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原則及實踐策略

2023-12-10 03:58張翔宇
小學生 2023年29期
關鍵詞:整體創設情境

☉張翔宇

在以往的小學英語課教學中,絕大部分教師采取的是分模塊教學的方式,并未站在單元整體的視角分析各個模塊之間的聯系,而是將聽、說、讀、寫訓練作為一個個毫不相關的訓練內容,教師將單元整體教學內容進行了人為的分割,容易讓小學生形成碎片化的知識,無法將單元內或單元之間習得的知識與技能有效地串聯起來,也不利于學生對單元主題意義的深入理解,從而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停滯不前,阻礙了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生成。北京師范大學程曉棠教授指出:“語言的學習必然是一個整體學習的過程,需要學習者以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動力,以適宜的語言環境為支撐,進而在教師指導、同伴互助等學習活動中獲得語言基本技能的訓練”[1]。由此可見,想要提升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需要教師建立完整的教材觀,堅持以學科大觀念為導向,深入剖析大單元及其各組成部分之間存在的關系,并掌握單元之間的遞進關系,立足于單元整體視角,提升英語教學的銜接性,最大程度地發揮出英語教材的完整性教學價值,帶領學生走出碎片化學習狀態,在單元整體學習中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進而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一、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原則

(一)遵循綜合性原則

2022 年新課標中要求英語教學要兼顧人文性與工具性的雙重作用,而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教學功能與教育價值實現,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對于學科本質的深度理解與認知[2]。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不僅需要讓小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同時要承擔起語言文化傳播以及文化交際的任務,能夠引領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感受到人文因素的熏陶,進而獲得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以及人文素養等全方面的發展。這就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能夠遵循英語學科的性質與本質,樹立綜合育人的目標,能夠立足于整體化教學的高度,將單元整體教學意識貫穿于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促進思維訓練、文化傳輸等教學目標的達成,助力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綜合素質形成。

(二)遵循關聯性原則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譯林版英語教材也在內容編排上下足了功夫,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在單元內容編排上做出的改變,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單元內部的各個板塊均圍繞主題意義開展,且知識點之間存在極大的關聯性,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對單元主題意義的理解,幫助學生發現語言知識點之間存在的關系,進而建立相互關聯的知識網。結合譯林版小學英語單元編排的特點,教師在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中需要遵循關聯性的原則,以便在具體的教學方案設計中找到單元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聯點,將看似分散的各模塊教學內容緊密地串聯起來,使得同一個單元內的各個小課時教學始終地圍繞單元教學目標進行。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下,教師將單元內多個模塊進行了合理的融合,提升了單元教學的整體性,容易讓小學生在單元整體學習中獲得更為觸動心靈的情感體驗,將知識、情感、技能、價值觀等進行有機的整合,而非逐個教學目標的攻克。

(三)遵循漸進性原則

與單課的分散式教學相比,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單元為單位。但是相較于單課教學目標,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往往更加難以實現,對于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在單元整體教學方案設計中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能夠引領學生在單元整體教學中經歷從易到難的學習過程,在逐個問題的攻克中獲得階梯性的進步[3]。單元整體的教學是服務于整體教學目標的,但是整體目標的實現最終必然需要落實到每一個課時的教學之中,需要教師注重學習難易度的安排,避免學生因為學習難度過高,喪失了學習的自信心,也要避免因為學習難度過低,失去了挑戰性。如,教師先給學生播放與單元語境相關的語音材料,進行“聽”的訓練,在“聽”中引領小學生主動地聯系生活,對單元主題有一定的感知。接下來組織趣味閱讀活動、互動討論活動,以小組為單位,為小學生提供“讀”與“說”的機會,在“讀”中獲得語言知識的輸出,“說”中鞏固語言知識,提高語音準確性,最后布置“寫”的任務,在寫中綜合考查學生的各項語言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各項訓練活動的組織均緊緊地圍繞單元整體目標,每一項技能水平的發展都可以助力單元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策略

以譯林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Protect the Earth》為例,對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實踐運用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一)制定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聚焦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發展

學科大觀念的教育理念指出,教師應結合單元主題梳理與概括出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能夠從知識技能、學習策略、文化與情感等角度入手制定單元教學目標,讓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設計最大程度地符合學情,能夠滿足各階段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幫助教師攻克英語教學的難關,促使教師在英語單元教學中做到統籌安排,深化主題意義。對此,教師在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制定過程中,應首先提煉出單元核心素養,充分地了解單元內部各文本和主題的關系,深入研讀并把握每一個語篇的小觀念,建立“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立足于大觀念、小觀念的視角制定教學目標,提升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可操作性與可檢測性,并將核心素養的育人目標滲透于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制定之中,進而完成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與課時教學計劃的設計工作。

例如在《Protect the Earth》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單元大觀念是形成綠色生態觀,認識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形成“保護地球,從我做起”的意識,并落實到行動中。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對保護地球的認識、對保護地球的關注、對保護地球的行動,三個教學目標相互關聯又層層遞進,為了保障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可以進一步地將單元整體目標細化到課時教學中,例如:在“Topic Talk&Sound time”板塊教學中,創設主題情境,引領學生聯系實際,說一說自己身邊的環境問題,談論如何實現綠色生活方式;在“Story time”的板塊教學中,介紹地球上各種資源的用途以及使用情況,讓學生認識到保護地球刻不容緩;在“Grammar time”板塊中,引領學生討論能源的歷史發展情況以及當前的使用程度,嘗試提出節能的方法或途徑;在“Culture time&Fun time”板塊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地球日與世界環境日的日期,介紹綠色節能小妙招,認識到循環利用可以減少能源的浪費;在“Cartoon time”板塊教學中,進行保護地球小故事的閱讀與分享,要求學生合作完成以“Protect the Earth”為主題的英語宣傳報制作任務;在“Checkout time&Ticking time”板塊中,要求學生完成“Protect the Earth”的寫作任務,能夠結合生活實際,做到語言流暢,邏輯清晰,提出行之有效的環保舉措。

(二)創設單元整體教學情境,促進單元主題內容緊密關聯

有效的教學情境創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帶領學生進入到主題情境中并主動地思考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幫助學生獲得初步的感受,促進后續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在單元整體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應善于運用情境創設教學法,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從學生的生活視角出發,創設相對真實的、能夠引發學生關注、思考或質疑的情境,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強同一主題內容的關聯性,通過多個情境的創設,達到層層遞進的教學效果。對此,小學英語教師應整體地規劃單元話題,注重課時話題教學中的情境交融,以緊密相關的教學情境創設突出單元整體教學主線,保障單元主題內容緊密相關,促進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4]。

例如在《Protect the Earth》的教學中,結合三個單元話題創設的情境如下:第一,課時話題“The Earth in our eyes”,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了不同領域中人們眼中的地球,在攝影師的眼中地球是山清水秀的、是溫暖和諧的、是色彩繽紛的,在環衛工的眼中地球卻是遍地的垃圾,白色垃圾正在影響地球的健康。通過這兩個情境的創設,引發學生思考:“Why is the earth different in the eyes of different people?”“Is the earth healthy or unhealthy?”“What does the earth look like in your eyes?”在情境創設中引發學生對話題的討論。第二,課時話題“The Earth,big change”,在本課時教學中教師以語篇主人公開心上學為主線創設情境,引領學生在情境的帶領下討論地球日與世界環境日,思考為什么要設立這兩個節日,我們為什么要保護地球,又怎么保護地球,在問題討論中獲得語用能力的提升。第三,課時話題“Green actions for the Earth”,創設以“綠色行動”為主題的語言情境,給學生展示社會各界的“綠色衛士”正在用行動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由此促使學生思考:“What can I do to protect the earth?”引領學生在海報、宣傳語或者作文寫作等任務完成中,樹立環保意識。

(三)整合單元各模塊教學內容,引領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

譯林版英語教材中的每一個板塊不僅內容不同,難易度的安排也有調整,在以往的英語教材中大部分是按照教材內容編寫的順序,按部就班講解的,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很容易讓學生抓不住學習的重點,不利于學生發現知識點之間存在的聯系,也讓英語課堂教學變得雜亂無章。為了改善英語教學現狀,教師可以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準確地定位各板塊內容之間的關聯點,并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系統的梳理以及重構的整合,通過對單元教學內容的重新加工,可以進一步加強單元知識點的聯系,這有助于學生建立系統化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對語篇意義得理解,也有助于學生整體地習得英語語言知識[5]。

例如在《Protect the Earth》的教學中,這一單元有七個板塊,其中語言知識的學習主要集中在Story time、Grammar time、Cartoon time 三個板塊,因此教師可以將這三個板塊進行整合,在同一個課時內展開教學講解。如在Story time板塊中帶領學生閱讀語篇,掌握新詞匯,在Grammar time 板塊中掌握核心語法知識,并在真實的語境中使用習得的詞匯、語法知識進行表達,在Cartoon time 板塊中,教材給出了一個趣味小故事,結合故事內容,布置制作海報,并以人人行動起來的主題開展活動,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語用能力。通過三個板塊內容的再處理,突出了語言訓練的重點,可以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其次,為了幫助學生分類別地記憶語言知識,教師還可以從詞匯、句型、語音等角度進行單元內容的整理。如在詞匯為中心的知識點梳理中,教師可以從Story time、Grammar time、Fun time 三個板塊入手,從三個板塊的學習中學生可以掌握protect、earth、plastic、energy等語言知識,并借助思維導圖進行詞匯知識的整理,進而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

綜上所述,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實踐運用,有助于推進英語教學改革的發展進程,作為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應全面地認識到單元整體教學的意義,要更新教學觀念,能夠結合單元整體教學的特點,總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實踐策略,從而帶領小學英語教學從零散化走向系統化、整合化,促進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

猜你喜歡
整體創設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創設情境 提高效率
歌曲寫作的整體構思及創新路徑分析
關注整體化繁為簡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設而不求整體代換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改革需要整體推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