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經報使理論探析

2023-11-29 20:00張帥趙漢青
醫學研究與教育 2023年5期
關鍵詞:李東垣柴胡理論

張帥,趙漢青

(河北大學中醫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張元素作為易水學派創始人,最早提出引經報使理論,其以《內經》為據,結合自己臨床實踐首創引經報使理論。在《中醫大辭典中》[1]中,引經報使的釋義為“某些藥物能引導其他藥物的藥力到達病變部位或某一經脈,起‘向導’的作用”。正如吳鞠通在他的《醫醫病書》[2]中形象地比喻:“藥之有引經,如人之不識路徑者用向導也”。由此可見,引經報使是關于中藥作用定位和定向的理論?,F代醫家分析認為[3]:引經報使也稱引經,定義為某些藥物在復方中具有向導作用,可引領其他藥物的藥力到達病變部位或某一經脈,側重于某一藥物在治療中所體現的對整個方劑的引導作用,形成統一的作用趨向。

隨著中醫學體系的不斷發展,引經報使理論已經成為重要的中醫藥基礎理論。為進一步探討引經報使理論的學術價值及科學內涵,本文通過整理歷代典籍和相關研究文獻,梳理引經報使理論傳承發展脈絡,總結引經藥的臨床應用和現代研究進展,以期對引經報使理論的進一步研究挖掘提供新的思路。

1 引經報使理論溯源分析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三·子部一三·醫學類一》曰:“儒之門戶分于宋,醫之門戶分于金元?!庇纱丝梢?,儒學和醫學不僅在宋元明清時期得到了極大發展,且出現了不同學派和中醫理論的劃分。引經報使作為金元時期形成創立的中醫藥理論之一,亦在該時期經歷了起源、發展、理論構建等階段。

1.1 引經報使理論萌芽于秦漢唐宋

目前,秦漢時期是引經報使理論可追溯的最早年代,有關其論述最早見于《素問·宣明五氣論》:“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背醪叫纬闪岁P于五味歸屬五臟的規律認識?;谖逍兴枷?,《靈樞·五味篇》載:“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腎。五臟病各有所宜”[4]這進一步提示,中醫早已認識到不同的臟腑在代表著不同生理特性與功能,并且對不同藥材五味的選擇性與親和性也存在差異。

人體在不同疾病階段下所表現的病理狀態具有較大差異,通常需要根據不同的病勢和病位,采取個體化的治療措施?!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分性疲骸耙蚱漭p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瀉之于內”??梢姰敃r通過不同藥物調整方劑整體作用趨向進行疾病的治療是普遍的共識。而引經藥正體現出古人在治療疾病的這一觀點。正如《神農本草經》[5]曰:“菌桂,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為諸藥先聘通使?!碧崾疽恍┧幬锊粌H對臟腑經絡具有選擇性,還能影響其他藥物的作用趨勢。

從魏晉南北朝到唐宋時期,引經理論得到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在引經藥的使用經驗和炮制方法方面日趨成熟。其中,在引經藥的使用經驗上,陶弘景在《名醫別錄》[6]中提出“酒,甘辛,大熱,有毒。主行藥勢,殺邪惡氣”,而“桂,甘辛,大熱,有毒。通血脈,理疏不足,宣導百藥”,認為引經藥可對不同藥物起到藥理效應的導向作用。在炮制方法上,《雷公炮炙論》[7]謂烏蛇曰:“蛇性竄,即令引藥至于有風疾處,因定號之為使?!鄙鲜鲇^點從藥物的“性”出發,認為“竄、善行變”的蛇與變幻莫測的“風”有著相同的性理,進一步將引經理論與疾病治療有機結合,可以說是中醫思維的生動應用體現。在該期間,引經理論得到了快速發展,在臨床應用和炮制方法上也積累了豐富經驗,為引經報使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但直到唐朝末期,并未形成系統理論體系,其仍然處于萌芽時期。

1.2 引經報使理論形成于金元時期

受金元時期歷史環境影響,中國傳統醫學得到了獨特的發展機遇。隨著北方地區被金朝吞并,大量人才由于得不到政府任用,在“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指導思想下紛紛加入了醫學行業,這是金元時期醫學發展興盛的直接因素,也由此催生了易水學派的產生和發展。

該時期,以張元素為代表的易水學派基于《黃帝內經》和前人經驗,進一步明確了中藥歸經及引經藥理論的概念,系統整理并創立了“引經報使”理論。張元素肯定引經藥“引導方中藥物直達病所”的特質,他認為“遣方用藥應取各藥性之長,使之各歸其經,則力專效宏”。意在通過運用引經藥影響復方中其他中藥的作用特點,協調引領其它各藥直達病所,使藥力定向發揮作用,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在其所著的《醫學啟源》[8]中,明確了心經、肝經、脾經、肺經、腎經、胃經、膽經、大腸經、小腸經、膀胱經、三焦經和心包經十二經引經專藥的組成及應用。比如“太陽經,羌活;在下者黃柏,小腸、膀胱也。少陽經,柴胡;在下者青皮,膽、三焦也。陽明經,升麻、白芷;在下者,石膏,胃、大腸也?!贝送?,張元素還指出,藥物經炮制后,歸經會隨之發生變化,使主治疾病與炮制前有所不同。這些觀點為后世的中醫學理論發展和臨床用藥開辟了新的道路,使“引經”不再是古代醫學典籍中偶爾出現的用藥經驗,而是用于指導臨床用藥實踐的重要系統理論體系。

張元素弟子李東垣繼續在引經報使理論的基礎上,增添了黃連、桔梗和黃柏分別作為少陰、太陰和太陽的引經藥,對十二經引經藥做出進一步優化,并提出了制方用藥必須基于引經報使理論的觀點。如《珍珠囊補遺藥性賦》[9]載:“太陽(足膀胱手小腸)上羌活,下黃柏。少陽(足膽手三焦)上柴胡,下青皮。陽明(足胃手大腸)上升麻白芷,下石膏?!蓖瑫r,李東垣針對十二經熱證,還提出了“十二經瀉火藥”的理論,即用特定引經藥泄諸經之火熱之邪,如用黃連泄心經之熱;用木通泄小腸經之熱;用梔子、黃芩泄肺經之熱;用白芍泄脾經之熱等。張元素和李東垣師徒對引經藥的進一步拓展,特別是引經瀉火藥的總結,是中醫引經報使理論的進一步升華。

王好古先后拜師于張元素和李東垣,集二者學術之大成,亦是易水學派代表醫家之一。在其所著的《湯液本草》[10]中,王好古把歸經理論納入藥物解析,并且將藥物以列表形式歸納整理為“向導圖”,同時進一步擴充了引經藥的種類。在書中首載張元素之“五臟苦欲補瀉藥味”“臟腑瀉火藥”“東垣先生用藥法象”等理論,通過長期臨床實踐研究,進一步豐富并發展了引經報使理論,為推動中醫學術思想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在其《醫壘元戎》[11]中,不僅收錄《傷寒微旨論》[12]中“十四藥定經”的學說,還將仲景瀉心湯、五苓散、豬苓湯分屬陽明經、太陽經、少陰經。這些改變均證明,該時期內,醫家不僅對單味藥的引經認識達到一定高度,且逐漸向以方劑為基礎的引經理論進行探索。

1.3 引經報使理論完善于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引經藥的應用更加廣泛,體系趨于完善。李時珍將《珍珠囊》收載于《本草綱目》[13]內,通過運用中藥歸經理論分析藥物功效和主治機制,并將五色五味入五臟理論應用于臨床實踐中。通過將性味歸經與臟腑辨證相結合,引經報使理論的實用性得到進一步增強。同時,李時珍對引經理論也作了進一步的研究和補充,并增補了部分引經藥。

隨著引經理論得到醫家的廣泛認可,不同學派對于引經報使理論的論述和見解也逐漸增多?!夺t學讀書記》中所載“兵無向導則不達賊境,藥無引使則不通病所”。吳鞠通《醫醫病書》亦云“藥之有引經,如人之不識路徑者用向導也”。以上均說明,引經理論已經靈活應用于臨床實踐,且具有重要的理論地位。隨后,一些醫書如《本草分經》[14]《要藥分劑》[15]和《本草從新》[16]等,進一步將引經藥細化,設立了??茖僖浰?,并進一步拓展引經報使中“經”的概念,如將衛、氣、營、血、三焦、命門和腠理等均作為引經藥的作用范圍。該時期,諸多臨床經驗的提出和驗證為后續引經報使理論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至此,引經報使理論建立了完整的理論體系,成為中醫藥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 易水醫家對引經報使理論的學術貢獻

易水學派作為中醫學術流派之一,在傳承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臟腑辨證與遣藥制方理論體系。自張元素首次提出引經報使理論后,其弟子李東垣和王好古等人進一步對其進行了發展。

2.1 張元素首倡引經報使理論

張元素提出“古方今病不相能”的革新主張,在守正創新的基礎上,創立了臟腑寒熱虛實辨證學說,從臟腑五行生克制化理論指導疾病論治,開創性歸納總結藥物功用的臟腑分類,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引經報使理論體系。在臨床用藥中,張元素尤重引經藥運用。即在方中增加引經藥,以便引導方劑治療方向,使方有專主,進而提高療效。

張元素在《醫學啟源·卷之下·十二·用藥備旨》[8]記載“偏頭痛乃少陽也,非柴胡不能治;黃芩苦寒酒制炒,佐柴胡治上熱,為引用,故以為臣?!睆堦烧J為柴胡在此方中的作用除佐黃芩用以除熱外,還可作為少陽的引經藥,引導全方藥力直達少陽,這充分體現了張元素在臨證過程中通過引經藥來提高療效的治療觀點。[17]張元素還自創九味羌活湯,是具有四時發散解表作用的通用劑,方中細辛止少陰頭痛、白芷止陽明頭痛、川芎止少陽厥陰頭痛。張晟亦認為此方中,三味與羌活、蒼術合用是分經論治的基本結構,充分體現了其分經論治的觀點。筆者認為,此方體現了仲景的六經同治的思想,是對六經學說的繼承和發展。同時,也表明外感疾病的發生不一定是單一的某臟腑經絡受邪,這對后期溫病學說多角度治療思路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2.2 李東垣繼承升華引經報使理論

李東垣繼承并發揚了引經報使理論,如在治療頭痛方面,《醫學啟源》記載“頭痛須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經藥,太陽蔓荊,陽明白芷”,而李東垣進一步發揚為“治頭痛必用川芎,尚不愈,各加引經藥,太陽羌活,陽明白芷,少陽柴胡,太陰蒼術,厥陰吳茱萸,少陰細辛”(《本草綱目·十四卷·草之三》),同時增加了十二經引經藥的內容,根據臨床經驗總結了十二經瀉火藥,進一步拓展了引經藥的臨床應用。

此外,李東垣善用柴胡和升麻作為引經藥?!稏|垣試效方》[18]記載的普濟消毒飲中,用柴胡和升麻疏散風熱,行少陽、陽明之氣,可引藥上行,直達病所;再以桔梗為舟楫之載,不令下行。在其創立的補中益氣湯中,同樣用到了柴胡和升麻引清陽之氣上升,同時助陳皮理氣行滯,健脾和胃。此外,李東垣在用藥時還特別注意藥物炮制對引經作用的影響,比如普濟消毒飲,方中通過酒炒炮制黃芩和黃連的方法,使其專清上焦實熱,治大頭天行。

李東垣在《脾胃論·脾胃勝衰論》[19]一文中,對關于藥物“升降浮沉之道”進行了專門論述,即“今所立方中,有辛甘溫藥者,非獨用也,復有甘苦大寒之劑,亦非獨用也。以火酒二制為之使,引苦甘寒藥至頂,而復入于肝腎之下,此所謂升降浮沉之道,自耦而奇,奇而至耦者也”。李興華認為這里明言“以火酒二制為之使”,通過特殊的炮制方法,調整藥物升降浮沉屬性,體現了該學派“講究遣藥制方之法”的特點,并對后世“酒制升提”“生升熟降”等炮制理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中藥炮制學的影響深遠[20]。筆者認為其中亦表達了藥物引經的專屬性思想,可通過改變藥物藥性達到直達病所的目的,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2.3 王好古創新引經報使理論

王好古曾和李東垣一同求學于張元素,而后又因李東垣年長,師從李東垣。在繼承張、李二家的基礎上,王好古對引經報使理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創新,特別是其在傷寒金匱方劑的加減上,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王好古在其經典著作《此事難知》[21]中記載了諸多易水學派思想對經方臨證發揮的影響,并充分體現了他對引經報使理論在臨床的應用。以建中加木瓜柴胡湯為例,王好古將小建中湯中桂枝和芍藥的比例由1∶2改為2∶3,并加入木瓜和柴胡各五錢,來治療吐瀉轉筋,脅下痛,脈弦。小建中湯原方重用飴糖治療虛勞,體現了《內經》“勞者溫之”的理論,同時也是李東垣創立甘溫除熱法的重要理論基礎。而吐瀉之癥本就傷津耗氣,吐瀉之后筋脈失于濡養出現轉筋。由此可見,吐瀉轉筋之脅下痛當為吐瀉之后肝失所養所致,其與小建中湯之腹中痛異曲同工,故以小建中湯治之。此病病位在肝,小建中湯加酸溫之木瓜可入肝并舒筋活絡,加柴胡共做引經藥直達肝膽,正所謂“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者,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與小柴胡湯主之?!睂煞街畏ㄏ嘟Y合,暗合引經報使理論,集中體現了王好古的學術思想。

2.4 羅天益完善引經報使理論

羅天益作為李東垣的弟子,在其師理論基礎上,繼承并補充了引經報使理論,所成體系更加完善。在羅天益唯一傳世的著作《衛生寶鑒》[22]中,記載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方劑,對引經報使理論進行了諸多應用。

羅天益繼承了李東垣對升麻和柴胡引陽氣上升的運用方法,并對此進行了補充。例如主治清陽虧虛,不能上榮之頭痛的順氣和中湯,方中以人參、當歸、白術、炙甘草補血益氣,白芍斂陰益營,以上五味填中焦之氣,并使中焦氣血充實,為升提藥性奠定基礎,黃芪補氣并取其上升之性,配以升麻和柴胡,引氣上行頭目,在此基礎上又加川芎、蔓荊子、細辛三味藥,此三味為通利升浮之品,在升麻和柴胡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引藥上行頭目的功效,并均有止痛作用,配伍得當,可以說是引藥上行法治療理念的進一步發揮。

羅天益又有當歸丸一方,用治婦人血積,經血不調。其中以三棱、莪術、川芎破血行氣,當歸、赤芍、熟地補血活血兼備,佐以神曲破癥結,又加一味百草霜,引藥入肝經血分,直達病所,堪稱羅天益引經報使思想的典型應用。

3 引經報使理論現代科學詮釋

自古以來,隨著引經報使理論的發展,其完備的中醫理論體系已經形成,且形成了豐富的臨床用藥總結。然而,現代醫學仍無法完全解釋引進報使的具體機制,尤其在中藥引經機制分析僅限于川芎、桔梗、冰片、柴胡、牛膝等,針對其他藥物的研究十分有限?;诖?,筆者就引經報使相關研究做進一步概述。

3.1 尋找引經報使理論物質基礎

藥物的化學結構決定其藥理作用,藥物化學結構特點始終是連接理論與臨床效果的橋梁。目前,關于中藥現代化研究多集中于物質的提取和分離,但引經藥的物質基礎研究則相對緩慢,主要原因可能是現階段關于引經藥物發揮其引經作用的具體物質基礎尚不完全清楚,另一方面與檢測技術受限也有一定關系。

但就目前而言,學界也取得了一些可見成果,如麝香的引經作用基礎研究發現,高劑量麝香酮可明顯增加骨缺損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數量,提高干細胞因子和Fractalkine的表達水平,促進外源性藥物在體內向骨折處遷移的作用[23]。這與姜徽[24]的研究結果較為一致。由此可見,麝香酮作為麝香的主要活性化合物之一,可能是該藥發揮其引經作用的重要物質基礎。李榮偉等[25]通過動物實驗發現,冰片開放血腦屏障的主要機制是:冰片可升高下丘腦組胺和5-羥色胺的含量,從而發揮血腦屏障開放的介導作用。吳海霞等[26]通過動物研究發現,川芎揮發油可通過抑制P-gp蛋白表達,促進替莫唑胺進入膠質瘤細胞內,從而充分發揮其協同抗腫瘤的效果。此外,還有研究發現,桔梗中的單體成分α-菠菜甾醇可加快酒石酸泰樂菌素在小腸中的吸收,說明α-菠菜甾醇可能是桔梗引經的物質基礎[27]。

由此可知,引經報使的中藥引經成分可以促進其他藥物在靶器官中的吸收與分布,但仍缺乏確鑿的證據支持中藥引經物質基礎的存在。

3.2 探究引經報使理論的作用機制

近年來,中藥引經的機制分析成為中醫藥現代化研究的熱點領域,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筆者根據這些研究進一步總結和整理,梳理出引經報使的可能作用機制如下。

(1)增加藥物的溶解度,促進有效成分溶出。有學者認為[28],桔梗皂苷能通過增加藥物溶解度的作用,促進其他藥物的浸出,提高有效成分溶出,進而增加藥物治療效果。

(2)促進藥物透過各種生物屏障,增加藥物在靶器官中的分布。有學者報道稱[29]冰片能提高血腦屏障的通透性,并促進山萘酚向腦組織的轉運,達到增加靶組織的藥物濃度的目的,從而發揮其藥理效應;有學者分析認為[30],其主要機制可能與冰片能夠提高上皮交界處的通透性,促進藥物向透過血腦屏障有關。

(3)介導相關信號通路的釋放與表達。黃錦陽等[31]通過動物實驗發現,骨碎補總黃酮能通過提高新生骨組織中CD31、Emcn、slit3、ROBOmRNA的表達,加速誘導膜技術骨缺損區骨痂形成,對二期骨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4)提高細胞膜通透性,促進藥物吸收和滲透。吳慶知等[32]通過研究用不同濃度的冰片干預胰島素的口腔攝入,發現0.12%濃度的冰片就可對通過口腔黏膜吸收的胰島素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提示冰片能夠增加其它藥物通過黏膜的透過率,提升治療效果。

3.3 挖掘引經報使理論的現代臨床案例

引經藥可引導其他藥物直達病所,提高藥物治療的靶向性。因此,現代醫家根據引經報使理論靈活選用引經藥,從而實現增強療效的目的。如邵金階運用川芎引諸藥上行頭目、桂枝引諸藥至肩背手指等藥性來治療頸椎病,從而發揮其引經作用[33]。然而,引經藥不止局限于某藥,方劑整體也可作為引經藥使用,如名醫張炳厚運用川芎茶調散加減治療頭痛,運用五皮五藤飲類方加減治療皮膚病[34]。

值得注意的是,引經藥亦有其藥性,寒熱溫涼,升降浮沉。這點需要臨床工作者明晰,切勿犯虛虛實實之戒。只有合理運用引經藥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

4 總結與展望

引經報使理論是以易水學派歸經理論和藥物的升降浮沉學說為基礎創立的,它是歷代先賢對藥物作用范圍、藥性趨向、炮制方法、臨床應用和方劑配伍經驗的高度凝練總結,是中醫藥特色的突出體現,是易水學派對中醫藥理論系統的偉大貢獻。探尋易水學派引經報使理論的發源和發展脈絡,并對引經藥物進行現代化研究,是中醫藥現代化、標準化和世界化的必經之路。

隨著引經報使理論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為進一步探索其科學性和有效性,進一步闡述其科學內涵,很多學者將現代研究思路與易水學派引經報使理論相結合,主要包括基于傳統藥理學、高通量組學技術、分子生物學和網絡藥理學等方法的作用機理研究。通過上述研究可以發現,中藥復方中引經藥在復方和機體中都具有復雜非線性交互作用。引經藥在方劑中的比例、成分發生變化,效應也隨之發生變化。不同的引經藥的作用途徑、靶點、機制往往不同,其間關系呈現多樣性。

中醫學的現代化是當下醫學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由于缺乏標準、客觀量化指標,對疾病本質的揭示相對落后,限制了中醫藥國際化的進程[35]。同時,由于方劑組分配伍多樣、藥效成分眾多、作用機制繁雜,加之中醫傳統引經理論中的臟腑經絡與解剖學中的組織器官之間存在一定差異等問題,均為引經報使理論的現代科學研究增加了阻礙。因此,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科學方法對引經報使理論進行深入的系統研究,闡明引經報使的科學內涵,對促進中醫藥理論發展和國際化,最終反哺臨床用藥、創新藥品研發思路和提高臨床療效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猜你喜歡
李東垣柴胡理論
High-order harmonic generation of the cyclo[18]carbon molecule irradiated by circularly polarized laser pulse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李東垣“甘溫除熱法”的現代臨床應用
文萃報·周二版(2020年47期)2020-12-28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核桃柴胡間作技術
HPLC法同時測定柴胡桂枝湯中6種成分
10 種中藥制劑中柴胡的定量測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