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同共研:素養導向的體育與健康新義考課堂教學改進

2023-11-22 09:55韓金明潘建芬黃春秀
體育教學 2023年10期
關鍵詞:新義體質協同

文/韓金明 潘建芬 韓 兵 黃春秀 舒 瑤

北京教育學院協同創新項目基于“市、區、?!比絽f同工作機制作用,走進一線學校課堂開展行動研究,結合不同的學校特點與需求,基于主題性的方向開展與提升學科教學改進的研究和實踐工作,指向于政策實然要求與現實必然需求。2021年北京市教委發布《北京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方案》(以下簡稱“新義考”),推動北京市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針對新政策出臺后學校體育工作發展和學生健康成長的實際需要,開發了以“素養導向的體育與健康新義考課堂教學改進”的項目,在北京市大興區、延慶區確定了三所學校作為項目基地校,探索“新義考”形勢下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舉措和方法。

一、立足時代發展需要 探索課堂教學改進思路

(一)聚焦學生體質,指向新義考體育學科教學實踐探索

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是從黨中央到社會各界都廣泛關注的一個問題?!丁敖】抵袊?030”規劃綱要》提出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秀率25%以上”的目標,如此明確的目標尚屬首次,表明我國已經決心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實現健康中國的標志與途徑[1]。學校是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的主要陣地之一,學校體育在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方面承擔著義不容辭的時代責任。這必將倒逼中小學校長和體育教師真正動腦筋去關注和思考學生體質健康,關注平時教育教學,關注每名學生的個性成長,關注學生體質的差異性,注重課程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落實項目要求,確定培訓主題和項目基地校

針對北京市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方案的落實,項目組確定了“素養導向的體育與健康新義考課堂教學改進”的培訓主題,力爭在“市、區、?!眳f同的基礎上,通過對新義考方案中現場考試的“運動能力Ⅰ”“運動能力Ⅱ”“素質項目Ⅰ”“素質項目Ⅱ”等考核內容(表1),計劃通過課例研究與小課題研究為主要形式,指向于“4、6、8”年級國測與健康知識的過程性考核為一體化的協同構建,并最終確定大興一中、北京景山學校大興實驗學校、延慶四中等三所學校為協同項目校。項目立足本地區和本學校實際,發現和改進項目校原有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與教學中的問題和不足;根據學校實際需求提供或配備相關的課程資源與課后資源,并從立體與具體的視角給予教學過程推進、教學活動安排、教學環境布置、方法學練方式等有效設計與應用,切實改進體育教學的質量。

表1 北京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現場考試內容[2]

二、深入調研學校實際,制定協同項目培訓目標

(一)調研學校實際,解決新義考落實的難點

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求和期待是協同創新項目實施的前提和基礎。通過測試評估、調查問卷、集體訪談、個人協商等前期調研,基于教師自身崗位實際需求和研究基礎,研修主題的關鍵詞確定為聚焦在“新義考”。項目組對三所學校的51位體育教師進行了問卷調研,了解教師新義考面臨的問題與難點,結果顯示,依次排序為體育課程與義考選項的切合度、12個運動能力項目選考方式與單元設計、非正常體重學生的指導與干預、男生引體向上的突破與設計、10個素質項目的提分方法與學練指導、體測項目的課程設計與學練指導、男女生800/1000米的突破與設計等(圖1)。同時對教師所授班級的學生體質狀況進行調研,35.29%的體育教師認為學生體質狀況較好,62.75%的體育教師認為學生體質狀況一般,1.96%的體育教師認為學生體質狀況較差。具體表現為學生的力量素質差,特別是腿部、腰腹和上肢力量,在體質測試項目表現為引體向上、立定跳遠和仰臥起坐成績稍差。

圖1 基地校體育教師面對新義考面臨的問題與難點

調研結果說明,基于項目校體育發展的基礎與已有難點,結合義考評價方案進行實踐探索,解決發展中急需解決的問題,符合學院對于協同校的行動研究要求以及此主題的設置。

(二)指向協同發展,制訂培訓總體目標

1.總目標

以“新時代、新課程、新質量”基本理念為指導,通過研修主題提高體育教師理解“雙減”政策下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工作的深層意蘊,建立統一認識,提升價值評判、科學設計和改革創新能力,形成自身學校的整校推進課程,以義考改革促進學校體育課堂的改進、課后服務的供給、課程資源的建設、非正常體重的干預等,提升學校落實義考方案改革中的策略與實踐。

2.分目標

(1)學生發展目標:整合項目實施學校各類教育教學資源,豐富課程內容、創新組織形式、開發鍛煉器材,有效促進體型體態的改變、學生體質成績提升與運動能力的形成。

(2)教師促進目標:提升在運動能力項目構建、素質項目資源開發和課堂教學改進能力,強化體育教師對小課題研究能力,促進基于問題診斷的個案研究能力。

(3)學校建設目標:完善和構建項目校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以體育新義考為主線,形成實踐案例,梳理學校體育改革的亮點,打造學校體育工作的品牌。

三、發揮協同項目優勢,確定培訓模式和主體內容

(一)聚焦項目主題,確定“四個結合”培訓模式

基于“素養導向的體育與健康新義考課堂教學改進”的項目主題,項目組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發展和學校發展為主體的指導思想,將研究視域、研究問題和研究思考都聚焦學生,開展多元組合設計,最終實現學生、教師、學校和項目組成員的協同發展,為此確定了“四個結合”的培訓模式。

1.研、學、改相結合

項目將不同微課題研究、嵌入學校體育課程的專題學習、課堂實施問題改進結合起來,如將健康知識與體能練習、技能提升有機融合,注重學教研的結合,強調學做結合、學改互促。

2.學、用、創相結合

項目把即時性問題解決、嵌入“新義考”提升策略的專題學習、練習方法使用和創新組合形式等結合起來,注重以學生體質與運動能力提升的問題鏈與實踐解決相結合,強調學用結合、用創互促。

3.觀、聽、談相結合

項目將課內外學練問題診斷、觀摩優質校與聽評課、學生與教師談親身感受等結合起來,注重教師“新義考”項目綜合分析與指導能力,強調多元促進與能力提升。

4.思、記、研相結合

項目要求教師收集學練過程中的問題,積極開展教學反思,并記錄和整理成冊,形成“新義考”生成性成果,逐步提升學校教師的研究能力。

(二)強化任務驅動,開展微課題行動研究

結合協同創新項目的主題進行協同任務分工,項目組本著“教學即研究”的思路,將課堂教學改進的項目以任務群作為推進方式,提升開展相關的行動研究與實踐探索的實效性,并根據教師的興趣與專長進行選擇研究微課題。

小課題任務群分為四項內容:課題1:結合體育新義考學生的選考內容,優化體育與健康課程重構;課題2:針對體育新義考“12個運動能力項目”改進體育課堂教學;課題3:針對體育新義考“10個素質項目”的學練方法指導與資源開發;課題4:基于學生體質“新老問題”,設計體能訓練營的方案設計與學練策略。微課行動研究具體分為三個階段,梳理—強化—拓展階段、運用—反饋—實效階段、提升—展示—凝練階段。在實施過程中,項目組專門提供了上一輪協同創新《促進學生運動能力提升的體育課程建設》的研究成果,如專項運動技能大單元、體育家庭作業、“體能+”視頻微課等,供教師根據研究需要進行選擇與運用。

四、堅持任務驅動原則,制訂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一)對標培訓目標,明確具體的成果要求

研修成果指向于行動研究中的過程監控與實踐應用,圍繞協同創新項目行動研究效果指標與測評內容進行評價項目實施效果驗證。對標協同創新項目的整體要求和本項目的培訓目標,項目組制定了對研修成果的具體要求,包括以下四類成果。

1.學生成果

學生體育學習(新義考)隨筆或故事;體育課學習后或運動能力項目大單元學練后的小結。

2.教師成果

小課題研究報告;學生研究個案;新義考項目課程化教學進階設計;教學問題診斷與改進微案例;學生體測問題與改進策略。

3.項目學校成果

學校協同創新課程改進方案;非正常體重干預方案與策略;項目階段展示交流現場會;學校教學手冊《素養導向的體育與健康新義考課堂教學改進微案例》;新義考項目教師設計論壇與課例展示活動。

4.項目組成果

項目深度調研學生研究報告與項目方案;教學指導手冊;新義考體能訓練營指導;新義考體測類、素質類方法指導與資源開發;系列主題論壇與課例展示活動;“協同創新學校計劃”項目方案和項目校推進個案。

(二)扎實推進培訓,落實階段進度安排

圍繞北京市新義考推進的工作進程安排,為期兩年的協同項目實施以時間軸的方式清晰呈現不同階段的行動研究要點與任務內容,以市、區、學校一起攜手推進項目管理,并以任務群組為統領進行任務分解,制訂明確的行動計劃和工作安排(表2)。

表2 協同創新項目工作內容與進度安排

項目團隊結合新義考方案改革生成系列的課程資源與指導方法,構建設計與整體布局“指向雙新的體育與健康新媒體+短視頻”系列課程,面向課后和校外,開發了《體育中考公益短視頻課程》《體育新義考國測京測短視頻課程》《健康教育知識短視頻課程》等,在中國教育報、首都之窗等主流媒體上推送,受到一致好評。同時,即將出版《新中考體能鍛煉指導108例》。

猜你喜歡
新義體質協同
中醫“體質”問答
中醫“體質”問答
中醫“體質”回答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28天吃出易瘦體質
舊裙新義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從異解看成語新義的形成
“奇葩”一詞的發展變化及原因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