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中段50米跑速度素質練習的實踐策略

2023-11-22 09:55邱曉忠余鍇麗何執渝
體育教學 2023年10期
關鍵詞:動作速度反應速度身體

文/邱曉忠 余鍇麗 何執渝

身體素質是一個人體質強弱的外在表現,速度素質是身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速度素質包括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和位移速度,本研究從這三個方面對提高50米跑練習方法進行開發。從神經元的系統訓練提高學生反應速度,從肌肉群的基礎訓練提高學生動作速度,從練習方法的多樣化開發提高學生位移速度,三線合一,最終提高學生的速度素質(圖1)。

圖1 50米跑“三線合一”流程設計圖

一、反應速度練習

反應速度是指人體對各種信號刺激(聲、光、觸等)快速應答的能力。影響反應速度的因素包括:人的感受器(視覺、聽覺)、其他分析器的特征和中樞神經系統與神經肌肉之間的協調關系,它受遺傳的因素影響較大。反應速度=先天遺傳+后天訓練,所以小學中段時期,對學生進行反應速度訓練,將對學生反應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一)融入游戲,提高練習頻次

教師在體育課的熱身環節中,增加反應類的游戲練習,此時學生的身體狀態最好,反應練習效果最佳。如“聽信號搶木塊”游戲:學生聽到指令,同時開始搶木塊,反應快的學生可搶到木塊。在課前熱身環節,通過反應游戲的練習,讓學生在聽到指令后快速做出反應。反應游戲練習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通過游戲練習提升學生的反應能力。

(二)進階式練習,提高練習難度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根據不同的指令做出相應動作,提高學生的反應速度。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收到教師的指令,對看到的、聽到的、觸碰到的刺激做出反應,包括簡單動作和復雜動作(表1、表2)。

表1 “看”的練習方法

表2 “觸”的練習方法

上述練習方法中的三種信號是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指令,學生根據指令快速做出反應。實踐證明,多種多樣的反應練習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反應速度。反應速度練習方法的開發始終要遵循由簡到難的原則。

(三)綜合化練習,結合實際,提高練習效果

體育課堂綜合性反應練習包括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其中反應速度占主導地位。在練習過程中既練習了反應,也練習肌肉群和學生的持續性,但主要以學生神經元反應為主,最終有利于學生反應速度的提升。

二、動作速度練習

動作速度是指人體或人體某一部分快速完成動作的能力,表現為人體完成某一技術動作時的揮擺速度、擊打速度、蹬伸速度、踢踹速度等,主要影響因素是肌肉力量以及技術動作。不同部位的肌肉將對應不同的練習方法,通過練習加強肌肉力量的大小、肌肉的收縮能力,提高學生動作速度。

(一)大肌肉群練習

大肌肉群在人體中占著重要的地位。在50米跑的練習中,從練習大肌肉群開始,全面發展學生的肌肉收縮能力。針對大肌肉群的不同部位,教師用不同的練習方法幫助學生加強肌肉力量。

如對學生身體胸部肌肉的練習和學生身體背部肌肉的練習,提高前后大肌肉群的力量以及收縮能力,幫助學生提高肌肉力量。結合小學中段學生身體特點,開發適合學生胸部和背部肌肉的練習方法,前后同步,一同練習。練習方法分為徒手練習和器械類的練習,通過練習提高學生胸背部肌肉的收縮能力。下肢力量的練習能有效提高學生跑的能力,通過對臀部和大腿肌肉的練習,提高下肢大肌肉群的收縮能力,上下一致,一同提高。上述是專門針對小學中段學生的練習方法,根據人體大肌肉群的分布,開發適合小學中段學生的練習方法,主要強化大腿肌肉和臀部肌肉的收縮能力。

(二)小肌肉群練習

小肌肉群的收縮能力是影響50米跑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小肌肉群的收縮能力,將穩定提高學生的速度素質。同樣教師可針對小肌肉群部位的不同,開發不同的練習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肌肉力量和收縮能力,穩定提高,強化肌肉群的能力。訓練可以分為有器械練習和無器械練習,無器械練習以提踵練習和負重提踵練習為主,有器械類練習需要借助繩梯,通過各種快頻率的繩梯動作練習,鍛煉學生小腿肌肉,從而提高學生小腿肌肉的收縮能力。

三、動作頻率練習

動作速度還包括在單位時間內連續完成單個動作時重復的次數(即動作頻率)。在小學中段50米跑學生動作速度開發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某一個動作進行重復練習,如起跑啟動動作、跑步擺臂動作等。但是始終要強調動作速度的快慢以及單位時間內的動作頻率,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動作速度。

(一)原地操練,保障基礎練習

原地快慢交替擺臂:擺臂不僅能維持跑動中的身體平衡,促進支撐腿的后蹬,同時也促進腿的擺動頻率。練習方法:原地站立,聽擊掌信號做練習。要求是肩關節放松,有松動感。前擺時注意向前用力。高抬腿練習要求:手臂擺動迅速,腿抬高。

(二)負重操練,強化身體練習

牽引跑:改善動作頻率,提高刺激度。練習方法:跟隨跑、下坡跑或順風跑。練習距離在20米左右。要求是以最大負荷做練習,認真練習。跑樓梯:用高步頻來爬樓梯,距離不要太長,要求短頻速度要快,提高動作速度。

(三)行進操練,提高動作練習

快慢交替小步跑和高頻率短距離跑:縮小跑的動作幅度,加快動作頻率。練習方法:快慢節奏變化練習逐漸過渡到加速跑練習。練習距離30~50米等。后蹬跑:上體正直或稍前傾,兩臂前后有力擺動。要求腿用力蹬伸,前腿屈膝前頂、送髖,落地時小腿積極后拉、腳掌扒地、手臂上提擺至肩高制動、有明顯的騰空時間。

四、位移速度練習

位移速度是指人在特定方向上位移的速度,以單位時間內機體移動的距離為評定的指標。影響位移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柔韌性、靈敏性、協調性、力量和耐力等。目前小學中段學生速度練習方法大都是練習位移速度,通過各種跑的練習,提高學生跑的步幅和頻率,提升學生位移速度。本次是對位移速度內容進行整理與開發,整個開發過程由淺入深。跑的練習是在速度練習中最常見的,但是形式單一的跑的練習,往往會讓學生覺得練得無趣并且產生“不想跑,不想練”的情況。讓學生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跑的練習方法沒有創新,形式單一。因此,通過改變跑的路線、跑的方向和身體姿勢來豐富跑的練習。

(一)曲直更替,變換運動路線

改變單一直線跑路線,將跑的練習方式變得有趣,形式多樣。通過改變跑的路線有利于學生興趣的提高,有利于位移速度教學內容的開發。如加速跑練習改變路線中,將原本的直線跑改成曲線跑的形式,增加跑的趣味性,同時提高學生跑的能力,改變原先的直線跑設計相關練習,如高抬腿轉加速跑,高抬腿路線改成曲線、加速跑直線。通過改變上述路線將產生大量有關跑的路線的練習方式,同時提高學生的位移速度。

(二)遇物轉向,調整行進方向

教師通過設置標志物,要求學生改變方向來進行練習。通過各種方向的練習,豐富跑的練習方式,有利于位移速度練習方法的開發。如加速跑改變方向練習中,通過改變跑的方向,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變速跑練習,改變速度的同時也變化方向。通過改變方向,設計練習方法,將產生大量有關跑的方向的練習方式,最終將提高學生的位移速度。

(三)隨機應變,改變身體姿勢

教師設置一些障礙物,學生通過障礙時,需要改變身體的姿勢來向前跑。通過增加障礙的形式,改變學生的身體姿勢,進行跑的練習。如加速跑改變姿勢練習中,通過改變學生身體姿勢,采用側身跑、后退跑、障礙跑等,讓學生改變身體姿勢,提高學生的位移速度。

猜你喜歡
動作速度反應速度身體
人為什么會打哈欠
百踢百中
數值修約在防墜器試驗臺上的應用
為什么鳥群飛行時不會彼此碰撞?
河北省優秀跳遠運動員爆發力訓練效果初探
動物也秒懂
我de身體
試談中學生投擲項目比賽中的速度節奏問題
我們的身體
身體力“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