.4 觀察指標

DTV 發生率:采用彩色多普勒檢測患者術后入路股動脈所在側下肢是否發生DVT。診斷標準:多普勒探頭下壓,下肢深靜脈未被壓癟。凝血功能:收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2.0mL,加入含有109mmol/L 枸櫞酸鈉真空管中混勻,采用RAC-120 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檢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bg)水平。護理滿意度:采用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包括護理態度、操作技能、自身素質等維度,總分100 分,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 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統計分析軟件為IBM公司SPSS24.0,性別、DTV 發生率、護理滿意度等以例數和百分比描述的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比較,年齡、凝血功能等以(±s)表示的定量數據采用t 檢驗比較,雙側檢驗水準α 為0.05。

2 結果

2.1 兩組PCI 術后LEDTV 發生率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PCI 術后LEDTV 發生率比較 n(%)

2.2 兩組護理前后凝血功能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凝血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護理前后凝血功能比較(±s)

注:1)與護理前比較,P<0.05;2)與護理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對照組 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 護理前護理后Fbg(g/L)3.81±0.80 4.92±1.521)2)3.73±0.88 4.23±1.071)PT(s)11.69±1.22 16.34±2.321)2)11.81±1.17 13.21±1.631)aPTT(s)21.68±2.76 36.41±3.321)2)21.84±2.65 25.64±2.971)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3 討論

經股動脈途徑行PCI 術,在股動脈穿刺處加壓包扎,易引起靜脈血流受阻;術后臥床、肢體制動,導致靜脈血流減慢;加上創傷、麻醉等導致患者處于高凝狀態,以上均為DVT 形成原因[3]。PCI 術后行常規抗凝治療,但長期服用抗凝類藥物出血風險升高。故在PCI 術后加強對CHD 患者的護理干預,以降低DVT 發生風險、優化PCI 術療效、促進康復具有重要意義。常規護理為治療性護理干預,缺少針對性、預見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17.14%)相比,觀察組患者PCI術后DTV 發生率(2.86%)較低(P<0.05),提示護理風險管理可降低CHD 患者PCI 術后LEDVT 發生率。護理風險管理為患者提供有預見性、有目標的優質護理服務,遵循先預防后治療原則,消除不良事件隱患,若出現不良事件應盡早予以正確治療[4]。護理風險管理通過全面落實健康教育,提升醫患對LEDVT 認知度,促進積極參與護理工作;加強對患者下肢狀態的觀察,以便及時發現處理異常情況,進而實現對LEDVT 的有效預防。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CHD 患者Fbg、aPTT、PT 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護理風險管理可改善CHD 患者PCI 術后的凝血功能。分析原因為:PT 可反映機體血栓栓塞或出血狀況;Fbg 異常會改變血小板聚集情況,導致內皮細胞功能損傷;aPTT 被證實可用于肝素治療監控[5]。護理風險管理將彈力襪、抗血栓壓力泵運用到經股動脈穿刺血管介入檢查、術后預防LEDVT 形成中,機制為經壓力循環系統作用,加快下肢靜脈血液流速,減少靜脈血流淤積,而且壓力泵可增加纖溶系統活性;按摩下肢利于提高靜脈回流量,加快血流速度,增強動脈供血,緩解肢體缺氧,降低血液粘稠性,防止血管內膜黏附、凝血因子聚集,引起血流動力學改變[6]。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77.14%)相比,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4.29%)較高(P<0.05),提示護理風險管理可提高CHD 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風險管理將不良事件發生后的消極處理轉為發生前的積極預防,加強對風險信息捕捉和評估識別能力,提高醫患風險管理意識,將風險控制在源頭,以提高護理工作質量、保障患者安全。

綜上所述,護理風險管理在CHD 患者PCI 術后LEDVT 預防中起著重要作用,可降低DVT 發生率,改善血液高凝狀態,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風險管理下肢動脈
胰十二指腸上動脈前支假性動脈瘤1例
中西醫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研究進展
探討風險管理在呼吸機維護與維修中的應用
準媽媽要重視下肢靜脈曲張的預防
房地產合作開發項目的風險管理
護理風險管理在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
單純吻合指動脈在末節斷指再植術中的應用
介入栓塞治療腎上腺轉移癌供血動脈的初步探討
12例閉合性腘動脈損傷的治療
微創旋切術治療182例下肢靜脈曲張的術后護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