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福祉的多樣性與迭代更新
——基于老齡文明視角的考察

2023-12-10 05:44林閩鋼
社會科學研究 2023年6期

林閩鋼

一、研究緣起

面對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加速發展,2002 年聯合國在第二次老齡問題世界大會上發布的《政治宣言》中提出“積極老齡化”(active ageing),推動形成積極老齡觀的全球共識,并在《馬德里老齡國際行動計劃》中設計出相應的行動方案加以推廣和實施。①United Nations, Report of the Second World Assembly on Ageing, https://www.un.org/en/node/88803, Madrid,8-12 April, 2002.在理念上,積極老齡化倡導“以需求為基礎”轉變為“以權利為基礎”,將老年人從一個被動目標轉變為一個主動目標②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ctive Ageing: A Policy Framework, 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67215, April, 2002,p.13.,視老年人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參與者。在戰略上,確立以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為目標,聚焦健康、參與、保障等領域全方面實施相關社會政策③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ctive Ageing: A Policy Framework, 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67215, April, 2002,p.12.,健康、參與和保障構成了積極老齡化戰略老年福祉的三大支柱。至此,以“成功老齡化”為內核的積極老齡化在國際社會開辟了一條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新思路,并演變成為一種政策行動體系。

至今積極老齡化已有三十多年的政策實踐,取得了明顯的政策效果,對各國社會政策的制定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但目前對積極老齡化的反思存在明顯的不足,主要的批評意見沿著兩條主線展開:一是對不同國家或地區積極老齡化的實踐及經驗的反思,如歐盟是最主動推動積極老齡化的地區組織,有關歐盟積極老齡化的研究文獻最為集中①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 Active Ageing Index Analytical Report, https://unece.org/DAM/pau/age/Active_Ageing_Index/ECE-WG-33.pdf, December, 2019.;二是選取某個角度對老齡化戰略反思,如積極老齡化被認為過度關注老年人本身,被狹隘的經濟理性和工具理性主義所主導。②艾倫·沃克、朱火云:《從概念到政策:積極老齡化再認識》,《社會保障評論》2023年第3期??偟膩砜?,一方面沒有把積極老齡化戰略放在歷史進程中,缺乏對積極老齡化戰略的總體性考察;另一方面是缺乏對個體終生的老齡化過程及其環境的綜合性考察。③Liam Foster, Alan Walker, “Active Ageing across the Life Course: Towards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Prevention,”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Article ID 6650414, pp.1-11,2021. https://doi.org/10.1155/2021/6650414.在本文看來,更為重要的是長壽社會的來臨,不可避免挑戰傳統社會的底層邏輯,將會加速新的戰略框架和話語體系的出現。

鑒于此,必須借助整體論的視角對老齡化進行研究,首先,對老齡化的本質進行描述和解釋;其次,解決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微觀和宏觀問題。④茲比格紐·渥茲涅克:《老年社會政策的新視野》,陳昫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第74頁。本文聚焦如何超越積極老齡化戰略的局限性,力圖從老齡文明的整體性視角⑤樊和平教授最先從倫理學對“老齡文明”進行了論述,參見樊浩:《老齡化與老齡文明》,載老齡文明智庫:《老齡文明藍皮書2022》,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1—32頁。本文使用老齡文明作為研究視角就是力圖從總體性、綜合性來超越積極老齡化視角的局限。,涵蓋倫理觀、發展戰略、制度和技術基礎。以老年人福祉為中心,從終生的老齡化過程出發,基于老年人所處的歷史和現實條件來重新認識長壽時代人類社會的新動能和新形態。

二、老齡文明視角下老年福祉的多樣性

老齡文明作為社會變革和社會轉型的產物,是人類發展進步的體現?;仡櫲祟惏l展歷史,在歷經了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信息社會轉變之后,分別產生了工業社會、信息社會老年福祉的標志性產物。

(一)工業社會的老年福祉:以老年保障制度為標志

從歷史進程看,老齡文明的產生與發展是一個相對晚近的歷史進程,這與人類社會的人口城市化和人口老齡化歷程密切相關。在19 世紀大規模的工業化之前,世界各地平均壽命不超過40 歲。大多數人口生活在農村,家庭養老是主要方式,社會養老問題并不突出。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勞動人口失去了傳統的土地和基本的生產工具,必須在工業或其他行業就業賺取工資以維持基本生活,雇傭勞動者逐漸成為社會階層的主體。與此同時,以往作為家庭或個人風險的年老、疾病、失業、工傷等問題,開始演變成為一種社會性的群體風險,一旦人們步入老年就很難再繼續就業,相應地其生活來源就會中斷,遭遇到貧困等各種社會風險。在工業社會的中后期,第一次出現大規模人口老齡化的現象,老齡保障問題獲得了重視。

19 世紀末20 世紀初,工業化使許多國家的生產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也為由國家提供老年保障作了充分的準備。發達國家先后建立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實現了老年人皆享養老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發展中國家也紛紛建立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為有效防止和減輕老年貧困提供了有力支撐。至今,針對所有老年人提供基本養老金被認為是社會保護地板層(social protection floor)的一個組成部分。⑥國際勞工組織:《世界社會保障報告(2010-2011)——危機期間和后危機時代的社會保障覆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組織翻譯,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1年,第67頁。從世界范圍看,各國為老年人提供的制度保障,主要包括養老保障、公共衛生與醫療保障、住房保障、社會救助、長期照護、社會福利等;還有權利保障,即在滿足老年人生存的物質需求同時,還維護了老年人的尊嚴,確保在生活各個方面都享有機會平等的權利。

回顧老年保障制度的發展過程可以發現,老年社會保障制度作為現代工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產物,與原始社會中以“棄老”和“殺老”來保持人類的生存和繁衍能力相比,老年保障的制度化是社會保護措施應對老年階段各種風險的社會安全網,有力促進了社會平等和社會進步,是社會文明的標志和老齡文明的基礎。

(二)信息社會的老年福祉:以智慧養老技術為標志

當人類進入信息社會,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進步,也給老齡社會提供重要技術支撐,減少老年人對人和物的依賴,幫助老年人實現身體的延伸和擴展,增強老年人外部控制力和內部控制力。特別是現代技術對老年個體的內外部賦能,模糊了“老”和“非老”的界限,通過技術創新與傳統服務供給相融合,讓老年人在現代科技助力下找回個體獨立性,獲得連續性生活,能全面提升老年群體的福祉。

衰老是生物隨著時間的推移所產生的一種自發的必然過程。人類個體老化過程表現為身心的整體衰退所導致的外部控制力和內部控制力的兩方面下降,前者是指身體機能,包括行動力、感知力和腦力的下降;后者是指自身情緒和態度的消極與低落,以及社會參與行為的衰減等。從技術賦能視角來看,智慧養老技術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第一,利用智能設施設備,幫助老年人實現身體的延伸和擴展,增強老年人的外部控制力。一方面通過工具性的服務幫助老年人增強外部控制力,即利用智慧化技術和設備,彌補老年人身體衰老造成的行動能力不足,如智能輪椅、智慧手環等;另一方面通過健康訓練、康復理療等方式幫助老年人延緩年齡增長對外部控制力帶來的沖擊。第二,運用綜合服務的手段,以優勢視角去挖掘老年人自身的潛能,增強老年人內部控制力。一是直接運用智慧化的手段,如陪伴式機器人、現代娛樂設施、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娛樂和通訊等手段輔助老年人緩解孤獨感,讓老年人獲得生活的樂趣;二是通過智慧化平臺,鏈接線下資源,如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心理服務、生活服務等,通過直接服務來提振生活的信心,釋放內心的緊張與焦慮等,從而實現老年人內部控制力的增能。①王鍇、林閩鋼:《增能視角下我國智慧化養老服務的轉型升級》,《理論月刊》2019年第6期。

在信息社會中,信息技術與傳統養老服務的融合發展,豐富了養老服務產品的供給,提高了養老資源利用效率,為傳統養老產業智慧化轉型升級提供了動能。信息技術與傳統養老服務融合發展的路徑主要為:第一,“技術+老年人”,以老年人的服務需求為核心,以先進信息技術開發和使用為前提,通過服務老年人的產品智能性、信息感知網絡的覆蓋程度、信息的挖掘深度等技術的應用,識別老年人服務需求,監測老年人服務變化,促進老年人從服務的“被動接受者”轉變成服務的“主動營造者”。第二,“技術+服務”,以技術重塑養老服務流程,從優化養老服務到整體服務價值再造,有效驅動養老服務從“碎片化運作”向“整體性治理”轉變。近年來國內外各種養老服務智慧化平臺的出現,類似養老服務“淘寶”已初露端倪。第三,“技術+社會”,在傳統居家、社區和機構的養老服務模式基礎上,發展不同應用場景的智慧化養老服務,居家智慧化養老服務、社區智慧化養老服務和機構智慧化養老服務,并探索智慧化養老服務的整合供給模式,從而提高養老服務的便捷性和準確性,及時、有效地滿足老年群體的多樣性需求,在更高層次上實現老者頤養天年。②林閩鋼、王鍇:《智慧化養老的技術賦能和服務轉型》,《新華日報》2023年3月14日,第14版。

與老年保障制度不同,智慧養老技術在本質上是通過技術對老年個體的內外部賦能、對養老服務和管理的滲透,通過發展不同應用場景的智慧化養老服務,使養老資源得到進一步整合和延伸,實現對老年人主體性的肯定以及老年群體價值的回歸??傊?,智慧養老技術與老年保障制度,共同從技術支持和制度保障兩個方面構成積極老齡化戰略的基石。

三、長壽社會下老年福祉的再考察

(一)長壽社會助推三個領域的新變化

長壽社會是21 世紀全球必須面對的新社會形態。聯合國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2022》報告顯示,1950 年世界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46.5 歲,到2000 年提高到66.5 歲,僅半個世紀全球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增長了20 多歲。2021 年世界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已超過71 歲,預計2050 年全球預期壽命將達到77.2歲。③United Nations,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22, https://population.un.org/wpp/,July 2022,p.19.伴隨著20 世紀后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雙減”,許多發達國家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已超過80歲,人口年齡結構已率先邁入長壽社會。

長壽時代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百歲人生的來臨。長命百歲這種變化究竟意味著什么?2016 年,英國倫敦商學院教授琳達·格拉頓(L. Gratton)和安德魯·斯科特(A. Scott)推出《百歲人生:長壽時代的生活和工作》,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該書斷言長壽是我們能享受到的最好的禮物之一,今天一個出生在西方國家的孩子有至少50%的概率活到105 歲以上①琳達·格拉頓、安德魯·斯科特:《百歲人生:長壽時代的生活和工作》,吳奕俊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年,第3—4頁。,以往對于人生的既有規劃變得不再適應,需要從根本上重新設計人生——我們的全部生活都將被重組,以適應這破天荒的長壽。長壽化正在改變以往的經濟結構、社會形態和生活方式。

長壽社會的到來改變了傳統社會的底層邏輯——生命的尺度,過去是“人活七十古來稀”,現在是“人活九十不稀奇”。長期使用的人口年齡劃分標準不再合理,導致老年人傳統的管理方法不再適用。長壽社會將助推三個領域新變化的常態化:

第一,多段就業常態化。長壽社會帶來了多段人生,帶來了靈活性、多樣化的生活和就業方式。在傳統工業化社會中,生命歷程通常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教育-就業-退休。隨著人們壽命的延長,傳統三階段模式無以為繼②琳達·格拉頓、安德魯·斯科特:《百歲人生:長壽時代的生活和工作》,吳奕俊譯,第347頁。,逐漸轉換為“教育→參加工作→受教育→再參加工作→再受教育”的多階段、多項選擇人生模式。如果說青年學習、中年工作、老年退休三階段人生模式是線性的延伸式,多階段人生模式則是非線性的組合式,人生第二舞臺的學習、就業和生活跟第一舞臺同樣重要,同樣令人神往。此外,國外的調查和研究進一步發現,除了因為生計原因需要繼續工作外,大多數接近傳統退休年齡的人實際上并不想退休,表現出老年人普遍愿意保持參與社會的積極性,他們更關注就業的靈活性和職業轉換、兼職或創業的機會。③WHO, World Report on Ageing and Health,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world-report-on-ageing-and-health, 2015,p.10.因此,在長壽社會中,如何充分發揮老年人勞動參與的積極性,如何制定出一系列政策確保實現老年人工作轉換的靈活性,對老年人福祉至關重要。

第二,終身學習常態化。傳統工業社會中,人們的教育基本是一次性階段式完成的,從幼兒園、小學到中學、大學。長壽社會的學習則是貫穿于整個人生。從連續性的學習走向間隔性的學習、終身化的學習。一是傳統以學習、工作及退休劃分的人生三大階段即將改變,取而代之的是大家將會不斷在工作和學習之間切換,以適用社會和身份轉換的需要,這意味著終身學習不再是一個選擇,而是人生發展策略的一個部分,也不再只是和年長者相關。從終身學習來看,老年期是人生命歷程的一個階段,與其他年齡群體沒有本質區別。二是學習機會在歷史上一直集中于生命的前二十年,增加生命的后二十年的學習機會和時間,不僅能使老年人發展新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保持自我意識、身份認同和感知生命的意義,使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

第三,帶病生活常態化。老年人是慢性病患病率和發病率最高的人群,特別是各種非遺傳性慢性病導致的健康損失并不會短期內致人死亡,而是與人長期共存。老年人群慢性疾病的帶病生活、多病共存現象是全球公共衛生領域存在的普遍性問題。④WHO, World Report on Ageing and Health,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world-report-on-ageing-and-health, 2015,p.26.值得注意的是近二十年來預期壽命增加主要是帶病生存時間的延長。在長壽社會中,更多疾病將與高齡老人共存,帶病生存成為長壽社會的普遍現象。正如古人云“人言病壓身,往往延壽紀”⑤出自宋代程俱的《自寬吟戲效白樂天體》,人壽以十二年為一紀,故稱歲數為“壽紀”。,患病不見得是壞事,從另一個角度看,它能提醒注意保健、及時止損,就能享受長壽之樂。為此,推動老年群體從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為中心進行健康管理,在帶病生活常態化下,老年健康最好的測量指標不是身體的病理改變和某項指標的變化,而是高齡階段身體功能的維持和適應能力的維護,最大限度地保持老年人的自我功能狀態,提高生活的質量。⑥林閩鋼:《長壽社會的來臨與積極老年保障體系的建構》,《中國財經報》2023年7月25日,第8版。

(二)長壽社會老年福祉戰略的三大支柱

面對長壽社會的來臨,實現2002 年馬德里的《政治宣言》《馬德里老齡國際行動計劃》以及《積極老齡化:政策框架》中所提出的目標,將老年人從一個被動目標轉變為一個主動目標,建設一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的愿景變為現實,這不僅僅是重復現有工作或做得更好,而是需要進行系統性的改變,需要新的行動框架。

長壽社會背景下的第二代老年福祉戰略需要覆蓋老年人口的多樣性并解決未來發展的動力問題。需要超越“健康”“參與”和“保障”三大架構和發展取向。在理念上,充分發揮老年人的自主性,從被動需要到主動應對;在價值上,以老年人為中心,從以就業為中心的工具理性到以老年人本位主義為中心的轉變;在政策上,最大限度實現老年人參與的綜合福祉,從以社會政策供給為主向以開發老年人潛能為主的轉變。

第一,在多段就業常態化下,強化自主工作取向。自主工作是一個全新的勞動就業概念,首先是自主選擇退休方案,實現退休政策的個性化。在長壽社會中,判斷勞動者的潛在生產力和就業能力時,年齡不是可靠的指標,需要取消“一刀切”的法定退休年齡,建立健全彈性退休制度,在設定退休年齡區間的前提下,由個人綜合自身情況和養老金需求,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退休年齡和養老金領取方案,采取養老金調整機制強化對個人自主選擇“延遲退休”的有效激勵。其次是自主勞動就業機會的創造。在許多行業中,老年人依然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比如教育、醫療、藝術、研究等領域,他們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具有很高的價值??梢栽O計多段就業的保障措施,為有意愿繼續工作的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讓他們繼續為社會做出貢獻。同時也支持老年人在無法勝任常規工作后,有機會開展他們力所能及的勞動,老有所為地積極融入社會生活。

第二,在終身學習常態化下,強化主動學習取向。主動學習是老年人積極生活和工作狀態的重要標志,首先主動學習是一種更積極、更主動、更經濟的養老選擇。面對日益變化的生活環境,通過終身學習,能為老年人持續賦能,以適應社會變革和新生產技術的發展,幫助老年人超越自我局限,克服老年人的能力短板,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狀態,促進老年群體的能力回歸和價值重建。其次從老年人個體來講,許多人都有學習的需求和興趣,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過去傳統的老年人學習和教育方式也因數字化生活的改變發生著相應變化,積極回應時代的技術變革和老年人的現實生活痛點,引領老年人提升智能素養、彌合“數字鴻溝”,在信息社會提高老年學習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使得老年人主動學習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成為促進老年人社會融入的重要渠道。

第三,在帶病生活常態化下,強化主動健康取向。健康是老年人能夠完成他們認為重要的事情所具備的根本屬性和整體屬性。主動健康是從全生命周期視角為發展和維護老年健康生活所需的功能發揮的過程。一方面,將預防的理念與行動策略貫徹到醫療衛生政策之中。早預防、早干預是應對老齡化帶來的各種疾病的最有效策略,包括從預防、管理、醫療、照護、康復到臨終等全過程。以預判趨勢、消除誘因到化解風險為思路促進醫療保障政策的變革。例如以德國和日本為代表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經過多年發展轉向強調預防工作,將被動應對服務轉為主動預防服務,創設護理預防體系,設置預防型護理服務。這樣不僅能減少失能人群的數量,提高老人的晚年生活質量,還能降低長期護理保險的運營成本。另一方面,充分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健康管理中的運用,以健康失衡狀態的動態辨識、健康風險評估與健康自主管理為主攻方向,重點突破人體健康狀態量化分層、健康信息的連續動態采集、健康大數據融合分析、個性化健身技術等核心問題,推進預防、養老、康復、護理、醫療一體化的老齡服務體系建設,為主動健康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三)長壽社會下老年福祉的迭代發展

在長壽社會背景下,第二代積極老齡化戰略以老年保障制度、智慧養老技術為基礎,構建自主工作、自主學習和主動健康三大支柱,共同促進構成長壽社會老年福祉的迭代發展。

第二代老齡福祉是在第一代老年福祉上迭代發展起來的,兩者在本質上都屬于積極老齡化發展的產物。在理念上都是圍繞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社會的目標,將老年人視為一個主動目標,視老年人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參與者。

第一,如果說第一代積極老齡化戰略還處在推動老年人從一個被動目標轉變為一個主動目標的過程之中,則第二代積極老齡化戰略更有條件突出老年人的主動性,貫穿于工作、學習和健康三大領域,形成自主工作、自主學習和主動健康新的三大支柱和發展面向,迭代出第二代老年福祉。

第二,如果說第一代積極老齡化戰略中健康、參與、保障構成三大支柱,保障的作用還是處于發展性的。到第二代積極老齡化戰略中,老年保障制度與智慧養老技術共同構成第二代積極老齡化戰略的基礎,老年保障的作用已成為基礎性的。

圖1 積極老齡化戰略和老齡福祉的迭代發展

第三,長壽社會老年福祉所包含的內容將更加豐富、價值更加多元。自主工作使老年人在社會中獨立和獲益,從根本上體現個人的社會價值,實現持續性的社會參與。自主學習是保持能力的最好方式,通過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素質、發展自己的能力、滿足自己的愛好,能使老年人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拓展能力,也是最好的融入社會的方式。主動健康體現出獨立和尊嚴。重點是讓老年人保持獨立性,在身體功能的維持和適應能力的維護方面體現出尊嚴。

第四,第二代積極老齡化戰略,包括自主工作、自主學習和主動健康的新三大支柱和發展面向,借鑒歐盟從社會政策推動積極老齡化戰略的經驗,從中可以擬定9 個行動領域。為便于今后監測和評估第二代積極老齡化戰略的推進和實施情況,還可以在對這9 個行動領域形成共識的基礎上,設計相應指標,確定權重,構建長壽社會老年福祉發展指數。

表1 第二代老齡化戰略及其行動領域

未來中國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長壽時代,這是可以預見到的新國情、新變局與新發展。老年人口比例提高與平均預期壽命提升共同塑造著中國人口與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出現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也一定遠超目前的經驗和研判。在此意義上,需要超前研究,還需要用老齡文明的視角立足長遠和全局來看待長壽社會帶來的新問題、新挑戰,通過升級積極老齡化戰略,激發不同老齡群體的發展活力、釋放長壽紅利,共建美好的長壽社會,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道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