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與展望:藏族文化的研究趨勢

2023-12-13 07:21薛雯吳宇麟
上海商業 2023年11期
關鍵詞:藏傳佛教圖騰藏族

薛雯 吳宇麟

作者單位:上海理工大學

在1989年,美國亞洲學會頒發了約瑟夫·利文森獎——20世紀最佳中國圖書榮譽獎,獲獎的圖書是[美]梅·戈爾斯坦(Melvyn Goldstein)于1989年所作的《西藏現代史(1913—1951):喇嘛王國的覆滅》。這是關于我國藏族研究的書籍,書的資料翔實,引證豐富,使用了大量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員回憶錄及原始檔案,以及英印政府、英國及美國政府的大量外交政治檔案。此書在出版后被譽為是集西方藏學研究之大成、藏學研究的代表作。

通過資料收集了解到國外期刊關于藏族的研究大多在物理科學、地質學、生物學等方面,與文化研究相關的較少,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J. Takakusu的《藝術:十六智者與愚者的故事,藏語和漢語》(1901),Yong、Amos的《現代中國的藏傳佛教》(2010)和Jesse P. Gates,Sami Honkasalo,Yunfan Lai的《從及物性到不及物性、無語態到原藏語:來自Stau、Geshiza、Khroskyabs的新證據》(2022)等。以上文獻最大特點是能立足實踐,站在客觀的角度去分析藏族文化,以文獻分析法為主,追溯文化的原型,探究藏族文化內涵及各文化間的聯系,如宗教與節日的關聯等。

而在國內,以“藏族文化”為關鍵詞在知網上搜索,從縱向分布看2013—2022十年間共發文713篇(如圖1所示),研究熱度此起彼伏,2020年研究熱度達到最高為108篇。表中可看出2017—2020三年間穩步增長,究其原因是此時期正處于“十三五”時期,是西藏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文化建設發展的重要時期。文化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文化遺產得到更加有效的保護等都是國家層面大力引導的結果。而自2020年后熱度開始下降,2022年僅45篇。截至目前,2023年已發表38篇相關論文,根據趨勢預計今年的熱度相較去年會有所增長,預計發文53篇。

圖1 2013ü20022十年間藏族文化發文量(篇)

十年間研究主題主要分布在藏族文化、萬瑪才旦、藏傳佛教等方面(如圖2所示),其中對于民族文化、傳統文化、藏文化等的研究是在同一領域下的垂直深耕,具體可分為語言、圖騰、宗教、民族故事等方面。

圖2 “藏族文化”主題分布

從我國學術界所出版的專著看,有關藏族文化研究的專著種類多且分散,如上海文藝出版社的《藏族民間故事選》(1980)對符合標準的故事進行了編選裝訂成冊進行發行;李安宅的《藏族宗教史之實地研究》(2005)是國內外公認通過實地考察和社會調研而撰寫的有關藏族宗教史的第一部杰作;馬麗華的《風化成典:西藏故事十五講》(2010)以時間為線索,分為15個故事,全方位介紹并還原西藏。以上,皆為目前國內對于藏族各類文化研究較為有代表性的著作。

從藏族文化本身發展源頭開始探索,傳說(即民間故事)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后的神靈崇拜和宗教對其他藏族文化的影響也不容忽視,這些占據主導地位的文化我們可以稱之為是文化模因中的強勢基因。以此為順序展開介紹國內的研究現狀:

第一,從藏族故事的相關研究看,目前主要分為“民間故事”、“民俗文化”等主題。如劉秋芝的《藏族機智人物故事類型及其民俗文化解讀》(2012)對機智人物本身及名字含義進行解讀并分析不同的故事類型的意義;林繼富、周靈穎的《西藏民間故事研究70年:理論建構與意義闡釋》(2019)從生活實際出發研究西藏民間故事,為民間故事發展與文化資源轉換方面提供了理論支撐;王丹的《非遺語境下藏族動物故事傳承保護研究》(2020)以非遺視角研究藏族動物故事的傳承與保護,提出應保護動物多樣性,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第二,對藏族圖騰的研究較為稀少,從1983年到今僅有21篇,其中主要圍繞“圖騰崇拜”、“圖騰文化”進行描寫。夏敏《狗與猴:圖騰儀式和文學中的接近類型——從瑤族與藏族圖騰文化說開》(1994)認為某類動物作為圖騰并不取決于圖騰本身,而是取決其本身所具有的物質的、精神的功能。余永紅在《隴南白馬藏族“十二相”的文化淵源》(2011)中認為“十二相”的文化淵源與其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有關。由于學界對于“犬作為藏族圖騰”存疑,謝正榮在《從藏族諺語解讀犬非藏族圖騰》(2019)通過對藏族諺語中犬形象的分析,為犬并非藏族圖騰提供了一個新觀點。

第三,由于藏族宗教與藏族歷史發展相互交織,所以學術界對它的研究是較為深入且具體的,多從“宗教信仰”、“藏傳佛教”、“宗教文化”等角度對其進行應用研究。鐘玉英的《論藏族社會中的藏傳佛教儀式及其社會功能》(2006)認為藏傳佛教對個體和社會具有心理調節和社會整合功能,也需與當今社會進行調適,確保藏區現代化沿著健康的方向發展;由于藏傳佛教的概念較為模糊,劉勇在《“藏傳佛教“概念分析》(2006)中提出對概念的辨析應同時指向歷史構成、理論、及民俗宗教等層面,以減少學術研究過程中的無謂爭論;索南才讓的《藏族宗教文化的神圣性與象征性特點》(2013)以佛教文化與本教文化的雙向影響來分析宗教文化的特點。

第四,對藏族聚居地的研究多停留在行政學、經濟學以及建筑學領域,研究藏族的人口分布較少,有郭志儀、毛慧曉的《中國五大藏區人口變動與遷移》(2009)對藏史上的人口分布情況做簡要介紹,得出各藏區內部人口流動日益頻繁,但人口向藏區外的遷移數量較少且遷出目的主要為就學和進修等。

第五,對節日的研究已經具有較為深入的成果。張新安的《西藏節日初探》(1986)在對喇嘛教和圖騰認同的簡要介紹與分析的基礎上,分類并總結藏族節日的特點。林繼富的《西藏節日源流》(2003)以母體、原始信仰、逐步形成到最后成熟的時間順序,講述了西藏節日的發展。張麗影《西藏林芝藏族節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綜述》(2020)總結林芝藏族傳統節日保護研究方面的長處與不足,以期為林芝節日文化乃至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通過對藏文化體系中強勢文化的統計分析,可看出擁有強勢基因的硬文化對軟文化的影響極為明顯。如魏新春的《藏族服飾文化的宗教意蘊》(2001)中認為:“藏族服飾文化既是藏族豐富物質成果的表現,也灌注了藏族宗教的深刻精髓”;陳榮澤在《藏語方言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的歷史地理人文背景》(2016)中說“藏語方言的形成是藏語在社會、歷史和自然環境等多種要素共同作用下逐漸演化的結果”。

基于以上可知目前國內對于藏族文化的研究存在片面與分散的問題,藏族文化龐大而復雜,前人的研究往往只涉及其中某個方面或特定領域,如對宗教的研究篇幅多且全面,但對圖騰的研究較為缺少,并且對各文化之間的相關性研究缺乏關注;其次也多偏向于使用定性分析和文獻研究,對于定量分析和數據統計應用較少,亟需創新研究方法以適應不同層面、不同領域的研究需求;最后,目前所有的研究中極少對藏族文化做一個大統合,從文化模因的角度進行深層剖析的更少。

鑒于現有研究存在的問題,接下來應進行更全面和系統的研究,整合不同領域研究成果,探索藏族文化的多樣性;進行原始資料收集和實地調查,獲取更準確豐富的信息,深入了解其文化本質。同時關注社會背景和歷史演變,對歷史文獻、社會變遷和政治因素進行深入調查,與藏族文化相互關聯起來?;蚩蓪⑵渲糜谖幕R虻囊曈蛑?,對其文化發展脈絡,與他民族之間的歷史淵源進行深入挖掘,以期完成一張完整的,全面的,宏觀的藏族文化模因地圖。最后,為確保研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加強方法論的應用,采用科學嚴謹的研究設計、合理選擇樣本、有效收集和分析數據,推動藏族文化走向更深入全面的研究,保護好藏族文化原有的文化模因系統。

由此,持續推動藏族文化的研究利于藏族人民重新審視、理解和確立自己的文化認同,維護自己的文化身份;有助于避免文化刻板印象和歧視,促進和諧與平等的社會環境。同時,持續的探索可以挖出那些曾經被忽視的文化智慧,填補歷史上的空白,加深對藏族文化的理解,促進學術界對這一領域的研究和探索。

猜你喜歡
藏傳佛教圖騰藏族
再論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三個維度①
正確認識和把握藏傳佛教中國化的幾個問題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這條比較傻》等
再來一瓶
關注食品安全
藏族對茶葉情有獨鐘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討
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藏傳佛教寺廟管理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