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林業金融實踐SWOT 分析及戰略決策

2023-12-04 09:07李建鵑
臺灣農業探索 2023年3期
關鍵詞:分析

摘 要: 【目的/意義】為破除福建省林業金融產品和機制創新面臨的困難與阻礙,進一步強化政策扶持,盤活林業資源價值,為促進林業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提供戰略決策支持?!具^程/方法】基于南平、三明、龍巖等地林業金融專題調研,在大量查閱資料、搜集數據的基礎上,對福建省林業金融實踐進行SWOT 分析,探討福建林業金融優勢和劣勢,存在的機遇和挑戰,并據此提出相應的戰略決策建議?!窘Y果/結論】結果顯示,福建省林業金融創新具有生態體系完善、政策支持完備、綠色金融發展快速、實踐成果領先的優勢,但也存在創新資源、法律法規、信息數字化創新能力、創新激勵機制等方面的不足,面臨著林業產業發展、碳匯投融資需求增加、貸款貼息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向林業投資的發展機遇,以及高信貸風險、機制應用、收益平衡上的挑戰?;诖?,福建林業金融實踐戰略應選擇劣勢——機會(WO)戰略組合,以期推動福建林業金融創新提供決策參考,助力福建現代林業強省建設。

關鍵詞: 林業金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SWOT 分析;林業碳匯;林票

中圖分類號: F326.2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673?5617 ( 2023 ) 03?0068?08

SWOT Analysis and Strategic Decision on the Practice of Forestry Finance in Fujian Province

LI Jian-Juan

(Fujian Forestry Bureau/Fujian Institute of Forestry Survey and Planning, Fuzhou, Fujian 350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Meaning】In order to break the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faced by the innovation of forestry financialproducts and mechanisms in Fujian Province, and provide the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support for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policysupport, revitalizing the value of forestry resources, and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forestry ecological value into economicvalue. 【Methods/Procedures】Based on the special investigation of forestry finance in the regions such as Nanping, Sanming, andLongyan, and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and data collection, the SWOT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practice offorestry finance in Fujian Province.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forestry finance in Fujian wereexplored, and then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Results/Conclusions】The resultsshowed that the forestry financial innovation in Fujian Province had the advantages of perfect ecosystem, complete policy support,rapid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e, and leading practical achievements. However, there were also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aspectssuch as innovation resources, laws and regulations,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of information digitization, innovation incentivemechanisms, etc. It was fac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dustry, the increaseddemand for carbon sink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and the subsidized loans policies guiding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invest inforestry, as well as the challenges of high credit risk, mechanism application, and income balance. Based on this, the practicalstrategy of forestry finance in Fujian should choose the Weakness-Opportunities (WO) strategic combin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of forestry finance in Fujian, and assis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ujian smodern forestry strong province.

Key words: forestry finance;reform of collective forest rights system;SWOT analysis;forestry carbon sink;forest tickets

黨的二十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目標,而林業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1?2]。通過開展中國式林業現代化,可以加快形成優質高效多樣化的林業供給體系,在更高水平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最大程度調動各方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林業資源在推動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然而林木生長周期長、投資風險大,林業要產出效益必須走產業化、規?;缆?。隨著林業現代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前進,中國林業發展進入轉型升級期,林業產業化發展和產業技術升級都需要大量資本投入,僅靠財政資金無法持久支持發展林業[3],林業金融對于促進林業資本形成和資金流入的重要作用得以凸顯[4?5]。2002 年福建省率先在全國開展以“明晰所有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確保收益權”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讓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進入林業成為可能。2003 年林業投融資改革作為福建林改配套改革措施加以推進,盤活了林業資產、激活了生態價值、支撐了林業經濟增長。2008 年中央1 號文件全面吸收了福建林改經驗,并在全國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經過20 年的改革,福建省在林業金融實踐領域開辟了一條兼顧林業生態產品價值與經濟價值的綠色發展新道路。其中,武平縣林業區塊鏈金融服務平臺、三明“福林貸”、林業金融風險防控機制等經驗得到全國推廣,發揮了標桿作用。國際上林業金融研究歷史悠久,研究基礎雄厚,金融創新層出疊現。近年來國內有關林業金融的研究也十分活躍,林業金融工具創新與應用案例[6]、林業金融政策體系[7?8]、林業金融服務體系建設[9?11] 等研究開展得有聲有色,但研究基礎薄弱,且多針對縣市等較小區域[12],而綜合、系統、整體分析研究較少?;诖?,本文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標桿”福建省為例,對福建省林業金融實踐進行SWOT 分析,探討福建林業金融優勢和劣勢,存在的機遇和挑戰,提出相應的戰略決策,以期打通林業金融發展的“難點”“堵點”,更好地服務林業改革與發展,推動福建現代林業強省建設。

1 材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數據來源于福建省林業局官網——福建林業概況,《2021 年福建省林業統計年鑒》第2 部分主要指標和第3 部分歷年指標,2022 年福建省統計局,2022 年、2023 年1—5 月中國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相關資料;2022 年、2023 年1—6 月福建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相關資料,以及2023 年2 月—2023 年5 月實地調研采集的林業部門、金融機構、林農、林企問卷調查和訪談記錄。

1.2 分析方法

2023 年2—5 月,課題組在南平、三明、龍巖、沙縣、武平、明溪、順昌、光澤、邵武、永泰、德化、周寧等地開展林業金融專題調研,具體調查當地林業資源基本情況、林業改革發展情況、木材價格、涉林貸款投放、金融創新產品運行情況等,以及木材采伐管理機制與林業要素流轉存在問題、林業不良貸款處置,林業資產收儲、林票、林業碳票交易、林業碳匯開發、林木處置、林下經濟產業鏈等存在的困難與問題。通過現場走訪,與當地林業部門、金融機構、林企、林農等座談交流,查閱資料、進行比較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林業金融發展情況,共同探討如何匯聚合力破解林改難題、推動林業金融創新突破,并從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四個方面作SWOT 分析,提出戰略決策參考。

2 福建省林業金融實踐SWOT 分析

2.1 優勢分析(Strengths)

2.1.1 完善的生態體系優勢 福建省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具有完善的生態體系。根據林草濕與“國土三調”數據對接融合成果所示(表1),全省林地面積881.14 萬hm2, 森林面積807.72 萬hm2、居全國第13 位;森林覆蓋率65.12%,居全國第1 位;活立木蓄積量9.09 億m3,居全國第8 位;森林蓄積量8.07億m3,居全國第8 位;喬木林每公頃蓄積量121.64m3,居全國第3 位[13]。

福建省共建設各類自然保護地358 處,面積達102.55 萬hm2(含交叉重疊);擁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5 處,數量居全國第二,其中自然遺產(含雙遺產)2 處,世界地質公園2 處[13?14]。福建省各類自然保護地基本情況如表2 所示。全省80% 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各類典型生態系統、植被類型得到有效保護(表3)[13?16]。武夷山國家公園成為首批5 個國家公園之一,野生動植物物種數位居全國前列,生物多樣性豐富[17]。

2.1.2 政策支持的優勢 2000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極具前瞻性地提出“生態省”建設的戰略構想,親自謀劃推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大力實施林業“八大工程”,為福建林業改革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早在2003 年,福建省就將林業金融創新作為林改配套改革的重要措施加以推進。2008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2022 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持續推進林業改革發展的意見》,都對林業金融創新提出了要求。2022 年,中國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省林業局、省金融監管局、省財政廳等7 部門聯合出臺《關于持續優化福建省林業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福建林業金融工作圍繞加大林業發展重點領域和地區的金融支持、豐富林業金融的產品服務體系、提升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能力、強化林業金融外部配套保障4 個方面的“林十八條”展開。2023 年6 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出臺《關于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廣林權抵押貸款等特色信貸產品,探索開展林業碳匯預期收益權等貸款業務,探索多元化林業貸款融資模式,加大中長期信貸支持力度,支持林下經濟發展。

2.1.3 綠色金融快速發展的優勢 在良好的生態資源基礎上,福建省綠色金融發展迅速。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數據,2022 年福建綠色貸款余額6097.14 億元,同比增長48.3%,增速比2021 年末提高7.80%,全年新增綠色貸款1959.74 億元,比2021年增加了786.89 億元[18]。福建綠色金融體系架構健全,層次豐富呈現層次多樣化,以福建農信為主力的普惠金融機構將金融服務深入全省林地林場一線(表4),有效發揮了金融支農、支小、扶貧、扶綠的作用。

2.1.4 林業金融實踐成果領先的優勢 福建金融系統圍繞林業高質量發展在各地實際開展了一系列金融創新實踐。如2022 年,南平農信系統依托南平“森林生態銀行”的股權資產基礎推出了“福股貸”,集約經營所產生的收益可提高40%~50%。2019 年,順昌農信社創新推出“碳匯致富貸”綠色金融產品,聯合推出“一元碳匯”聯名貸記卡,推動“一元碳匯”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進工廠、進商店,計劃營建0.34 萬hm2碳中和林,預計年產森林碳匯量9.40 萬t。2021 年,三明沙縣農商銀行、興業銀行、郵儲銀行、農業銀行等開展了林業碳票授信貸款、林業碳票質押貸款、“福農·碳票貸”等相關業務。以“福林·固碳貸”為例,至2023 年6 月,已發放貸款682 戶、貸款余額7134.65 萬元,有效盤活了林業碳匯資源。此外,福建省金融機構還圍繞林農融資需求場景開拓了多樣化的林業金融創新。如2016 年,三明農商銀行針對林農貸款難、擔保難問題,創新推出了普惠金融產品“福林貸”,通過“銀行+村合作基金+林農”模式,實行整村推進、簡易評估、林權備案、內部處置、統一授信、隨借隨還,有效滿足了林農的貸款需求;2022 年,其在全面總結“福林貸”推廣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優化擔保方式、延長貸款期限、擴大支持領域等措施,在三明全轄推廣“福林貸2.0”產品,支持新型林業經營主體發展,至2023 年5 月末,三明全市“福林貸2.0”貸款余額4.38 億元,比年初新增2.97億元。2017 年,龍巖創新推出普惠金融產品“惠林卡”,林農憑借“身份證+林權證或從事林下經濟證明”即可直接申請貸款,已累計發放3.98 萬張,授信金額39.43 億元,用信余額25.08 億元,有效破解了林農融資難、融資貴難題,促進“森林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2023 年1 月,武平縣區塊鏈林業金融創新得到林業系統全國推廣。

2.2 劣勢分析(Weaknesses)

2.2.1 林業改革創新資源支持不足 福建省林業改革成果豐富,近年來針對盤活林地林木資產的創新經營模式紛紛落地,相關舉措具有一定的探索價值。但目前來看,集體林權制度的深化改革創新仍然大部分以試點性質為主,資產交易、質押、融資的上下游產業鏈政策機制仍未打通,發展可持續性不強[19?20]。以南平市“森林生態銀行”為例,“一戶一股權,一年一分紅”手段能保障林農有穩定可持續收入,但林農的股權證可質押、可繼承但不可流轉,資產流動性、收益率依然不高,“森林生態銀行”體系下林農每年分紅僅300~600 元/hm2;由于股權證不可流轉,在抵押貸款中抵押權無法實現,難以真正全面盤活林業資產。三明市計劃推動“林票”在福建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交易,將顯著提高林業資產收益權的交易流動性,但“林票”這一權益產品上市交易需要高度專業的交易制度和風險兜底機制進行保障,同時也依賴強有力的政策扶持,有待更多資源的投入傾斜。

2.2.2 森林資源管理法律法規存在局限性 2019 年12 月新修訂的《森林法》對森林經營、林地管理、林木采伐等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制度做出了許多重要調整,但是《森林法實施條例》《森林采伐更新管理辦法》等法規和政策尚未修改,給森林資源保護和利用帶來困難。林業要素流轉變現難,在抵押貸款中抵押權無法實現,銀行僅能對未來分紅進行處置,難以真正全面盤活林業資產。

2.2.3 林業金融信息數字化創新能力不足 林業金融的發展涉及林權地理區位確認、林權價值評估、林業碳匯計量等多項工作,但目前相關專業人員數量較少,信息數字化程度不高,價值評估沒有明確統一的標準模型,林業金融往往存在“評估難、管理難、處置難”的客觀問題,針對小微林農的金融服務往往只能依靠大量基層中小金融機構人員進行實地考察推動落地。

2.2.4 林業金融創新激勵機制缺失 林業生產經營具有高風險性,經營收益往往具有不確定性,這與商業銀行推行的穩健經營原則相矛盾[21]。目前缺乏有效的林業金融創新激勵機制,國內對符合環境法規、注重生態保護的綠色企業尚未建立獎勵機制。受資金、網點、監督、服務水平等限制,金融機構對涉林涉農投資重視不夠,執行林業金融政策動力不足,趨同將資金投放在周期短、金額小的非林項目中,難以滿足當前林農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22]。

2.3 機遇分析(Opportunities)

2.3.1 發達的林業產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林改以來,福建省著力將綠色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深入實施商品林、竹業、花卉苗木、林產工業,森林旅游工程等[23],全省林業產業取得了快速發展(圖1)。2022年福建省實現林業產業總產值7400 億元,同比增長5.4%,居全國前列[13],是2003 年697 億元的10.62 倍。福建省統計局核算的第一產業農林牧漁業產值中林業產值430 億元、增長5.0%。至2022 年底,福建現有規模以上林業企業2699 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225 家、境內外上市林業企業23 家,商品材及主要林產品產量均居全國前列。2013 年以來,福建每年從省級林業專項資金中安排專項用于扶持竹產業、林下經濟、生態旅游、花卉苗木等綠色富民產業發展和新型林業經營主體標準化建設,林業產業發展具有商業可持性,為金融機構帶來巨大林業投融資機會。

2.3.2 “雙碳”目標下林業碳匯投融資需求增加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 年第75 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爭于2030 年前到達峰值,努力爭取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疤歼_峰”指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達到歷史最高峰,之后不再增加而逐漸下降,“碳中和”為人類社會各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與吸收量相互抵消,即二氧化碳相對零排放。根據聯合國測算,為達成《巴黎協議》中控制氣溫升溫速度的要求,需增加資金投入90 萬億美元以上。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提出“雙碳”目標較晚且時效短,需要投入更為巨額資金。根據測算,未來30 年“碳中和”投資高達438 萬億元人民幣[24]。林業碳匯作為碳交易市場的核心交易標的之一,是碳金融創新的著力點,也是林業金融在生態領域的積極實踐。林業碳匯是林業林木碳減排量收益權價值的權益憑證,具備將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的功能屬性,真正讓“活樹”變“活錢”“不砍樹也致富”。福建省森林覆蓋面積廣闊,林業生態價值儲備豐富,是林業碳匯創新應用的重要根據地。早于2016 年,福建在全國率先啟動了林業碳匯交易試點,福建林業碳匯FFCER 被列為福建碳市場三大交易標的之一,至今累計完成林業碳匯交易和再交易391.13 萬t,成交額5890.43 萬元,成交量和成交額均為全國首位[25]。2022 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啟動林業碳匯試點建設,福建省三明市、龍巖市、南平市成功入選,進一步探索建立林業碳匯能力鞏固提升的經營模式、碳匯計量監測體系、生態補償的體制機制,推動林草碳匯參與“碳達峰、碳中和”,拓寬林業碳匯價值的實現路徑。根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信息,歐盟碳匯資產交易價格70~90 歐元/t;而國內林業碳匯資產交易價格50 元人民幣/t,處于價格低洼,林業碳匯價格有較大的上升空間,林業碳金融發展充滿機遇,前景廣闊。

2.3.3 林業貸款貼息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向林業投資 林業是一個生產周期長、回報率慢的產業,需要不斷地進行資金投入。林業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可以有效降低林農融資成本,調動林農融資積極性,有效緩解林業經營生產過程中資金短缺的問題,促進林業生產業務迅速推開并保持穩定增長態勢。福建省林業局網站公開數據顯示,2022 年起,福建省級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 萬元,對各類銀行發放的用于花卉種苗種植及設施設備購置、林下種植、森林資源培育貸款給予貼息補助。2023 年林業貸款貼息范圍增加了林產加工、林下經濟等貸款,林業貼息貸款半徑明顯增大,受益農戶明顯增多,有效發揮對金融支農支林農的引導作用。

2.4 挑戰分析(Threats)

2.4.1 林業存在較高信貸風險 林木生長周期長,需要長期融資,生產過程中又容易受到自然災害、森林火災、林業有害生物等破壞,森林經營風險高。相較于其他行業貸款,林業貸款風險大、不良率高。以林業金融主力軍福建省農信社為例,其公開數據顯示:2023 年第一季度福建農信表內林業貸款不良率為1.65%,高于全省農信各項貸款不良率0.31%;其中林農貸款不良率1.85%,高于各項貸款不良率0.51%。雖然福建省已建立林權收儲機制,并有林權收儲機構50 家,可各地運行情況參差不齊。一些地方收儲機構未開展林權收儲業務;個別地方林權收儲公司甚至因其他風險高的業務,資金鏈斷裂、無收儲能力;有的雖然有開展收儲業務,但收儲流程長、手續繁瑣,林權抵押不良資產收儲需經貸款催收、申請訴訟、判決執行、拍賣處置甚至二次流拍并重新評估等程序,最快需要4~5 個月時間,直接影響了金融資本進山入林的積極性。

2.4.2 林業碳匯創新機制應用仍存“堵點” 自2017年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暫停新項目簽發,國內現階段各地碳匯實踐大多以區域性碳匯創新為主。林業碳匯的流通高度依賴集中統一的交易體系建設,由于缺乏統一的碳匯計量方法、完善的區域性碳匯交易市場、健全的碳匯定價機制,目前區域性碳匯試點創新工作大多數也仍然以試點性質為主,實際價值未被廣泛認可[18,25?28]。由于福建省碳排放企業實際碳配額相對充裕,對碳排放權的外部購買需求不高,福建省碳交易市場整體交易不活躍,相較周邊省市福建林業碳匯(FFCER)價格保持較低水平。與此同時,南平、三明等地創新的“一元碳匯”“碳票”不是省級監管部門認可的碳配額的履約產品,目前只能運用于會議等活動自愿減排實現“碳中和”,以及在司法案件中判決被告人認購林業碳票替代修復生態環境,應用場景相對狹窄、交易數量不高,與地方碳匯試點“轉化森林生態價值,推動實現‘雙碳目標”的初始設計要求不匹配。由于區域性林業碳匯作為抵押物的內在價值不高,銀行開展以林業碳匯為基礎的金融服務內在驅動力不足,因此林業碳匯質押貸款產品目前均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25,29?32]。截至目前,大多數以區域性林業碳匯為抵押物的貸款實際還高度依賴借款人信用狀況,本質上依然是信用貸款,林農難以真正依靠林業碳匯實現受益。

2.4.3 森林生態保護與林業經營收益存在矛盾 除集體林地本身難以產生收益外,森林生態保護與林業經營收益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廣大林農信用意識普遍不強,對自身征信維護意識不強。林農經營的商品林如果被調整為生態公益林或認定為天然林,其往往不愿意繼續償還以該林權為抵押物的貸款,造成銀行不良風險。目前生態公益林實行禁限伐,天然林停止商業性采伐政策,部分地方政府還劃定了保護區、水源涵養林,集體林權經營收益與森林生態保護存在矛盾,降低林農收益的同時造成一定的金融風險。在不良貸款發生后,金融機構需要對相關抵押物進行處置時,因林權流轉交易渠道相對單一,導致變現困難。林權抵押權能難以實現,降低了金融機構向林農發放抵押貸款的意愿。

3 基于SWOT 分析的戰略決策

SWOT 分析4 種不同類型的戰略選擇:依靠內部優勢,利用外部機會的SO(優勢—機會)戰略組合;利用外部機會,彌補內部劣勢的WO(劣勢—機會)戰略組合; 利用內部優勢、規避外部威脅影響的ST(優勢—挑戰)戰略組合和減少內部劣勢,規避外部威脅的防御性WT(劣勢—機會)戰略組合。通過對福建省林業金融實踐SWOT 分析,得出相應的戰略矩陣(表5)。

3.1 優勢—機會戰略(SO)

重點把握福建省林業專項資金扶持的綠色富民產業,掌握鏈條上的經營主體數量、金融需求,積極落實林業貸款貼息政策,并利用好南平市、三明市、龍巖市國家級林業碳匯試點市的政策優勢,在政策領域先行先試。

3.2 劣勢—機會戰略(WO)

加大資金資源投入,參照海洋經濟發展項目,將林業地方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調整為中央和地方共同財政事權;并進一步深入開展“林票”交易試點工作,在國有林場先行先試,引入專業團隊搭建林票交易制度,加強政策監管嚴防金融風險,推動林業改革繼續深化;推廣符合林業生產經營周期相匹配的普惠林業金融產品,發揮林業金融線上融資平臺作用,提高林農及林業中小企業貸款可得性、便利性,更好地滿足林業融資需求;盡快修訂相關法規和政策,特別是出臺有利于商品林、工業原料林、速生豐產林經營利用的法規、政策,放活森林經營,促進引資入林;總結林權信息數字化評估系統落地經驗,加強福建省林地林木林權信息的數字化系統建設水平,建立銀行與林業部門的信息交流平臺,打造以林業要素平臺為支點、林業政策為支撐、產品服務為基礎的數智化林業金融服務體系;整合多部門資源,通過林業碳匯進一步撬動福建省林業經濟更好轉型,有效激發林農植綠護綠積極性;加強金融機構林業金融服務開展情況的監測和考核,將相關情況納入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范圍。強化正向激勵,探索簡便易行、客觀可量化的盡職認定標準、免責情形和問責要求,加快落實林業貸款盡職免責制度,穩定加大涉信貸投入。

3.3 優勢—挑戰戰略(ST)

強化林權收儲服務,探索引入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第三方社會資本,增加對林權收儲機構的資本金注入,提升其收儲服務能力,解決林業經營主體融資擔保問題和金融機構林權資產處置問題;加強碳匯交易頂層設計工作,引進專業碳匯評估人才,在部分縣市試點打造一套更好實現碳匯碳排放配額價值的創新機制,試行碳排放配額部分免費發放和部分有償發放,解決當前地方碳匯試點工作“小而散、多而弱、流通水平不高、缺少發展可持續性”等問題;提高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完善以政府購買服務為主的公益林管護機制,保護林農等林業經營者切實利益的同時,提高金融服務林業的意愿。

3.4 劣勢—機會戰略(WT)

認識到當前林業金融實踐的缺點和不足,完善相關政策制度,優化金融管理政策,對林業貸款投放多、創新效果明顯的銀行優先辦理再貸款、再貼息;適度提高涉林貸款風險容忍度,涉林貸款不良率高出金融機構自身各項貸款不良率目標3 個百分點以內的,可不作為監管評價扣分因素;探索“銀行+擔保+保險+收儲+森林經營”五位一體的組合開發模式,規避林業金融信貸風險;提升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立足福建特色,在機構、產品服務等方面創新突破,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充足的信貸資金。

4 總結

發展林業產業是促進林農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不斷深化,“雙碳”目標對林業金融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進一步完善政府服務體系,推動更多與林業發展具有良好協同效應的金融產品創新落地。從SWOT 戰略分析可知,林業金融實踐優勢主要體現在福建森林生態資源豐富和政策支持的大環境背景上,人們對林業資源保護的重視催生了林業金融,這是林業金融發展的物質基礎。盡管林業金融創新發展面臨支持政策有待健全完善,林業金融產品創新和金融服務力度有待提升;集體林權收益權的資本化證券化改革仍然大部分以試點性質為主,林業資產交易、質押、融資的上下游產業鏈政策機制有待打通,發展可持續性有待加強;林業碳匯的計量方法、交易市場、定價機制有待突破,實際價值有待挖掘等挑戰。但從整體而言,還是機遇大于挑戰。因此現階段福建林業金融實踐戰略應選擇WO(劣勢—機會)戰略組合,即加大資金資源投入,大力推廣普惠林業金融產品;推進林業改革發展,修訂完善森林資源管理法律法規;建立林地林木林權信息的數字化系統;不斷完善林業碳匯頂層設計,推進金融在林業碳匯中發揮作用,健全完善金融機構服務林業發展正向激勵機制;密切銀林合作,充分利用林業金融創新發展的機遇,創新林權增益機制,為福建現代林業強省建設引入金融活水。

參考文獻:

[1]方世南. 深刻領悟“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的重要意義[J].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3(3):8?16.

[2]丁帥.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 現代化[J]. 上海經濟研究,2023(5):29?40.

[3]丁建臣,趙丹丹. 突破中國林業金融發展壁壘的政策建議[J]. 林業經濟問題,2017,37(3):60?62,107.

[4]秦濤,田治威,潘煥學. 林業金融的研究進展述評與分析框架[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3):87?91.

[5]黃凌云,戴永務. 30 年來林業金融國內外研究前沿的演進歷程—基于知識圖譜可視化視角[J]. 林業經濟問題,2018,38(1):87?98,112.

[6]張建蕊. 林業金融創新的必要性及路徑研析——評《林業金融工具創新與應用案例》[J]. 林業經濟,2023,45(2):102.

[7]吳潔. 基于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江西林業金融政策體系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22:1?4.

[8]秦濤. 中國林業金融支持體系研究[D]. 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9:4?15.

[9]秦濤,丁可. 基于金融供給視角的我國林業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再思考[J]. 江蘇農業科學,2012,40(9):368?370.

[10]王藝潔. 林業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的優化途徑——評《林業金融學》. 林業經濟[J],2023,45(1):98.

[11]李梓寧. 供需視角下的林業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探索——評《林業金融學》. 林業經濟[J],2023,45(3):97.

[12]秦濤,田治威,潘煥學,等.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林業金融學科發展的構想——以北京林業大學為例[J]. 中國林業教育,2012,30(4):18?22.

[13]福建省林業局. 福建林業概況[N/OL]. (2022-06-01). http://lyj.fujian.gov.cn/gkxx/201906/t20190605_4893517.htm.

[14]唐揚龍,周原馳,岑伯軍. 明溪縣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探討[J].中南林業調查規劃,2023,42(1):51?55.

[15]楊夢琪,池夢,薇廖,等. 福建省自然保護地發展歷程及時空動態分析[J]. 森林與環境學報,2021,41(6):601?610.

[16]張雪,池夢薇,蘭思仁,等. 福建省自然保護地邊界交叉重疊的格局特征[J]. 風景園林,2021,28(8):106?112.

[17]楊堯,朱永明. 我國正式設立首批國家公園[J]. 生態經濟,2021,37(12):9?12.

[18]陳體珠. “雙碳”目標下完善綠色金融體系的政策建議——基于福建省綠色金融改革發展實踐[J]. 福建金融, 2022(5) :21?25.

[19]劉璨. 我國南方集體林區主要林業制度安排及績效分析[J]. 管理世界,2005(9):79?87.

[20]翁夏燕,陶寶山,朱臻. 林業補貼對農戶林權抵押貸款意愿的影響研究—基于浙江省建德和開化的農戶調查[J]. 林業經濟問題,2016,36(4):324?331.

[21]吳靜. 我國林業綠色信貸標準研究[D]. 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23:20?25.

[22]彭紅麗. 關于創新激勵機制促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思考[J].金融經濟,2018(16):33?34.

[23]福建省林業局課題組,李建鵑,蔡詩釵. 建立健全福建省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研究[J]. 發展研究,2022,39(10):15?21.

[24]段琳. 雙碳目標下綠色金融發展的SWOT 分析[J]. 中國商論,2022(7):67?69.

[25]福建省林業局,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聯合課題組. 構建福建省林業碳匯多元化交易體系的研究[J]. 發展研究,2023,40(5):72?76.

[26]POHJOLA J, LATURI J, LINTUNEN J, et al. Immediate and longrunimpacts of a forest carbon policy: a market-levelassessment withheterogeneous forest owners [J]. 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s, 2018,32: 94?105.

[27]梅園,綦久竑,馬駿. 發展林業碳匯交易市場[J]. 中國金融,2016(23):65?66.

[28]何桂梅,王鵬,徐斌,等. 國際林業碳匯交易變化分析及對我國的啟示[J]. 世界林業研究,2018,31(5):1?6.

[29]黃可權,藍永琳. 林業碳匯交易機制與政策體系[J]. 中國金融,2019(1):77?78.

[30]RAKATAMA A, PANDIT R, MA C B, et al. The costs and benefitsof RED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2016, 75: 103?111.

[31]PHAN T D, BROUWER R, DAVIDSON M D. A global survey andreview of the determinants of transaction costs of forestry carbonprojects[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7, 133(C): 1?10.

[32]吳偉光,孫婷,許騫騫,等. 林業碳匯政策對林業增匯的影響與啟示[J]. 林業經濟問題,2022,42(6):659?665.

猜你喜歡
分析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展趨勢分析
中西醫結合治療抑郁癥100例分析
在線教育與MOOC的比較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