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洲塘地質文化村建設路徑選擇

2023-12-18 03:12許德如王丹麗楊慶坤齊子瑞
關鍵詞:文化村大洲建設

許德如, 王丹麗, 楊慶坤, 吳 佳, 齊子瑞

(1. 東華理工大學 核資源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 江西 南昌 330013; 2. 東華理工大學 地球科學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3.中國科學院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廣東 廣州 51064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盵1]鄉村建設要符合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的總體布局,實現鄉村生態、文化、產業、人才以及組織的多維振興[2,3],而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是拓寬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近年來,鄉村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但“同質化”“千村一面”的建設范式抹殺了村落特色,不利于村莊可持續發展[4]。對于具有特殊資源稟賦的村落,應充分利用自身資源,打造特色村落,重塑村落記憶[5]。當前,關于傳統村落建設和保護策略研究已經開展多年,并逐漸轉向村落微觀層面[6,7],但是基于特色地質景觀的村落保護和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2018年11月,全國首創、浙江首個地質文化村——嵊州市通源鄉白雁坑地質文化村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浙江省自然資源廳聯合命名[8,9]。2019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將地質文化村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之一,提出在“十四五”期間建設100處特色鮮明、成效突出的地質文化示范村,標志著地質文化村全面開啟建設[10,11]。2021年7月,中國地質學會公布全國首批地質文化村(鎮),地質文化村(鎮)建設逐漸得到廣泛關注[12]。當前,現有的地質文化村理論體系和框架尚不健全,實證分析匱乏。在理論方法上,丁華等[11]以鄉村振興為背景探討了地質文化村建設的理論框架和實踐模式;在建設模式上,馮乃琦等[13]總結了江西省高灘地質文化村資源特征,以區域協同為發展戰略,打造“地質+生態農業”的建設模式;唐文等依據可持續發展理論對恩施椿木營神州臺庫區的開發思路和方法進行剖析,認為地質文化村在開發設計過程中要注重建設的整體性、獨特性、惠民性、綠色性[14]。本研究以大洲塘地質文化村為研究對象,基于鄉村振興視角,從生態、文化、產業、人才、組織五個維度來分析該村的振興之路,旨在豐富地質文化村理論體系,并為后續地質文化村規劃建設提供可供參考的發展路徑。

1 大洲塘地質文化村區域概況

1.1 研究范圍

依托梅琴江交匯處的地貌系統劃定規劃范圍,包括大洲塘梅琴灣沖積平原和兩岸丘陵,涵蓋大洲塘村及周邊大雅坪、大嶺、江口、璜村、石子頭等村的一部分,總面積約為15.8 km2(圖1)。

1.2 區域地質

大洲塘地質文化村位于贛南寧都縣,全境地質構造較復雜,褶皺、斷層、隆起及凹陷全都有。地質基礎為古生代震旦紀淺變質巖構成。該區缺失奧陶系、志留系、三疊系、古近系和新近系,其他地層發育完整,白堊系沉積較厚[15,16]。早白堊世發生的大規?;鹕絿姲l和巖漿侵入活動使區內形成丹霞地貌和火山巖地貌。琴江與梅江水體受近南北向的斷層控制,發生正向對沖后,急轉向西,形成了肥沃的梅琴灣沖積平原[17,18](圖1)。

圖1 大洲塘地質文化村地質簡圖1.第四系;2.上白堊統塘邊組;3.上白堊統河口組;4.上白堊統周田組;5.上白堊統茅店組;6.下白堊統石溪組二段;7.下白堊統石溪組一段;8.石炭系梓山組;9.青白口系神山組二段;10.青白口系神山組一段;11.志留紀萍塘單元粗中粒斑狀黑云母二長花崗巖;12.志留紀老村單元中粒黑云母二長花崗巖;13.志留紀灘頭單元細粒二云母花崗巖;14.地質文化村范圍自然環境

1.3 自然環境

大洲塘地質文化村具有天然優勢,區內土壤富含氮、磷、鉀,局部地區還存有無公害富硒土壤,非常適合發展生態農業種植和養殖。富硒辣椒、贛南臍橙、茶葉和寧都黃雞已經成為當地特色。黃石鎮生態農業基地曾多次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和江西廣播電視臺《江西新聞聯播》等報道。區內保存著古老的第三紀殘存的樹林植被和植物區系,擁有百年古樟、松樹林、十里桃花、竹林等。

1.4 歷史沿革

寧都人文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晚期,春秋屬吳國,戰國初屬越。秦統一六國后,屬九江郡,西漢屬豫章郡。寧都建縣始于三國,設置陽都縣,縣治設白鹿營(今黃石鄉營底村),晉太康元年,改名寧都縣。開皇十八年,改稱虔化縣,縣治遷雪竹坪(今梅江鎮)。南宋二十三年,復名寧都縣,隸贛州。元貞元年升為州,乾隆十九年升為直隸州,轄瑞金、石城兩縣,隸江西省。第二次國民革命戰爭時期,寧都為中央蘇區屬縣。1934年,紅軍北上抗日,寧都被國民黨軍所占,1949年解放,成立寧都縣人民政府,隸寧都專區。1964年5月,寧都縣隸贛州專區;1971年2月,隸贛州地區;1999年7月隸贛州市,沿用至今(1)資料來源于《寧都年鑒1995—1999》,主編單位:寧都縣地方志辦公室,2001版。。

2 大洲塘地質文化村資源調查

2.1 特色地質資源

大洲塘地質文化村地質遺跡存量豐富,按照地質遺跡調查評價方法,遴選出36處地質遺跡,包含基礎地質景觀與地貌景觀,具體分類如表1所示?;A地質景觀有地層剖面、巖石剖面、構造剖面及重要巖礦石產地等類。地貌景觀主要有巖土體地貌、水體地貌、火山地貌等類。巖土體地貌類有丹霞地貌1個亞類;水體地貌類有河流(景觀帶)等3個亞類;火山地貌類有火山巖地貌1個亞類。區內丹霞地貌景觀遺跡豐富,占地質遺跡總數的47%,主要分布于梅江兩岸,屬于寧都丹霞地貌的一部分,成景地層主要是晚白堊世河口組和塘邊組。隨著地殼抬升,紅層出露于地表,經長期的流水侵蝕、風化剝蝕、重力崩塌等外動力作用,形成如今以崖壁、孤峰、單面山、洞穴群和丹霞殘丘為特色的丹霞美景[15,17]?;鹕綆r地貌分布在梅琴江沖積平原以東的區域,屬于巖漿噴發和溢流作用形成的地質遺跡景觀。獨特的丹霞地貌及火山巖地貌,加上斷層導致的“兩江對沖”的景觀,構成了大洲塘地質文化村獨特的地文景觀。

2.2 人文景觀及載體

大洲塘地質文化村的人文景觀主要有客家文化、紅色文化、戲曲文化、農耕文化和宗教文化(表2)。

表1 大洲塘地質文化村地質遺跡分類表

2.2.1 客家文化

客家屬于漢族的一個支系,形成于贛南地區,后遷播于五湖四海[19]。許多客家人在大洲塘地質文化村生活,祠堂作為客家人精神的寄托,在村落保留眾多且完好。此外,村內有古牌坊、古民居及古樹等明清遺址50余處。其中,古牌坊群被列為江西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由兩座節孝坊和一座百歲坊組成,呈“品”字形分布。節孝坊和百歲坊始建于乾隆丁未年(1787)冬,反映的是清代節孝文化。村里古民居保留完整,多為磚木結構、穿斗式、二層、懸山頂。少部分富庶民居為“兩廳兩橫式”布局,總平面形式呈“凹”字形?!皬d屋組合式”是贛南客家最具代表性的民居之一,也是贛南民居的主流形式。調查發現,村里現存有500多株古樟樹,其中有57棵百年古樟,是寧都縣古樹群重點保護對象。

2.2.2 紅色文化

大洲塘地質文化村作為中央蘇區時重要的政治、軍事基地,是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主戰場和第四、五次反“圍剿”后方基地。目前,大洲塘地質文化村有紅三軍團第五軍一師政治部舊址——秀芳祠及紅軍醫院2處紅色遺址。1935年,紅三軍團第五軍一師在大洲塘地質文化村設立政治部,政治部原為一處清朝中期的三進式建筑物——秀芳祠,建筑面積約為1 367 m2。紅軍醫院舊址設在璜村祠堂,設有手術室、辦公室和病房10余間。當時,醫院醫療設備簡陋,藥品奇缺,傷員營養不足,璜村村民便自發地將家中的席子鋪蓋,草藥食物捐贈給紅軍醫院。另外,村里部分墻體上還有許多紅色壁畫、標語等,如刻在古民居墻壁上的“毛主席語錄”。

表2 大洲塘地質文化村社會與人文資源旅游資源單體一覽

2.2.3 戲曲文化

被史學家稱為“活化石”的贛南儺戲發祥地就在黃石鎮。儺戲發源于兩千多年前的迎神廟會,是人們驅除疫鬼災邪、祈求神明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民俗活動。目前,儺戲保留有8個傳統表演劇目,分別是《賴公射月》《王卯醉酒》《判官點筆》《鐘馗斬金雞》《抱冬易子》《太公釣魚》《打安樂》《打保安》。另外,客家采茶戲吸收民間藝術之養料,采中原及其他劇種之所長,發展成為江西傳統戲曲劇種。

2.2.4 農耕文化和宗教文化

大洲塘農耕文化歷史悠久,農具種類眾多,主要有犁、耙、龍骨水車、拌桶、風車、石磨、石磙、碾子等,它們是大洲塘農耕文化的集中體現,是贛州農村常用的傳統農具??图胰藢τ谧诮痰男叛霰憩F出強烈的功利思想和實用主義觀念,多神論在客家人心中占突出地位。大部分客家人既崇儒教,又重佛教,也信鬼神。這在大洲塘地質文化村有明顯的體現,信奉多神崇拜,相信“舉頭三尺有神靈”。研究區域內保留的宗教建筑有漢帝廟、烏石巖寺等。

3 大洲塘地質文化村的興村之路

3.1 生態振興:生態文明思想——以“自然底色+地質資源”為生態發展任務

大洲塘地質文化村依托地質資源,開展地學科普與旅游,以生態為底色,在原生鄉土的基礎上開展觀賞、旅行、探索等活動?;谏鷳B文明思想,圍繞“一江兩岸”的“灰、藍、綠、古、紅”特色旅游資源,融合自然色彩與古風古韻,發展生態旅游。借助古村現有客家民居建設游客服務中心、地質文化博物館(包括地質陳列廳、農耕文化廳、紅色教育基地);依托現有資源點支流河口地貌(兩江對沖)、沖積地貌(游憩邊灘)、河谷地貌(一江兩岸)建設漂流航道、生態營地等。另外,引入空間設計理論,打造精品旅游空間,規劃烏石巖探險獵奇、壩腦丹霞丘陵、探尋古石寨、壺穴追蹤、鰲峰探險獵奇、兩江對沖攝影平臺以及水晶礦尋寶等,并依據資源分布特征打造丹霞地貌、火山巖地貌研學旅游路線、梅琴江漂流體驗帶,連線成面打造丹霞地貌和火山巖地貌科考片區,滿足當下科普探險與研學旅行需求,從而實現居民收入增長。

3.2 文化振興:場所精神理論——以“講述億年地質背景+傳承千年古村文化”為內生動力

挪威著名城市建筑學家諾伯舒茲從建筑現象學的角度提出場所精神理論,認為場所是一種“人”化的空間,承載著空間屬性和人的精神特性[20,21]。人文景觀是場所精神的象征,是“場地”轉向“場所”的內生力量。大洲塘地質文化村借助獨特的客家文化與紅色文化,打造特色人文景觀,以古建筑群為主體,結合自身資源打造科普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古民居參觀等項目;結合十里桃花源、古祠堂古牌坊群,構建集民俗體驗、戲曲文化、祠堂牌坊文化等功能于一體的觀光游覽區;對于文化景觀宣傳借助文化傳媒,建立地質文化村的解說系統[22],打造“線上+線下”的宣傳平臺。線上以影像、美文、游記、新聞報道等形式,進行宣傳推廣與報道,讓“互聯網+”模式在地質文化村建設過程中發揮作用。線下通過設立地質博物館、文化站、戲劇舞臺等展示當地文化,設立文化展牌、解說臺、語音互動等科普地質科學知識;向大眾普及農耕知識,宣傳客家文化;設置花田美食節,邀請人們“賞油菜花、嘗客家美食、看儺戲表演”;與大中專學校共建實習基地,進行教學實習和科研工作,形成促進地質文化村對外宣傳的有效路徑。

3.3 產業振興:產業經濟理論——以“現代農業+特色生態旅游產業體系”為發展重點

地質文化村的產業結構是實現產業興旺、助力鄉村振興的決定性推動力量[2]。優質“現代農業+特色旅游產業體系”是大洲塘地質文化村產業振興的關鍵。以“地質+生態旅游”為要素增長點,圍繞游客的“衣、食、住、行、游、購”六位一體,延長產業鏈并帶動后續發展,其重點是基于地質要素創新地學產品,發揮其科學價值、社會經濟價值優勢,打造品質化、差異化的特色地質形象[22]。這就需要依托古建筑、古祠堂打造特色建筑游覽體驗區;依托土壤優勢發展特色生態農業種植,圍繞現有富硒大棚蔬菜基地、農業基地建設生態農業觀光園、農事體驗區等;建設主題民宿,將古樸原生的民宅與客家文化相融合,滿足別樣化住宿需求;利用區內地質元素設計研學旅游產品,開發具有自身主題特色的差異化旅游衍生品,提升文化產品知名度,形成多元融合的發展模式??傊?大洲塘地質文化村要圍繞鄉村特色、因地制宜地發展地質旅游、生態種植、研學教育、文化科普等產業,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特色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3.4 人才振興:利益主體理論——以“價值認同+多元高效”的人才體系為發展基石

構建多元人才體系,是提升地質文化村建設品質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地質文化村可從設計機構、高等院校組建地質文化村專家隊伍,對于地質文化村的長期規劃建設、監督管理出謀劃策,形成“一村一品”的村落特色發展建設指南[11]。大洲塘地質文化村可利用地質資源打造鄉村研學課堂、吸引教師學生隊伍,在研學過程中產生“文化傳承,價值認同”的共鳴,并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畢業后留在村內,組建多元高效的人才隊伍,形成長期良性循環的人才體系。比如,大洲塘地質文化村已與東華理工大學共建實習基地,適合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城鄉規劃、旅游地學等專業學生來此開展教學研究、地質科普等活動。當然,對于村民的地質文化科普同樣重要,村委會可為村民提供更多的文化事業、產業及產品,讓村民成為文化村的代言人,講好鄉村地質文化故事。

3.5 組織振興:鄉村治理理論——以“強化組織隊伍建設+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黨組織為根本保證

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的關鍵[23,24]。為確保鄉村振興的實施,地質文化村建設需成立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鼓勵外出求學學生回村建設,配強人才隊伍,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25]。大洲塘地質文化村可依托村黨支部,發揮黨政一把手作為地質遺產和文化傳承第一責任人的作用,以共建共治共享為發展模式,促進農村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利益主體參與到地質文化村建設的過程中來,提倡公眾參與,提升村民在地質文化村規劃中的話語權,讓村民參與地質文化村的建設、保護,形成多元利益主體共同參與的鄉村規劃建設模式。

4 結語

大洲塘地質文化村以地質與文化興村,依托自身資源開展地學旅游,打造精品化研學路線;依托村落地質資源稟賦,發展生態旅游,建設“生態洲塘”;依托文化賦能,發掘千古文化,建設“文化洲塘”;依托土壤優勢與地質要素,打造優質現代農業體系與生態文旅體系,建設“產業洲塘”;依托地質科普與研學旅行,吸納多元人才,建設“人才洲塘”;依托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強化基層組織,建設“組織洲塘”??傊?通過此研究以期豐富地質文化村理論體系與實踐建設。

猜你喜歡
文化村大洲建設
二月羽壇:各大洲賽獨秀
中國地質學會公布第二批地質文化村(鎮)評定結果
河北三地入選全國首批地質文化村(鎮)
中國地質學會公布首批地質文化村(鎮)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大洲與大洋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我省又增4個“全國生態文化村”
地球七巧板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