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情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教學的路徑分析

2023-12-14 16:30宋玉靜
關鍵詞:省情遼寧家鄉

宋玉靜 吳 睿

(沈陽音樂學院, 遼寧 沈陽 110818)

省情作為一個省區歷史、 自然與社會概況的匯總, 是一個多要素相互聯系、 相互作用, 不斷發展變化的動態系統, 綜合反映該省區的政治、經濟、 文化等方面的歷史、 現狀和發展規律。 省情教育, 就是指將該省的自然環境、 發展現狀、未來展望、 政策、 策略等內容向受眾進行宣貫傳播。 作為愛國主義教育不可或缺的環節, 學習省情, 能夠讓廣大學生更好了解家鄉, 激發學生對家鄉建設的熱情和動力, 提升學生的省情意識、加深愛鄉之情, 從而提升本省的知名度, 為本省各方面事業的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振興本省經濟文化, 讓全省人民在更加和諧健康的社會中過上幸福生活。 科學教育是省區發展的關鍵, 高校作為生力軍, 要想讓所有師生同心協力、 團結一致為了省區的發展努力奮斗, 實現本省區的興旺, 夯實省情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今年恰逢遼寧振興新突破, 三年行動的大好時機, 加強高校的省情教育, 能激發有識青年了解遼寧、 熱愛遼寧、 建設遼寧、 扎根遼寧的熱情。 為畢業留遼興遼, 加快東北振興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與智力儲備。

1 高校進行省情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作為國情中主要部分及地區化的體現, 省情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國情是國家總體的實際情況, 省情就是省區總體的實際情況。 從省區角度來看, 上級在戰略目的、 政策方法等方面提供了指導, 本省應當根據自身形勢和情況, 將中央的路線、 方針、 政策同自身實際情況相結合, 才能創立出適合省情的特色發展道路。 國家和省區的繁榮發展都是在國情和省情之中進行的。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培養擁有家國情懷、 熱愛家鄉的建設者, 就必須讓學生從科學客觀的角度了解省情, 廣泛而深入地普及省情教育[1]。

蘇聯教育家加里寧曾說道: “愛國主義教育是從深入認識自己家鄉開始的?!?在高校開展省情教育, 一方面能夠讓高校學生擴展地理區域相關的知識與見識, 拓寬眼界; 另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參與遼寧發展的熱情, 意識到建設遼寧的責任, 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懷, 讓學生思考自己現在的學習目的和將來的就業方向。 通過省情教育,讓高校學生主動地將遼寧文化傳播出去, 讓更多人了解遼寧, 熱愛遼寧。

1.1 省情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省情教育是國情教育地域化的具體表現, 它綜合全面、 客觀詳實地闡述了省內自然環境、 經濟政治、 歷史人文、 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情況,具有時效和地方本土性的顯著特征。 全面深入地學習省情, 能夠讓學生對省區的文化地理、 政治發展等知識有更深的認知, 從而以更廣闊的視野去感知家鄉璀璨的人文歷史, 了解家鄉欣欣向榮的發展情況, 認識家鄉獨一無二的良好自然條件, 讓自豪和驕傲油然而生, 深切感受到自己是家鄉的一分子, 是與家鄉共同成長的主人。 省情教育是增強愛國主義的途徑之一, 人們對家國故鄉、 民族人文產生認同和歸屬, 進而迸發的榮耀和尊嚴之情就是愛國主義。 擁有愛國主義思想的人, 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感和保家衛國的光榮使命感, 將愛家衛國、 維護祖國領土的統一和完整牢記于心。 熱愛自己的家鄉故土, 熱愛家鄉的人民, 是愛國主義根基的必要展現, 也是省情教育所包含的基本內容。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 家鄉故土的人文歷史、 地理環境、 經濟政治等, 都是不可磨滅的記憶。 掌握基本的省情, 特別是基本的優勢省情, 結合親近家鄉的實踐活動, 大學生得以充分感受家鄉的優美自然、 豐富資源、 悠久歷史、 美好人文, 更直觀看到家鄉積極向上的全貌和蒸蒸日上的政治經濟發展, 從而更清晰明了地了解并理解省情, 加深對家鄉的感情, 樹立建設家鄉、 奉獻家鄉的意識, 為遼寧燦爛美好的未來做出貢獻。

1.2 省情教育是人才強省的必經之路

省區高校辦學的主旨之一是教育學生為本地社會經濟建設作出服務和貢獻。 通過省情教育,能更好地培養并存儲本地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人才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 是知識的擁有者、 傳播者和創造者, 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任何時代, 任何地區, 人才都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最活躍的因素, 最主要的推動力。 任何一個省區的經濟建設和文化發展都離不開人才的基礎性支撐。 遼寧的發展需要人才, 一方面要引進人才, 另一方面要在本土培育人才, 留住人才。 當前正值我省全面振興的關鍵時機,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十四五時期要有突破” 重要指示, 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大作出的“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 決策部署, 錨定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和省 “十四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 省委省政府決定, 搶抓“十四五” 后三年重要窗口期, 全力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 以強烈的責任感、 使命感、緊迫感, 大干三年、 奮斗三年, 一手抓高質量發展, 一手抓全面從嚴治黨, 以超常規舉措打好打贏新時代東北振興、 遼寧振興的 “遼沈戰役”。打一場新時代的 “遼沈戰役”, 人們正在行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必須夯實教育科技人才支撐。青年學生是未來我省經濟建設的中堅力量, 特別是我省高校的生源來自我省各個城市的占有比例達百分之七十以上, 他們中間的絕大多數在大學畢業后也將留在遼寧就業, 他們是推動遼寧社會經濟發展的潛在主力軍。 這就要求我們在高等教育階段進行省情教育, 將義務教育階段已經進行的省情教育在高等教育階段進行合理銜接, 培養大學生的省情意識, 激發學生關心家鄉、 建設家鄉的熱情與愿望, 激勵學生投身建設遼寧的洪流, 這是實現人才強省的必由之路。

1.3 省情教育是提升文化高質高效發展的重要支點

要成為文化強省, 就必須夯實省情教育。 全面推行省情教育, 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體現, 可以促進東北、 遼寧的振興和發展, 讓民富省強的偉大目標得到實現。 遼寧省擁有燦若星河的文化歷史, 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條件, 讓悠久文明在這片廣袤的土地生根發芽, 每一個遼寧人都為此感到驕傲和自豪。 從秦漢時期開始,匈奴、 女真、 鮮卑、 高句麗等驍勇善戰的草原民族在這里寫下了無數光輝篇章。 他們或在此地建立國號, 與中原政權形成制衡; 或曾霸氣統治神州華夏。 這些歷史的痕跡如今留存在遼寧省博物館里, 讓每一個有幸目睹的人都為之贊嘆。 中華民族光輝的歷史和豐富厚重的沉淀如畫卷徐徐展開, 在這片神奇熱土之上, 黃河文明和遼河文明奔騰不息。 其中, 遼河流域所具有的玉石文化某種程度甚至超越了中原, 華夏先人曾誕生于此,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新中國成立時, 遼寧作為工業化進程最快的地區之一, 創造出多達千項的全國第一, 被譽為 “共和國長子”。 自 “一五” 以來, 國家將遼寧省作為重點扶持省份, 成為各種裝備制造生產及科研創新基地, 有“共和國裝備部” 的美譽。

省情教育涵括了全省在歷史人文方面的梳理總結, 一方面有利于高校師生了解遼寧省跌宕曲折的歷史; 另一方面讓學生對家鄉的文化有了更加立體具體的認知。 這有利于遼寧省的整體發展建設, 更有助于推動外省對遼寧省文化及產業的了解, 讓遼寧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得到有效提升。

2 高校進行省情教育的基本內容

省情作為一個省區社會發展的歷史和現狀的總和, 它包括自然地理環境、 民族文化傳統、 政治、 經濟發展的現狀及歷史變革、 人口構成及人口素質等方面的基本要素。 在高校開展省情教育, 其中心目的是要加強高校學生對本省概況的全方位了解, 為學生畢業留遼提振信心。

2.1 歷史與傳統文化

事物是發展變化的, 它的過去、 現在、 將來都緊密而必然地聯系在一起。 要充分認識并把握好省情, 就需要總結歷史規律和經驗教訓。 正確全面地了解省情, 對歷史的認知是前提。 因此,省情教育的基礎, 就是對歷史文化及傳統的宣傳教育。 遼寧是“抗日戰爭起始地” “解放戰爭轉折地” “新中國國歌素材地” “抗美援朝出征地” “共和國工業奠基地” “雷鋒精神發祥地”。獨特、 厚重的“六地” 紅色資源, 是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 是遼寧擁有的寶貴精神財富, 也為講好遼寧故事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豐富的素材和精神高標。 作為“六地” 的遼寧, 其具有的故事和經歷的實踐有著豐富性和獨特性等特征。 遼寧理論工作者應充分利用 “六地” 紅色資源, 用情用力講好遼寧故事, 以此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 繁榮遼寧文化, 助力遼寧振興。

2.2 發展現狀及展望未來

省情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對本省現狀的介紹,是宣傳本省的優勢資源的重要途徑。 對當前的政策、 經濟形勢、 教育改革現狀以及相關政府政策信息的傳達, 有助于學生獲取本專業發展以及本省經濟建設前沿信息, 指引學生的學習及就業,便于其在優勢、 缺點、 實力等方面進行適當改變和調整。 同時, 橫向比較本省與外省省情、 對省內各地市區域特別是特點突出的地市概況的了解, 本省在全國整體發展的位次及情況, 便于其對將來發展作出預測。 再以歷史和當前為依據,對將來省情的走勢進行科學預判, 將結果告知公眾, 展望并宣傳未來發展前景, 讓畢業留省的高校畢業生有信心、 有決心、 有責任去建設好家鄉。

2.3 本省發展的相關政策方針

初步認識省情后, 應繼續讓高校學生了解到省區實際情況及制定的相關政策。 省情教育應讓學生充分了解本省區制定政策的依據, 正確了解省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當中實行的基本政策。 例如, 省委省政府出臺的各項重點發展策略和重大決定、 “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 方案、 部署農業現代化、 城鎮化、 工業化等戰略目標、 惠農政策、 學生就業創業政策等。 結合省情的基本內容和實際政策, 能讓學生全面了解遼寧目前處于什么樣的發展環節, 在哪一個發展階段, 清晰認知到國家、 省委省政府為振興遼寧要打一場漂亮的新時代“遼沈戰役” 的重大意義。

3 積極開展省情教育, 提升報效鄉梓情懷

省情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 提高青年學生對省情的認識水平, 提升報效鄉梓情懷。

3.1 通過縱橫向對比突出省情教育特點和發展方向

省區通過省情來全面反映該省社會政治、 文化經濟、 自然環境等各方面的過去現在及發展情況。 要了解省情, 就要將過去與現在進行比較,將全國其他省份的個性和共性進行比較, 將全球作為參照進行比較。 要確保決策科學正確, 就要深入地認識省情, 觀察省情中的改變趨勢。 對省情教學內容進行凝練概括, 才能在一定時間內將遼寧省省情涵蓋的內容完全教給學生, 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遼寧, 讓學生更加熱愛遼寧, 自發宣傳遼寧, 以過硬的專業素質報效遼寧、 建設遼寧, 自愿參與遼寧的社會發展。

從自然環境、 地理變化方面, 應當教給學生遼寧所具有的生態資源優缺點, 讓學生對發展形勢了然于心; 從歷史文化方面, 讓學生了解到遼寧的文化資源和傳承, 激發學生對本土文化的熱愛; 從社會發展、 政治經濟方面, 讓學生對比過去與現在, 特別是縱向比較經濟發展獲得的成果從而取得希望和信心; 從外界的視角看遼寧, 對比其他省份, 從而展望預測遼寧今后的發展。 多管齊下, 學生就能立體清晰地了解遼寧省情。 省情不是一成不變的, 它是流動的、 變化的, 它隨著科技的發展而不斷發展。 因此, 對于省情的認知了解也應隨著省情內容的變化而變化, 與時俱進、 更新迭代。

3.2 省情教育必須遵循真實性原則

對高校學生進行省情教育時, 需保證省情內容是真實的、 客觀的, 既要把其中的優勢、 成果、 成功經驗講出來, 也要把發展中的缺點和教訓展現出來。 只有讓學生全面立體、 多角度地了解省情, 才能更好地體現省情教育的宣傳作用,讓學生自發地以省情為出發點去思考和制定學習和就業的方向。 遼寧省當前的省情教育情況良莠不齊, 高校部分專業因專業需求選擇了開設本省省情的相關課程, 比如文化管理、 旅游等專業,這部分課程在闡述遼寧省情時會因專業產生局限, 比如只偏重自然或人文地理、 地區民俗傳統等。 極少數高校在形勢與政策等課業中對遼寧省經濟發展、 歷史文化、 產業結構等內容有所介紹, 但是遼寧省高校里, 幾乎沒有開設真正全面、 系統、 獨立的省情教育相關課程。 這種片面淺顯的省情知識不能為高校學生提供足夠的省情教育, 無法滿足他們對省情知識的渴望, 也無法達到省情教育傳播的目的。 學生們對于遼寧省的歷史人文、 自然地理、 經濟政治、 產業情況等依舊所知不多, 教育部門應當對這一情況加以重視。 高校學生需要通過遼寧省省情教育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遼寧良好的自然環境、 燦爛的歷史文化、 豐富的自然資源及美好的發展前景, 從而提升對遼寧的理解和認知, 培養強烈的責任心和榮譽感, 由衷地熱愛家鄉, 從先輩的光榮歷史和輝煌成就中汲取力量, 產生建設遼寧的動力和決心。

3.3 提升高校教師的省情知識素養, 推進省情思政教育的開展

習近平總書記說: “辦好思政理論課關鍵在教師, 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 主動性、 創造性?!盵2]對本省有深入了解的教師可以讓學生更好掌握省情, 激發學生愛家愛國的情懷, 培養學生建設家鄉的積極性, 讓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自發主動地加入建設家鄉的行列中來。[3]據了解,目前很多高校在進行省情教育時所著重的課內內容和學生在現實中所需知識無法銜接起來, 教育方式方法陳舊固化, 所授內容枯燥乏味。[4]經調查研究, 超過百分之六十三的學生提出老師在進行省情教育理論授課時過度依賴教材, 不把教學藝術考慮進去, 教學方式單一無聊,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讓學生無法進入學習狀態, 不能將教學內容和自身聯系起來, 無法獲得認同感和得到感。 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授省情的思政老師素養不夠。 理論上的短板會使我們的教育捉襟見肘, 在課堂講授時會干巴巴, 念文件, 使課堂效果大打折扣。 這就要求教師自身要不斷解放思想、 與時俱進, 積極參與和申報省情與決策咨詢研究課題, 立足省情實際, 廣泛涉獵省情的相關知識。 高校領導要把教授省情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放在重要的位置, 有條件的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應設立省情教育辦公室, 將省情教育的研究發展重視起來; 專門建立關于省情的資料知識庫, 為教師們的能力提升做好儲備。 讓省情教育教學更加科學全面, 讓省情教育在政治上的站位更高更好。 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讓學生更好更系統地認知省情, 了解省情, 讓省情教育真正成為激發大學生熱愛家鄉、 建設家園、 報效祖國的動力源泉。

3.4 將省情教育模式從靜態轉為動態, 增強實踐教學

據了解, 目前省情教育缺乏吸引和實踐教學, 實效性弱, 因此需要創新教學方法, 提升教學效果, 從而達到教學目的。[5]省情教育和思政理論沒有緊密結合, 就不能正確且完全把省情教育在思政課中應有的作用發揮出來。 省情是非靜止停滯的, 省情教育也應當隨著省情的發展變化而不斷調整。 教師在課堂教育時不能死板固化教程, 要不斷學習, 與時俱進, 注意現實變化。省情教育一方面在課堂上學習省情知識, 另一方面要進行實踐教學。 比如讓學生到博物館、 紀念館、 檔案館等地去實際查閱本省省情, 建立關于省情教育的基地, 組織學生到基層、 科研單位、政府部門等地深入學習、 實操鍛煉, 讓省情教育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部分。 把豐富的省情教育資源轉化為大學生受教育、 長才干、 作貢獻的生動教材, 報效鄉梓情懷的不竭動力。

猜你喜歡
省情遼寧家鄉
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指導中的省情教育現狀調查——以江西省為例
高校省情教育的邏輯演進及優化路徑
遼寧之光
讀遼寧 愛遼寧
讀遼寧 愛遼寧
遼寧艦
夏天的家鄉
省情概覽
家鄉美等
積極開展省情教育 增強報效鄉梓情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