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融合路徑探究

2023-12-13 13:58韓丹丹
成才之路 2023年32期
關鍵詞:反饋平臺創業教育

韓丹丹

摘要:創新創業型人才是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急需的人才,而大學生是創新創業的主體。各高校開展的創業教育重在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能力,使其成長為符合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在于端正大學生的思想,使其樹立主人翁意識,是創新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保障。文章在分析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融合的必要性的基礎上,分別從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隊伍建設、融合平臺搭建和評估反饋六方面,探究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具體融合路徑,以此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創業教育;思政教育;隊伍;平臺;反饋

中圖分類號:G641;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2-0137-04

基金項目:2023年度四平市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基于屬地服務OBE導向下的省屬高校就業育人精準化路徑探究———以四平市高校為例”(課題編號:SPSK23066)

深入推進大眾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而大學生是創新創業的主力軍。為此,高校要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出發點,積極提升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能力,支持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創業就業??梢哉f,開展創業教育、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是新時期高校教育改革的重點和突破點[1],思想政治教育則是創新創業教育高質量開展的保障,其在創業教育中起到的是指明方向、精神引領的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業指導還具有價值趨同性,可為高校大學生的創業就業提供實質性的幫助[2]。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分析、探究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及具體路徑。

1.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現實需要

目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而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可進一步拓展大學生的思維,促使大學生提高創業能力,并實現高質量創業、就業,從而有效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產業結構的調整、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未來的勞動者不僅具備從業能力、新產品的開發和創造能力,還要有較強的綜合素質、良好的職業觀念。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對大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創業教育高質量實施的保障。思政教育關注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思辨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發展,創業教育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可使大學生深度理解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并在積極參與中逐步提升自身在創業和就業中的競爭力,這是符合我國社會發展要求、推進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創新之舉[3]。

2.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在要求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一切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在教育教學中,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全過程,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4]。大學生肩負建設祖國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則是引領大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重要思想保障,能使其成長為具有綜合素質和社會擔當的人才??梢哉f,思政教育關注的是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養發展,創業教育注重大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創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發展,而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可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以及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和職業動機,實現全面發展,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創新創業型人才??梢?,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可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及內在要求。

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可從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隊伍、融合平臺、評估反饋機制六個方面展開,以此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幫助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并在思政教育的助力下,進一步提升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效率[5]。

1.教學觀念更新,提升教師的思政與創業教育融合意識

意識是行為的動機,高校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提是要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促進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在創業教育過程中,部分教師未認識到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導致大學生對創業教育缺乏正確認識,學習態度不端正,這樣就易使創業教育形式化,效果不佳。因此,高校在創業教育中應注重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明確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關系,認識到思政教育融入創業教育的價值,并促使教師落實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為使師生認識到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融合的意義,高校應加大相關宣傳力度,如組織教育大會、教育講座、教學交流會等,促使教師之間進行經驗交流,轉變教學觀念,形成對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融合的正確認識。這樣,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就可在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指導下,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方向引領作用,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動機,踴躍參與創新創業活動,成長為有責任、有擔當,具備家國使命感的新型人才[6]。

2.教學內容改革,提供思政、創業教育融合的教學支撐

教學內容改革是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深入融合的基礎。為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致力于教學資源的開發,在思政課程中融入創業教育相關內容,在創業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內容,實現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發展。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點在職業道德教育上,因此,教師要立足教材,挖掘其中適合開展融合教學的元素,如社會責任感、倫理道德、創新精神、可持續發展等,以及富含創新精神、拼搏精神、進取精神、團結協作精神等創業精神的教學內容,并在相關教學中融入這些元素、內容,幫助大學生理解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使大學生主動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積極提升其就業競爭力[7]。例如,思政教材中的“中國近代史綱要”就包含非常多具有創業精神內核的英雄人物,洋務運動、維新運動中也包含創業精神的內容。在思政課上,教師可從特定人物、事件中提取出具有教育意義的教學資源,融合創業知識進行講解。而在創業教育中,教師可在課堂上進行思想道德層面的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就業觀念,如以“創業精神與實踐”課程強化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培養。另外,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不應局限于教材,教師可拓展課本外的教學資源,利用多種渠道挖掘教學資源,如在創業教學課堂引入優秀校友的創業事跡、優秀企業家的創業事跡,也可結合社會時事熱點進行創業精神教育,以此為思政、創業教育融合提供充足的教學支撐。

3.教學方法創新,靈活融合思政、創業教育

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是推動思政、創業教育深度融合的關鍵。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設計教學方案,積極推動教學方法改革,提升思政、創業教育的融合效果[8]。

(1)案例教學法。教師可借助優秀企業的創業案例等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提升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并引導大學生思考案例中的道德倫理問題和社會責任問題。

(2)小組討論教學法。教師可結合具體案例引導大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以拓展大學生的思維,豐富大學生的創業經驗。例如,教師可以優秀企業家的創業奮斗事跡為討論話題,引導大學生分析其中包含的創業精神,以此鍛煉大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

(3)項目學習法。教師可基于某個創業鍛煉項目,如某項產品的市場營銷活動,要求大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深入市場調查,總結調查信息,形成產品營銷策略,并將調查信息和營銷策略報告提交給教師。教師可依據調查報告對大學生進行評價,并將評價結果與大學生的平時成績掛鉤,以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在調查中,大學生還可深入了解其中涉及的職業素養問題、社會責任問題,從而對創業教育形成深度理解。

(4)情境教學法。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體驗式課堂,以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大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例如,在“洋務運動”教學中,教師可先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洋務運動的圖片、視頻等,以刺激大學生的感官,增強大學生的情感體驗,然后融入創業精神的內容,促使大學生進一步了解創業精神的內核。除了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教師也可鼓勵大學生走進紅色基地、英雄人物紀念館、歷史博物館等,體會英雄人物的創新、拼搏精神,或借助校企合作平臺進行創新創業精神引導,讓大學生走進企業,體驗企業文化,了解企業規模,以此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愿[9]。

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供師資保障

教師是實施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內容的改革、教學方法的創新等都需要教師貢獻教學智慧。在思政教育與創新教育的融合中,高校要對教師進行相應培訓,以增進思政教師對創業精神的了解,加深創業教育教師對思政教育的認識,為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保障。

(1)專業素質方面的培養。為大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創業教育、思政教育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作為支撐。為此,高??山Y合本校實際情況組建一支專業教師隊伍,對其進行創業指導培訓,并建立長效學習機制,如利用寒暑假時間組織教師進入企業學習相關知識,積累創業實踐經驗,以此為大學生提供切合社會實際的創業指導。高校也可根據教學需要與其他高校聯合開展創業教育專題論壇,讓教師借助交流、互動進一步提升創新創業指導能力,或聘請專業創業指導人員、社會上有豐富創業經驗的人員為教師講解創業知識。例如,可聘請優秀的、具有豐富創業經驗的校友,或著名企業家等,并發揮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與其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借助成功創業人士的經驗分享,豐富教師的創新創業指導經驗,從而為大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創業指導服務。高校還可組織教學交流大會,響應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學倡導,將兩支教師隊伍組織到一起開展教學交流活動,促使教師在教學交流中取長補短。同時,高校還可進行教學方式的培訓,組織思政教師和創業教育教師輪流開展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相融合的教學公開課,要求其他教師進行評課。然后,高校要引導教師積極反思評課結果,并以此為根據進一步優化教學活動,從而使教師在不斷的教課—評課—教課過程中,實現思政和創業教育的高效融合。

(2)建立健全教師隊伍管理機制。高校要制定相應的考核激勵機制,同步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思想政治素養,使其在產出高質量教學成果的同時,將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相結合,高效指導大學生的創業、就業。同時,高校還應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促使教師發揮表率作用,引導大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積極參與思政教育、創業教育,以此提升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能力。

5.搭建融合平臺,培養創業實干人才

在思政教育和創業教育的融合發展中,高校要從實踐的角度出發,在課堂實踐教學的基礎上,為大學生搭建課外實踐平臺,切實提升大學生的創業意識,使其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結合教師的指導掌握更多知識、技能,成長為真正的創業實干人才[10]。

(1)搭建競賽鍛煉平臺。高??膳e辦不同類型的創新創業競賽,并為大賽獲獎者提供相應的獎學金或學分獎勵,如商業創意競賽、創新科技競賽、社會創業競賽等。高校也可以與企業、投資機構或其他高校合作舉辦競賽。合作競賽具有影響力大且可持續的特點,可為大學生提供更豐富的競賽資源、更專業的評審,以及更多的創業實踐機會、投資機會。因此,高校要重視并對其中的優秀參賽項目積極跟進,或提供后續支持,例如創業孵化器的入駐機會、投資對接等,幫助大學生將創意轉化為真正的創業項目,并推動項目的實施。這樣的創新創業競賽可使大學生獲得專業評審的點撥以及相應的投資機會,從而為創業實踐打下基礎。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挖掘大賽中蘊含的工匠精神、奉獻精神,促使大學生實現精神上的成長。

(2)搭建校企合作鍛煉平臺。對合作企業,高??蛇x擇與專業相匹配的行業或領域,尤其是對大學生創業和就業有幫助的企業。在合作前,高校要了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然后據此制訂相應的培養計劃。培養計劃應該結合大學生的專業特長和企業的實際項目,明確大學生在實際創業和就業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包括項目管理、團隊合作、市場營銷等內容?;谂囵B計劃,高校導師可與企業專業人員共同為大學生提供實踐指導和培訓,讓大學生以實習生、項目助理或小組成員的身份參與企業的真實項目,以此體驗實際工作環境,思考自身承擔的工作所涉及的職業素養等。完成階段性培訓鍛煉后,教師要組織大學生進行經驗分享、思想交流,讓大學生在相互借鑒中積累更多創業就業經驗,形成更堅強的毅力,勇敢面對工作中遇到的難題。

6.建立評估反饋機制,促進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深度融合

科學、有效的評估機制可確保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效果,并充分發揮思政教育和創業教育融合的效能。

(1)確定評估指標。評估指標包括創業項目的社會價值以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創業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成果等方面。評估指標要具體、可衡量、可評估,且可行。(2)確定評估方式。評估方式包括問卷調查、面試、觀察等,以全面了解大學生在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融合過程中的學習成果和發展情況。同時,鼓勵大學生參與評估,提供自我評價和反饋意見。(3)及時反饋。高校要及時向相關教師、合作伙伴反饋評估結果,并共同探討改進措施,以此為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提供針對性策略和方向,滿足大學生的創業需求。

總之,基于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校要改革育人模式,實現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融合,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政治立場堅定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在教學實踐中,高??蓮母陆逃^念,建設教師隊伍,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搭建實踐鍛煉平臺,加強反饋評估等方面出發,推動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促進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EB/ OL]. (2021-10-12) [2023-05-23].http://www.gov.cn/zhengce/cont ent/2021-10/12/content_5642037.htm.

[2]吳冕君.以高質量就業為導向構建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創業指導融合機制的思考與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3(01):50-55.

[3]張俊武,陳慶玲.大學生思政教育與就業創業指導的融合探析———以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4):95-97.

[4]人民網.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EB/ OL].(2022-12-01)[2023-04-12].http://theory.people.com.cn/n1/ 2022/1201/c40531-32578325.html.

[5]張靜,任鳳琴.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學科融合發展探析[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31(01):7-11.

[6]光明網.淺談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研究[EB/OL].(2022-09-08)[2023-05-23].https://reader.gmw.cn/2022-09/08/co ntent_36012508.htm.

[7]徐劍,王雷,巫蓉.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5(08):137-139.

[8]馬宏艷.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協同發展探索[J].北京教育,2022(12):51-52.

[9]鐘小芬.試析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J].現代職業教育,2022(30):133-135.

[10]楊曉娟.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發展———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協同育人研究》[J].中國高??萍?,2021(03):101.

Exploration ofthe Integr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Han Dandan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136000, China)

Abstract: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are urgently needed for the current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ain bod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arried out by various universities focuses on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wareness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so that they can grow into new talen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The focu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o correct the thinking of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a sense of ownership, and ensur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specific integr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from six aspects: teaching concept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feedback,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ducation reform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consciousness;support;team; platform; feedback

猜你喜歡
反饋平臺創業教育
對“未來教室”的初步探索
妙用“表揚”和“忽視”
以學霸講堂為依托的學生黨員學風引領平臺建設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眾傳播與受眾反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