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源配置視角下數字普惠金融對區域創新創業的影響研究

2023-12-07 02:27曹裕楊方杰劉凡璠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數字普惠金融人力資本

曹?!罘浇堋⒎箔[

[摘要] 基于中國 2011-2019 年 31 個?。▍^、市)面板數據,通過計量經濟模型分析了數字普惠金融對區域創新創業的影響,并檢驗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人力資本在該過程中的傳導作用和調節效應,研究發現,數字普惠金融顯著促進了區域創新創業,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將通過遮掩效應在其中產生傳導作用。人力資本弱化了數字普惠金融對區域創新創業的影響,可圍繞數字普惠金融的生態構建、金融資源配置、外部條件改善等方面提升區域創新創業水平。

[關鍵詞] 數字普惠金融;區域創新創業;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人力資本

[中圖分類號]? F40;F8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8-1763(2023)06-0036-08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on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Allocation CAO Yu YANG Fangjie LIU Fanfan

(1.Business Schoo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410083, China;

2.Hunan Federation of Social Sciences, Changsha41000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s panel data of 31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11 to 2019, analyzes the impac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on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rough an econometric model, and tests the transmission and regulatory effects of financial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and human capital in this process.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significantly promotes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resource allocation will have a transmission effect through the masking effect, while human capital weakens the impac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on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 level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an be improved around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financial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external conditions.

Key words: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llocation; human capital

一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國家“十四五”規劃中也強調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表明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2022年,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已實現日均凈增企業數超過1萬戶,市場主體用戶超1.6億戶,較10年前增加近2倍;同時,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我國發明專利數421.2萬件,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突破14萬億元,發明專利有效量居世界首位。但是,創新創業受到金融影響,我國不完善的金融市場導致大部分企業仍處于“金融抑制”環境[1],難以維持自身發展。據市場監管總局統計,2021年全國企業注銷349.1萬戶,個體工商戶注銷961.9萬戶,46萬家企業倒閉。企業創新創業受到嚴重制約。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以及區塊鏈等新興數字技術的發展,我國政府大力部署和實施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戰略,旨在通過其低成本、廣覆蓋和高效率等優勢來擴大金融服務的范圍和對象,解決傳統金融信貸供給不足等問題,破除創新創業過程中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2-5]。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易綱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2年我國普惠小微貸款的余額接近24萬億元,授信戶數超過5600萬戶,有效緩解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壓力。盡管數字普惠金融已被證實能夠提高企業的創新創業水平,但其內在機理還有待檢驗。加之現實中金融資源往往優先支持國有企業發展,效率高的民營企業難以獲得融資,存在金融資源錯配問題[4,6,7],抑制企業創新創業發展。因此,數字普惠金融能否緩解金融資源錯配現象,進而提升企業創新創業能力,值得進一步研究。

二 文獻回顧

早期金融方面的研究并未與創新創業活動相聯系,直到1957年,國際上才有學者對金融與創新協同關系進行了研究。美國經濟學家R.M.Solow曾強調,創新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砝碼,在現代化城市發展規劃中應被置于核心地位[8]。近年來,我國逐漸擺脫了“重產值、輕研發”的舊況,開始注重核心技術的研發和利用,以增強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9]。相較于其他投資活動,創新投資的風險更大,周期更長[10],既需要政府的支持,也需要金融的保障[11]。針對金融發展是否能促進創新這個議題,許多學者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對創新在國家、產業、企業三個不同領域的作用進行了研究,得出了金融發展對提高創新水平具有明顯作用的結論[12-14]。但隨著我國金融的快速發展,相繼有學者發現當金融發展超過一定水平時,創新能力會相應降低[15]。因此,創新的融資難題需要完善的金融體系來緩解[16]。金融與創業活動的影響主要從微觀環境和宏觀環境兩個視角來展開研究。在微觀環境中,學者普遍認為創業活動的開展受到企業家個體差異和創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17-19]。在宏觀環境中,由于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體系的特殊性,創業活動所處的社會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滯后于經濟發展速度,表現為法律素養落后導致的產權意識薄弱、不適宜的資源配置方案問題所導致的高權力距離現象等[20-22]。

數字普惠金融為創新創業活動提供了優越的發展平臺。國內關于數字普惠金融對創新創業活動影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一是微觀層面,研究數字普惠金融對個人創新創業的影響。例如謝絢麗等發現數字金融對個體、農戶創業和創業績效發揮了正面效益[3]。二是宏觀層面,著重研究數字普惠金融對社會創新創業環境的影響[23-25]。張勛等指出,數字金融的發展對農村居民創業起到一定的幫助,并有利于創業機會實現均等化 [26]。上述文獻為研究數字普惠金融對創新創業的影響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但目前關于數字普惠金融與創新創業的研究,主要研究數字普惠金融對創新創業的直接影響,均得出數字普惠金融能顯著促進城市或區域創新創業的結論 [27-29]。陸鳳芝等發現數字普惠金融能顯著提高城市創新創業質量,具體通過擴大信貸供給和提升金融效率實現[30],但缺乏從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視角展開的研究。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能夠增加企業融資模式、拓寬融資渠道,從而促進創新創業活動。為了彌補現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將研究數字普惠金融對我國創新創業水平的主要影響,并運用中介效應模型來驗證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是否能在數字普惠金融影響創新創業發展的過程中起到傳導作用,由此提出管理見解。

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數字普惠金融對創新創業的直接影響機制

數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與互聯網融合而成的產物,擁有包容和普惠的特點,相較于其他金融產品,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的范圍更廣、速度更快、效果更明顯,能極大程度緩解我國中小企業存在的融資難題,符合我國創新創業的大環境。對于居民,數字普惠金融通過對金融服務模式和產品的創新與開發,降低了居民使用數字普惠金融的門檻,打造集貸款、支付、儲蓄為一身的支付平臺,如支付寶、微信等,不僅能為居民提供便利的消費[31],還能增加居民財富從而促進創業活動的開展[32]。對于企業,數字普惠金融能通過線上信貸服務、線上投資產品等方式打破地域之間的限制,在提高信息可獲得性的同時,將資金更好地服務到偏遠地區的中小企業,進一步提升當地市場活力,增加創新創業機會。此外,區塊鏈等新興數字技術的利用使得企業和個人的金融資源透明化,有利于加深各主體之間的融合與交流,促進各地區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诖?,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能正向促進創新創業水平的提高。

(二)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對數字普惠金融與創新創業水平關系的傳導作用

隨著現代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資源錯配現象日漸突出,盡管某些中小微企業擁有更高的經濟效益和更強的創新活躍度,金融資源仍會優先分配給資歷高、規模大的企業,使得很多中小微企業面臨融資難的困境[33,34]。因此,金融系統的合理健康發展對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困境顯得十分重要。數字普惠金融作為金融業新興產品,可通過拓寬融資途徑和提升融資效率等途徑有效彌補傳統金融服務存在的缺陷,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降低金融資源的錯配程度,為各主體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提供良好的資金支持和便捷服務[13,35]。然而,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是否真的能促進創新創業仍有爭議,有學者認為完善健全的金融投資系統能解決企業在技術研發創新時所面臨的資金困難[36],合理配置金融資產使得企業有更多方面的融資渠道[37]。也有學者認為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對創新創業的發展存在抑制作用;苗文龍等發現當企業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超過一定數值后會抑制企業創新行為,阻礙企業的發展[38],謝家智等也發現非金融類企業配置金融資產與企業的創新能力呈負相關關系[39]。由此可見,一味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并不一定會促使創新創業得到健康穩定發展?;诖?,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a: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在數字普惠金融與創新創業水平之間起到傳導作用,即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越高,創新創業水平越高。

H2b: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在數字普惠金融與創新創業水平之間起到遮掩效應,即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越低,創新創業水平越高。

(三)人力資本對數字普惠金融與創新創業水平關系的調節作用

人力資本是勞動者自身所擁有的知識、能力和素養,其可以通過接受良好的教育、系統的培訓等過程積累。人力資本的積累越多,越能提升創新創業水平,從而促進經濟增長[40]。企業在創新創業過程中,需要創業者具備充足的經驗,較高的人力資本水平有利于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選擇正確的方向和合適的戰略。數字普惠金融不僅能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從而緩解企業融資困境,還能通過支持研發新型技術促進企業開展創新創業活動,進一步提升區域創新創業水平。有學者認為當企業在進行投資活動時,擁有數量更多、質量更高的人力資本的企業能取得更優的績效,同時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41,42]。由此發現,在人力資本水平更高的地方,數字普惠金融將更能促進區域創新創業發展?;诖?,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3:人力資本調節了數字普惠金融與創新創業水平的正向關系,即人力資本水平越高,數字普惠金融對創新創業的促進作用越強。

基于以上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數字普惠金融對區域創新創業的傳導機制如圖1所示。

四模型設定與數據選取

(一)計量模型設定

1. 數字普惠金融推動創新創業發展模型

根據研究假設和理論框架,可得計量模型如下:

ln inn=α+αln difi+αcontrol+λ+η+ε (1)

其中,ln innit代表i區域在t時期的創新創業水平,ln difiit代表i區域在t時期的數字普惠金融指數,controlit為影響創新創業水平的控制變量,λi和ηt分別為個體和時間固定效應,εit為隨機項。α0表示模型的橫截項,α1為數字普惠金融系數,系數大小及方向反映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對區域創新創業的影響。

2.中介效應模型

為進一步檢驗數字普惠金融對區域創新創業的影響,本文選取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作為中介變量,參考溫忠麟等[43]提出的中介效應模型及檢驗步驟,對兩者進行深入分析,具體模型如下:

ln fin=b+bln difi+bcontrol+λ+η+ε (2)

ln inn=c+cln difi+cln fin+ccontrol+λ+η+ε (3)

其中,ln fin表示中介變量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其余變量的定義與模型(1)相同。模型(2)的b反映了數字普惠金融對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模型(3)的c反映了數字普惠金融對區域創新創業的直接影響,c反映了在控制數字普惠金融后,中介變量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對區域創新創業的影響。本文將進行Sobel檢驗,證明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是否具有中介效應,如果Sobel檢驗結果呈現顯著性,則說明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存在中介效應;如果Sobel檢驗結果不顯著,則說明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不存在中介效應,同時比較bc與c的符號,若符號相反則表明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存在遮掩效應。

(二)指標與數據來源

1. 被解釋變量

區域創新創業(ln inn)。本文采用北京大學企業大數據研究中心主導編制的中國區域創新創業指數來衡量,其中子維度為新建企業、吸引外來投資、吸引風險投資、專利授權、商標注冊。

2. 核心解釋變量

數字普惠金融(ln difi)。本文采用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編制的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來衡量,其中子維度為數字普惠金融的覆蓋廣度(ln coverage)、使用深度(ln usage)和數字化程度(ln digitization),考察以上維度發展對區域創新創業的影響。

3. 中介變量

金融資源配置效率(ln fin)。本文借鑒現有研究成果[6],運用超效率DEA模型測算我國各省份的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其中投入指標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產出指標為地區生產總值。

4.調節變量

人力資本(ln hc)。本文選取各區域平均受教育年限衡量人力資本。計算公式為

平均受教育年限=(文盲人數×1+小學學歷人數×6+初中學歷人數×9+高中和中專學歷人數×12+大專及本科以上學歷人數×16)/6歲以上人口總數

5.控制變量

市場化水平(ln mar),用各省份的市場化指數表示;經濟發展程度(ln pgdp),用各省人均GDP表示;科技研發水平(ln rd),用科學支出占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比值來衡量;產業發展水平(ln is),用各地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表示。

(三)數據說明與描述性統計

為使各變量統一,本文對所有變量數據進行對數化處理,由于現有數據更新問題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響,選取2011-2019年我國31個?。▍^、市)面板數據,除數字普惠金融和區域創新創業,其余數據來源于Wind、中國統計年鑒等網絡數據庫。各變量處理后的結果如表1所示。

五實證分析

(一)基準回歸結果

表2展示了數字普惠金融對區域創新創業的影響結果,第2列報告了數字普惠金融指數相應的系數值及顯著度。第3、4、5列分別報告了數字普惠金融的覆蓋廣度(ln coverage)、使用深度(ln usage)和數字化程度(ln digitization)對區域創新創業的影響。其中,覆蓋廣度衡量了各區域用戶的電子賬戶數;使用深度包括信貸、保險、投資等五類業務,衡量了各區域實際使用互聯網金融服務的人數;數字化程度也稱數字服務的支持程度,衡量了各區域在數字普惠金融交易過程中是否具備便利性和低成本。

由表2可知:第一,數字普惠金融(ln difi)對區域創新創業的影響系數為0.326,通過了1%顯著性檢驗,表明我國數字普惠金融對區域創新創業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假設H1成立。第二,通過分析數字普惠金融三項子維度的回歸結果,發現覆蓋廣度(ln coverage)通過1%顯著性檢驗,表明增加數字普惠金融的覆蓋廣度能提升創新創業水平,數字普惠金融業務涉及的范圍越大,就有越多的主體享受到金融服務,進而促進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使用深度(ln usage)通過1%顯著性檢驗,說明數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能提升區域創新創業水平,且隨著使用深度的深入,各種金融產品和金融業務更能服務到有需要的居民和企業,緩解了融資困境,有效促進創新創業水平的提升;數字化程度(ln digitization)系數為-0.131,在5%的水平下顯著,說明數字化程度也能對區域創新創業產生影響,其結果為負,可能有以下兩種解釋:一是由于我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時間相對較晚,數字化金融需要的硬件設備普及范圍不夠廣,居民和企業并不能很快很好地適應相應的數字金融服務,導致創新創業水平的降低;二是數字普惠金融雖然能通過大數據等新興技術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一定的資本市場風險,但這也使得相應的風險監管有所弱化,不利于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

我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狀況因地域的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其對區域創新創業的影響也具有一定差別。本文將樣本數據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個地區,檢驗不同地區的數字普惠金融對區域創新創業產生的影響。表3為分區域回歸結果,總體來看,在我國的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數字普惠金融對區域創新創業水平具有顯著的提升作用,西部地區的系數(0.400)大于中部地區的系數(0.344),也大于東部地區的系數(0.235),這說明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數字普惠金融對區域創新創業的影響更大。

(二)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中介效應分析

根據上文設定的模型,探究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傳導作用如表4所示。從第2列可知,數字普惠金融在1%水平下顯著,系數為0.115,說明數字普惠金融對于創新創業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將中介變量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加入模型進行回歸后發現,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與數字普惠金融在1%水平下顯著,系數為-0.142,呈現負相關性;最后將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和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同時放入模型進行中介效應檢驗后發現,c1、c2均在1%水平下顯著,且b1c2與c1符號相反,表明金融資源配置效率通過遮掩效應在數字普惠金融與創新創業之間產生傳導作用,抑制數字普惠金融對區域創新創業的影響。這可能是因為數字普惠金融提供的金融服務主要是通過緩解居民和企業的資金壓力,進而提升和保障居民的幸福感和企業的安全感。且各區域在進行金融資源配置時,并未將創新創業發展放在首要位置,而更注重推動產業升級等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領域。此外,金融資源配置產生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在短時間內各區域金融配置的效果仍顯不足,會一定程度上抑制數字普惠金融推動區域創新創業的作用。由此,假設H2b得到驗證。

(三)人力資本的調節效應分析

本文對數字普惠金融和人力資本進行中心化處理,探究變量人力資本的調節作用,具體結果如表5所示。第3列在第2列的基礎上引入了調節變量人力資本和其與自變量的交互項,結果表明數字普惠金融在人力資本的調節下系數為0.221,仍在1%水平下顯著,對區域創新創業具有激勵作用;交互項系數為-0.318,在1%水平下顯著,說明人力資本能抑制數字普惠金融對區域創新創業的促進作用,也就是說區域的個體平均受教育年限越高,越不利于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會降低創新創業水平。這可能是由于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就業環境日漸激烈,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求職者的學歷看得非常重要,對于那些平均受教育年限較短、學歷較低的人來說,就業擇業機會遠少于平均受教育年限長、學歷高的人。因此,人力資本水平較低的個體可能更有意愿去選擇創新創業以維持自身發展,而人力資本水平高的個體因為擁有相對滿意且穩定的工作而不會選擇創新創業,因此假設H3未得到證實。

圖2所示為人力資本的調節效應。當人力資本處于較高水平時,數字普惠金融與區域創新創業關系直線的斜率比人力資本水平低時小,這表明人力資本確實可以影響數字普惠金融與區域創新創業之間的關系。

六結論與管理啟示

本文選取中國2011-2019年31個?。▍^、市)面板數據,通過計量經濟模型分析了數字普惠金融對區域創新創業的影響。研究發現:一是數字普惠金融能顯著促進區域創新創業,其子維度覆蓋廣度和使用深度對區域創新創業有一定的激勵作用。隨著數字普惠金融的快速發展,不同區域的創新創業水平將會呈現差異性,具體表現為西部地區受到的影響最大。二是中介變量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在數字普惠金融對區域創新創業的影響過程中起到遮掩效應,具體表現為數字普惠金融通過降低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從而促進區域創新創業。三是人力資本可以調節數字普惠金融與區域創新創業之間的關系?;谝陨辖Y論,本文提出以下三個方面的管理啟示:

第一,構建互幫互助的數字普惠金融生態環境。當前,金融業加速數字化轉型已步入“進行時”,傳統金融應突破“點”“線”發展的限制,積極與數字技術進行融合,加快轉型步伐,將金融服務輻射到更深更廣的范圍,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此外,為緩解目前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呈現出的“東強西弱”現象,各區域在加快金融體系與數字技術融合發展的同時,應著眼于構建互幫互助的數字普惠金融生態環境,通過創新金融服務產品,優化金融服務模式等措施提升各區域的服務能力,拓寬各區域的服務范圍,以實現各區域間數字普惠金融的有效銜接,加強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區域外溢性,分享數字金融發展的成果,助力創新創業活動的可持續開展。

第二,優化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為提升我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緩解目前存在的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不高、效果不明顯等問題,有關部門應加強對金融投資行為的監管、管控力度,杜絕金融資源浪費、錯配等問題的出現,進而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此外,政府和金融機構在推動金融資源配置到我國重點發展目標的同時,也要關注我國相對薄弱領域,如創新創業的發展狀況。當前我國創新創業水平穩步提高,但仍和發達國家具有一定差距,合理適配的金融資源能極大滿足我國企業的資金需求,營造健康、活躍的外部環境和市場氛圍,推動企業研發新型技術和產品,實現技術進步,助力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第三,完善數字普惠金融助力創新創業的外部條件。數字普惠金融憑借其包容、全面、開放的特點,在緩解企業融資壓力的同時,也為社會公眾帶來了就業機會。因此,在如今就業競爭日漸激烈的大環境下,完善數字普惠金融助力創新創業的外部條件顯得愈發重要。數字普惠金融在助力創新創業活動開展時,既離不開政府和金融機構的政策、資金支持,也離不開技術、人才、基礎設施等外部條件的協助。這要求我國應大力開發新型技術、重視人才培養、完善基礎設施,發揮數字普惠金融的優勢,助力創新創業活動有效開展以增強我國創新硬實力,提升我國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王彥超. 金融抑制與商業信用二次配置功能[J]. 經濟研究, 2014(6): 86-99.

[2]唐松, 伍旭川, 祝佳. 數字金融與企業技術創新——結構特征、機制識別與金融監管下的效應差異[J]. 管理世界, 2020(5): 52-66+9.

[3]謝絢麗, 沈艷, 張皓星,等. 數字金融能促進創業嗎?——來自中國的證據[J]. 經濟學(季刊), 2018(4): 1557-1580.

[4]鐘騰, 汪昌云. 金融發展與企業創新產出——基于不同融資模式對比視角[J]. 金融研究, 2017(12): 127-142.

[5]成學真, 龔沁宜. 數字普惠金融如何影響實體經濟的發展——基于系統GMM模型和中介效應檢驗的分析[J].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3): 59-67.

[6]張慕瀕, 孫亞瓊. 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與經濟金融化的成因——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分析[J]. 經濟學家, 2014(4): 81-90.

[7]熊正德, 魏唯. 金融錯配對企業創新投資的影響——來自中國數字創意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1): 50-57.

[8]Solow R M.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57(3): 312-320.

[9]趙冬初. 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現狀、成因及對策[J].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3): 132-135.

[10]Hall B H, Lerner J. The financing of R&D and innovation[M].?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of North-Holland, 2010(1): 609-639.

[11]齊曉麗, 郭沛珍, 解威,等. 政府支持對區域創新績效的影響:綜述及展望[J]. 華東經濟管理, 2020(3): 44-52.

[12]解維敏, 方紅星. 金融發展、融資約束與企業研發投入[J]. 金融研究, 2011(5): 171-183.

[13]Maskus K E, Neumann R, Seidel T. How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ffect industrial R&D[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12(1): 72-83.

[14]Trinugroho I, Law S H, Lee W C, et al. Effe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innovation: Roles of market institutions[J]. Economic Modelling, 2021, 103: 105598.

[15]許志勇, 宋澤, 朱繼軍,等. 金融資產配置、內部控制與企業高質量發展[J]. 中國軟科學, 2022(10): 154-165.

[16]鐘廷勇, 黃亦博, 孫芳城. 數字普惠金融與綠色技術創新:紅利還是鴻溝[J]. 金融經濟學研究, 2022(3): 131-145.

[17]買憶媛, 甘智龍. 我國典型地區創業環境對創業機會與創業能力實現的影響——基于GEM數據的實證研究[J]. 管理學報, 2008(2): 274-278.

[18]胡玲玉, 吳劍琳, 古繼寶. 創業環境和創業自我效能對個體創業意向的影響[J]. 管理學報, 2014(10): 1484-1490.

[19]喻平, 豆俊霞. 數字普惠金融、企業異質性與中小微企業創新[J]. 當代經濟管理, 2020(12): 79-87.

[20]蔡莉, 單標安. 中國情境下的創業研究:回顧與展望[J]. 管理世界, 2013(12): 160-169.

[21]馮永琦, 蔡嘉慧. 數字普惠金融能促進創業水平嗎?——基于省際數據和產業結構異質性的分析[J]. 當代經濟科學, 2021(1): 79-90.

[22]張龍耀, 張海寧. 金融約束與家庭創業——中國的城鄉差異[J]. 金融研究, 2013(9):123-135.

[23]何婧, 李慶海. 數字金融使用與農戶創業行為[J]. 中國農村經濟, 2019(1): 112-126.

[24]傅秋子, 黃益平. 數字金融對農村金融需求的異質性影響——來自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的證據[J]. 金融研究, 2018(11): 68-84.

[25]李繼尊. 關于互聯網金融的思考[J]. 管理世界, 2015(7):1-7+16.

[26]張勛, 萬廣華, 張佳佳,等. 數字經濟、普惠金融與包容性增長[J]. 經濟研究, 2019(8): 71-86.

[27]劉毛桃, 何啟志, 彭承亮. 數字普惠金融促進了城市的創新創業嗎?——來自283個城市的經驗證據[J]. 武漢金融, 2021(7): 35-43+52.

[28]杜云香. 數字普惠金融對創新創業的影響——來自地級市面板數據的證據[J]. 生產力研究, 2022(6): 105-109+114.

[29]艾小青, 田雅敏. 數字經濟的減貧效應研究[J].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1): 50-56.

[30]陸鳳芝, 徐鵬, 李仲武. 數字普惠金融與城市創新創業質量[J].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5): 35-48.

[31]齊紅倩, 劉倩含. 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對我國居民消費不平等的影響[J]. 經濟問題探索, 2022(10): 161-172.

[32]陳熹, 徐蕾. 數字金融、創新創業與城鄉居民收入增長[J]. 農林經濟管理學報, 2022(5): 537-546.

[33]徐思遠, 洪占卿. 信貸歧視下的金融發展與效率拖累[J]. 金融研究, 2016(5): 51-64.

[34]姚錚, 胡夢婕, 葉敏. 社會網絡增進小微企業貸款可得性作用機理研究[J]. 管理世界, 2013(4): 135-149.

[35]Bonfiglioli A. Financial integration, productivity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8(2): 337-355.

[36]Tadesse S. Financial archite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evidence[J].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2002(4): 429-454.

[37]Gehringer A. Growth, productivity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the case of European integration[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 2013, 25: 291-309.

[38]苗文龍, 閆娟娟, 吳炳輝. 政府補貼、企業金融資產配置與技術創新效率[J]. 統計與決策, 2020(15): 162-166.

[39]謝家智, 江源, 王文濤. 什么驅動了制造業金融化投資行為——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4): 23-29.

[40]云喆, 張茹茹, 張勃等. 新常態下的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綜合金融資本和創新創業的理論建模[J]. 技術經濟, 2021(5): 50-63.

[41]Ucbasaran D, Westhead P, Wright M. The extent and nature of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by experienced entrepreneur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9(2): 99-115.

[42]Dimov D P, Shepherd D A. Human capital theory and venture capital firms: exploring “home runs” and “strike out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5(1): 1-21.

[43]溫忠麟, 葉寶娟. 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展[J]. 心理科學進展, 2014(5): 731-745.

猜你喜歡
數字普惠金融人力資本
合肥縣域村鎮銀行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應用研究
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數字普惠金融下的互聯網個人征信業務探索
數字普惠金融的縣域測度
數字普惠金融推動脫貧攻堅的優勢分析、具體實踐與路徑選擇
肯尼亞M—PESA發展經驗及其對我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啟示
淺談國有企業人力資本投資與改革研究
企業人力資本會計計量方法的新探
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對貴州經濟發展的研究
淺析人力資本的經濟權利與企業剩余分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