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電生理特點及相關危險因素

2023-12-16 08:54丁萍吳雪燕吉潔朱佳怡
現代電生理學雜志 2023年4期
關鍵詞:運動神經腓總波幅

丁萍 吳雪燕 吉潔 朱佳怡

南京醫科大學無錫醫學中心,無錫市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人民醫院功能神經科神經電生理室 江蘇省無錫市 214000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2 型糖尿?。╰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臨床發病率可達65%~90%,其臨床表現多為四肢遠端麻木,感覺異?;驕p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心理產生不利影響,部分患者在尚未出現臨床癥狀時已出現周圍神經損害[1-2]。電生理是診斷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最重要的檢查,然而電生理檢查仍未全面普及,而不及時發現易導致神經不可逆損害,因此早期診斷DPN,早期分析患病危險因素很重要,可對患者的后期治療以及預后提供有利依據。本研究通過分析DPN 患者電生理特點,以及對疾病危險因素進行研究分析,為DPN 防治提供更多思路。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收集2021 年11 月至2022 年3 月就診于無錫市人民醫院的T2DM 患者210 例,根據是否有麻木、疼痛、深淺感覺減退等臨床表現分為有癥狀組(108例)和無癥狀組(102 例)。有癥狀組中男71 例,女37 例,年齡(62.9±10.9)歲;無癥狀組中男63例,女39 例,年齡(48.8±16.4)歲。所有患者符合T2DM 診斷標準[3]。排除標準:其他可能導致神經病變的疾??;合并糖尿病急性并發癥及嚴重肝腎疾病者;合并其他內分泌病癥者;合并心力衰竭者;合并急性腦血管事件、精神疾病者。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二、方法

電生理檢測方法 使用儀器為丹麥進口的維迪Keypoint 肌電誘發電位儀,對所有入組患者在無干擾、安靜環境下進行神經傳導檢測,室內溫度保持在24℃左右,避免溫度過低或過高影響正常神經傳導測定結果。神經傳導測定部位包括單側的正中神經、尺神經、腓總神經、腓淺神經。需要測定的電生理參數包括: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MNCV)、復合肌肉動作電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 CMAP)波幅、運動遠端潛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 DML)以及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感覺神經動作電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 SNAP)波幅。正常值參照湯曉芙[4]正常值范圍。

臨床指標檢測 分別記錄兩組患者的年齡、糖尿病病程,血壓及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所有入組患者均進行OGTT 檢測,記錄其空腹及餐后2 小時血糖,并測定糖化血紅蛋白。

三、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有數據采用Stata 11.0 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者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者采用M(Q1,Q3)表示,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數)表示,比較采用檢驗;相關分析使用單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一、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及臨床指標比較

有癥狀組的年齡大于無癥狀組,病程長于無癥狀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舒張壓比無癥狀組高,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性別構成、BMI 指數、收縮壓、糖化血紅蛋白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及臨床指標比較

二、兩組患者各神經運動傳導電生理結果比較

本研究運動神經檢查中,對有癥狀組患者的324 條運動神經進行檢測,共有119 條神經有異常,總異常率為36.73%(119/324 條),僅腓總神經2條未引出CMAP 波形。MNCV 減慢77 條,其中腓總神經MNCV 減慢最多,占45.45%(35/77 條),DML 延長66 條,CMAP 波幅降低9 條。對無癥狀組患者的306 條運動神經進行檢測,共有46 條神經有異常,總異常率為15.03%(46/306 條),其中MNCV 減慢24 條,其中腓總神經MNCV 減慢占45.83%(11/24 條),DML 延 長27 條,CMAP 波幅降低6 條(均為腓總神經)。有癥狀組的正中神經、尺神經和腓總神經MNCV 均較無癥狀組減慢(P<0.01),正中神經、尺神經的DML 較無癥狀組延長(P<0.01),波幅較無癥狀組降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各神經運動傳導電生理結果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各神經運動傳導電生理結果比較()

組別 例數正中神經 尺神經 腓總神經DML(ms) CMAP波幅(mV)MNCV MNCV(m/s) DML(ms) CMAP波幅(mV)(m/s) DML(ms) CMAP波幅(mV)MNCV(m/s)無癥狀組102 3.75±0.46 8.97±2.07 54.99±4.33 2.72±0.34 9.94±1.87 55.66±4.77 3.59±0.78 5.12±2.24 43.46±4.46有癥狀組108 4.07±0.57 8.40±2.06 52.73±4.62 2.93±0.46 9.45±1.70 53.39±5.06 3.67±0.63 4.97±1.92 41.85±4.82 t 值 4.59 -2.01 -3.65 3.71 -2.01 -3.33 0.86 -0.54 -2.52 P 值 <0.01 0.05 <0.01 <0.01 0.05 <0.01 0.39 0.59 0.01

三、兩組患者各神經感覺傳導電生理結果比較

本研究的感覺神經檢查中,對有癥狀組患者的324 條感覺神經進行檢測,共有129 條神經有異常,總異常率為39.81%(129/324 條),其中下肢腓淺神經異常率最高為47.22%(51/108 條)。未引出共16 條,腓淺神經占81.25%(13/16 條),另有67 條SNCV 減慢,有85 條SNAP 波幅降低。對無癥狀組患者的306 條感覺神經進行檢測,共有37 條神經有異常,總異常率為12.09%(37/306 條),其中僅2 條腓淺神經未引出,另有20 條SNCV 減慢,26條SNAP 波幅降低。有癥狀組的正中神經、尺神經和腓淺神經SNCV 均較無癥狀組減慢,而SNAP 波幅較無癥狀組降低,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各神經感覺傳導電生理結果比較()

表3 兩組患者各神經感覺傳導電生理結果比較()

組別 例數 正中神經 尺神經 腓淺神經SNAP 波幅(μV) SNCV(m/s) SNAP 波幅(μV) SNCV(m/s) SNAP 波幅(μV) SNCV(m/s)無癥狀組 102 15.75±6.72 59.26±7.35 9.63±4.39 60.36±6.48 12.07±7.16 48.81±7.13有癥狀組 108 11.31±6.87 53.37±7.50 6.61±3.28 56.05±6.01 7.77±5.35 46.33±7.94 t 值 -4.73 -5.73 -5.64 -4.98 -4.73 -2.29 P 值 <0.01 <0.01 <0.01 <0.01 <0.01 0.02

四、疾病危險因素相關性分析

通過logistic 單因素回歸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年齡和病程與患者是否有神經損傷臨床癥狀呈正相關,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DPN 危險因素與患者有無神經損傷癥狀的相關分析

討 論

DPN 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是機體高血糖狀態引發的一種神經病變,一般認為與遺傳、炎性反應、神經營養因子、自身免疫等有關,通常病變范圍較廣、癥狀較重時才會引起醫患雙方的重視,導致臨床上對癥治療難度大、效果欠佳,甚至出現不可逆的周圍神經損傷,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因此早發現,早診斷,積極早期治療對DPN 患者預后的改善至關重要。

DPN 可以表現為多種形式,包括多神經病和單神經病,即DPN 可以單獨影響一支神經或者不同區域內的兩支或多支或者同時影響多支神經,其中遠端對稱性多發性周圍神經病占DPN 的80%以上,常呈現長度依賴性,感覺神經受損重于運動神經,且下肢重于上肢,通常遠端神經受損更早、更嚴重[5],因此,臨床最常用的便是通過測量雙下肢神經傳導速度及波幅進行DPN 的評估與早期診斷[6]。本研究中,在有癥狀組所有感覺神經中,下肢腓淺神經的異常率最高為47.22%(51/108 條),未引出率也高達81.25%(13/16 條),異常率遠高于上肢的感覺神經。而運動神經中,不管是有癥狀組還是無癥狀組,MNCV 減慢最多的也是腓總神經,分別占45.45%(35/77 條)和45.83%(11/24 條),與李選民和米雪[7]研究結果一致,其原因可能與下肢的神經走行相對較長,神經的血供較差、神經元胞體提供營養并轉運至神經末梢較上肢慢有關。

有研究顯示,糖尿病性多發性神經病變電生理損害在患者癥狀出現之前就已經產生,且隨著糖尿病病程延長而逐漸加重[8],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也指出DPN 的患病率與糖尿病病程呈正相關[9],糖尿病診斷后10 年內常有明顯的DPN,神經電生理檢查發現發病10 年的糖尿病患者60%~90%可出現神經病變,其中30%~40%的患者無癥狀,2001 年國內住院患者調查發現 61.8%的2 型糖尿病患者并發神經病變[5]。在本研究中,有癥狀組的患者較無癥狀組平均年齡大、病程長,且在兩組中,僅年齡和病程與出現神經損傷癥狀相關(P<0.05),與王戈[10]研究結果一致。同時本研究也證實了通過電生理檢查可以發現亞臨床DPN,在無癥狀組中,運動神經異常率為15.03%(46/306 條),感覺神經異常率為12.09%(37/306 條)。并且,有癥狀組患者各神經運動和感覺傳導速度均較無癥狀組減慢(P<0.05),正中神經、尺神經的DML 較無癥狀組延長(P<0.05),波幅降低(P=0.05),而正中神經、尺神經和腓淺神經的SNAP 波幅均較無癥狀組降低(P<0.01),提示當患者已經出現神經損傷的臨床癥狀后,其電生理檢查的結果較未出現癥狀的患者明顯異常。DPN 起病隱匿,早期癥狀及體征常不明顯,僅僅通過臨床表現判斷較為困難,而重癥DPN 治療困難,故糖尿病患者的電生理篩查對DPN 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尤為重要。

猜你喜歡
運動神經腓總波幅
開封市健康人群面神經分支復合肌肉動作電位波幅分布范圍研究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和電生理特點研究
卒中后運動神經反饋康復訓練研究進展與前景
開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紋鋼板剪力墻抗側性能
超聲在腓總神經損傷診斷中的應用
腓總神經麻痹治案一則
經皮電刺激治療腓總神經不全損傷療效觀察
考慮傳輸函數特性的行波幅值比較式縱聯保護原理
頻率偏移時基波幅值計算誤差對保護的影響及其改進算法
硫辛酸注射液治療痛性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的臨床療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