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理論邏輯與現實意義

2023-11-30 06:41曾義芳谷松嶺
科學導報 2023年78期
關鍵詞:理論邏輯生態文明教育現實意義

曾義芳 谷松嶺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理論邏輯;現實意義

自從黨的十七大首次正式將“生態文明”這一概念寫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得到逐步提升,最終成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1]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偉大工程,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全社會共同努力并為之奮斗的事業。新時代大學生理應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對他們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提高他們的生態文明素質,是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訴求,蘊含著深刻的理論邏輯,凸顯出鮮明的現實意義。

開展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能夠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發揮思想引領作用。換言之,既可以為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美麗中國目標提供精神動力。從這一理論視角而言,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蘊含著深刻的理論邏輯。

第一,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有利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了許多樸素的生態思想,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民愛物”“眾生平等”等。通過開展生態文明教育,讓大學生了解和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并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生態文明理念,這將有利于傳統生態思想的創新性發展,從而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很好的傳承和弘揚。

第二,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有利于傳播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馬克思主義蘊含著豐富的生態思想,認為大自然是人的無機的身體。恩格斯指出,人類不應過分陶醉于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都會遭到自然界的報復。[2]通過開展生態文明教育,能夠把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傳授給大學生,使他們用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指導實踐,用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生態環境問題,這將有利于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的傳播和發展。

第三,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有利于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通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有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不僅有利于強化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增強他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而且能夠讓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高等教育領域落地生根。

生態文明教育是通過教育的方式使生態文明理念、可持續發展價值觀得到有效傳播,使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發展目標,從而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程。由此可見,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順應了時代需要,凸顯出鮮明的現實意義。

第一,是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客觀要求。對我國高校而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生態文明是文明演化過程中的一種新形態,體現了人類對文明價值的全新闡釋和準確把握,蘊含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色和本質要求,在指導大學生成長成才、提升綜合素質方面能夠發揮積極作用。這充分說明,我們可以把具備良好的生態道德素質作為評判大學生全面發展的標準之一。[3]人的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的目的和實踐基礎,素質教育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保障和必由之路,二者在本質和方向上具有一致性。生態文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內容之一,理應作為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國內各高校應當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導下,將與生態文明相關的理論知識、道德規范、法律制度等內容有機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生態文明教育的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協同育人體系,從而引導大學生形成完整的生態知識體系、樹立正確的生態倫理觀、塑造良好的生態人格,使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精神文明素質得到綜合提升,最終實現個人全面發展。

第二,是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應然之舉。從推動教育創新發展的角度而言,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價值體現在能夠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高等教育質量是一個國家發展現狀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內涵式發展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方向。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是指要通過優化教育結構和提升教學質量,使同樣規模、相似結構的高等教育發揮更大作用,產生更大的社會影響力,培養更多的高質量人才,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發展目標。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前沿陣地,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方面具有獨特優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應當緊密結合國家發展目標,為生態治理、環境保護領域培養更多優秀人才。這也決定了高校應當把生態文明知識納入教育教學體系,使之轉化為推動綠色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力支持。高校應當重新審視人才培養方案,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尤其要提高大學生的生態道德水平,促進自身全面發展;而實施生態文明教育,一方面能夠提升大學生的生態文明素質,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自覺踐行綠色生活理念,從而為生態文明建設培養高素質的參與主體,使這項工作具備強大的人力資源保障;另一方面能夠使高等教育教學體系更加完善,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各項事業。

第三,是順應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客觀需要。工業文明主導下的發展模式,雖然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但是也導致資源消耗加速、環境污染加重、生態惡化加劇、生物多樣性銳減,造成人與自然的關系空前緊張,生態危機在世界范圍內頻發。[4]為了破解這一生態難題,人類深刻反思自身行為,立足哲學高度審視生態環境問題,從價值觀角度尋找答案;基于人類的實踐探索,可持續發展價值觀呼之欲出,建設生態文明、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成為全球共識。若要提高我國生態治理能力和水平,增強環境保護效果,首先應當提升全社會的生態文明素質,從根本上扭轉人們無限膨脹的物質欲望,引導人們重新定位人與自然的關系。而要達到這些目的,就離不開生態文明教育在思想意識和價值取向上的正確引導。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偉大事業。大學生肩負著民族復興的使命,理應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和引領者;通過對他們開展生態文明教育,使其在增強自己生態文明意識的同時,也能夠影響和帶動周圍的人轉變觀念,正確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由此可見,加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關系到全社會生態文明素質的提升,進而影響到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陳廷榔.為生態文明建設立言立傳[J].綠葉,2022(06):47—48.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3]吳春麗.當代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思考[D].南華大學,2013:25.

[4]張云飛.試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創新[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22(04):17—21.

(作者單位:遵義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猜你喜歡
理論邏輯生態文明教育現實意義
村志在鄉村文化承傳中的現實意義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依賴與超越
列寧從嚴治黨的思想實踐及其現實啟示
大學生生態文明素養研究
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現狀研究
淺談供給側改革
將生態文明教育滲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學中
紅船精神融入創業教育的理論邏輯與實施策略
《怦然心動》的情感與現實意義
思索《鯢魚之亂》生態危機的現實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