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幼兒種植活動探索

2023-12-19 00:53劉爽
成長 2023年11期
關鍵詞:自然教育植物生長

劉爽

長春市人民政府機關第三幼兒園 (吉林省長春市 130000)

1 引言

幼兒的種植教育給予了幼兒更多接觸大自然的機會,讓其產生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并在以后的成長中能夠意識到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具有環保意識。優秀的種植活動應以自然性、生成性、整合性、情境性、勞動性等為基本特征,活動的價值在于擴展幼兒的多種經驗,包括親近自然的情感、科學探究、種植知識等。因此,如何在“自然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進行有效的幼兒種植活動,值得進行探究。

2 “自然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幼兒種植活動的教育意義

2.1 提高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大自然豐富的資源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條件,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類就要學會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要從幼兒抓起,從小就培養幼兒愛護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意識,通過幼兒種植活動構建幼兒同大自然的聯系,讓幼兒在種植活動中不斷豐富自己的認知,實現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幼兒是活潑好動的群體,在種植活動過程中,幼兒會接觸到一些自然界的小動物,包括蜜蜂、蚯蚓、螞蟻、蝴蝶等,還會從事澆水、施肥、松土等實踐活動,在種植的過程中了解到關于自然的知識,了解到不同植物的生長變化節奏,以及植物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豐富自己的自然體驗。在種植過程中,幼兒還需操作真實的勞動工具,通過工具知道植物的收獲時間與收獲方式,學會基本的栽培知識,加深與大自然的互動,真切感悟自然的魅力,提高了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2 提高幼兒科學探究能力

在幼兒的種植活動中可以激發幼兒的研究興趣,感受探究知識的過程,促進幼兒探究能力的發展。所謂科學探究能力,就是指一種具有復雜結構的高層次能力,包括觀察、實驗、推測、制作、設計等。首先,種植活動就是一個探究過程,種植前幼兒可以提出假設,推測未來收獲的初步設想,并為了實現這一設想,進行實驗,即種植實踐。其次,種植的過程就是實驗的過程,幼兒在實驗過程中要時刻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根據光照、土壤、水體等變化,找到最適合實驗對象健康生長的生態條件,并以此為基準制作實驗植物生長環境,以促進實驗的成功進行。最后,植物的收獲就是實驗的最終成果,通過最終成果的展示讓幼兒收獲科學探究的成就感,激發幼兒的探究動力,滿足幼兒的探究體驗,促進幼兒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

2.3 加深師幼及幼兒間情感建立

幼兒的種植活動不是單一的、個人的活動,是在教師及其他幼兒共同協作下完成的活動,是一項合作實踐。幼兒在合作種植中會感受到集體的力量,收獲他人的幫助,并培養自己的合作意識,鍛煉自己團結協作能力。種植活動包括植物的搭架、施肥、澆水等,這些活動單憑幼兒自己是無法完成的,需要幾名幼兒間進行團結合作,共同完成,在合作期間幼兒之間就會學會任務的分配,了解自身任務的同時兼顧其他幼兒的勞動需求,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正確合理的合作分配,共同完成種植活動。在合作中幼兒就會打破彼此之間的物理距離,進行深層次的交流,實現心靈上的靠近,有利于幼兒間情感的建立,促進幼兒間友誼的形成,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

3 “自然教育”理念指導下幼兒種植活動遵循的原則

3.1 自然原則

所謂自然教育中的自然就是指順應天性,感悟自然真實。幼兒的種植活動也是如此,不要勉強刻意,要時刻關注幼兒的實際需求,遵循幼兒自然的成長規律,尊重幼兒的天性特點,在此基礎上開展種植活動,才能實現與自然教育的真正意義。首先,在種植活動的空間就要進行自然性選擇,相比室內,戶外種植園地、農園天地才是最佳選擇,這里有天然的自然生態環境,包括多年自然條件下形成的肥沃土壤體系及自然的光合作用系統,儼然一副小型的大自然,幼兒在其中也能感受更多真實的自然認識,給予幼兒立體、直觀的自然教育。其次,種植活動也是幼兒自然天性的釋放,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作用,給予幼兒足夠的自由,滿足幼兒的興趣,熱衷于觀察的幼兒可以盡情觀察植物的生長狀況,或者種植環境中其他自然體現,熱衷于探索的幼兒可以盡情探究不同土壤、不同光照條件下,植物的生長情況,幼兒在種植活動中大腦可以進行天馬行空的創想,并自由的、自在地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物。

3.2 情境原則

教學情境的構建可以讓幼兒更快地沉浸在課堂氛圍中,吸引幼兒的注意,提高幼兒積極性,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幼兒的自然教育同樣也要注重情境的構建,教師不能單憑書面植物知識的講解進行自然教育,而是要借助更多真實自然情境,打造幼兒真實自然體驗,通過種植活動,設置具體的栽培任務,給予幼兒特定的教學情境,讓幼兒走進自然,真實感受自然教育,接觸自然知識。在需要了解植物的生長速度時,教師就要引導幼兒對植物進行正確的測量,通過日復一日測量記錄的對比,讓幼兒對植物的生長有具象的認識;在植物枝蔓開始生長時,教師可以進行有效協助,指導幼兒進行搭架活動,啟發幼兒之間通過活動共同完成搭架任務。在這樣真實的實踐情境中,自然教育才會發揮作用,加深幼兒對自然的認識,豐富幼兒的自然體驗。

3.3 勞動原則

自然教育不僅包含自然界的各種知識,還要求幼兒在與自然的接觸中,豐富自己的勞動認知,通過勞動實踐,收獲更豐富的勞動體驗,真實領悟辛勤勞動的魅力,培育幼兒正確的勞動觀念,讓幼兒養成熱愛勞動的優秀習慣。因此,教師在帶領幼兒進行種植活動時,就要遵循勞動原則,注重幼兒的勞動鍛煉。幼兒要親自參與植物的播種、澆水、除草、施肥、搭架、測量、收獲等勞動環節,在參與時也要意識到自己并不只是在滿足自身興趣的需要,更是關系著果實的豐收,要在勞動過程中對植物進行精心呵護,用心栽培,確保植物的豐收。最后果實的收獲會讓幼兒真實感受到勞動成果,實際體會到大自然的饋贈,領悟勞動的真諦,認識到勞動的價值。

4 “自然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幼兒種植活動有效實踐途徑

4.1 加強自然知識滲透,做好種植前準備

教師在組織幼兒種植活動之前,首先自身就要具備一定的種植知識與種植經驗,清楚種植工具的正確操作,了解種植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能確保幼兒種植活動的順利開展,實施真正的自然教育。

首先,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個性特點與植物的屬性特點,綜合考慮之下選取種植作物。不同種植物對種植條件、種植技能有不一樣的要求,幼兒年齡尚小,種植經驗較少,種植技能也比較薄弱,因此種植作物不能選取難度過大的,要能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符合幼兒的實踐技能。相對而言,在種植初階段可以讓幼兒種植低矮類植物,比如生菜、菠菜等,此類植物生長周期短,形態變化小,種植簡單,種植經驗要求低,符合前期幼兒的種植活動;在種植中等階段,可以選取黃瓜、西紅柿等藤蔓類植物,此類植物生長周期長,變化形態大,成長過程涉及多種勞動活動與生命現象;在種植的成熟階段,幼兒已經具備基本的種植知識與種植經驗,就可以加大種植難度,如,黃豆、四季豆等,生長周期長,對經驗要求較高。這樣難度遞增的種植作物選擇可以逐漸培養幼兒的種植能力,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加深幼兒的自然教育,最終實現幼兒對自然知識的深入了解。

其次,教師要熟悉植物特性,按照植物的生長軌跡設置種植活動的任務。在進行種植活動之前,教師要對種植作物有著專業的了解,包括植物的生長規律、生長習性、對自然條件的要求等,并根據此要求規劃種植活動大概的目標、內容、工具等,在有規劃性的活動中幼兒才能學習到具有系統性、規范性的自然知識,也促進幼兒養成科學的探究意識。如,教師結合土豆的生長規律,就可以設置以“土豆的秘密”為主題的種植活動,土豆的種植時間是在春季的4 月中下旬到五月初期間,種植的目標就是土豆的成功栽培,種植內容包括薯種處理、生長過程管理與果實收獲三個階段,種植所需工具是鏟子、水桶及鐵鍬。在薯種處理階段,教師首先要對薯種進行具體地講解,引導幼兒觀察種子的形狀特點,并進行正確的處理操作;在生長過程管理階段,教師要協助幼兒正確應用鐵鍬等工具進行播種,對土壤的挖掘深度有所把握,并在完成挖掘后,進行澆水,并在實踐中對澆水的量逐漸形成具體認知,提高幼兒對澆水量把控。日常的生長管理中還包括土豆的施肥、除蕾、中耕培土、水肥管理等工作,教師要對所有過程都有專業的認知;最后的收獲階段,幼兒就可以享受豐收的喜悅,并成功完成活動目標,完成土豆秘密的探索。

4.2 完善硬件裝備,保障種植活動順利進行

種植活動的啟動與良好進展離不開種植場地的建設與維護,肥沃、自然、寬闊的種植場地可以提高種植活動的成功率,提高幼兒的種植興趣,促進自然教育的有效開展,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幼兒種植活動開展前要選擇適宜的種植場地,完善種植活動相關的硬件設施,保障活動的順利進行。

農村幼兒園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地理條件的優勢,擴大種植面積,開墾戶外種植園地。農村幼兒園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可以在園區內自行開墾戶外種植園地,建設,準備好種植工具與種植材料,為幼兒的種植活動提供充分的硬件準備。城市幼兒園在城市中占地面積有限,且多為硬化地面,無法進行種植活動,因此,城市幼兒園可以園區內空閑的地面上分布多個種植花盆,讓幼兒在花盆中進行作物的種植,或者幼兒園可以與城郊的種植園建立合作,教師在作物種植實踐內帶領幼兒前去合作種植園進行種植活動,作物生長期間,教師也要帶領幼兒時常進行生長維護,確保植物的健康生長。

此外,除了保障具備種植活動的硬件設施外,還要確保種植園地的維護與種植活動的現場支持。幼兒園要聘請專業的、有豐富經驗的種植人員進行種植管理工作,職責包括非種植活動期間的場地管理,為日后種植活動的開展做好場地準備,減少教師的壓力;還要提供專業的現場支持,種植管理人員也要參見到幼兒種植活動中,回答有關種植方面的專業問題,解答一些植物知識,并現場為幼兒進行規范的種植操作,確保種植過程的專業性與安全性。

4.3 構建科學種植評估,促進幼兒多維反思

教學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進而調節幼兒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方式。但在幼兒的種植活動教學評價中存在諸多弊端,包括評價主體單一、評價方式不靈活、評價標準缺失、評價指標狹隘等,尚不具備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因此,教師在幼兒種植活動進行中要優化評價體系,科學設立評價標準,構建科學合理的自然教育評價系統,促進幼兒多維反思。

首先,要健全種植活動評估機制,結合具體實踐,避免空談,流于形式。幼兒園要將幼兒的戶外種植活動納入課程評價體系中來,建立可量化的評價標準,如,幼兒種植過程中的能力表現、種植態度、自然知識的獲取等,再制定《幼兒園戶外種植活動評價量表》具體細化標準,健全評價體系。同時教師還要注重評價的合理度與完善度,避免出現機械式、片面化的評價,要結合幼兒的成長特點、幼兒一般性發展指標與戶外種植活動教學目標三方面的聯系,既要考核幼兒在種植活動中的完成情況,還要對幼兒在活動中的行為體現、性格表達、合作能力、實踐能力、情感培養、良好品質等有所考量,建立多維度的評價標準,促進幼兒進行多維反思。

其次,要完善種植活動評價的類型,避免造成評價的失衡。種植活動的評價包括整個種植過程,包括幼兒在種植前對植物知識的理解,不能只關注種植最后的結果,教師要全程注意觀察幼兒的種植表現,并及時給予正面的反饋和評價,督促幼兒不斷前進,促進種植活動的順利進行。種植活動完成后,教師要通過組織種植班會等形式,進行種植活動的評價性總結,幼兒可以在班會中展現自己的種植成果,分享自己的種植經驗,教師要結合整體的種植情況結合預測性結果及過程性評價內容開展種植活動的反思,如,小明動手能力很強,可以輕松完成搭架工作;小麗具有很強的合作意識,經常幫助其他小朋友完成種植工作等。此類評價加深了幼兒種植活動的意義,升華了自然教育的內涵,讓幼兒學會在種植中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5 結束語

幼兒園種植活動的開展讓幼兒真切感受到了自然教育,豐富的自然認知,加深了自然體驗,有利于幼兒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這樣的學習方式順應了幼兒的個性特點,滿足了幼兒的興趣與探索的欲望。教師也要加強自身的自然知識,給予幼兒專業科學的自然知識講解,幼兒園要完善硬件設施,提供良好的種植環境,保障活動的順利進行,最后還要搭建科學的種植評價體系,促進幼兒進行反思,激勵幼兒不斷前進,促進幼兒更好的發展。

猜你喜歡
自然教育植物生長
碗蓮生長記
生長在哪里的啟示
生長
哦,不怕,不怕
將植物穿身上
利用農村花木文化資源,開展幼兒園特色教育活動
自然教育的內涵及其啟示
試論指導家長配合幼兒園“親自然”科學教育
《生長在春天》
植物罷工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