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形成機理、構建邏輯與實現機制

2023-12-13 13:01耿樂樂
現代大學教育 2023年6期
關鍵詞:協同學院主體

耿樂樂

一、引 言

第四次工業革命和產業轉型升級迫切需要大批具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卓越工程人才,亟須加強對現代和未來產業通用技術的研發。解決產教脫節問題、實現教育鏈與產業鏈的融合發展是滿足此次工業革命和產業轉型升級對人才和技術需求的關鍵。聯合高校、行業企業、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和行業協會等共同建設一批與地方產業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產業學院是實現產教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為此,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在2018年9月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建設發展新工科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中指出,為了加快發展新工科,要建設一批面向現代產業的多主體共建的產業學院。[1]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于2020年7月聯合印發的《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標志著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的正式啟動。[2]2021年9月,經過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評審的首批50所現代產業學院名單正式公布。[3]

為促進現代產業學院發展,學術界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一是現代產業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主要通過現實案例,對現代產業學院的人才培養理念與學院職能[4]、人才培養新舉措[5]等進行研究。其二是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和發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如共生理論視角下的現代產業學院困境與路徑研究[6]、組織生態學視角下現代產業學院困境與路徑研究[7]、現代產業學院文化沖突及其化解路徑研究[8]、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的法律風險與防范研究[9]等。其三是現代產業學院組織模式研究,由于現代產業學院尚在探索和建設階段,其組織模式相關研究主要從應然出發,對其發展機制[10]、組織屬性[11]、制度創新[12]等方面進行探討。

已有研究對現代產業學院的科學認識以及建設實踐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價值,這些研究雖然涉及多主體共同參與的現代產業學院治理或管理問題,但沒有對現代產業學院當前面臨的協同治理問題及其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可行的治理機制。本研究基于首批50所現代產業學院,從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現狀出發,圍繞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基礎是什么、協同治理應遵循何種構建邏輯、協同治理如何實現三個問題展開,以期為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和發展提供參考。

二、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概況及協同治理現狀

首批50所現代產業學院均具有一定的前期基礎,與區域產業發展需求契合,與行業產業領域龍頭企業前期合作成效顯著,且初步形成多方參與、多主體協同治理的構架。

(一)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概況

現代產業學院瞄準新一輪工業革命前沿產業,從現代產業學院所對應的產業來看,主要有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轉型形成的新型產業。如人工智能、新能源、集成電路、大數據與新材料等屬于新興產業,其對應的新工科專業類型為新興工科專業;生物醫藥、交通運輸、電子信息、現代農業和能源化工屬于傳統產業轉型而成的新型產業,其對應的新工科專業類型為新型工科專業。從現代產業學院對應的產業領域分布來看,智能制造類現代產業學院最多,達11所,其次分別是交通運輸、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見表1)。產業分布表明現代產業學院與新工科建設要面向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要求相契合。從地域分布來看,現代產業學院主要分布在新興產業和新型產業比較密集的東部地區,如江蘇省10個,廣東省7個,這兩省的現代產業學院數量遙遙領先于其他中西部省份。

表1 首批50所現代產業學院及其對應產業

數據來源:首批50所現代產業學院及其產業領域信息根據其所在學校官網信息統計。

從現代產業學院建設與運行現狀來看,初步形成了政府、企業、大學、科研機構和行業協會等不同類型組織共同參與的格局,打破了大學二級學院由單一主體管理的局面。企業參與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和人才培養的積極性有所提升,為進一步構建多方協同治理機制提供了前提條件?,F代產業學院初步建立了一批多方參與、功能集約和開放共享的專業類或跨專業類實踐教學和實習實訓平臺,為多方協同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奠定基礎。

(二)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現狀

多方參與且加強不同參與主體間的聯系與互動已經成為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和發展的共識,一些現代產業學院在實踐中正逐步探索多方共治。然而,通過分析首批50所現代產業學院案例發現,其仍然面臨一些典型的協同治理問題。

第一,現代產業學院形成機理不明晰,導致其協同治理理念尚未完全形成。在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及其運行過程中,不同主體對協同治理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尚未形成科學的認識,即現代產業學院為什么要進行協同治理、協同治理的動力來源是什么以及是否具備了協同治理的必備條件等現實問題有待進一步剖析。因此,揭示現代產業學院形成機理,以明晰其協同治理的現實背景、動力來源和必要條件是形成協同治理理念的前提。

第二,在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過程中,大學、企業、地方政府和行業協會等多元主體跨界協同治理的組織架構應遵循何種構建邏輯亟須進一步明確?,F代產業學院在建設過程中,不同的參與主體具有不同的資源稟賦,然而協同機制的缺位,致使現代產業學院在傳統的單一主體管理體制制約下,出現資源分散、稀缺、閑置和低效等問題,使不同的主體難以發揮資源互補優勢,最終導致現代產業學院在卓越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發等職能的發揮上難以形成合力。在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過程中,高校、地方政府、行業協會與企業等尚未建立有效的跨界協同機制,面臨多方協同長效機制難以形成的風險。如何打破合作偶然性和形成現代產業學院多方協同的長效機制,需要從產教合作系統的歷史、現實以及未來重新審視現代產業學院的協同治理邏輯。

第三,現代產業學院缺少跨組織協同的整體性機制設計。本研究通過分析已經投入運行的現代產業學院案例發現,在不同的參與主體之間建立跨組織的協同治理機制已經成為參與主體的共識,且在實踐中已經進行了一些探索,如建立各方參與的理事會。然而,這些在實踐探索中已經建立的協同機制,在大多數情況下僅能解決現代產業學院在決策、決策執行和利益協調等過程中某一個環節的問題,且具有非常態化、非結構化和臨時性等特點,現代產業學院仍然缺乏基于協同治理共同體的常態化、穩定和跨組織協同的整體性機制。決策、決策執行和利益協調等過程均涉及不同類型的參與主體??缃M織協同的決策機制缺失,導致各參與主體在決策過程中職責和權利不清,不利于現代產業學院發展愿景的凝聚與目標的分解;跨組織協同的執行機制缺失,使資源調動與協同困難;跨組織協同的利益協調機制的缺失,容易導致利益分配過程產生摩擦與沖突等。因此,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實現,要從其運行全過程出發,構建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整體性機制。

總體來看,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實踐涉及多主體共同參與的治理或管理問題,基于這些現實問題,本研究構建了形成機理—構建邏輯—實現機制的理論分析框架,進而深入分析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邏輯起點、邏輯理路和實現機制,并提出可供實踐參考的協同治理結構。

三、形成機理: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邏輯起點

現代產業學院的形成機理是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邏輯起點,深刻理解和把握現代產業學院的形成機理是推進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必要前提。本研究分別從形成背景、參與主體和組織職能3個方面分析現代產業學院的形成機理。

(一)產教融合一體化是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現實背景

從各個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的目標定位來看,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遵循產業發展邏輯,是產業轉型升級與產業發展的重要智力支撐。如首批50所現代產業學院之一的合肥工業大學智能制造現代產業學院,以服務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儲能、智能裝備和節能環保等產業發展為目標。[13]現代產業的轉型升級與發展離不開相應的人才支撐和技術支撐,發揮高校與產業各自的優勢,聯合建設支撐和引領產業發展的現代產業學院,能夠有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發展。

從學科發展邏輯來看,旨在瞄準未來產業發展并帶動傳統工科轉型升級的新工科建設催生了現代產業學院。我國的工程學科正處于從適應產業發展到引領產業發展的新階段,工程學科知識生產的跨界互動與重構正在加速,現代產業學院作為獲取產業界前沿知識的窗口將有力推動新工科建設。如合肥工業大學智能制造現代產業學院提出以服務學科建設為宗旨,與京東方、陽光電源等龍頭企業跨界互動,了解并獲取產業界最新動態。[14]

從人才培養邏輯來看,產業發展對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刺激了現代產業學院的誕生,傳統的工程人才培養存在產教銜接不夠緊密、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脫節等問題,這些頑疾的破解需要探索新型的產教融合組織形態?,F代產業學院可使產業界深度參與高校人才培養過程,提高人才培養供給側與需求側的匹配度。如合肥工業大學智能制造現代產業學院與企業合作舉辦科創營等活動,激發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與商業思維,將學習與創新創業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學到超越書本的知識與技能[14]。

無論是從產業發展邏輯、還是從學科發展邏輯或人才培養邏輯來看,實現產教融合一體化是未來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提出要“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15],然而,產教融合一體化過程涉及兩個完全不同系統的協作與融合,單一主體的傳統管理顯然無法滿足產教融合一體化的發展要求,協同治理成為這一背景下的必然選擇?,F代產業學院建設處于實現產教融合一體化的歷史階段,處于教育治理現代化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場域中,因此,實現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現實的需要。

(二)主體多元化是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動力來源

現代產業學院是在政府的引導下或市場力量的驅動下,不同的參與主體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共贏和共同發展的原則建立的新型產教融合組織形態。首批50所現代產業學院的參與主體主要包括高校、企業、政府、科研院所和行業協會等,如西南交通大學-中車時代微電子學院(見圖1),各參與主體在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和發展中發揮不同的作用。

圖1 西南交通大學-中車時代微電子學院學院參與主體及職能示意圖

數據來源:教育部現代產業學院秘書處(常州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車時代微電子學院案例推介[EB/OL].微信.現代產業學院.(2023-05-19)[2023-06-02].https://mp.weixin.qq.com/s/kLutX-e7rAx7uX5Mamd1jA.

第一,大學是現代產業學院最重要的參與主體?,F代產業學院最主要的目標在于促進產教融合,推進新工科建設,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在現代產業學院各參與主體中,只有高校將人才培養作為首要職能,目標與職能的一致性原則決定了大學是現代產業學院最重要的參與主體。一方面,大學是現代產業學院人才培養的責任主體,在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均發揮主導作用。另一方面,大學還為現代產業學院的科學研究提供必備的研究資源,包括科研人員、科研設備和科研平臺等。

第二,企業是現代產業學院的主要參與主體。企業參與是現代產業學院最重要的特征,離開了企業參與,現代產業學院將失去建立基礎。企業為現代產業學院提供資金、研究問題、實踐機會與研發平臺等,為學生提供企業文化與企業導師等?,F代產業學院為企業帶來的利益包括提供潛在人才庫、技術研發、市場機遇、企業形象宣傳與產品營銷等。

第三,現代產業學院離不開政府的參與。政府的直接參與方式主要包括參與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多主體協同育人平臺建設、產學研合作中介體系完善與建立和通過設立相關項目并提供資金等;間接參與方式主要包括政策引導、健全法律法規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政府參與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其一是通過培養產業人才來支持政府產業政策,促進產業發展。其二是支持引領未來產業發展的新工科建設為政府產業政策制定提供參考。[16]

第四,科研院所是現代產業學院的重要參與主體。我國科研院所數量眾多,主要從事重大前沿基礎型研究和應用型研究,研究內容與當前或未來產業發展及企業需求密切相關,旨在通過技術研發和技術推廣推動整個產業的進步與發展??蒲性核転楝F代產業學院建設提供前沿性的技術支持,包括先進實驗條件和高水平技術指導等??蒲性核材軌蚶矛F代產業學院這一合作平臺進行產學研合作創新、推動技術產業化和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

第五,行業協會參與對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行業協會能夠通過信息溝通和交流,加深企業與大學之間相互訴求的了解,實現優勢互補,加強雙方可持續的深度合作。其次,行業協會作為協調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的中介力量,有利于通過溝通協調提高企業參與多方協同育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行業協會能夠提供參與主體所需的當前和未來的信息及必要的技術指導。

主體多樣性、多元化和異質性的特點滿足了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要求,成為其協同治理的動力來源,同時,協同治理有利于各方形成共識,從而維護現代產業學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互贏和共同發展的原則。

(三)職能多維化是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充要條件

多維化的職能既是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條件,又是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結果。本研究通過對首批50所現代產業學院相關資料分析后發現,現代產業學院的主要職能包括人才培養、合作研發、技術轉移、創新創業教育和產業培育等,如前文圖1所示。

第一,人才培養是現代產業學院的核心職能。培養符合產業需求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是現代產業學院建立的根本目的,這要求現代產業學院必須以人才培養為首要職能?,F代產業學院必須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為人才培養目標。企業參與工程人才培養全過程,有利于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標準、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與企業或產業需求的全面銜接。

第二,合作研發是現代產業學院不可或缺的職能。企業、科研院所、政府和行業協會等多個主體的參與,為合作研究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在合作研發過程中吸引學生參與,使合作研究能夠服務于人才培養,實現科教融合發展。合作研發使企業獲得核心技術并推動產業發展,而高校獲得研究資金、拓寬研究領域并推動科學發展。合作研發使高校的科學研究更好地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促進科學技術進步。

第三,技術轉移是現代產業學院的重要職能。高校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與現代產業發展聯系密切的現代產業學院是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探索。多主體共同參與的現代產業學院能夠承擔技術轉移與轉化的職能,促使大學和科研院所創造的知識由科學場域向商業場域轉化[17]?,F代產業學院單獨或與其他技術轉移機構合作在技術轉移轉化中可發揮以下作用。對相關技術信息進行搜集、篩選、分析、加工;進行技術集成與二次開發;提供中試、工程化等設計服務,測試分析服務等;提供技術咨詢、技術評估、技術培訓與技術產權交易等服務;提供技術交易信息服務平臺和網絡等。

第四,創新創業教育也是現代產業學院的重要職能?,F代產業學院作為一種多主體共同參與的新型組織模式,有利于擺脫傳統理念的束縛,解決師資、實踐機會和資源不足等問題。企業參與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平臺、創業機會和文化等。大學、科研院所和行業企業可根據現代產業學院的發展目標以及創新創業教育的需要制訂專業人才評價標準,細化創新創業素質能力要求。大學、行業協會和企業等可以合作實施創業培訓項目。

第五,現代產業學院還承擔產業培育職能。為實現現代產業學院的可持續發展,現代產業學院必須聯合行業協會、政府、企業和科研院所等共同引導資源聚集、推動制定行業標準、瞄準產業需求、制定產業規劃以及構筑產業技術生態鏈,促進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與發展?,F代產業學院可以利用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等多主體共同參與的優勢,充分發揮各個主體的調節推動作用,在遵循產業技術生態形成與發展內在規律的基礎上,為產業培育提供良好的技術和環境,形成結構優化的產業技術生態鏈。因此,培育以發展先導性、全局帶動性、創新依賴性和較高成長性等為主要特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18],是現代產業學院必須承擔的職能。

職能多維化既是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原因,又是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必然結果。一方面,現代產業學院職能多維化,為協同治理提供了前提條件,協同治理依賴于多維度的職能結構,即職能多維化產生了協同治理的需要。另一方面,現代產業學院立體化的職能維度需要眾多參與主體協同治理以實現職能協同。只有實現協同治理,才能充分發揮現代產業學院的各項職能。

四、構建邏輯: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邏輯理路

形成機理是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和協同治理的前提,而現代產業學院的構建邏輯則指明了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歷史必然性、現實需要和未來趨勢。

(一)歷史邏輯:產教系統從組織化、松散組織化到重構組織化

從產教融合發展的歷史邏輯來看,經歷了從理論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產學結合、產學合作、校企合作、產學研協同到產教融合等階段,這一發展過程始終貫穿產業界作為參與主體參與高校人才培養的思想和意識。加強產業界參與高校人才培養的探索過程是一個組織化、松散組織化到重構組織化的過程。因此,多方協同治理的現代產業學院作為實現產業界深度參與高校人才培養全過程的新型組織具有歷史邏輯必然性。

要充分理解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理論意蘊,就需要對歷年來產業界參與高校人才培養的探索實踐進行整體性回顧。在計劃經濟時代,高校人才培養強調理論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生產實踐成為人才培養必不可少的環節,政府統籌安排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參與產業界生產勞動,通過政府統一組織的方式,采取“組織化”的邏輯進路,是由政府作為推力自上而下建立的。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體制逐漸建立,有計劃、有組織的產學結合失去了賴以存在的制度基礎,高校和企業自發尋找合作機取代了原來的政府統一組織的方式,產業界參與高校人才培養過程遵循了“松散組織化”的邏輯進路,制度的變革使理論與生產實踐相結合逐漸式微,使得高校人才培養面臨與生產實踐脫節的困境。隨著高校人才培養供給與產業界需求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大,消解產業界與教育界多元利益沖突,實現產教融合發展成為多個主體的共識。因此,建立能夠凝聚各方利益和訴求的共同體成為必然。多個主體協同治理的現代產業學院這一共同體能夠實現各方的利益訴求,其背后是使各個主體共同參與高校人才培養“重構組織化”的邏輯進路。

從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人工智能產業學院[19]、深圳大學騰訊云人工智能學院[20]、上海大學上海微電子產業學院[21]、廣東工業大學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學院[22]等首批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進展來看,產業界的參與積極性明顯提高,企業尋求與高校建立長效合作機制的愿望越來越強烈,政府重視程度和支持程度空前提高,而現代產業學院成為凝聚各方利益和訴求的共同體,其本質是不同參與主體“重構組織化”以實現產教融合發展。

(二)現實邏輯:產教合作從單一主體管理協同到多方協同治理

改革開放以來,在現代管理主義的影響下,現代大學和現代企業普遍實行以績效為核心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無疑提高了大學和企業的資源利用效率。然而,由于產業界參與高校人才培養的過程具有績效難以衡量的特點,導致企業參與高校人才培養的積極性不足。同時,高校與企業的價值沖突導致各參與主體面臨戰略協同、組織協同、機制協同、資源協同和文化協同等挑戰。為了應對協同管理中的挑戰,校企雙方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最終阻礙了企業參與高校人才培養有效模式的形成。從現實需要來看,現代產業學院亟須從管理協同走向協同治理。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社會各部門之間的異質性不斷增強,原來計劃經濟時代社會各部門的整體一致性逐步解構,針對這樣的社會轉型,產學合作最先實踐探索的是管理協同模式。產學合作的管理協同模式以“契約—遵從”為主要特征,以效率為中心,一般由單一管理主體(高?;蛘?作為責任主體,以契約作為協調產學部門的工具。然而,隨著高校、政府和企業等不同主體的利益訴求多樣化、社會觀念多元化和產學鴻溝復雜化,單一管理主體已經無法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形勢。管理協同模式使產學合作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和高度的復雜性。因此,新工科背景下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必須避免走產學合作的老路,實現從單一主體管理協同到多方協同治理的邁進。安塞爾(Chris Ansell)和加斯(Alison Gash)認為,協同治理是多種利益相關方以共識為導向的集體決策過程。[23]艾默生(Kirk Emerson)等認為協同治理是跨界實施公共決策和管理的過程。[24]協同治理模式以“信任—契約”為特征,以公平為中心,一般由多個主體共同作為責任主體,強調高校、企業與政府等不同部門之間的協作與互動。協同治理模式采用橫向的權力結構代替科層化的權力結構。[25]與管理協同相比,協同治理是一種行為主體之間通過自主表達、協商對話達成共識,最終實現共同利益最大化的過程。權力來源多樣化、利益主體多元化,密切、平等的合作型伙伴關系是協同治理的典型特征?,F代產業學院是實現產學合作從管理協同向協同治理的有利契機,只有實現這一理念轉化才能推動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滿足產教融合和新工科建設的戰略要求,才能達到各個利益主體的良性互動與多向互構。

目前,多所現代產業學院已經嘗試構建了由多個參與主體共同參與的協同治理架構,以實現各個參與主體之間的良性互動與多向互構。如常州大學阿里云大數據學院構建了由學校、政府部門和企業聯合組成的理事會,并在此架構下組建了由各方參與的教學管理與專業建設團隊和管理運營團隊等[26],使相關利益主體均能參與管理;重慶郵電大學工業互聯網學院構建了大學、園區、企業協同共建的整體架構,形成了多方協同育人格局[27]。

(三)未來邏輯:產教系統跨界治理與跨界融合

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是高等教育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體現,是高等教育治理體系改革的窗口。在教育治理場域中,產學合作實踐界所形成的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共同體集中呈現了這一新型組織的價值追求、治理理念與路徑選擇,展示了對未來產教融合的理想構造。面向產業需求的現代產業學院建設,以企業、高校、政府、科研院所和行業協會等共建協同治理共同體演繹了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跨界治理與跨界融合的發展邏輯。

現代產業學院參與主體的多元化和異質性決定了其跨界治理的屬性?,F代產業學院跨界治理就是要在不同類型的組織之間以及組織內部各部門之間,構建一套相互協同的正式和非正式組織結構,協同解決現代產業學院建設與運行問題。法治是現代產業學院不同類型組織跨界治理的基石,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法治化,既包括治理理念的法治化,也包括治理體制機制和治理路徑的法治化。在協同治理共同體中,明晰責權、避免沖突和化解矛盾,都離不開法治功能的發揮?,F代產業學院還具有跨界融合的屬性。工程有其自身的工程周期、工程流程和工程規律,產業界必須遵循工程邏輯[28];高校學科與專業設置往往按照知識邏輯而設置,造成了工程邏輯與知識邏輯之間存在鴻溝,這種鴻溝并非不可彌合。以解決實際復雜工程問題為目標能有效統籌工程邏輯和知識邏輯,即復雜工程問題解決能力是現代產業學院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等職能發揮的焦點。通過現代產業學院治理主體結構構建,使不同主體之間的界限模糊,交叉互動成為常態,實現不同主體的系統耦合,才能形成合理的未來協同治理共同體技術路線。

通過分析首批50所現代產業學院實例發現,由于政策層面的要求,跨越產業系統和教育系統的協同治理機制正在逐漸建立,即跨界治理正在逐步推進。同時,現代產業學院的建立也推動了高校內部跨院系整合以及與外部跨組織治理機制的完善,如合肥工業大學智能制造現代產業學院的建設調動了機械工程學院、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等學院的參與,推動了院系之間的協同合作?,F代產業學院建設還推動了政府部門跨部門合作,如現代產業學院相關政策的制定以及現代產業學院的評審均實現了各級教育部門與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的合作。然而,目前的現代產業學院要實現完全的跨界治理以及未來產業系統與教育系統的跨界融合仍然任重而道遠。

五、實現機制: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機制構建

歷史邏輯、現實邏輯和未來邏輯表明,實現各參與主體有責、各參與主體盡責、各參與主體共享成果的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需要各參與主體共同構建多層次結構性機制、多階段過程性機制和多元化協同性機制。

(一)協同治理共同體的結構構建:多層次結構性機制

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共同體構建意味著其組織結構要從傳統的院系科層制轉向協同網絡制,從而實現由高校的管理協同到多主體的協同治理。

多元主體是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共同體結構的第一特征?,F代產業學院治理結構的中心是各個主體共同組成的委員會。這種委員會做為中心的特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委員會始終處于領導核心地位,負有學院未來發展戰略、協調各方行動的使命,是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頂層設計者;另一方面,委員會還要發揮動員社會各種力量的作用,尤其是要利用各主體內部的力量來完善治理網絡,以實現委員會強大的組織力和凝聚力。

高校負責是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結構的第二特征。高校作為協同治理共同體的核心節點,因其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核心能力和專業能力,在協同治理中承擔核心責任。第一,高校負責協同主體委員會的戰略決策執行和現代產業學院的具體運行,包含正式與非正式制度設計、運行規則制定等。第二,現代產業學院以人才培養為核心職能,高校對于現代產業學院人才培養全過程負有絕對核心責任,需要不斷探索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模式和機制。

各方協同是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共同體結構的第三特征。政府作為公共資源的占有方和分配方,應通過政策導向激發其他主體參與多方協同治理的能動性。行業協會在共同體中能夠作為政府、企業和高校相互溝通的橋梁,提高協同治理共同體的聚合力。

協同治理共同體的結構可通過構建多層次結構性機制來實現,結構性機制是為實現跨組織協同而設計的正式架構。結構性機制的作用在于凝聚參與主體、共享信息、做出決策、執行決策和協調監督等,這就需要建立能夠涵蓋所有參與主體的協同組織機構,使其積極主動參與決策、執行決策和協調監督等過程,降低交易成本,減少合作風險,使不同類型的主體之間以及主體內部實現協同[29]。

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結構性機制主要包括:決策層、執行層和保障層。決策層主要由決策機構構成,統籌學院整體發展戰略的制定和重大事項的決策;執行層主要由平行或縱向執行機構或執行體系構成,主要負責決策機構重大決策和計劃的落實和執行;保障層主要由保障機構構成,主要服務于決策過程和決策執行,發揮智囊團或參謀建議的作用。例如,常州大學阿里云大數據學院構建了由各參與主體聯合組成的理事會,構成了決策層,是學院建設與發展的咨詢、協商、審議與監督機構。理事會的主要任務是咨詢和審議大數據學院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事項、協調各方關系、聚集優勢資源、引導學院各項事業快速發展[30];理事會下設院長、教學管理與專業建設委員會、管理運營團隊和各參與主體相應協調部門等,負責執行理事會的決策,并將決策轉化為各參與主體相應部門可執行的具體任務,從而形成現代產業學院的執行層;在保障層方面,構建了阿里云大數據學院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常州大學阿里云大數據學院初步構建了多方協同治理的結構性機制,但是,仍然有待進一步完善,如保障性機制層面還應建立有利于各方合作的機構。

(二)協同治理共同體的過程塑造:多階段過程性機制

各參與主體盡責,就是以協同治理為理念,設計各個主體能夠共同參與的體制機制,充分調動和發揮現代產業學院各參與主體的積極性和作用,形成治理合力,促進現代產業學院治理目標的實現。

共同體意味著責任,各個參與主體盡責的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共同體的形成,需要構建有利于治理過程塑造的治理機制。第一,在體制維度構建整體性治理框架。明晰參與主體的責任,明確其分工,避免責任與分工不清楚和責權不對等;建立垂直管理與橫向協作相結合、經緯交織的治理網絡,實現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集體行動。第二,在內容維度構建“法治—德治—自治”協同機制。法治機制的目的在于明確參與主體的責權,促進協同治理“公”與“私”的有機統一;德治機制的目的在于通過參與主體的社會責任意識實現合作與協作,實現協同治理的現實性秩序與境界性秩序的相互促進;自治機制的目的在于提高現代產業學院各參與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靈活性,實現協同治理參與性與合作性的有效契合。第三,在治理平臺層面構建多樣化的參與與合作平臺。構建協同治理實體平臺和“互聯網+協同治理”平臺,促進參與各方的合作和協商。

協同治理共同體的過程塑造需要多階段過程性機制,主要側重于如何實現協同的程序性安排。過程性機制的主要作用是確定任務、制定程序、確定議程和保障政策效果,如應對跨界問題時的議程和決策程序。從首批50所現代產業學院的現狀來看,大多數產業學院建立了各方參與的理事會,但是,很多理事會是一種松散的組織結構,缺少相應的制度和程序作為支撐,同時,在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過程中,面臨很多臨時議程和決策,需要設置相應的過程性機制來推進學院建設?,F代產業學院多階段過程性機制包括議程確定、方案制定程序、決策程序、決策執行程序與結果評估程序等。議程確定主要包含協商總體工作安排,取得共識;方案制定程序包括研討、方案審議和方案出臺的過程;決策程序主要規定了決策的過程以及不同主體在決策中的權利和義務;決策執行程序包括各參與主體啟動實施方案、落實方案和完善方案的過程;結果評估程序是對方案實施結果進行評估以確定下一步行動的過程。

(三)協同治理共同體的利益分配:多元化協調性機制

現代產業學院可通過治理體系的統籌安排,形成多元主體價值差異化取向下的一致性利益共識,最終實現利益分配從排他到各參與主體共享。因此,在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中,必須以共享為理念創新利益分配制度,在確?,F代產業學院整體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上獲取個體利益,最終實現善治。

面對現代產業學院多元參與主體價值取向多樣化的現實,需要明確利益是什么、利益共享機制是什么、利益共享帶來什么3個基本問題。利益是什么包括整體利益和各參與主體利益分別是什么,即整體和各參與主體能夠獲得的利益內容,現代產業學院的產出包括復合型人才、科學技術、科研平臺、資金與關系網絡等。在共享內容方面,現代產業學院要以發展性為原則,推動利益輸出在數量和質量維度上不斷突破,使各參與主體共享更多的發展紅利。在利益共享機制構建過程中,需要在多元化參與主體共同受益情況下,通過“表達—履權—分配—再分配—相容”的程序,構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和責任共同承擔的多元主體利益表達、決策參與、利益分配與再分配等機制,實現整體利益與參與主體個體利益的有機統一?,F代產業學院需要構建以認同性為理念、在促進各參與主體自身發展的同時形成協同治理的長效機制,促進可持續發展。

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中利益協調作用的發揮要求構建多元化協調性機制,同時制定公正、公平、合理的制度規范,以保證參與主體間利益表達、利益分配過程、利益分配結果的程序性、過程性和結果性公正。從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藥制藥現代產業學院[31]、吉林建筑大學亞泰數字建造產業學院[32]和南通大學通科微電子學院[33]等首批現代產業學院的建設現狀來看,由于處于實現協同治理的初始階段,這些現代產業學院多元化協調性機制尚未形成,相應的制度規范尚未建立。但是,一些現代產業學院,如河南科技大學智能裝備制造現代產業學院[34]、安徽工程大學機器人現代產業學院[35]等在機制設計中初步構建了多方參與的多元化協調性制度或機制。在未來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過程中,多元化協調性機制構建需要引起重視,為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長效機制的構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協同治理共同體的構建,是現代產業學院的協同治理核心。在共同體中能充分實現個體的潛能[36],以協同治理共同體為理念的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重構了傳統產教融合的思維模式和行動方式。結構性機制、過程性機制和協調性機制三者之間并非涇渭分明,而是有機統一。其中,結構性機制是過程性機制和協調性機制賴以運行的前提,而過程性機制和協調性機制是結構性機制得以發揮作用的基礎,且三者之間在運行實踐中需要不斷調適?!?/p>

猜你喜歡
協同學院主體
初等教育學院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學院掠影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論多元主體的生成
協同進化
獨立學院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