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美鄉村視域下優秀農耕文化保護的困境和路徑

2023-12-04 07:39鄭銀平陳艷萍劉淑蘭
臺灣農業探索 2023年3期
關鍵詞:保護

鄭銀平 陳艷萍 劉淑蘭

摘 要: 【目的/意義】通過探索和美鄉村視域下優秀農耕文化保護的困境和路徑,以期為保護優秀農耕文化提供借鑒,為和美鄉村建設提供內驅力?!痉椒?過程】通過文獻查閱法、政策研究法、數據分析法和實證調查法歸納概括和美鄉村的基本內涵,分析和美鄉村視域下優秀農耕文化保護存在的困境,提出相應的路徑?!窘Y果/結論】結果顯示,在和美鄉村視域下優秀農耕文化存在流失加劇、業態有待拓展、思想空間受到沖擊、傳承乏力等困境。鑒于此,應從提升鄉村環境亮度、拓展鄉村產業廣度、增添鄉村文化溫度、提升鄉村治理效度出發,優化優秀農耕文化的保護空間、豐富優秀農耕文化產品業態、挖掘優秀農耕文化內涵、構建優秀農耕文化保護機制來實現優秀農耕文化的系統性保護、活態性傳承。

關鍵詞: 和美鄉村;優秀農耕文化;保護;農耕文明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673?5617 ( 2023 ) 03?0041?06

Dilemma and Path of the Protection of Excellent Farming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Countryside

ZHENG Yin-ping,CHEN Yan-ping,LIU Shu-lan

(College of Marxism,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Meaning】By exploring the dilemma and path of the protection of excellent farming culture from theperspective of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countryside, this study aim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excellentfarming culture and provide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countryside.【Methods/Procedures】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policy research, data analysis,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hebasic connotation of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countryside was summarized, and the dilemma of the protection of excellent farming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countryside was analyzed. Then, the corresponding paths were putforward.【Results/Conclus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ome difficulties in the excellent farming culture from theperspective of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countryside, such as the intensified cultural loss, the limi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industries, the impacted ideological space, and the weak inheritance. In view of this, it wa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protectionspace of excellent farming culture, enrich the format of excellent farming cultural products, excavate the connotation of excellentfarming culture, and construct the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excellent farming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thebrightness of rural environment, expanding the breadth of rural industry, 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of rural culture and improvingthe validity of rural governance, thus to realize the systematic protection and the dynamic inheritance of excellent farming culture.

Key words: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countryside;excellent farming culture;protection;farming civilization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 年12 月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強調“建設農業強國要體現中國特色,立足我國國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資源稟賦、農耕文明的歷史底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要求”,“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1]。和美鄉村建設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抓手,關乎人民福祉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蘊含了生態和諧、生產和合、生活和樂與組織有序之義。目前關于和美鄉村與優秀農耕文化的保護研究主要集中于優秀農耕文化對于鄉村建設的價值、傳承困境及實現路徑等方面。價值視角方面,如曹東勃等[2] 認為農耕文化是鄉村振興的倫理本源,有利于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沈鳳英等[3] 認為農耕文化對于保障糧食安全、發展可持續農業、構建和諧鄉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困境視角方面,如金紹榮等[4] 認為優秀農耕文化挖掘與創新不足、鄉村德治環境和氛圍有待優化、鄉村治理機制有待完善是優秀農耕文化嵌入鄉村治理的困境。路徑視角方面,如卓德雄等[5] 認為要將農耕文化的“自信”“有序”“淳樸”融入鄉村的自治、德治、法治中。目前和美鄉村研究主要集中于相關報道,學理成果相對較少;在和美鄉村視域下探討優秀農耕文化保護的研究成果更為少見。在和美鄉村視域下探索優秀農耕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不僅能夠豐富和美鄉村與優秀農耕文化的理論內涵,也有利于賡續農耕文明,助力和美鄉村建設,具有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意義。

1 和美鄉村的基本內涵

和美鄉村是生態美、產業旺、文化興、治理優的鄉村。理解和把握和美鄉村的基本內涵, “ 宜居”“宜業”“和美”是3 個關鍵要素?!耙司印睆泥l村的生態維度出發,倡導建立一個宜居舒適的居住環境,主張構建良好的自然生態與宜居的人文生態?!耙藰I”則從鄉村產業角度出發,旨在實現鄉村產業興旺與促進農民就近就業,主張通過弘揚“和”“合”理念,發展鄉村產品業態與促進鄉村產業融合;“和美”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不僅強調了鄉村的生態和諧與環境美麗,也強調了鄉村人文和諧與組織有序,具體體現在通過保護鄉村優秀傳統文化與汲取文化精神力量,豐富和美鄉村“和”的文化內涵與鄉民的精神世界。除此之外,鄉村組織有序才能保障和美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機制的完善??傊?,和美鄉村是一個蘊含生態和諧、生產和合、生活和樂、組織有序等內涵的鄉村系統。

2 和美鄉村視域下優秀農耕文化保護的困境

和美鄉村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優秀農耕文化是人們在長期農業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的體現鄉村精神信仰、交往方式、行為習慣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形態,包含了農耕物質文化與農耕非物質文化。其中農耕物質文化包含了農作物、農用建筑、農耕服飾、農耕器具等;農耕非物質文化包含了農耕習俗、農耕禮儀和農事文化等內容。優秀農耕文化能夠為和美鄉村提供生態基因、文化產品、精神力量和治理智慧。和美鄉村建設為優秀農耕文化保護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導向、平臺支撐和資金支持。近年來,黨和國家對優秀農耕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逐漸重視,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由于城鎮化、現代化、工業化的影響,優秀農耕文化的保護仍然面臨著困境。

2.1 鄉村生態空間弱化,優秀農耕文化流失加劇

良好生態是實現鄉村宜居的關鍵要素,也是優秀農耕文化的重要載體。在黨和國家日益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背景下,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也不斷提高,但由于部分鄉村建設缺乏科學規劃,鄉村生態空間弱化導致部分優秀農耕文化的載體在鄉村建設中逐漸流失。

2.1.1 規劃科學性不夠,優秀農耕文化底蘊體現不強 科學的規劃有利于營造鄉村良好的生態,保護優秀的農耕文化。但由于部分鄉村缺乏科學的規劃與指導,只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了生態效益,對優秀農耕文化實行“掠奪式”開發,導致許多優秀農耕文化資源受到破壞。如在鄉村建設中,大量現代化商鋪紛紛入駐農耕文化遺產地,用現代景觀取代原本的農耕建筑,致使許多農耕文化遺產地變身“大賣場”和“商業街”,失去了原本的文化氣息,不利于對農耕文化遺產的保護;同時對農耕文化遺產地過度開發也打破了其本身所具有的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不利于構建和美鄉村的和諧氛圍。

2.1.2 生態環境退化,優秀農耕文化傳承載體式微 隨著工業化與科學技術的發展,傳統農耕社會蘊含的種養結合、精耕細作、兼作套種等耕作模式被大量的化肥、農藥為主要內容的“石油農業”所取代,大量農耕工具與農耕技術幾近失傳,水源、山林、耕地等農耕資源也被無節制開采和使用,由此帶來了農耕資源的過度消耗與污染。一些農耕器具被隨意丟棄,農耕遺址被隨意破壞,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等問題層出不窮,不僅使優秀農耕文化的生存面臨危機,也不利于鄉村宜居環境的塑造。

2.2 鄉村產業結構低度化,優秀農耕文化業態有待拓展產業發展是和美鄉村建設的前提,也是拓展優秀農耕文化業態的有效路徑。優秀農耕文化能夠為鄉村產業升級提供特色的資源和產品。但是目前鄉村產業仍面臨著文化產業層次不高、科技賦能較弱的問題,限制了優秀農耕文化業態的拓展。

2.2.1 鄉村文化產業層次不高,優秀農耕文化資源轉化有待提高 由于我國現階段部分鄉村文化產業還處于粗放型的經營階段,鄉村文化產業開發層次較低,仍存在規模小、產業鏈短、附加值不高的問題,限制了優秀農耕文化的資源轉化能力。如目前鄉村旅游業主要還是以自然觀光為主,農耕文化的產業類型也主要停留在農耕博物館觀光項目、蔬菜瓜果采摘項目、農家樂等方面,深入到優秀農耕文化內涵與精神體驗的項目較少。同時,在文化產業的開發中,許多農耕遺產地的文化產業經營較少有龍頭企業帶動發展,而主要以個體、家庭或者作坊式生產為主,較難形成優秀農耕文化產品的生產規模。

2.2.2 鄉村文化產業科技賦能較弱,優秀農耕文化品牌效應有待提升 科技賦能能夠“以現代技術深層次嵌入式改造、升級、轉型傳統文化產業,增強文化產業內容、形式、傳播的現代性、時代性,豐富文化產業業態”[6]。但由于一方面,許多鄉村基礎設施相對不完善,配套技術和服務質量也有待提升,限制了優秀農耕文化品牌效應的形成。另一方面,由于鄉村技術賦能還相對較弱,優秀農耕文化的文化產品與服務監測、個性化推薦等為代表的服務體系還有待完善,文化產品多渠道發布等技術傳播也有待發展,從而限制了優秀農耕文化品牌效應的形成。

2.3 鄉村文化場域窄化,優秀農耕文化的思想空間受到沖擊

文化場域是提升鄉村“和美”氣質的內在靈魂,也是優秀農耕文化傳承的必要空間準備。近年來,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水平不斷提升。但城市化與工業化的發展,使得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交融日益密切,外來文化對本土文化的沖擊也愈發劇烈,對鄉土文化場域和農耕精神影響力產生了較大影響。

2.3.1 鄉土文化受到沖擊,優秀農耕文化思想空間被擠占 鄉土文化是和美鄉村建設的根脈,是優秀農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沖擊下,一些個體對外來文化甚是歡迎,對優秀農耕文化卻采取淡然與漠視的態度,認為農耕文化代表落后與封建的思想,應該被“束之高閣”。如西方的情人節、復活節等一些節日儀式在一些青年群體中備受歡迎,但是傳統節日如七夕節、端午節、中秋節的等具有農耕儀式感的節日卻漸漸淡出青年的生活場域。優秀農耕文化賴以生存的思想空間正在遭受外來文化的沖擊而逐漸式微。

2.3.2 鄉村精神生活日益多元,農耕精神影響力有待提升 鄉民精神生活積極向上是和美鄉村的內在體現,也是傳承農耕精神的內在動力。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鄉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是,物質生活條件的提升并沒帶來精神生活的必然豐富。相反,由于科技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提升了鄉民獲取信息的便捷度,使得鄉村的文化生活更加多元化,伴隨而來的還有一些不良的風氣,如低俗化、媚俗化、庸俗化的文藝活動仍在部分鄉村中展出。同時,鄉村的奢靡風、攀比風盛行,“天價彩禮”的現象也依然存在。這些不良之風如果不加以控制與處理,長此以往,將會削弱農耕社會中所固有的自強不息、團結友愛的農耕精神。

2.4 鄉村治理效能有待提升,優秀農耕文化傳承乏力

鄉村作為優秀農耕文化保護的主要場域,其治理效能影響了和美鄉村建設的實際效度,也影響了優秀農耕文化的保護效果。近年來,鄉村精英的集體離場、鄉村治理機制有待完善等仍然制約著優秀農耕文化傳承。

2.4.1 鄉村精英離場,優秀農耕文化保護面臨“無心”局面 鄉民是鄉村治理的重要力量,也是農耕文化保護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近年來,鄉村精英的集體離場,使得優秀農耕文化的保護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從1978—2021 年,我國鄉村人口減少約2.9 億人,每年平均減少約678 萬人,鄉村人口比重從82.08% 減少到35.28%。代際傳播是傳承優秀農耕文化的主要方式。鄉村人口的大量流失,使得優秀農耕文化的傳承面臨危機。同時,由于部分鄉村精英的長期離鄉,也使其失去了對傳統農耕社會的依戀與敬畏,使得基于農耕文明的鄉村文化秩序失去平衡。如在福建省s 村調研,景區講解員J談到優秀農耕文化的表現形式——布袋戲的傳承人時指出:“非遺老師大概16 歲就開始從事這個行業,每天都要練基本功。就是要練手指劈叉,劈叉角度基本上是90°。他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拇指劈叉40 分鐘到1 個小時,每天周而復始地訓練,現在年輕人有的很有興趣,但是堅持不了多久,就做不下去了。而且這個收益見效比較慢,很多人因為經濟壓力也沒有堅持,去外地打工了?!?/p>

2.4.2 鄉村治理機制有待完善,優秀農耕文化保護面臨“無感”的局面 政府作為優秀農耕文化保護的主導力量,在政策制定、資金投入、人員組織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優秀農耕文化保護經費緊缺的問題仍然存在。如國家級、省級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金投入較多,但是市級、縣級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資金仍然不足。此外,監管機制也有待完善,部分優秀農耕文化在消費中被“物化”。在現代化消費中,由于“唯利是圖、金錢至上”的商業邏輯,加之文化市場的監管機制的失調,鄉村的優秀農耕文化遺產被過度商業化而出現了變異與肢解,甚至為了刻意迎合市場而出現了低俗化、媚俗化的文化作品。

3 和美鄉村視域下優秀農耕文化保護的路徑選擇

和美鄉村建設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如何在和美鄉村建設中保護優秀農耕文化至關重要。同時,優秀農耕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也是建設和美鄉村的價值訴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在發掘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不斷推進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實踐”[7]。因此,要以和美鄉村建設為抓手,從鄉村環境、產業、文化、治理等角度出發,促進優秀農耕文化保護與傳承。

3.1 提升鄉村環境亮度,優化優秀農耕文化保護空間

提升鄉村環境亮度即要通過樹立生態意識,改善鄉村生態空間來營造宜居的鄉村環境,從而優化優秀農耕文化的保護空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突出村莊的生態涵養功能,保護好林草、溪流、山村等生態細胞,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8]。這要求在和美鄉村建設中要保持規劃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通過改善鄉村生態空間來優化優秀農耕文化的保護空間。

3.1.1 提升鄉村規劃合理性,適度開發優秀農耕文化 和美鄉村視域下保護優秀農耕文化,是為了釋放其生態功能與經濟功能,增進人民的福祉,而不是運動式的跟風與炒作。因此,在和美鄉村建設進程中要保持鄉村規劃的合理性,對優秀農耕文化資源開發有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8]。和美鄉村建設也應注重傳統村落、農耕技藝、農耕民俗等優秀農耕文化載體的保護,留住鄉愁。尤其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要尊重優秀農耕文化資源的自然肌理,結合現代需求進行開發,避免出現“千村一面”“農民上樓”的現象。

3.1.2 改善鄉村生態空間,保護優秀農耕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鄉村文明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主體,村莊是這種文明的載體,耕讀文明是我們的軟實力”[8]。優秀農耕文化的保護是以人民生產生活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作為依托。因此,在和美鄉村建設中要注重鄉村的生態環境保護,以促進優秀農耕文化的傳承。具體可結合鄉村的環境特點、人文景觀、生態基礎等核心內容,加強和美鄉村的科學規劃,將優秀農耕文化蘊含的“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等理念與自然環境改善相結合,通過設立生態文化保護區、生態經濟景觀等方式構建鄉村生態綜合體,傳承優秀農耕文化。

3.2 拓展鄉村產業廣度,豐富優秀農耕文化產品業態

拓展鄉村產業廣度要注重在鄉村產業中注入資源與品牌要素,促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拓展鄉村產業廣度是促進鄉村生產和合的必然要求,也是豐富優秀農耕文化產品業態的必然舉措。我國是農耕文化資源大國,要通過加強產業布局來活化優秀農耕文化資源,從而將其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3.2.1 發展鄉村特色產業,豐富優秀農耕文化產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產業振興要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土”講的是基于一方水土,開發鄉土資源;“特”講的是突出地域特點,體現當地風情;“產”講的是真正建成產業,形成集群[9]。和美鄉村建設要立足于鄉村的獨特功能,突出鄉村特色與地域特色。因此,要立足于優秀農耕文化資源的獨特性、地域性發展具有鄉村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鄉村文化產業。例如,將農業文化遺產與農業觀光產業結合起來發展農文旅、將傳統建筑與鄉村旅游業結合起來發展民宿旅游業、將農耕工藝品與農副產品加工業結合起來開發文創產品,在豐富優秀的農耕文化產品的同時發展鄉村特色產業。

3.2.2 打造鄉村文化品牌,形成優秀農耕文化品牌效應 我國的優秀農耕文化種類繁多、內涵豐富,具有地方性、民族性與時代性的特征。應依托文旅融合導向,打造具有特色的鄉村文化品牌。一方面,依托媒體矩陣,形成品牌效應。如通過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網絡直播等新興媒體,建立數字化平臺,打造強鄉村文化與優秀農耕文化的宣傳矩陣;通過影視制作、電視節目等多種創意的營銷方式,加強宣傳,開展“鄉村+農耕文化+產業+旅游”的發展模式,提升優秀農耕文化的品牌影響力。除此之外,以中國農民豐收節、中秋節等節日為載體,開展鄉村文化活動,并將農耕禮儀、農耕習俗、農耕戲曲等內容融入群眾性文化活動中,形成集群效應和品牌特色。

3.3 增添鄉村文化溫度,挖掘優秀農耕文化內涵

增添鄉村文化溫度即要挖掘鄉土文化,喚醒個體鄉土記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8]。因此,和美鄉村建設應注重鄉土文化的保護,通過教育、實踐等方式提升個體對鄉土文化與優秀農耕文化的感知度,從而為和美鄉村建設增添人文色彩。

3.3.1 保護鄉土文化,優化優秀農耕文化保護的思想空間 優化優秀農耕文化保護的思想空間歸根結底要增強對本土文化的自信。這要求:一方面在和美鄉村建設中要通過教育、宣傳、培訓,改善個體對優秀農耕文化漠視的態度,積極參與到優秀農耕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中,從而成為和美鄉村建設與優秀農耕文化保護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展現優秀農耕文化的價值。通過組織開展農耕文化、歷史文化展覽,系統地向公眾介紹農耕社會時期的特色與歷史,增強個體對優秀農耕文化的興趣;同時,應組織開展貼近鄉村生活的農耕文化活動,充分展示農耕社會時期所具有的團結協作、自強不息的農耕精神,提升群眾對于農耕文明的文化自信與自覺,從而將文化自覺上升為文化實踐,參與到優秀農耕文化的保護與和美鄉村建設進程中。

3.3.2 優化鄉村教育體系,提升個體對優秀文化的感知與興趣 只有從小培育青少年對優秀農耕文化的興趣,農耕文明的根才能扎得深、扎得牢。為此,要將和美鄉村相關內容與優秀農耕文化融入鄉村教育體系中,通過加強師資力量、構建和美鄉村與優秀農耕文化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來普及和美鄉村與優秀農耕文化的內涵、價值和實現路徑,提升個體對和美鄉村與優秀農耕文化的感知度。同時引導青少年在研習所、農耕實踐活動中增強對優秀農耕文化與和美鄉村建設的體驗,提升其對于優秀農耕文化及和美鄉村建設的認識與興趣。

3.4 強化鄉村治理效度,構建優秀農耕文化保護機制

強化鄉村治理效度即要通過培育鄉村精英、完善鄉村文化保護機制等方式提升鄉村文化治理能力,從而為優秀農耕文化保護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在和美鄉村建設中要提升鄉村治理效能來構建優秀農耕文化的保護機制。

3.4.1 優化鄉村人文空間,培育優秀農耕文化傳承人才 “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9]。鄉村人文環境的優化關系到鄉村治理效度,也關系到優秀農耕文化的傳承主體。因此,在和美鄉村建設中要改善鄉村人文環境,培育優秀農耕文化的傳承人才。一是拓寬鄉村人才引進渠道,培養優秀農耕文化傳承的主力軍。一方面,各級黨委、政府要針對優秀農耕文化傳承人才制定相應的人才引進政策,提高和美鄉村建設人才的待遇,吸引有知識、有技術的人才回流鄉村,成為和美鄉村及優秀農耕文化保護的中流砥柱。另一方面,通過幫助青年“創造機會、暢通渠道、營造環境,幫助解決職業發展、社會保障等后顧之憂,讓其留得下、能創業” [9]。二是提升優秀農耕文化傳承人待遇。農耕文化遺產保護帶頭人、傳承人均是傳承優秀農耕文化的重要人才,只有不斷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才能激發優秀農耕文化的系統保護與活態傳承。因此,要在和美鄉村建設中保障優秀農耕文化傳承人的主體地位,并完善相關的利益保障機制。通過對傳承人的生活狀況、待遇狀況進行調查、訪問,提升優秀農耕文化保護人才的待遇,對沒有固定收入的傳承人給予一定的補貼,同時完善傳承人的獎勵機制,提高其社會地位。

3.4.2 完善鄉村文化保護機制,促進優秀農耕文化活態傳承 一是政府要提供穩定持續的資金支持,這是保護優秀農耕文化的物質保障。政府應當把優秀農耕文化保護成本納入到當地經濟發展的總體發展規劃中,堅持財政保障優先,設立優秀農耕文化保護專項資金,形成穩定的文化保護投入增長機制。二是構建以政府為主導,文化企事業單位、社會文化組織協會及鄉民個體多元參與的優秀農耕文化保護與傳承機制,鼓勵相關企事業單位與地方高校建立產學研聯合機制,重點開展優秀農耕文化的生產性保護與活態性傳承的保護研究。除此之外,政府及文旅相關部門作為文化發展智庫,應為優秀農耕文化的保護提供理論與業務指導,促進優秀農耕文化保護與開發、傳承與發展相結合。

4 結語

燦若星河的優秀農耕文化是和美鄉村建設的重要資源,也是農業強國的不竭動力,更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抓手。要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把握優秀農耕文化傳承的現實意義,處理好文化自覺與文化實踐的關系、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關系、外在塑形與內在鑄魂的關系、資源開發與文化保護的關系,從而建設一個宜居宜業相統一、生態美與人文興相協調、提升公共服務與強化治理相配套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注入強大力量。

參考文獻:

[1]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 切實抓好農業農村工作[N]. 人民日報,2022?12?25(1).

[2]曹東勃,宋銳. 農耕文化:鄉村振興的倫理本源[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3):144?153.

[3]沈鳳英,秦麗娟. 農耕文化與鄉村旅游[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20:57?81.

[4]金紹榮,張應良. 優秀農耕文化嵌入鄉村社會治理:圖景、困境與路徑[J]. 探索,2018(4):150?156.

[5]卓德雄. 讓優秀農耕文化融入鄉村治理[J]. 人民論壇,2019(14):56?57.

[6]孫茹茹. 科技賦能助推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J]. 中國發展觀察,2020(Z8):99?102.

[7]習近平向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致賀信[N]. 人民日報,2022?07?19(1).

[8]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論述摘編[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

[9]習近平.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EB/OL].(2023?03?15). 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3-03/15/c_1129432282.htm.

猜你喜歡
保護
洛陽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探討
從四會古法造紙工藝的傳承談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江西武寧打鼓歌保護和傳承的路徑探討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方式初探
芻議增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途
淺談遺址公園的保護
反滲透長期停用保護方法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