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教學的“高結構”設計與“低結構”實施

2023-12-10 20:34
江蘇教育 2023年42期
關鍵詞:變法王安石筆者

楊 劍

伴隨著統編高中歷史教材《中外歷史綱要》的實施,由于內容多、課時少、任務重,學生在學習高中歷史時可能面臨著知識點記憶任務重、史料閱讀和理解困難等問題?!案呓Y構”設計是指充分體現教師的課程觀、教育觀和學生觀,彰顯高端的、整體的、高要求的一種教學設計?!暗徒Y構”實施是以學生的認知水平作為教育教學的邏輯起點,充分關注學情,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科核心素養、學科學習能力的教學過程?;趯Ω咧袣v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考量,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出歷史課堂教學的“高結構”設計、“低結構”實施的路徑。

一、從大處著眼,“高結構”設計應該遵循的三要義

1.立德樹人,“高結構”設計的制高點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教育的神圣使命。歷史學科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上有著學科優勢,這一優勢可以通過“高結構”教學設計來實現。

“高結構”設計需要從高處著眼、大處立意,以統編高中歷史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中的《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和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一課教學為例,本課包含了“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工農武裝割據開辟革命新道路”及“紅軍長征”三部分。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確立了“中共的求道、尋路之旅”的教學主題。在這一主題下設計了求道、尋路之旅的四次轉變,即“革命思想之變”“革命道路之變”“革命中心之變”“革命任務之變”?!八拇无D變”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立足國情、實事求是、積極探索救國救民之路的艱辛歷程?!八拇无D變”的設計,意在引導學生逐步養成愛黨愛國、實事求是、不怕挫折等人生觀、價值觀。

2.服務教學,“高結構”設計的出發點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將“引導教學”納入核心功能之一,有利于理順教考關系,增強“以考促學”的主動意識。為實現“立德樹人、引導教學”的目標,需要不斷優化教學,提升課堂效率。那么,如何才能通過“高結構”設計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在筆者看來,教學設計要做到學情準、立意高、結構清。

以《中外歷史綱要(上)》中的《兩宋的政治和軍事》一課教學為例,該課的重點內容“王安石變法”在教材中表述比較簡略。筆者在教學設計時,一是準確了解學情,通過調查,了解到學生在初中歷史中學習了王安石變法的內容,為優化教學設計奠定了基礎。二是將這部分教學內容的立意確立為“承上啟下的破立”,從歷史階段看,王安石變法上承慶歷新政,下接北宋走向衰落;從改革內容看,王安石變法“破立并舉”,展現了銳意改革的精神。三是理清改革的內在結構,從背景上看,王安石變法是北宋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從內容上看,王安石變法涉及經濟、軍事、教育等多個領域,是一場全方位、多領域、立體性改革。

以此,引導學生從更高的視角認識歷史、把握歷史和思考歷史,才能讓學生更精準地厘清某一階段歷史發展的脈絡。

3.素養培養,“高結構”設計的目標點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歷史課程要將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作為目標?!苯處熢诮虒W設計過程中,要瞄準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從多個維度思考素養培養和文本教學的結合點,充分挖掘教學素材,以期達到素養培養的目標。

以抗日戰爭史教學為例,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分別通過《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和《全民族浴血奮戰與抗日戰爭的勝利》兩課進行展現。在研究新課標的基礎上,筆者對本單元的學生素養養成目標進行了初步定位。在時空觀念方面,要能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理解中國抗日戰爭的長期性、階段性和全局性,理解中國抗日戰爭從局部抗日到全面抗日的歷史進程。在史料實證方面,能夠依據教材所提供的不同形式的史料,獲取與抗日戰爭有關的歷史信息,能夠初步辨析史料、運用史料。在歷史解釋方面,能夠對全面抗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面戰場、敵后戰場、東方主戰場等歷史概念進行精準解釋,掌握歷史評價的基本方法。在家國情懷方面,在充分認識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作用、中國戰場作為東方主戰場的歷史作用的基礎上,更加堅定愛國主義信念。

二、從小處入手,“低結構”實施的三條路徑

1.自主思考,“低結構”實施之初階路徑

自主學習的前提是歷史教師設置有效的問題情境并通過問題驅動、任務驅動,讓學生自主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以《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和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一課的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認識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過程中,堅持實事求是、以民為本的原則,理清工農武裝割據實踐的主要內容,筆者在教學時提供了兩張圖片:一是革命根據地農民獲得的土地分配證的圖片,二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土地法》的圖片。

在提供圖片的基礎上,筆者設計了自主思考題:為了探索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中國共產黨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等實行怎樣的土地政策?實行這一土地政策,對開辟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有什么重要的意義?體現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革命時堅持哪些原則?

通過這兩張圖片設置問題情境,貼近學生的認知規律,貼近學情,目的是引導學生認清土地革命的主要內容、深遠意義,認清中國共產黨在探索革命道路過程中,始終堅持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國情結合起來,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領導中國革命不斷走向勝利。

2.合作探究,“低結構”實施之中階路徑

合作學習是自主學習的延伸,在充分自主學習的前提下,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一起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以《中外歷史綱要(上)》中的《兩宋的政治和軍事》一課的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筆者在教學時提供了兩則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變亂祖宗法度,“禍國殃民”,最終導致北宋亡國,這是從南宋至晚清絕大多數史家及思想家評論王安石及其變法的首要觀點。

——《九百年來王安石變法評議的演變和發展》

材料二:對王安石評價最高者莫過于梁啟超的《王安石傳》,他說:“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當之矣……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詬,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則有克林威爾,而在吾國則荊公?!?/p>

——《王安石變法再評價》

筆者在提供材料的同時,還設置了問題情境。(1)結合兩則材料,概括南宋和晚清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的不同點,為什么有如此截然相反的評價?(2)結合所學知識,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應該堅持哪些原則?

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引導學生認識到:幾百年來,人們對王安石變法的不同認識,影響因素不僅僅在于王安石變法本身的復雜性,更取決于每個時代的實際需要。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要堅持唯物史觀,要注重歷史解釋的客觀性、階級性、主導性;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不可以脫離人物或事件所處的歷史時代。

3.延伸學習,“低結構”實施之高階路徑

歷史學習,需要打破課堂的邊界,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教材,去反思歷史,解決實際問題。以《中外歷史綱要(上)》中的“抗日戰爭史”教學為例,筆者引導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抗日口述史大賽”,參加尋訪抗日遺跡、尋訪抗日老人,圍繞主題“爺爺奶奶眼中的抗日戰爭”,撰寫口述史小論文。通過活動,不僅擴展了歷史教育資源,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還有效加強了學生家國情懷的滲透。

在學生參加口述史比賽的基礎上,筆者還組織了一次歷史演講會活動,演講會的主題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鑰匙”。通過這一演講比賽活動,不僅打破了課堂的邊界,培養了學生的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還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團結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始終把民族獨立和富強作為己任,始終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從而贏得了人民的信任,贏得了民心。

猜你喜歡
變法王安石筆者
初夏即事
詩詞創作中的詩意翻變法
老師,別走……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王安石修改過王籍的詩嗎?
基樁檢測中的靜載試驗法與高應變法的應用探討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王安石的壞習慣
商鞅變法的是與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