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空間、人工智能與社會世界的秩序演化

2023-12-10 19:29駱正林
閱江學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社會秩序人工智能

摘? 要? 數字技術締造的網絡空間,是一個平行于自然空間的數字空間。隨著人類不斷向數字空間移民,人類生活的社會世界也開始向數字空間延伸。社會世界是我們感知的經驗世界,是我們與他人協商所建構的共享世界。數字技術、人工智能使機器逐漸擁有了智慧,社會世界中的社會關系不再局限于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物、物與物的關系不斷被再造和強化,“物的主體性”在社會世界中得到彰顯。當社會世界圍繞人與機器兩個軸心建構時,社會世界的秩序出現了失序和紊亂,傳統的自由、開放、協商等價值觀被拋棄,資本和權力加速對社會世界進行殖民。面對社會世界的失序和殖民,人類需要保持足夠的理智和謹慎,有效節制和監控機器智慧的演化,方能始終保持人類在社會世界中的核心地位。

關鍵詞? 數字空間? 人工智能? 社會世界? 機器的主體性? 社會秩序

作者簡介 :? 駱正林,文學博士,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基金項目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我國青少年網絡輿情的大數據預警體系與引導機制研究”(20&ZD012)

數字技術的發展過程是人類經歷的第二次創世紀,只是這次創世紀的主角不是上帝而是人類自己。數字技術締造的網絡空間,是一個平行于自然空間的數字空間,它為人類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數字土地。隨著人類不斷向數字空間移民,人的社會關系和生產關系均在發生變革。人工智能的基本目標就是實現機器對人的智慧的模擬,讓機器部分或全部取代人的思維和勞動,從而將人類從繁重的、復雜的勞動中解放出來。然而,隨著弱人工智能逐漸向強人工智能進化,機器逐漸覺醒,正在成為社會世界的另一個“主體”,人類正在遭遇“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的關系,社會世界固有的秩序出現了顛覆性重構。

一、數字空間移民引發社會世界的變革

社會世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常用概念,它主要指的是人類生活的經驗世界。通常意義上的社會世界包括這樣一些要素,即社會物質基礎、社會組織架構、互動的社會關系和共享的社會文化等。數字空間創造了一個數字化的生活環境,它涵蓋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社交媒體、在線平臺等多個領域。在數字空間內,人們可以創建虛擬身份、訪問虛擬地點、實現數字交往,體驗前所未有的數字生活。換一種角度來看,數字空間為社會世界的展開提供了新的舞臺。當人類的各種現實關系和切身利益快速向數字空間轉移時,人類體驗到的社會世界也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一)生活世界、社會世界和數字化社會世界

社會科學理解的社會世界來自日常生活,但又超越日常生活、超越普通人的理解。從概念史的角度來看,社會世界的含義可以追溯到胡塞爾提出的“生活世界”(life world)。舒茨在胡塞爾之后研究了社會世界的內涵,庫爾德利則從數字媒介角度延伸了對社會世界的理解。

康德在建構他的理論大廈時,是從“不言而喻的東西”開始起步的。這些“不言而喻的東西”是思想旅行的“前提條件”,我們將它們當成“毫無疑問地準備好了的東西”來運用。胡塞爾提出的社會世界就是我們生活于其中的周遭世界,它是人類知覺感受到的現實的、具體的世界。胡塞爾認為,生活世界中存在著一些不言而喻的、被給定的現象,“這些現象完全是純粹主觀的現象,但絕不是感覺材料的心理過程這種意義上的單純事實,相反它們是精神過程,作為這樣一種過程,它們以本質的必然性行使構造意義的形態的功能?!? [德]胡塞爾:《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王炳文譯,商務印書館,2001年,第142頁。? 生活世界是由具體事物、具體的人構成的,每個人對生活世界都有自己的主觀感受;生活世界也是人們共同創造的客觀世界,我們總是用各種“精神材料”構建其中的意義。我們的主觀感受不能被看成一種簡單的心理活動,這些精神材料是在生活世界中被建構出來的,它們還將作為進一步建構生活世界意義的“材料”。

舒茨提出“日常世界”(everyday world)的概念,并認為日常世界是“諸般現實中的最高或至尊現實”? [美]蓋伊 ·塔克曼:《做新聞:現實的社會建構》,李洪濤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2年,第203頁。? 。舒茨的日常世界與胡塞爾的生活世界內涵基本相同,但舒茨在生活世界的基礎上又進了一步,提出了社會世界(social world)的概念。在認知現象的時候,胡塞爾告誡我們要采取“懸置”或“加括號”的態度,即我們要“把外部實在世界以及關于這一世界存在的信念通通懸置起來,或存入括號之中”? 俞吾金:《現代性現象學》,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第24頁。? 。人們關于外部世界的信念、人們賴以生存的文化環境,它們已經滲透到人們的日常思維和日常語言之中,因此,胡塞爾的“普遍懸置”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任何人都無法達到這種超然狀態。舒茨認為生活世界是在沒有被加括號的情況下,被社會行動者區分和認知的,這是人們認識生活世界的自然態度。社會世界的行動者不是對社會世界中的現象采取質疑的態度,而是將社會現象作為已知的事實予以接受。舒茨比胡塞爾更加尊重生活世界的復雜性,他的“社會世界”更加強調生活世界的共享性?!拔覀兊氖澜缡菫檎麄€人類社群而存在的,而不是為孤立的人而存在的?!? ?黃光國:《社會科學的理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268頁。? 因此,舒茨的“社會世界是一個主體間性的世界,即我們與其他人共享的世界”? [英]尼克 ·庫爾德利、[德]安德烈亞斯 ·赫普:《現實的中介化建構》, 劉泱育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23年,第22-23頁。? 。

舒茨將社會世界劃分為周遭世界和共同世界,并將其作為社會世界現象學的起點。周遭世界是我們周圍的世界,包括我們身處的社會、環境及其中的人和事。共同世界是社會科學家所觀察到的社會世界,社會科學家總是置身事外,與被觀察者之間沒有互動關系,因此在社會科學家那里,共同世界只是用概念建構的世界。舒茨鼓勵社會科學家將社會世界回溯到周遭世界,以明證性的生活世界為基礎來修正共同世界的概念。

庫爾德利將社會世界引入到傳播學領域,并在數字化、智能化的背景下對社會世界進行了重新思考。庫爾德利指出:“無論社會世界看起來多么復雜和不透明,它仍然是人類行動能夠解釋和理解的東西。實際上,社會世界在某種意義上是通過這些解釋和理解建立起來的一種構造?!? [英]尼克 ·庫爾德利、[德]安德烈亞斯 ·赫普:《現實的中介化建構》, 劉泱育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23年,第7頁。? 庫爾德利承認社會世界具有復雜性和矛盾性,社會世界是人類生活的經驗世界,它對人類來說具有客觀實在性;但社會世界并非事先給定的,它是人類共同參與建構的結果,而“理解和傳播”是建構社會世界的重要手段。庫爾德利最大的貢獻在于,他將媒介和傳播引入社會世界,認為傳播是建構社會世界的核心手段,它為社會世界創造出意義和價值。

(二)數字化、智能化背景下社會世界的結構再造

社會世界中的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們需要和他人打交道、參與他人的生活?!白鳛閭€體的我們”首先必須參與社會世界,而我們的參與又會改變社會世界。因此,社會世界是我們感知的經驗世界,是我們與他人直接或間接協商所形成的世界,其中充滿著主體主動架構與運作的過程和結果??傊?,社會世界是我們人類體驗的社會關系的主體間性領域,是人們以非對象化的態度介入的生活領域?!肮愸R斯把生活世界分解為文化、社會與個體三個領域。文化被理解為知識的儲備庫,人們日常交往的背景共識和知識來源;社會是規范調節的社會秩序和人際關系;個人是人的情感和認知結構構成的自我認同?,F代社會生活世界是一個由文化、社會和個人相互關聯的復合體?!? ?俞吾金:《現代性現象學》,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第98頁。? 沿著哈貝馬斯的思路,我們可以對社會世界做進一步的理解:首先,社會世界是人類共同建構的社會現實,現有的社會世界是每個人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或者說每個人都擁有特定文化賦予他的“文化鉛板”?!吧鐣澜缭缭谖覀兩熬鸵呀洿嬖?,并且當個體離世后它仍繼續存在”,? [英]尼克 ·庫爾德利、[德]安德烈亞斯 ·赫普:《現實的中介化建構》,劉泱育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23年,第7頁。? 對于個體來說社會世界具有某種程度的客觀性。其次,我們擁有身體且只能通過身體在社會世界中活動,反之社會世界就是環繞在“具體的人”身邊的社會關系、社會行為和環境要素的結合,所以說日常生活是社會世界的基礎。再次,社會世界的構成要素始終在變化,主體的認知水平和認知環境也在變化,我們參與社會世界并且改造著社會世界,因此,社會世界具有鮮明的“主體間性”,它是主體之間建構與再建構的過程或結果??傊?,社會世界是人類共同參與創造的世界,也是一個始終對人類保持開放的世界。

傳統的日常生活是在自然空間內展開的,人類正是在日常生活的基礎上建構了社會世界。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數字空間越來越成為人類生活的第三空間,人類的政治關系、社會關系、生產關系和現實利益等,都在迅速向數字空間轉移。今天的數字空間既是對自然空間的映射和復制,也是對自然空間的加工和超越。數據技術、人工智能不斷改善數字社會空間,人類的居住場景、生活場景等不斷被重塑,人類不僅延伸了自然生活,而且也創造出更多的數字生活,同時自然生活和數字生活更加緊密地融合、鏈接在一起。日常生活是社會世界建構的基礎,與人類日常生活的復雜化相對應,人類的社會世界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從結構上來看,現代社會世界包括自然空間內的社會世界、數字空間內的社會世界以及自然社會世界與數字社會世界的融合。傳統社會世界的主導關系是人與人的關系,數字化、智能化孵化了機器的智能,人與物、物與物的關系正在顯示出更加重要的地位,社會世界正在發生一場深刻的變革。

二、機器覺醒沖擊社會世界的關系與秩序

生活世界是經典現象學中最具闡釋力的概念,胡塞爾之后的很多思想家都從生活世界得到啟發,他們的思想均不同程度地和生活世界保持著親緣關系,如舒茨、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哈貝馬斯,等等。生活世界是人類理解和建構的世界,它是日常生活最底層、最全面的基礎環境,也是人類一切行為、意識和成就的土壤,它規定著人類存在的本質和意義。生活世界是個體對生存環境的感知和建構,社會世界是不同個體眼中的“共同世界”,其中包含特定的文化傳統、生活方式和倫理習慣,這些是人群世代延續的根基。

現象學中提到的社會世界是人類日常生活的世界,它在我們出生之前就已經存在,并在我們死亡之后仍然存在,他人及前輩總將它解釋成“一個有組織的世界”。對于普通人來說,社會世界是基本的和最高的實在,成年人總是以“自然的態度”視其為理所當然和毋庸置疑。社會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總是在主體與主體、主體與環境的互動中理解與再理解、建構與再建構。數字技術、人工智能使機器逐漸擁有智慧,社會世界中的社會關系不再局限于人的關系,人與物、物與物的關系不斷被再造和強化,社會場景變得更加復雜、智能和可感。同時,因為社會場景、社會關系的重構,社會秩序出現了失序和混亂,新的社會秩序也處在不斷建構之中。

(一)社會關系中“物”的主體性不斷被強化

客觀世界雖然是客觀的、唯一的,但社會世界的建構卻是多樣的;相互交往的人的“共識程度”不同,他們在頭腦中建構的社會世界也不同。社會世界不是一個靜止的、凝固的世界,而是一個主體間關聯的世界,是不斷建構與再建構的組織化世界。涂爾干(Emile Durkheim)將“社會事實”確立為社會學的研究對象,他認為社會是人類的行為和想象構成的事實,因此,社會事實可被看成社會世界的雛形,它為社會世界提供了最基礎的理解。社會事實的一個經典范例就是“集體表象”?!白鳛橐粋€群體的集體意識的狀態,集體表象顯示出該群體是如何想象自己及其周圍環境的?!? [英]帕特里克 ·貝爾特:《二十世紀的社會理論》,瞿鐵鵬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第6頁。? 宗教、道德、法律、社團、協會、語言以及服裝樣式等屬于社會事實的范疇,他們對社會成員具有強制性和脅迫性的力量。

涂爾干基于“面對面”給社會下定義,因此,在涂爾干那里社會運轉建立在人際關系之上。社會學家拉圖爾(Bruno Latour)指出了涂爾干的漏洞,即涂爾干的社會只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流,忽視了社會關系的達成需要經由“技術中介”。拉圖爾認為“社會”是社會學家虛構的概念,在它之下“掩蓋了真實的物質組合”? [英]尼克 ·庫爾德利、[德]安德烈亞斯 ·赫普:《現實的中介化建構》,劉泱育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23年,第2頁。? 。庫爾德利試圖引入“媒體中介”來修補“社會”概念,他在某種程度上將“社會”等同于“社會世界”,認為社會世界是在“媒體中介”的基礎上被建構的。拉圖爾和庫爾德利都注意到社會世界的“物質性基礎”,看到了媒介在社會世界建構中的關鍵作用,即建構社會環境和生成社會意義。在他們那里物質或技術得到了重視,但物質和技術的主體性還沒有受到關注。

隨著數字化、智能化的深入,“物”逐漸部分復制人的智慧,社會世界中的社會關系不再僅限于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物、物與物的關系開始得到顯現,“物”逐漸在社會世界中獲得了“主體性”(如圖1所示)。首先,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了社會世界的環境,人類日常生活的背景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日常生活獲得了更加廣闊的表現舞臺。其次,數字技術正在使“物”漸次蘇醒,在“萬物互聯”的數字社會世界,“物”顯示出極大的構造力和不確定性。當接入互聯網的“物”,如道路、建筑等基礎設施,冰箱、電視和空調等家用電器,手表、眼鏡和配飾等穿戴設備……逐漸具有了智能、智慧,社會關系的主體不再僅限于“人”,“物”逐漸在社會世界建構中嶄露出“主體性”。

“人類一直有一個最古老的夢想:有一天,我們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就能實現所有的物質夢想,而且可以自由追求我們的興趣、樂趣或激情?!? [美]埃里克 ·布萊恩約弗森、安德魯 ·麥卡菲:《第二次機器革命》,蔣永軍譯,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283頁。? 人類為了追求烏托邦的幸福生活,一直在尋找先進的、能夠替代人類勞動的工具。工業革命使機器大力士登上了歷史舞臺,機器幫助人類實現了力量的延伸;信息革命創造了“靈長類機器人”,人們終于可以指使機器幫助自己思考。人工智能就是模擬、延伸和擴張人的智慧,最終目標就是要讓機器取代人去完成更加復雜的工作,目前人工智能主要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人工智能可區分為弱人工智能和強人工智能兩種。弱人工智能認為,計算機只是由人設計制造的,它只能部分取代人的智力,而且是在人為設定的程序中運行。弱人工智能主要解決的是單項的機器智能,如會下棋的AlphaGo,以及人臉識別、機器翻譯等。強人工智能是具有自我意識,能夠適應并應對外部挑戰的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能夠復制甚至超越人的整體智慧。強人工智能有兩個演化路徑,一種路徑是計算機僅僅模擬人的智慧,逐漸擁有人的智慧和情感,并具備獨立判斷和推理能力;另一種路徑是計算機逐漸偏離了人類智慧的軌道,進而發展出一種只屬于機器的知覺和意識。因此,人工智能的發展最終使機器開始覺醒,人類將越來越需要與智能機器打交道,社會關系中人與物、物與物的關系開始凸顯,機器逐漸在社會世界獲得了“主體性身份”。人類最初的夢想是創造機器、奴役機器,目的是使機器為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然而,當機器逐漸智能化后,人類的日常生活將變得更加局促和不安。

(二)機器的漸次覺醒與社會秩序的重新生成

現象學社會學認為,傳統社會世界是理解和解釋的產物,是人類共同心智的一種建構。數字社會世界不再是單純的心智促成的,它需要依賴更多的基礎設施和軟件資源。社會世界是人類日常生活的世界,社會世界必須具有某種秩序,人類生活才能有序展開。社會秩序是比較穩定的相互依存關系,傳統社會秩序既體現出個體、群體和組織之間的依存,也體現出人與物化環境之間的依存,但“人與人的關系”是傳統社會秩序的主導。隨著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的快速進化,數字空間內的相互依存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基礎設施與應用軟件的智能不斷增加,它們在社會世界中的“主體性”快速強化,智能化的機器深刻影響著數字空間的社會秩序。數字空間的社會秩序受制于基礎設施和算法專制,數字空間正在圍繞“智能機器”形成新的社會秩序。

社會世界是由不同的、離散的實體組成的,數字環境下的實體既包括實體人、數字人,也包括逐漸智能化的基礎設施。自然環境是人類誕生之前的生存環境,數字環境卻是人類自己創造的機器環境。數字空間是硬件和軟件相互鏈接創造的空間,處于網絡底層的基礎硬件和系統軟件就是基礎設施,基礎設施一旦搭建完成就具有某種強制性,它們更容易脫離傳統文化和道德規范的制約。目前電腦網絡已經進化到Web3.0,移動網絡正在由5G向6G演變,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則企圖建立更加“泛在的”空基網絡。傳統社會世界是人類在現實交往中所建構、感知的生活世界,社會秩序是在主體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后形成的,而且這種社會秩序還會在新的交往中建構和再建構。數字空間內的基礎設施則直接干預用戶的關系建構,人們的交往關系受制于骨干網、城域網和局域網的內部結構和軟件支撐。如人們的數字交往受到“防火墻”“關鍵詞”等的限制,社交機器人左右公眾情緒,算法推薦霸占更多的“腦內存”……基礎設施和應用軟件的所有權,這些都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社會秩序的選擇。

基于數字基礎設置和系統軟件的社會世界,是人與機器之間的“互型”和“互型之互型”,是人和智能機器建構與再建構的結果。2007年蘋果公司發布了手機iPhone1,從此徹底改變了人與手機的關系。iPhone1之前的手機功能均依據特定的運用場景,即現實生活中需要手機的某種功能,手機供應商就按照這種功能要求設計相關軟件。蘋果手機則放棄了具體場景的設計,通過安裝多種類型的傳感器(如溫度、照度、位置等),使手機徹底模擬人體的特征,手機終于成為通用智能機器。目前蘋果手機已經進化到iPhone15,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它已經成為人類離不開的“數字器官”。當人類越來越消融在數字基礎設施中時,基礎設施就成為社會秩序的設計者和維護者,人類進入數字環境只能按照底層規劃進行交往。隨著網絡的數據化、智能化的不斷增強,人類本有的“心智”在社會秩序建構中快速被弱化。你進入的是4G還是5G、6G,決定著你在數字空間中的生存方式,也決定著你所面對的周遭世界的秩序。你聯結的互聯網是否有“墻”,墻的高度如何等,也是你數字生活秩序的重要指標?;A設施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秩序的干預是強大的,它不會理會作為個體人的感受,而是按照設定的程序建構環境、規劃秩序。

數字社會秩序不僅受到基礎設施的影響,而且還面臨著更加多元的算法專制的挑戰。在網絡社會空間中,人類建立了眾多社區,然而這些社區都在隱形的算法監控之下。數字空間內的系統軟件、應用軟件等具有強大的計算能力,算法使數字公民們變得可識別和可檢索,機器及其幕后黑手可以任意獲取大量匿名數據,進而消除個體的匿名身份。傳統社會秩序是在相互協調、妥協中形成的,社會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具有多元性,社會秩序的形成是多元價值觀競爭的結果。社會生活的每個層級、社會關系的每個節點,他們都是一種有機的、動態的組合,或者說我們每種生活方式都有某種程度的社會秩序。不同秩序需要支付不同的成本,也會獲得不同的收益。在數字化、智能化環境下,五花八門的軟件主導著秩序效益,普通人選擇的只能是機器給予的秩序,傳統社會世界的倫理和道德極易被“刪除”。

在算法監控下,機器操控了我們的心智,我們的社會關系被機器主導,我們的工作環境被機器設計,我們的社會利益被機器分配……機器成為人類器官的組成部分,但這些新器官的支配權不完全屬于人類本身。人們在信息繭房和算法世界中,獲取的海量信息挑戰大腦容量的極限,身體需要在多任務中不斷切換,工作和生活中出錯的概率大大增加,傳統價值觀被機器所排擠。人類需要體驗社會生活,但它的前提是社會秩序,沒有秩序人類將陷入混亂狀態。這里的秩序“是指在特定條件下能夠維持最低水平的穩定性的較高維度的‘協議’”? [英]尼克 ·庫爾德利、[德]安德烈亞斯 ·赫普:《現實的中介化建構》,劉泱育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23年,第234頁。? 。數據已經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全過程,基礎設施和數據算法掌控了社會秩序,它們成為數字空間的強制力。

三、權力、資本和算法的合謀與社會世界的殖民化

生活世界的一般結構是:“一方面是事物與世界。另一方面是對事物的意識”? [德]胡塞爾:《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王炳文譯,商務印書館,2001年,第179頁。? 。生活世界首先表現的是事物全體在“時間-空間”上的存在,其次是對“世界之存在”的現實體驗和確認。胡塞爾是基于面對面的交流來看待生活世界的,哈貝馬斯則從語言的角度來審視生活世界,它認為生活世界是以語言為媒介建構的、以交往行為來調節的世界。哈貝馬斯發現資本主義現代化加重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艾F代化的資本主義模式是以生活世界符號化結構的扭曲和物化為標志的,生活世界受制于從金錢和權力中派生的,并變得自主的亞系統的命令?!? ?汪行福:《走出時代的困境》,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年,第257頁。? 資本主義的發展使經濟和國家從社會世界統一體中分化出來,并逐漸演化成一種具有嚴密組織和結構的亞系統,亞系統中行為關系的協調不再是相互理解和交往共識,權力的懲戒和金錢的報酬成為行為關系的調節模式。資本和權力對社會世界的侵蝕,使社會系統變得日益復雜和擴張,最終形成了社會系統對社會世界的控制,即出現了社會世界的殖民化。

傳統社會世界是不同社群相互理解的、獨特的、穩固的世界,地球不同角落的群體感知的社會世界各具特色。資本和技術的發展,打開了社會世界的邊界、破壞了社會世界的穩定,世界各地的社會世界不斷融合,出現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景象。數字社會世界的出現,更加強化了社會世界的包容性,人類生活在更大范圍內趨向統一。胡塞爾提出生活世界,是為了克服“歐洲科學的危機”,目的是重建人與世界的關系、重建人類的精神生活。然而,現實世界發展沒有給社會世界留下機會,資本主義的發展使社會世界更加被殖民化。當代社會世界是數字算法支配的世界,權力、資本與算法的合謀,使社會世界被嚴重殖民化,社會世界原有的獨立、自由、開放、協商等價值觀不斷被拋棄。

(一)資本拜物教將蕓蕓眾生逼進算法困境

數字空間是權力、資本和技術共同締造的數字空間,數字空間可劃分為兩類:數字物理空間和數字社會空間。數字物理空間是由政府和資本共同謀劃的,權力在數字物理空間建設中占主導地位,但數字物理空間的運營需要依靠市場力量。數字社會空間的建設則是由資本主導的,五花八門的服務提供商為用戶營造出各種不同的社區??傊?,資本在數字空間生產中占據重要的力量,隨著數字社會世界的不斷豐富,資本在數字社會世界中的地位不斷被強化。數字空間是由硬件和軟件共同搭建的,數字物理空間只是一些原始的“土地”,而資本幫助我們在數字土地上建設了“數字家園”,并將引導和規訓著我們進入特定的社區。早期自由競爭的資本向公眾許諾“解放和自由”,隨著數字產業的發展、數字資本的壯大,數字空間內彌散著濃烈的資本拜物教氣息,資本以更加強勢的姿態干預社會世界,并越來越體現出它對社會世界的殖民化越來越明顯。

在自然社會世界,自然環境的變化是非功利性的、外在于人的,因此人在與環境的互動中擁有主動權。在數字社會世界,數字環境是有智能和記憶的,人在與數字環境打交道時,直觀感覺是跨越了時空障礙,實現了人體的全方位延伸。然而,當人們享受數字技術帶來的資源配置效率時,我們越來越陷入算法困境和信息繭房中。智能算法將“自然人”塑造成一個個“數字人”,然后根據不同人的興趣,全天候定點推送海量信息。人類原有的具身的、質性的、豐富的日常經驗被排擠、被抽象,手指在智能手機上的點擊、眼睛在數字空間內的游移取代了我們對自然世界的具身化接觸,取代了我們對自然日常生活的真實感知。蜂擁而來的碎片化信息占領了大腦的內存、耗散了我們的注意力,我們失去了隱私、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從容,躲在暗處的算法將我們異化為流水線上的商業資源,很多人在數字社會世界成了各種商業成就的底層數據。數字空間的社交也出現了“數字化扭曲”現象,修圖軟件裝飾著我們“理想中的自我”,社會審美不再基于具身潛質,而是更加傾向于數字化妝,傾向于商業軟件給我們設定的數字臉譜。

資本曾經為我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現代生活,但資本的本性是逐利的。資本和技術在數字空間實現了深度聯姻,技術延伸到哪里,市場就開拓到哪里,資本的觸角就延伸到哪里。數字技術表面上是中立的工具,但技術總是被資本和權力掌控,成為資本和權力的幫兇。傳統的剝削是面對面的剝削,工人能夠直接看到資本家的貪婪和瘋狂;數字世界的剝削超越了古典政治經濟學,資本隱身到機器和程序的幕后,無形的算法、冷酷的程序走到了前臺。困在算法中的蕓蕓眾生,他們在與機器和程序的螺旋競爭中不斷加速,生命和生活都犧牲給了數字GDP,卻常??床磺遒Y本背后的人。因此,數字時代平臺賺得盆滿缽滿,資本家很有錢而打工人很缺錢。因為拼命和智能機器進行體力競賽,以家園為中心的傳統社會世界被連根拔起,腳步不斷加速的人們很少思考社會正義,而是更加抱怨自己跑得不夠快、工作得不夠高效。隨著ChatGPT、文心一言等語言大模型的出現,機器正在以更加強勢的姿態威脅人類,或許在未來生活中我們要和機器共享社會世界,社會世界的意義不再圍繞“人”來建構,而是圍繞人和機器兩個軸心運轉。當人們在討論強人工智能時,有識之士更是看到了硅基生命對碳基生命的挑戰。

(二)數字政治學正在建造萬能的圓形監獄

1785年,英國哲學家邊沁(Jeremy Bentham)提出了圓形監獄(panopticon)的概念。圓形監獄的設計思路是:整個監獄由中央塔樓和四周環形的囚室組成;環形監獄的圓心是一個用于監視的中央塔樓,所有囚室呈圓形環繞在中央塔樓四周;每個囚室均設計有一前一后兩扇窗戶,一扇窗戶朝向中央瞭望塔,另一扇背對塔樓的窗戶作為透光之用;監視塔樓裝有百葉窗,囚徒不知道監視者何時實施監視。設計圓形監獄的目的是:位于中心位置的監視者可以監督所有犯人的一舉一動,而全體犯人卻不知道他們是否受到監視,也不知道他們何時會受到監視。圓形監獄重點不在于“監視”,而是讓罪犯產生“被監視”的心理狀態,從而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循規蹈矩,自我規訓地去做權力認可的事情。??聞t創造了“全景敞視”的概念,用以闡釋17世紀在城市瘟疫防治中的隔離與監督。??抡J為在全景敞視的空間里,“每個人都被鑲嵌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任何微小的活動都受到監視,任何情況都被記錄下來,權力根據一種連續等級體制統一地運作著,每個人都被不斷地探找、檢查和分類,劃入活人、病人或死人的范疇。所有這一切構成了規訓機制的一種微縮模式?!? [法]米歇爾 ·??拢骸兑幱柵c懲罰》,劉北成、楊遠嬰譯,三聯書店,2012年,第221頁。

圓形監獄的容量是有限的,它所監視的對象是小群體;全景敞視需要支付大量的物質和人工成本。然而,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背景下,圓形監獄正在被移植到數字空間,全面滲透到我們的社會世界,使極權主義的幻想更容易實現。在數字空間內,圓形監獄的物質外殼被拋棄了,其監視理念卻被保留了下來。數字社會世界是在數字空間內展開的人類生活,它包括人與數字空間的聯結、人的數字人格的形成、人與智能機器的關系等。在數字空間內,美歐等國更加注重對基礎設施的投入,通過“根服務器”獲取網絡數據、建立數字霸權;世界各地的城市治理更加數據化、智能化,智慧城市大量記錄城市人與物的交往軌跡;城市居民的家庭和生活全面數據化,社會世界成為數據符號構建的世界。社會世界的所有活動都在數據化,智慧城市的顯示屏上既顯示出城市的宏觀背景,也能精細顯示出每個生命的運動狀態。在日常的社會世界,我們需要和各種各樣的電子公務員和電子服務員打交道。資本和權力打造的各種形象的電子人,以更加隱蔽和精巧的方式對社會世界進行著殖民。

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的發展,使原先自由的、豐富的、質性的日常經驗不斷被抽象,有可能導致人類的精神生活愈加貧瘠而頹敗,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隱私可能被全方位窺探。傳統社會世界傳承的習俗、倫理、道德等,正在喪失原有的活力和張力,人們在人工智能的規訓下過著統一的、模式化的虛擬生活,人類的肉體在“數字沉迷”中逐漸受到摧殘并可能面臨退化?!安皇軅€人意愿控制的經濟和政治系統不僅已經獨立于相互理解的生活世界,而且在塑造現代社會的特性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俞吾金:《現代性現象學》,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第99頁。? 當我們從資本主義、國家主義的視角望去,商業強權、制度強權、社會暴力極易泛濫,社會世界的殖民化呈現快速擴張的趨勢。

四、總? 結

科學技術不斷向人類兌現物質性許諾,機器算法、人工智能更是構建了一個“美麗新世界”。面對日新月異、不斷加速的社會世界,人類過度沉迷于科技創造的神話,導致我們在技術的軌道上低頭狂奔。當科學主義過于彰顯的時候,傳統社會的自由、開放和協商的價值觀被排擠,資本、權力和技術合謀實施了對社會世界的殖民。人工智能可以加快文明發展的速度,但它也潛藏著諸多危機和不確定性。面對社會世界的失序和被殖民,人類需要保持足夠的理智和謹慎,有效節制和監控機器智慧的演化,方能始終保持人類在社會世界中的核心地位。

〔責任編輯:李海中〕

Evolution of Order in the Digital Spa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Social World

LUO Zhenglin

The cyberspace created by digital technology is a digital realm parallel to the natural world. As humans increasingly migrate to this digital space, the social world, where human life unfolds, also extends into the digital realm. The social world represents the experiential world we perceive, a shared world that we collectively construct through negotiation with others. Digital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ve endowed machines with intelligence, altering the landscape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social world. Social relationships are no longer confined solely to interactions among humans; instead,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ans and objects and between objects themselves are continuously reshaped and strengthened, emphasizing the notion of “object agency” within the social world.As the social world is constructed around two central axes—humans and machines—its order becomes disrupted and chaotic. Traditional values like freedom, openness, and negotiation are abandoned, and capitalism and power accelerate their colonization of the social world. Faced with this disorder and colonization of the social world, humanity must maintain a sufficient level of reason and caution, effectively regulating and monitoring the evolution of machine intelligence to ensure that humans continue to occupy a central position within the social world.

猜你喜歡
社會秩序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專業
啟蒙與再啟蒙:塑造社會秩序的實踐理性思維
滇西南邊民通婚對社會秩序的影響——以普洱市為例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數讀人工智能
犯罪與社會秩序——塔爾德與涂爾干爭論的再考察
刑法中意志自由論之提倡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