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成有“儀式感”的班級生活

2023-12-08 19:16包林玉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23年10期
關鍵詞:儀式感班主任工作

包林玉

[摘? ? 要]“儀式感”讓學生的班級生活幸福溫暖、美好如詩。在小學班級建設和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創造、建構、培育班級活動的諸種“儀式感”。小小“聘書”、小小“心愿卡”、小小“邀請函”,都能大大提升學生的班級生活的“幸福力”,讓學生“遇見更好的自己”,讓師生、生生“多向奔赴”,讓家校聯姻?!皟x式感”讓班主任與學生共享的班級生活中有情、有味、有致,讓班主任與學生共享的班級生活充滿著感動的細水長流。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班級生活;儀式感

法國作家安托萬·德·圣??颂K佩里的《小王子》一書中,有小王子和狐貍的一段關于“儀式”的對話:

“儀式是什么?”小王子問道。

狐貍說:“這也是一種早已被人忘卻了的事,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p>

人們追尋的“詩和遠方”并不一定在遠方,或許就在有“儀式感”的生活里。在當下的社會語境或者說教育語境當中,儀式感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概念,人們很多時候在表達內心訴求的時候,都會借助于儀式感來概括。將儀式感這一概念移植到教育領域當中,可以發現其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一個班的班級生活而言,如果能夠為學生創建有儀式感的生活,那學生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學生在這樣的生活當中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從成人的視角來看儀式感,通過比較研究可以發現:當生活中缺少儀式感的時候,很多事情都會變得很抽象,人們完成某件事情似乎就是為了完成這件事情本身,這樣人也就會陷入事務性的情境當中。人不會感覺到完成一些具體事情的意義在哪里。反之,如果生活有了儀式感,人們似乎就會忘記事務本身,反而對儀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看起來似乎有一些“本末倒置”,但是一件事情的意義就體現在這種角色替換當中,人們可以在追求儀式的過程中獲得一種滿足感,而伴隨著這種滿足感的事務完成,其他反而成為次要的事情。這就是寫實與寫意的差別,也是人生的某種意義所在。

學生的班級生活也是如此。如果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給學生的平淡的生活些許感動,讓學生的日常日子具有特殊的意義,或者將某些美好的時刻鐫刻于學生的成長旅程之中,就能激發學生參與、建設、管理班級生活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班級生活質量,優化學生的班級生活品質。當班主任引導學生追求生活中的儀式感的時候,儀式感本身的意義不可或缺。也就是說教師不能認為儀式感只是一種形式,教師應當確認一個有意義的認識,那就是儀式感本身就是有意義的,當學生感受到某件事情的儀式感的時候,就是在感受這件事情的意義!有了這樣的認識,面向小學生生成有儀式感的班級生活,就可以保證這樣的生活真正屬于學生,就可以保證學生在這樣的班級生活當中能夠得到促進自身成長的營養。

一、小小“聘書”,讓學生“遇見更好的自己”

在班級管理中,“儀式感”能給予學生充滿成長“正能量”的幸福意義。

對于班級管理來說,首先要任命班干部。為了激發學生對班集體服務的熱忱,班主任設計研發了“班干部打造方略”。借助于一張張小小的“聘書”,讓每一位學生“遇見更好的自己”。

先由班主任發出倡議,呈現班級的各種管理崗位,讓學生認識、明晰崗位職責。班級管理崗位是豐富的,不僅僅有傳統的班長、學習委員、各學科課代表等,還有專門檢查課桌椅擺放、衛生等的“洞察員”,有給班級的植物角的花草澆水的“護花使者”,有整理講臺的“變臉魔術師”,等等。一個個的崗位召喚著學生。

因需設崗、因崗找人。要讓崗位與人員匹配,就必須了解學生的優勢特質、優勢潛質。為此,在班級舉行了一場“公開競聘崗位”的活動。在競聘演講活動中,教室中的座位被排成半圓狀。騰出一個空間作為一個大大的“舞臺”。在舞臺中間放置一個話筒架。每一位學生都十分珍惜這樣的競選機會,精心準備了“競選辭”,將自己的日常班級生活中擅長做的事、對競選崗位的認識、對競選結果的期盼、競選的宣言等,都融入在競選演說之中。在競選的過程中,學生還制作出PPT,讓演說更具有感染力。

在學生競聘演講之后,進行“無記名投票”選舉。然后,與競聘成功的學生簽訂“合同”,頒發“聘書”。小小的聘書,讓學生感受、體驗到沉甸甸的使命與責任。如此,學生就會在自己的崗位上產生一種危機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等。聘書的頒發,學生就會在自己的崗位上履職。

小小的聘書,帶給學生的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儀式,班主任的追求應當是學生在拿到聘書的那一刻開始,就知道自己擔負著怎樣的使命,而在新的使命當中自己應當以一個怎樣的角色存在,也就成為學生必須思考的問題。一個令人興奮的事實是:即使是小學生,在他們拿到證書的那個時刻,他們也會表現出與日常的顯著不同,通過這個聘書可以折射出一個“全新”的學生,在這樣的折射光線中,有著被聘任對象對自己的全新期待,有著被聘任對象對自己未來的新的描繪,而也正是從這一刻開始,他們會嘗試在未來的生活當中遇見更好的自己。一個對自身成長關注的人都會知道,當一個人心目當中對自己的未來成長有了規劃的時候、有了期待的時候,他們往往就會形成強大的自我成長的內在動力,這種動力對于當事者而言是有益的,對于當事者身邊的人而言也是有益的。如此能夠讓一個班級呈現出良好的成長樣態,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因為這張小小的聘書而去追求一個更好的自己,且所有的追求都是為了下一次美麗的遇見。

二、小小“心愿卡”,讓生生“多向奔赴”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導“小先生制”。在班級管理中,如果教師能發掘出每一名學生的潛質,讓每一位學生的“發光”“發熱”,就能引導學生積極學、主動學、深度學。學生的成長需要“抱團發展”,需要“雙向奔赴”“多向奔赴”。于是,就有了“師徒結對”成長工程的“儀式”。

在儀式開始前,學生在“師徒結對心愿卡”上寫下自己的心跡:自己愿意拜誰為師?為什么要拜他為師?他有哪方面的過強于自己的本領?自己愿意成為誰的師傅?自己能做好一個師傅嗎?為什么?

這樣的一種“結對心愿卡”能坦露學生的心跡。為了讓學生的“師徒結對”更有詩意,學生將自己的心愿卡折疊成“千紙鶴”,送給自己心儀對象。這個時候,孩子們的眼睛里閃爍著“小星星”,興奮不已。

班上的“語文學科課代表”小張這樣寫道,“我要挑選我的同桌王子怡做我的徒弟,他的字寫得不美觀,他的語文閱讀理解存在一定的障礙,我要幫助他學好語文”“同時,我要拜我的同桌王子怡同學為師,他的一百米跑得相當快,我要向他取經。他在跑步的速度、耐力方面都超過我,我要向他學習”。

在每一位學生提交“心愿卡”之后,舉行了簡短的“結拜儀式”:先有“小徒兒”向著師傅“行鞠躬禮”;再由本人向“師傅”頒發聘書:在大家的共同見證之下,師徒舉行“簽約儀式”;然后,相繼由“師傅代表”發言、“徒弟代表”發言等、最后,在大家的共同掌聲之下,播放《一路生花》的背景音樂,對師徒提出要求,如“友好幫助”“溫柔堅持”“攜手共進”等。

心愿卡不只是一張小小的卡片,更是承載著學生對自己未來的期盼。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當中,有著很多的目標與期待,也有著很多的現實與幻想,這是由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所決定的。因為這些目標與期待的存在、因為這些現實與幻想的存在,所以小學階段才會成為一個人成長過程當中最絢麗多彩的階段。有智慧的班主任應當在學生成長的這一階段,給他們留下深深的記憶,而心愿卡就是承載這一記憶的有效載體。當學生精心設計出符合自己成長期待的心愿卡的時候,也就是學生放飛自己期待的時候;當班級所有的學生都設計出自己的心愿卡的時候,就是這個班級所有的學生面向自己的目標而奔跑的時候。在這一奔跑的過程中,學生既面向自己努力的方向,也關照自己身邊同學的奔跑方向,于是學生與學生之間所呈現出的這種多向奔赴的狀態,就演繹出屬于小學生最絢麗多彩的學習生活。

三、小小“邀請函”,讓家?!奥撘觥?/p>

做一個有儀式感的班主任,創建“有儀式感”的班級生活。不僅僅要在開學季、競選干部季、師徒結對季展開,還在孩子們的“成長儀式”“家校共育儀式”等方面展開。比如開“家長會”,很多班主任就是簡單地行政命令,讓家長到校參會。如此,家長匆匆忙忙地來、班主任則是兢兢業業地講、孩子們則是膽戰心驚。這種簡單、行政、粗暴的方式不僅僅不能有效溝通“家?!?,更不能有效融合、融通“親子關系”。為了讓“家校聯姻”“家校聯誼”等相關的活動更富有活力,借助于一張小小的“邀請函”,讓家校共育活動更具有“儀式感”。

一開始,教師通知孩子們馬上要開家長會了。受到了以往開家長會的影響,有的學生已經匯報自己的爸爸媽媽不在家,讓爺爺奶奶來開會;有學生說自己回去給爸爸媽媽捎個信,等等。顯然,孩子們對家長會這一類活動“審美疲勞”了,無非就是匯報自己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思想狀態等。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制作一封邀請函吧!”教師的一份提議激發了學生對“家長會”的興趣。首先,確定邀請函的內容。有學生說,我想讓爸爸媽媽來看看我們幾個同學出的黑板報;有學生說,我想讓爸爸媽媽來看看我們校園新建的花圃;有學生說,要讓自己的爸爸媽媽看看自己小組得的“星星”;還有學生說,這一學期自己坐在窗戶旁,窗外有一個高大的銀杏樹。想讓爸爸媽媽來體會坐在這里的感覺,等等。種種的“邀請函”內容提議,得到了全班學生的廣泛贊同、認可。

確定了邀請函的內容,師生一起商討邀請函的形式。有學生說,我想給媽媽寫一封信,作為邀請函;有孩子說,我擅長于畫畫,我要用畫來邀請爸爸媽媽;有學生說,我想以電子郵件的形式,邀請爸爸媽媽參加家長會,給爸爸媽媽一個驚喜,等等。在研討的過程中,有孩子認為要讓自己的爸爸媽媽爭著開家長會,讓自己的爸爸媽媽感覺不參加家長會就是一種損失,讓爸爸媽媽感覺做錯了一件事情,等等。

在商討了“邀請函”的內容、形式之后,班主任給學生提供制作邀請函的原材料,如彩色的A4紙、信箋紙、繪畫紙、書法的宣紙、美術紙、油畫棒,等等。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鄭重地制作“邀請函”。家長會因為“邀請函”而更具有了一種“儀式感”。在“邀請函”的作用下,所有的家長都懷著不同的目的、心情來參加家長會。小小的“邀請函”溝通了家校的聯系,讓家校之間有了親情、溫度。

四、儀式感,演繹小學生活應然的美

面向小學生進行的儀式感設計,其實有著多種多樣的選擇。對于一位智慧的班主任而言,選擇本身并不是目的,學生的成長才是應當追求的目標。當班主任帶著學生去體驗儀式感的時候,不僅學生可以在其中獲得滿足感,教師在其中也可以有收獲感。因此如果說儀式感給學生帶來了多項豐富的體驗的話,那在這樣的體驗當中教師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在當下的小學生活當中,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追求理想的教育生態,一定不能讓學生從小就成為一個機械的應試者,學生在校乃至于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活都應當納入他的視野。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再去為學生設計一些有儀式感的生活,那學生就會在生活當中收獲一個個驚喜,教師也就能夠真正聽到學生成長的拔節聲。因此可以說,正是因為“儀式感”的存在,才讓原本平淡的班級生活有了色彩,才讓原本平凡的班級學習有了光亮。在班級建設和管理中,班主任要善于發掘、創造“儀式”。比如值日管理崗位的“交接儀式”、衛生包干的“信息卡傳遞儀式”、“考核評比表彰儀式”,乃至于每一次的“用餐儀式”,等等?!皟x式感”讓學生的學習生活充溢著暖心的細節、傳遞著關切溫馨?!皟x式感”讓班級生活充滿詩意、情趣盎然。充滿“儀式感”的班級建設、教育和管理氛圍高雅、浪漫、詩意。

“儀式感”賦予學生獨特的精神屬性、個性化價值,“儀式感”給予學生充滿成長能量的幸福意義,“儀式感”創造著美好的、富有意義的幸福生活。在班級建設和管理中,班主任要用突出的態度、固定的時間、統一的流程強化“儀式感”?!皟x式感”讓學生在班級生活中心存敬畏、詩意棲居、追求崇高。當然必須注意到的是,如果說對儀式感的追求可以讓師生同處一個有意義的教育生活當中的話,那在這樣的追求當中一定要杜絕形式主義。一旦儀式感成了形式主義的演繹的話,那這樣的儀式感非但不能促進學生的成長,反而有可能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障礙。這是必須高度警惕的,必須在教育生活當中極力回避的!要回避這一點其實也不困難,只要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去實踐,只要教師所設計的儀式能夠真正促進學生的成長,那其自然就不會形式化,自然也就不會墜入形式主義的泥淖。

著名作家王小波曾經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薄皟x式感”讓學生的班級生活幸福溫暖、美好如詩。小小的“儀式感”,大大的“幸福力”。班主任與學生共享的班級生活優雅、自信、陽光,班主任與學生共享的班級生活充滿著感動的細水長流。

參考文獻:

[1] 江晨曦.花繁枝秀香已馥——浙江省武義縣區域推進優秀班集體建設寫意[J].中國德育,2015(15).

[2] 謝玉玲.班主任應走“專業化”之路[J].班主任之友,2005(12).

[3] 任勇.教育意境:從“教精其術”到“教明其道”[J].中國教師,2016(05).

(責任編輯:姜波)

猜你喜歡
儀式感班主任工作
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內核
成長路上,別忘記“儀式感”
《小王子》的光芒照亮整個荒原
論互聯網時代廣告實踐教學中的儀式感營造
“淺談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以學生為主體的職校班主任工作
探究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漫談班主任開展德育管理的智慧
淺析新課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愛在字里行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