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與實踐路徑探索

2023-12-10 03:58☉江
小學生 2023年29期
關鍵詞:雙減單詞作業

☉江 穎

現階段,小學生面臨著巨大的英語作業挑戰,他們每天都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來完成英語作業。但是英語課程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作業量巨大的英語作業并不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的進步,因此教師需要減少學生的作業壓力,在減負增效中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在當前“雙減”背景下,設計英語作業時需要對小學生的身心狀態進行充分考慮,讓學生在適當的英語作業量中得到緩沖,為后續的英語學習提供保障。

一、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現狀

(一)存在教育短視化現象

由于受應試教育影響,導致教師為學生設計英語作業時存在短視化現象,教師沒有站在長遠的角度去考慮作業對學生的影響,只重視學生英語成績是否得到了提升,沒有關注學生能力素養的全面發展,導致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存在[1]。為學生設計作業是為了能夠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但如果教師只是增加學生的作業量,而沒有重視學生的學習效率,那么就會導致他們承擔沉重的學業壓力。由于目前不少英語教師沒有深入理解“雙減”政策的基本要求,因此他們在為學生設計作業時沒有以培養學生能力素養為基本目標,導致所設計作業不僅沒有體現出其本身的價值,也阻礙了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

(二)作業設計質量不高

不少英語教師為學生設置作業時依舊采用“題海戰術”的方式,沒有關注作業的質量,導致作業出現功能異化的現象。大量的英語作業壓縮了學生的課余時間與體育鍛煉時間,造成了學生心理及身體上的疲憊感。教師在為學生布置作業時,也沒有將作業與學生實際生活進行緊密聯系,教師只是結合教材的要求為學生布置作業,這樣的作業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導致學生難以帶著較高積極性與主動性參與英語課程學習。小學作業設計中還存在單一化的問題,教師設計的作業趣味性及靈活性不高,使得作業成為學生的一種負擔。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的設計原則

(一)挑戰性原則

教師所設計的小學英語作業需要富有挑戰性,要引導學生靠自己完成作業,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內在源動力得到激發,還能讓學生始終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英語。設計具有挑戰性的作業能夠讓學生收獲自信與成就感,在這種良性學習狀態下有利于為學生后續的學習打下堅固的基礎,使學生逐漸提升自己的英語學習能力及水平。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需要結合“最近發展區理論”,讓學生在稍微具有難度的英語作業中完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

(二)參與性原則

英語教師所設計的作業要將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充分體現出來,讓學生能夠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參與進來。教師首先需要解決作業過于形式化的問題,為學生設計能夠得到沉浸式體驗的英語作業,并突出英語作業實踐性的特點,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除了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進行合理安排外,還需要指引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提升自己與同伴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與同學思維碰撞的過程中感受到英語學習的魅力[2]。

(三)開放性原則

英語作業設計需要滿足開放性的特點,教師設計作業方案時要結合學生的年齡、學習水平與認知水平,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預估。教師要避免學生的思維過于局限,因此可以通過在作業中引入課外內容激發學生的靈感,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科的廣闊,避免學生出現思維僵化的現象。教師還需要對英語作業的質量進行不斷的提升,讓學生不僅減輕了學業負擔,還提升了自己的學習效率。教師不能只是為學生設置與教材有關的英語作業,還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不斷對英語作業的形式與內容進行創新,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

三、“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策略

(一)為學生設計高質量的英語作業

英語教師要想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那么就必須把作業內容設計好。因此,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在設計作業時與教學目標緊密相連,以階段性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完成具有梯度的作業。由于學生在一天時間中不僅需要完成英語學科的學習,還需要學習其他科目,因此在有限的英語學習時間內,需要教師盡可能讓自己所設計作業的內容能滿足目標需求。例如,以往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只會粗略地要求學生“完成Unit 5 的預習”,這樣的作業沒有為學生指明學習的目標,因此現階段教師為學生布置預習作業時可以作出明確的指示,如要求學生把Unit 5 課后的單詞及教材中的句子進行抄寫。這種為學生指明了任務的作業方式,能夠讓學生的預習完成得更好。同時,教師還需要為學生布置具有梯度的作業。依舊以Unit 5 的預習為例,由于英語單元中不同詞語之間存在難易程度的差異,同時班級內每位學生的學習水平與知識接受程度也不相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安排英語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預習課后單詞中一些比較困難且復雜的單詞;而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則要求他們自行完成簡單單詞的預習。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自主選擇單元中10 個單詞進行預習,采用這種自主選擇的方式不僅能夠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還能讓教師對學生基礎學習的程度進行了解。隨后,教師再要求學生全面梳理自己所選擇的預習單詞,將單詞與教材中的文章相聯系,并且借助英語詞典等對自己所選單詞進行注釋與抄寫。這樣的英語作業形式不僅減少了學生以往需要在預習時全部背誦單詞的學習量,還讓學生在高效的作業中保證了自己作業的完成效果,使學生通過此類型作業增強了學習英語的信心。

(二)對英語作業的形式進行創新

以往教師設計的英語作業刻板且單一,雖然在學生獨立完成的過程中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了解,但是由于此類作業沒有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結合,導致這一類型的作業無法讓學生產生積極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學生只是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布置的作業,在做作業的過程中也難以分析與內化作業中的內容[3]。因此,“雙減”背景下設計小學英語作業需要建立在創新應用的基礎上,所設計出的作業需要與英語學科的特征相結合,以此體現英語作業設計的意義。例如,對于牛津譯林版教材中五年級上冊Unit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進行教學時,要求學生對句型“there be…in/on/beside/in front of/between”能夠做到聽懂、會說、會讀、會寫。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能夠強化記憶該句型的課后作業,讓學生根據句型與同桌一起完成口語交際情景對話,讓學生以錄制音頻或視頻的方式記錄完成對話的情況,并將記錄情況上傳給教師。在這種生動的作業形式下,學生不再需要完成書寫類型的作業,這不僅為學生帶來了新穎的作業體驗,還讓學生在對話的過程中鍛煉了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以及提升了英語知識的應用能力。這種對話形式的作業讓學生鞏固了課堂中教師教學的重點,學生完成作業時所錄制的視頻或音頻也能為教師提供分析班級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依據,教師在觀看學生的視頻后能夠針對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使班級內所以有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均能得到實質性提升。

(三)對作業設計進行美化

小學階段的學生通常會對美好且新奇的事物產生較強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在為學生設計英語作業時需要不斷進行作業的美化,如,美化作業評價環節、美化作業設計指令環節以及美化反饋環節等等,以這樣的方式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出來,并通過不斷的鼓勵而讓學生喜歡做作業,實現減負增效的目的。大部分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少,因此他們缺乏約束自身的能力,因此如果教師沒有為學生設計吸引力較強的作業,那么學生很難自己主動去完成作業,而這種需要教師或家長督促完成的作業學生往往只是草草敷衍了事,作業的作用很難體現出來[4]。因此,教師在設計小學英語作業時,需要設計出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每個環節中都能夠對作業產生美好與快樂共鳴的作業。從作業設計階段來看,對此處進行美化,需要教師用平等的態度與學生進行親切的溝通交流,讓學生在與教師溝通中沉醉在其具有親和力的笑容中,教師親切的形象會在學生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面對教師細致的講解,學生為了達到教師的期許也會在完成英語作業時表現出更多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對牛津譯林版教材中五年級上冊Unit3《Our animal friends》進行教學時,就需要根據單元要求,讓學生了解有關動物的特性,因此教師在為學生設計作業時,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所了解的小動作制作英語手抄報,對于作業完成比較優秀的學生,將他們的手抄報粘貼在黑板上進行展示,以這樣作業的形式來對學生美好的觀感進行不斷豐富,并提升學生完成英語作業的積極性。

(四)對作業設計進行分層

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特點,他們的學習方式、習慣和能力也有所差異。而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課后作業往往都是雷同的,這就會導致學習比較弱的學生出現吃力、學習較強的學生覺得過于簡單的情況。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在開展英語課程時,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分層次的作業安排。同時作業設計應當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基礎狀況,設計階梯式的作業,以此來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響應“雙減”政策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比如,教師開展Unit8《Dolls》教學,當給學生布置第一層次作業時,需要學生掌握這節課中提到的與人物外貌相關單詞以及相關單詞的書寫,并且將這節課的文章背誦下來,同時讓學生將這節課需要背誦的單詞、語句和語法進行抄寫。這一層次的作業設計主要是將學習的基礎內容作為重點,主要是單詞、語句的讀音以及書寫等。如果學生沒有辦法將所有的英文單詞和語句記牢,那么教師也不要急于去批評,而是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耐心和鼓勵,分出一部分的精力加以關注,直到學生完全掌握為止。第二層次的學生,在完成第一層次的作業的基礎上,還可以適當地去做與這節課相關的閱讀理解。第三層次的學生,更多是拓展其知識,可以讓學生對于課本中沒有出現描述的人物外貌的單詞去進行學習。教師通過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打造作業分層次布置,滿足了不同英語基礎狀況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因此也能更好地對英語知識點進行學習和掌握,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真正貫徹落實“雙減”政策中減負增效這一要求。

(五)設計生活化作業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教師應該在英語作業中融合日常生活的元素,設計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作業,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英語,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運用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與學生之間模擬在超市中買東西的情境作業,通過展示顧客和商店工作人員之間的交易流程,讓學生們運用所學英語知識進行情景交流,掌握單詞正確的拼寫方法。如shoes,socks,umbrella 等,并掌握It is/They are…yuan.這一句型。其次,教師可以劃分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之間融合生活中的元素用Hello造句并進行模擬對話。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述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小事情,將自己的感受寫下來。教師通過這樣的設計有效地喚醒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綜上所述,“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英語作業,需要教師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設計,以減輕他們的作業負擔,減輕他們英語學習的壓力,為他們構建良好的英語作業環境,在適應英語作業特點的基礎上真正落實減負增效,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及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猜你喜歡
雙減單詞作業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單詞連一連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看圖填單詞
看完這些單詞的翻譯,整個人都不好了
作業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