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與中職語文教學融合分析

2023-12-10 02:41張良超李貞
中國新通信 2023年19期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融合信息技術

張良超 李貞

摘 要:在信息化時代,將信息技術運用于課堂教學已成為教學創新與改革的重要趨勢。中職語文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實用性和人文性非常強,語文教師要探索有效的教學手段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發揮語文學科的教育價值,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人文素養和口語交際能力等。語文教師還要加強對信息技術的研究,探索信息技術和語文學科融合教學的有效手段和策略。本文就核心素養下信息技術和中職語文融合教學進行探討,以期為中職語文教學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職語文教學;融合

一、引言

核心素養的提出對中職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優化教學理念,引進先進的教學手段和策略,構建更加高效的語文課堂,促進學生對核心知識的掌握,并積極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和重要品質,讓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有效落地。信息技術是一種常見的教學輔助手段,將其運用到語文教學中能夠發揮出顯著的優勢,是構建高效語文課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養成的有效方法。

二、信息技術和中職語文教學融合的優勢

(一)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實效性

在傳統的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是通過口頭講解和板報書寫的方式展示教學內容,教師借助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完成教學,課堂氛圍不夠活躍。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優化教學方法,知識展現的方式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同時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和微課等,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示語文知識,還可以借助生動的音樂營造良好的氛圍,打造動靜結合的語文課堂,給學生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教師可以借助辦公工具、軟件等在課堂上開展教學,采用視頻、圖表和動畫等方式呈現知識,改變知識的呈現方式。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得教師可以從板書中解脫出來,提前制作課件,準備相關的教學資源,課堂上只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實效性。

(二)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傳統中職語文教學以教輔材料作為主要的教育資源,教學內容和課堂資源都非常有限?;ヂ摼W的發展,為師生提供了海量的教學資源,其中各種形式、各類型的均有,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需求合理選擇并運用,豐富教學內容,增加課堂容量,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傳統的教學資源是靜態的、無聲的,互聯網則能夠提供動態視頻和有聲資源,調動學生的感官。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自己的教學需要從互聯網中獲取對應的資源,包括文章的創作背景、課文內容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經歷等,最大范圍地搜集和課文內容有緊密聯系的資源,將其擴充到課堂教學中?;ヂ摼W上的各種教學資源形式豐富,除了文字資源之外,還有圖片、圖表、視頻以及音頻等,形式多樣、內容生動,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轉變教學模式,凸顯學生主體性

以往的中職語文教學以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為主,大多數時間都是教師在展示、講解,學生被動接受,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轉變教學模式,更好地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可以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有效融合,打造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后。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優質的教學資源,將其分享給學生,在導學案的作用下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督促學生完成對應的學習任務。學生通過在線學習軟件完成對應的學習任務,并及時提交。教師可以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利用數據分析的優勢精準把握學情,從而實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案。授課時教師則發揮出面對面教學的優勢,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指導,為學生答疑解惑,主要圍繞學生的薄弱環節和疑難問題,實施精煉講解[1]。翻轉課堂模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將以往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化為了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三、中職語文教學融合信息技術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意識不強

信息技術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樹立信息技術教學的意識,在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之間尋找契合點,促進兩者的融合。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的意識薄弱,對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理解不夠深入。雖然大部分的教師都可以采用信息技術完成一些日常的教學工作,但是并沒有將信息技術充分利用起來,只會采用計算機完成一些簡單的操作,應用信息技術教學的水平并不高,在語文教學中沒有充分發揮出信息技術的優勢和價值。

(二)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教材文本內容相脫離

將信息技術靈活運用到語文教學中,要求教師要明確語文教學的目標,發揮出信息技術的優勢打造更加高效的語文課堂,讓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目標的達成而服務。但是從現實的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并沒有結合教材內容精心運用信息技術教學,課堂教學環節不夠連貫,多媒體展示的教學內容并沒有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內容的深入理解。一些教師在制作課件或選擇課件內容時照搬教材的內容,僅將電子白板當成展示屏使用,并沒有合理深化和拓展教學內容,導致知識呈現比較枯燥和生硬。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教材文本的內容脫離,為了使用而使用,還有部分教師過度追求熱鬧的教學形式,并沒有從深化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率的角度合理運用信息技術。

(三)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方式較為單一

信息技術可以運用到課堂教學的不同環節,發揮不同的作用,達到優化教學流程和提升教學效率的作用。但是目前來看,部分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教學的方式比較單一,大多數教師都依賴多媒體課件展示,通過課件展示生動的教學內容,擴大了教學內容,但并未充分挖掘信息技術的其他優勢。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學的本質未能發生轉變,學生的主動性依然未得到體現[2]。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缺乏正確認識,對信息技術的教學應用研究不足,沒有多方面挖掘信息技術的優勢和價值,導致信息技術的運用停留在較淺的層面。

四、信息技術與中職語文教學融合的路徑和方式

(一)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的創設非常關鍵,中職學生大多數學習興趣不高,學習能力有限,對外界環境的依賴性強,容易走神。這就要求教師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通過生動的情境將靜態的知識活化,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并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語文學習中。教師可以采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借助生動的圖片或者視頻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刺激學生的感官,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身臨其境學習、體驗和感受。比如在學習《永遠的校園》這篇課文時,課文先描寫了北大的美麗景色,然后描寫了抽象的校園精神,圍繞“永遠的北大精神”展開闡述。在課堂教學中,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先展示一些學校景色的圖片或者視頻,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記憶深處的校園展開話題討論,引出這堂課的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在授課環節,對于課文中的北大美麗景色的描寫以及抽象校園精神的闡述,教師都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展示北大的一些校園景色,也可以創設情境表現北大精神。

(二)微課簡介課文背景

核心素養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和審美素養,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深入把握教材內容,并產生真切的體驗和感受,把握課文蘊含的主旨。中職學生本身的學習基礎不夠扎實,理解能力有限,教師可以引入課文背景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的內容,并體會作者的情感。以往教師也會給學生介紹課文背景知識,但是通常都是通過教師的口頭講解或者展示一大段的文字,這種方式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枯燥的文字甚至會讓學生產生抵觸和排斥的心理,給學生增加了額外的學習負擔[3]。微課是一種通過視頻呈現知識內容的課程形式,具有微、小的特點,時間通常在5—8分鐘左右。語言非常簡潔,重點突出,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對微課呈現的內容進行整合、吸收,達到理想的效果。教師可以將課文的背景內容制作成優質的微課,以生動的圖片、視頻并配合簡潔的文字向同學們介紹課文的背景知識,包括時代背景、作者生平等,都可以有序展現出來,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刺激學生的感官,便于學生記憶,讓學生高效掌握相關的內容,便于學生理解的同時又不會給學生增加額外的學習負擔。

比如在學習《鴻門宴》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微課向學生詳細講述《鴻門宴》作者司馬遷的人生歷程和課文的創作背景。借助信息化技術,將靜態的文字轉化為可視化的動畫和可聽話的語言,融合聲音、圖片、動畫和文字等方式,詳細介紹《鴻門宴》的產生過程。在微課中,也可以使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司馬遷的人生歷程羅列出來,包括他所受的腐刑和著作《史記》等內容。然后,以動畫形式簡要介紹公元前209年項羽、劉邦起義的背景,讓學生了解整個歷史過程,為接下來的課文內容學習奠定基礎。

(三)引入游戲優化字詞講解

字詞講解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屬于語文教學的最基本內容,也是發展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核心素養的有效路徑。在以往的字詞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比較枯燥,直接講解課文中的生字詞,學生的參與度不足,難以對相關的內容形成深刻的印象。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發揮出多媒體課件的優勢革新字詞講解,教師可以引入多媒體圖片,用圖片展示字詞的意思,標注字詞的具體讀音,讓學生通過看圖識字掌握字詞的具體含義。當學生初步學習了字詞后,教師就可以引入有趣的游戲,利用信息軟件程序以“掉星星”的方式掉落課文中的生字詞,讓學生快速讀出字的讀音,并解釋字詞的含義,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學生鞏固字詞的基礎知識,將字、音和意聯系起來,并通過趣味游戲優化教學效果。

(四)影視視頻鞏固課文內容

中職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精挑細選的,其中很多都是國內外優秀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被拍成了影視作品,教師在課堂上還可以引入影視視頻幫助學生鞏固課文內容,同時優化語文教學的方式,打造更加新穎和高效的語文課堂。比如在學習《雷雨》這篇課文時,教師幫助學生梳理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播放“雷雨”的舞臺劇,帶領學生細致觀察,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并觀察和分析視頻中各個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等,帶領學生全面感知故事的內容,把握不同人物的情感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入小組討論,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觀看影視視頻,并對視頻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特征加以分析和討論,把握每一個人物的形象。將影視視頻和小組討論結合起來,與單純的教師講解相比,更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從而對課文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記憶[4]。

五、信息技術與中職語文教學融合應注意的地方

(一)要重視信息技術的運用

在信息時代,教師要重視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融合的重要性、必要性,將信息化教學當成教學改革的方向,加強對信息技術的研究,將其靈活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中職語文教師要正確認識信息技術,了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形式和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養,將信息技術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幫手和輔助技術。教師不僅要在思想觀念上認識到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性,還要加強對信息技術的學習,了解最新的信息技術運用成果,加強學習,掌握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對信息技術的利用效率。

(二)處理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關系

將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是課堂改革的必然趨勢,但是部分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時陷入了一個誤區,出現了濫用、亂用信息技術的現象[5]。實際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其運用是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要處理好信息技術和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要立足教學內容思考是否需要使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使用哪種方式或者路徑實施教學等,不能為了使用而使用。比如融入一些影視作品、課文背景資料等,這些都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因此,教師要嚴格控制播放影視作品和呈現課文背景資料的時間,同時思考是否需要呈現這些內容。對于一些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的課文,教師就可以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和形式,沒有必要融入大量的圖片或者動畫,或者營造意境。在課堂上,教師還要處理好視頻內容呈現和板書之間的關系,板書要能夠將整堂課的教學內容和基本思想直觀地呈現出來,而視頻文要體現出交互性的特征,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體會學習內容。教師要將板書和視頻內容有機地融合,讓視頻內容有效補充板書,同時要保證板書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便于幫助學生建構系統的知識框架。

(三)正視信息技術存在教學短板

信息技術教學具有顯著的優勢,能夠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但是教師也要正視信息技術存在的教學短板,在課堂教學中要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不能完全讓信息技術教學取代傳統的教學模式,也不能完全否定傳統教學模式,而是要將傳統教學和信息技術教學有效融合在一起,發揮兩種教學模式的優勢。教師要深入分析教材內容,思考是否需要采用信息技術教學,如果選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應該達成怎樣的目標,從哪個方面優化教學過程或者方案,避免信息技術的濫用和亂用的情況,而是要遵循適用性和適度性的原則,合理運用信息技術。

六、結束語

將信息技術運用到中職語文教學中能夠優化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革新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制作優質的微課介紹課文背景,也可以引入游戲、影視視頻等豐富教學形式和手段,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

作者單位:張良超 山東省淄博市工業學校

李貞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實驗中學

參? 考? 文? 獻

[1]王海燕.信息技術與中職語文教學契合路徑探析[J].新課程,2022(44):206-208.

[2]黃蓉.信息技術與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融合[J].知識窗(教師版),2021(11):60-61.

[3]姚英華.中職語文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探究[J].山西青年,2021(17):193-194.

[4]吳薇.信息技術與中職語文教學深度融合淺析[J].科技風,2020(13):79.

[5]劉莉.淺析信息技術支持下的中職語文閱讀教學[J].中國新通信,2022(23):161-163.

張良超(1970-),男,漢族,山東淄博,大學本科,講師,研究方向:中職語文教學 ;

李貞(1971 -),女,漢族,山東淄博,大學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生物教學。

猜你喜歡
中職語文教學融合信息技術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融合》
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探討
淺論中職語文教學與生活的有效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