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就業為導向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創新研究

2023-11-26 03:07
中國農業會計 2023年21期
關鍵詞:市場需求會計專業素質

韓 雪

(作者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管理學院)

就業是培養人才的最終目標之一,也是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在當前市場和社會需求的背景下,會計專業人才的要求在不斷提高,以就業為導向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創新研究已經成為迫切需要探討的問題。高校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要讓其具備適應市場需求的能力,成為滿足企業和社會對會計人才要求的高素質會計人才。然而,市場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樣化,會計教育需要更新和變革,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會計專業人才變得尤為重要。因此,以就業為導向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創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以就業為導向的會計專業人才應具備的素質

以就業為導向的會計專業人才應具有全面的會計基礎知識和技能,能夠適應市場需求,滿足企業和社會對會計人才的要求。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會計專業人才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讓學生擁有專業技能、市場需求及社會發展需要的能力,才能使其成為具有競爭力的人才。

(一)全面的會計基礎知識和技能

會計專業人才需要具備全面的會計學和財經知識,熟練掌握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審計、稅務等專業技能,學生能夠建立全面的財務管理思維,熟練操作會計軟件、財務分析工具等。同時,還要具有手動工作能力和實際操作經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了解市場需求與發展趨勢,在專業課程之外,參加一些與會計個人和企業實際操作相關的信息技術培訓,增強學生的信息學技能及信息技術服務能力[1]。

(二)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

會計專業人才需要具備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擅長與團隊成員溝通合作,能夠合理分配任務和協調團隊關系,共同完成任務。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要有團隊協作意識和溝通能力。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夠合理分配時間,合理分配工作任務,理解和分析他人觀點及需求,提高團隊整體合作水平。能夠與不同背景和層次的人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具備團隊協作能力,能夠協調團隊關系,共同完成任務[2]。

(三)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應當以傳授基礎理論知識和職業技能為主,但在此基礎上應當鼓勵學生具有與時俱進的創新意識和創業思維,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發掘未知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商業價值觀和創新實踐能力是現代企業管理的必備素質,會計專業人才需要具備敏銳的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能夠在現有的會計理論和實踐基礎上進行創新探索,并有一定的創業意識和膽識,在會計領域中要積極進行探索,創新會計理論和模式[3]。

(四)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標準

會計專業人才需要具備較高的社會責任感、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的能力,能夠持續學習、反思和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在實踐中遵守商業道德規范和職業道德標準,為企業和社會做出貢獻,避免財務造假等不道德行為。同時,也需要有較高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能夠承受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會計專業人才應該有強烈的責任擔當意識,始終保持獨立、公正、誠信的原則。學生具有獨立、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獨立思考、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進一步提高綜合素質,以適應市場需求和社會變化[4]。

二、以就業為導向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尤其是在當前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產業變革等背景下,傳統會計專業的發展變得更加必要和重要。目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呈現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教學體系日趨成熟

從1993 年開始,我國會計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經歷了從“大而全”向“專而精”的轉變,從“一專多能”向“多專多能”的轉變,從“全面系統”向“重點突出”的轉變。在這一過程中,會計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日趨成熟,特別是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方面,我國形成了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為指導單位,各相關部門和單位共同參與的國家教學指導委員會、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等機構為主體,各高等院校為依托的中國會計教育教學體系。具體實踐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也始終加強對全國高校會計專業教學工作的指導和監督,推動全國高校形成了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教學體系。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升級和培養理念的不斷更新,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已經具有系統的教學體系,涵蓋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審計、稅務等方面,可以為學生提供全面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為未來職業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5]。

(二)實踐教學獲得重視

傳統的純書本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實際需要,近幾年,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原因在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會計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不過,從目前高校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情況來看,與社會需求之間還有較大差距。在此背景下,我國高校會計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改革與探索也日益受到重視。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傳授,還要強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已經成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必備環節。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要與社會需求對接,而我國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存在若干問題,比如實踐教學環節設置不合理、實踐教學手段落后、實踐教學師資力量薄弱等?,F在很多高校都設立了實驗室、實訓基地等實踐教學場所。但就目前來看,我國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存在著實驗實訓設備缺乏、實驗室建設經費不足、專職教師短缺等問題。高校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條件,改善實踐教學環境和條件,加大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投入力度,加強與企業和社會的交流合作[6]。

(三)多樣化課程設置

多樣化的課程設置,既能滿足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又能滿足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在教育課程改革和專業建設過程中,如何設置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多樣化課程,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多樣化課程設置,其本質是以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發展能力為出發點,科學構建課程體系。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職業市場的不斷變化,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變得更加多樣化。學校不斷完善課程設置,加強學科融合,將財經、法律、管理等多個學科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更全面、更系統地熟悉會計概念、原理和實踐技能。在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上,以學生就業為導向,根據企業和崗位能力需求,制定相應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課程設置上,根據培養方案和就業崗位的要求,將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類;在課程設置的組織上,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四)人才培養模式逐步轉變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經歷了三個階段,從傳統的理論教育、職業技能教育向以“知識”為核心的高級職業技能教育轉變;從以理論為主的單純知識教育向以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質教育轉變;從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能力培養轉變。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三個階段是我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主要以理論知識和職業技能為核心,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綜合素質教學中,強調知識、能力、素質三者并重;在綜合素質教學中,強調學生能力、素質共同提高,從而形成了以“知識”“能力”“綜合素質”為核心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會計行業進步,對會計人才能力、素質等要求也在不斷變化。未來,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將朝著國際化、綜合化、多元化和創新型發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發掘自己的潛力,為職業發展做好準備[7]。

三、以就業為導向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創新路徑

以就業為導向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復雜的過程,需要我們從多個維度出發,綜合各種教學、科研、創業等因素,進行創新性探索和分析。

(一)優化教學體系

構建與市場需求接軌的課程體系,注重核心和實際技能的培養,鼓勵實戰型教師給予學生多方面的指導與創新啟迪。同時,應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探索與市場需求、學生需求、班級特點相適應的育人模式,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員工素質。將就業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有助于學校更好地調整教育方向和課程設置,提高教育的實際效果。課程設置上,一方面應緊密結合企業和市場需求,及時更新課程內容;另一方面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在理論教學之外增加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得到充分鍛煉。同時,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學生在不同的環境下得到不同的教育和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8]。

(二)注重實踐教學,深度融合理論與實踐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應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注重基本理論和工作實踐的結合。實踐經驗可以促進人才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使人才能夠在實踐中培養出創新和實踐的能力。將理論與實踐有機串聯,開設實踐課程并鼓勵學生參加校外實習、社會調查等,因地制宜,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通過與實踐最密切的行業、企業深入合作,將應用技能培訓與職業道德教育有效整合,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與職業發展能力。關注創新型教師隊伍的培養,為實踐教學環節提供更加具有個性化、學術化和專業化的支持。不斷做市場研究,堅持教育與市場接軌,了解企業的崗位需求和市場發展趨勢,拓展教育和培訓的領域,提供與市場需求更接近的教育培訓項目等[9]。

(三)注重育人全面發展,突出學生社會責任感

現代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必須將綜合素質納入人才培養的考核標準,比如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領導力、團隊協作能力、文化素養、語言表達能力等。鼓勵學生參加競賽、社會公益、領導力與溝通技能培訓等活動,提高其綜合素質。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服務,包括行業信息、就業前景、個人簡歷制作、職業規劃等方面的培訓,加大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力度,讓學生對自己的職業道路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與規劃,有意識地提高自我形象和素養。引入社會認知教育元素,增加社區服務、公益實踐、創業項目等拓展性課程,通過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

(四)建立學院與企業的聯系

通過校企合作實踐,增加學生實踐的廣度和深度,開展外出考察、企業實習、校企合作等活動,使學生在企業中具體實踐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和思維方法,提高對企業需求的理解,加深對員工工作的全面認識,在實踐中培養創新和創業意識,使學生具有更好的職業競爭力。在充分了解市場需求的前提下,通過向企業提供專業服務和科研資訊,不斷創新學術成果產出模式。與優秀企業開展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建立人才沙龍、公益實踐等多種形式的交流平臺,為學生提供實際就業和實習機會,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市場和企業需求[10]。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面臨著多樣化的問題。以就業為導向的會計專業人才創新培養的重要性在于能夠提高學生面對當前市場競爭的能力,更好地適應未來市場需求的變化。以多維度的探索、實踐和創新為基礎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必將會為社會各行業培養更多的會計專業人才。

猜你喜歡
市場需求會計專業素質
麻紡標準緊貼市場需求
市場需求不旺 紅棗行情暫穩
全球磷肥市場需求減少
高鐵乘務員的素質要求及其養成
素質是一場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質
輝門:用品牌拉動市場需求
對會計專業教學的思考
基于云計算構建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獨立學院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困境與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