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發展階段我國海洋體育產業發展的區位邏輯及空間布局

2023-12-19 15:53苗治文劉月
體育學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體育產業海洋運動

苗治文 劉月

摘????? 要:海洋體育產業是發展海洋經濟和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支撐,新發展階段需要拓展藍色經濟新空間,前瞻布局新業態。研究旨在構筑“以體強海,以海強國”的新空間發展格局。依據新經濟地理學理論,分析資源稟賦、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3方面的發展環境優勢,針對4大制約短板提出海洋體育產業發展的區位邏輯和空間布局策略。研究認為:(1)海洋體育產業應致力于運動項目空間、海陸一體空間和沿海城市群空間發展;(2)按空間規劃和區位要素布局項目發展,提升海洋運動參與度;(3)創新海洋體育產業載體建設,形成“海洋-內陸-內水”輻射效應;(4)推進海洋體育制造業高端化,構建“產學研用”國有品牌高新技術產業鏈;(5)金融賦能海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建構特色產業集聚功能區。

關? 鍵? 詞:海洋體育產業;區位邏輯;空間規劃;空間布局;新經濟地理學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23)06-0066-08

The location logic and spatial layout of marine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during the new development stage

MIAO Zhiwen,LIU Yue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Abstract: The marine sports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of developing the marine economy and building a "maritime power", and inn the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expand new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lue economy and layout new business models in a forward-looking manner, so as to build a new spatial development pattern of "strengthening the sea with the body and strengthening the sea with the sea".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new economic geograph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dvantages in three aspects: resource endowment, policy support and market demand, and proposes the location logic and spatial layout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sports industry in response to the four major constraints and shortcomings it faces.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1) the marine sports industry should be commit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space, land sea integrated space, and coastal urban agglomeration space; (2) layout project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spatial planning and location factors to enhance participation in ocean sports; (3) innov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sports industry carriers, so as to form a radiation effect of "ocean inland water"; (4) promoting the high-end development of marine sport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uilding a state-owned brand high-tech industry chain that combines industry, academia,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5) financial empowerment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sports industry, constructing the functional area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agglomeration.

Keywords: marine sports industry;location logic;spatial planning;spatial layout;new economic geography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崩^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報告中“陸海統籌”戰略部署后,更加堅持海洋經濟和海洋環境保護并重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要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同世界積極合作建立“藍色伙伴關系”,建設綠色可持續海洋生態環境。2017年《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在有條件的濱海城市建設海洋體育中心和海上運動基地,發展海洋競技和休閑運動。2021年12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要求實施優化海洋經濟空間布局,在編制中將把打造有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作為主要內容。海洋運動激發濱海城市活力,通過賽事和相關產業融合,打造多元業態的產業集聚區,有助于構建特色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在進入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發展階段,海洋強國和體育強國目標建設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跨越階段。人們體育活動不再局限于陸地資源,體育產業發展也將延伸到海洋空間格局,體育向海而興、優化布局是必然趨勢。

1? 我國海洋體育產業發展的環境優勢

新經濟地理學研究經濟活動空間分布,從微觀基礎上探討影響企業區位決策的因素,在宏觀層次解釋現實中存在的各種經濟活動的空間集中現象。其側重研究產業聚集、區域發展和城市空間結構等,主要考慮市場、生產要素、交通成本和政策環境等要素,為政策制定者根據不同區域特點作出不同經濟決策提供重要支持。

海洋體育產業是指通過利用海洋及其空間資源,為社會提供海洋體育產品與服務的一系列經濟活動總稱。海洋體育產業主要是借助海洋多樣環境和自然資源,與體育休閑活動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既具有體育外在形式,又具有海洋環境內在特質的新型體育發展模式。它囊括一切涉海的體育生產、管理和服務等活動,是兼具海洋和體育元素的綜合性產業,具有地理區域性特征。因此,新經濟地理學理論為海洋體育產業發展提供產業集聚、利益最優、區位選擇的思想,對海洋體育產業的空間布局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诖?,立足新發展階段,海洋體育產業的空間布局和區位選擇要根據其特點考慮資源條件、區位關系、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等要素,把握發展環境優勢向海發展。

1.1? 資源稟賦:依托豐富的海洋資源和區位優勢

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海域面積遼闊,賦有漫長的海岸線和豐富的海岸帶資源。中國的大陸海岸線長18 400.5 km,島嶼數量6 000多個,海岸線總長32 000 km,沿海灘涂面積151.23萬公頃(2 268.50萬畝),海洋面積相當于陸地面積的1/3。在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基礎上,中國除香港和上海已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外,深圳、廣州、天津、大連、青島、寧波、舟山、廈門等都提出要建設海洋中心城市,這些城市在地理區位、海域條件和經濟實力上具有一定優勢,將帶動海洋體育運動優先發展,對海洋體育旅游和海上運動基地建設等起到助推作用。2019年發布《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指出,以資源稟賦為依托,引導水上運動項目產業合理布局,推動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舉辦帆船系列體育賽事。我國四大海域的地理位置及氣候環境,提供了良好的運動自然條件,濱海休閑運動資源豐富,依托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優勢,向海運動觸手可及,海洋體育產業大有可為。

1.2? 政策支持:全方位引領“藍色體育經濟”和扶持產業集聚區建設

1)順應全球可持續藍色經濟增長的戰略定位。

2021年3月2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海洋空間規劃與可持續藍色經濟》指出,海洋空間規劃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促進藍色經濟增長。2018年國家自然資源部發布《關于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強對海洋主題公園、綜合性海洋體育中心和海上運動產業基地的支持力度。海洋體育產業發展是促進藍色經濟的創新驅動,海上運動有著“小角色、大作用”的定位,以海洋體育賽事連接世界各國,為世界合作提供有效途徑,同時踐行綠色生態旅游,有助于推動全球可持續藍色經濟的增長。

2)把握濱海休閑運動的旅游熱潮。

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體育旅游消費大數據報告(2021)》顯示,2019年和2021年榜首水上運動目的地是青島帆船中心,三亞帆船港在2021年躍居第2,前10位中沖浪俱樂部占據4位。2020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受疫情影響濱海旅游人數銳減,但濱海旅游業產值仍占海洋產業總產值最大比重47%。2021年境外體育旅游人群轉向境內,潛水、沖浪、游艇、浮潛等使三亞迅速成為熱門目的地??梢?,雖旅游出行受阻,但人們參與海洋運動熱情并未因此減退。2016年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于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指導意見》提出,以運動船艇碼頭為重點建設特色健身休閑設施,為濱海體育旅游提供基建保障。隨著消費需求升級趨勢,政府積極建設為以觀光度假、休閑娛樂、海上運動為一體的濱海體育旅游提供基礎保障。

3)符合城市群布局和集聚區特色建設。

2021年10月國家體育總局發布《“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中提出區域發展戰略,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利用海岸線資源發展帆船、沖浪、海釣、潛水等濱海體育休閑項目,建設水上運動“五方三點”賽事產業集聚區。此外,《“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中提出,積極發展海上休閑項目,打造區域特色健身休閑示范區和產業帶。諸多利好政策為科學規劃海洋運動設施空間布局和建設海洋運動賽事產業集聚區提供綱領性指導,為城市間賽事的開展奠定基礎。

1.3? 需求導向:人們體育生活方式的升級轉型

1)體育運動參與:由“感知技能”向“感受自然”轉型。

基于陸地、水域和空域三大戶外運動載體空間,展現人與運動、自然的融合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戶外運動大軍?!?019中國戶外運動大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1月30日,我國約有1.3億人口參與戶外休閑活動。其中,海洋戶外運動具有海洋性氣候和征服自然的體驗特征,使人們沉浸在“陽光、空氣、海水、沙灘”的“四浴”之中,在體育運動過程中感受海洋自然生態風采,帶來“視覺景觀+動覺感官”的獨特享受。

2)體育消費方式:由“實物型消費”向“體驗式消費”升級。

隨著人們休閑娛樂、健康意識以及經濟收入的提升,大眾的體育消費心理需求也在逐漸升級,從“能有什么”到“需要什么”,再到“想要什么”。運動場所由免費、低收費向個性化、高品質升級,消費方式也由以實物型為主的基礎性消費向新場景、多元化的體驗式消費升級。據統計,2019年國內經常參與體育健身休閑的人口數量達到4.39億,我國體育健身休閑產業總規模達1 796.6億元,較2018年增長74.8%,對比2015年、2016年呈現出顯著性增長趨勢。人們健身休閑消費潛力巨大,消費者更加注重體育的社交和娛樂功能,海洋體育正是休閑娛樂和體驗式消費的代表,人們不單單停留在海景、海藻、海鮮的觀光度假模式,在休閑中融入海洋運動已逐漸成為新趨勢。

3)體育活動形式:由“個體活動”向“團體組織”轉型。

人們參與運動的方式更傾向結盟伴友,進行有組織的活動,通過“建群”匯聚有共同運動興趣的人,通過各地項目協會、俱樂部、社會組織舉辦賽事活動而相聚和結識,海洋體育運動正契合團體組織形態開展。比如:組建游艇、帆船、海釣、沙灘排球等俱樂部,進一步增強團隊合作和社交氛圍。人們逐漸轉變為親近自然、休閑娛樂和團隊合作的體育運動生活方式,將吸引更多海洋體育人口,海洋體育產業亦迎來發展新機遇。

2? 我國海洋體育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2.1? 海洋體育普及度不高,競技實力亟待提升

群眾參與方面,項目選擇上“重陸輕?!?。中國戶外運動大數據報告(2019年)顯示,群眾參與過的戶外運動項目中徒步、登山和露營分別以94.3%、85.0%、75.8%的占比居于前三甲,而海洋項目僅有潛水10.2%、沖浪2.5%、帆船2.1%和帆板1.8%。從項目的喜愛程度來看,潛水7.5%、沖浪3.5%、帆船1.9%、帆板1.2%。與陸上戶外項目相比,人們對海洋項目熱情不高,參與體驗的比例差距懸殊。當前,國內帆船游艇碼頭大部分都由企業開發建設,高昂的會籍費用、泊位費用限制了帆船游艇等水上運動的大眾化、普及化。海洋體育項目還屬于小眾運動,技術難、消費高、危險性大,再加上群眾對海洋認識不夠、資源環境條件受限以及缺少有趣的參與體驗,都成為限制人們參與的主要原因。

競技能力方面,我國海洋項目專業運動員匱乏,整體競技水平還不高,海洋體育賽事關注度較低。從東京奧運會我國參賽情況來看,沖浪項目無參賽,帆板中有小項未參賽,競技專業人才嚴重不足。從近5屆奧運會海洋項目獲牌情況看,我國在多年屬于歐洲強項的海上項目領域,具有奪牌實力,尤其是帆船帆板曾在2008北京、2012倫敦、2020東京奧運會勇奪桂冠,但整體競技實力還不強。一方面,是由于我國海洋運動起步較晚,文化歷史積淀不足。以帆船賽為例,“中國之隊”在2005年才第一次入選已歷時150年歷史的第32屆美洲杯帆船賽。另一方面,是青少年階段培養體系沒有形成。雖然沖浪在2020年首次入選奧運會項目,海岸賽艇和海洋皮劃艇入選2022年青奧會,但青少年培養意識和培訓體系形成存在一定滯后性。

2.2? 海洋體育產業總體規模小,集群化發展水平偏低

海洋體育產業在2017年開始迅猛發展,但總體規模仍比較低?!端线\動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水上運動產業總規模達到3 000億元,而體育產業在這一期限的目標是3萬億元,冰雪產業的目標是6 000億元,可見海洋體育產業在其中的份額少之又少。據調查資料顯示,《海洋及相關產業調查技術規范》中明確列出體育指標,主要有健身休閑活動,海洋上下游相關產業中的其他體育用品制造、潛水裝備制造和體育航空運動服務。但實際這部分數據統計難度較大、保密性強,數據幾乎被劃分到制造業和旅游業。

基地建設存量不足、占比較低。截至2021年4月,國家體育總局公布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與海洋體育相關的)70個(8個)、示范單位123個(8個),示范項目105項(4項)。2017年6月國家體育總局公布30個“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與海洋相關的僅有6家,33個“國家體育旅游精品賽事”與海洋相關的僅有2項。

相關企業經營模式較為粗放,上下游產業鏈聯通不暢。上游裝備制造技術發展滯后,不能實現本土化生產,下游衍生的增值服務未形成體系。而且,從事該經營范圍的企業甚少,大多為文化產業和旅游公司兼營,經營模式相對粗放,全國以運動船艇和釣具等制造業為主營的企業零星且相對獨立,從地理上達不到集群發展,產業集群化水平低將抑制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乘數效應。

2.3? 海洋體育國有品牌的外部效應和內生力不強

1)國內海洋體育賽事尚未形成品牌效應,全球影響力和社會效益不顯著。

據調查2012—2021年全國11個省市承辦國際國內重點海洋賽事(全國及以上級別的錦標賽、公開賽、“俱樂部杯”賽和邀請賽等)情況,獲悉各省市海洋運動項目的開展廣度和賽事承載力。從項目開展熱度看,帆船、帆板、海釣、賽艇、摩托艇等賽事開展火熱,以青少年為主體的OP帆船、風箏板、航海模型等比賽數量持續攀升,以家庭帆船、電動沖浪板、水翼帆板、風箏沖浪為特色的群眾休閑賽事增多。從城市承載力來看,山東青島、浙江舟山、遼寧大連、廣東深圳、福建廈門、海南??谂e辦的海洋體育賽事較多,開展項目種類廣泛,像青島、深圳、廈門等城市曾承辦過世界級海洋運動賽事,相應的政策支持和群眾氛圍較好,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目前,國內海洋體育賽事體系初成,但具有中國特色的品牌賽事尚未形成。

2007年中國杯帆船賽成為國內第一個進入國際帆聯歷的大帆船賽事,但與克利伯環球帆船賽、沃爾沃環球帆船賽、美洲杯帆船賽相比,賽事規模和全球影響力還遠遠不夠,其經濟效應、社會效應仍有很大提升空間?!笆奈濉睍r期因特殊原因,體育賽事和活動蕭條,減弱體育與經濟社會的互動性,體育從經濟社會獲取資源的能力下降,依托社會的大眾體育和依托市場的職業體育維持運營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許多國際國內海洋體育賽事停擺,意味著運動技能、經濟效應、社會受益乃至全球影響力也隨之下降。

2)制造業本土品牌生產力不高,創新成果轉化能力較弱。

海洋體育運動器材、裝備、配件及運動船艇制造的國有品牌生產力和創新能力不強。從事海洋體育產業的經營企業數量有限、實力不強,尚不具備集團開發的聯動優勢,缺乏強大的品牌效應,而且成本回收周期長,經營模式構建存在一定風險。以船艇制造為例,法國博納多(Beneteau)、法國亞諾(Jeanneau)、德國Hanse Yachts、美國J-Boats等世界頂級船艇制造企業品牌的設計理念、船艇特點具有極高聲譽,歷經百年仍在行業立足。如今,中國企業僅有上?,m伊船艇躋身世界知名船艇品牌行列,深圳法諾游艇是亞洲地區最大的帆船游艇制造商,TEN大連拓恩和2個臺灣品牌——Tayana Yachts、Hylas Yachts(奎隆游艇)在國內也具有較高聲譽。另有,其他中小企業在釣具、賽艇、龍舟等生產和銷售上嶄露頭角,但生產規模、出口營銷以及品牌知名度還不夠強勢,在世界該行業中質量和品質仍是短板弱項。有代加工實力的企業但沒有自己的品牌,在原材料和配件上未能實現完全國產化,科技性、創新性、創造性的設計研發和制造能力有待增強。

2.4? 海洋運動項目產業縱向深耕不足、橫向融合同質化

《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指出,大力發展運動項目產業,積極培育戶外運動、智能體育等體育產業,催生更多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在中國體育發展需求和國家政策導向下,某類或單個項目產業是體育產業的核心要素和未來發展趨勢,如冰雪產業、足球產業。運動項目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利于拓寬體育市場,為大眾提供有效供給。

海洋體育產業的發展已迎來機遇期,但各沿海城市海洋體育運動項目發展參差不齊,項目產業縱深發展不足。第一,各海洋項目協會的產業化觀念認識不夠,經營型理念尚未成熟,缺少項目產業發展規劃,不能因地、因季地規劃項目。第二,市場定位的精細化和精準性不夠,對目標消費者的市場調查不足,用戶需求捕獲不全面。

同質化發展不能滿足海洋體育產業發展的特色項目需求。例如,沿海各省均以引進大型國際賽事、建立以競技性為主的海上運動基地、承辦體育慶?;顒幼鳛榱咙c項目,而往往忽視地域性、本土性的文化特征,無法實現各方資源整合,以致無法獲得持續發展。項目產業發展的地域特色不明顯,城市海洋項目產業的比較優勢不突出,導致了區域同質化發展。許多城市發展海洋體育產業是受經濟效益驅使,而缺少項目本身的吸引和圍繞特色運動項目形成產業,從而導致項目開展同質化、營銷手段同質化,忽視當地資源條件的適合程度,以及與城市歷史、文化的融合,不利于項目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 新發展階段我國海洋體育產業發展的區位邏輯

從馮·杜能的農業區位論到艾薩德的區域科學,開辟了空間經濟學的新領域,再到以克魯格曼為代表的新經濟地理學理論,拓展分析經濟活動的區位關系、空間集聚和差異等現象。區位既是空間內的位置,亦指經濟活動場所,區位邏輯是依托區位優勢規劃區域空間結構。以區位理論為基礎,發展海洋體育產業需要將海洋、海岸線、陸地之間建立關聯,擬構建運動項目空間、海陸一體空間和沿海城市群空間,旨在有限空間內實現效益最大。

3.1? “五位一體”項目空間

海洋體育是為適應海洋環境和社會需要,利用海灘、海水、??找约盀┩康荣Y源所進行的增強體質、休閑娛樂、個性養成等身體練習活動?!拔逦灰惑w”項目空間即是以海上、海下、海灘(涂)、海島(礁)、???個空間位置的形式而存在。海上項目包括帆船、帆板、海岸賽艇、海洋皮劃艇、摩托艇、沖浪、漿板、海泳、游釣、滑水、游艇、航模、船上比賽等;海下項目包括潛水、水底功等;海灘(涂)項目包括日光浴、沙浴、海灘賽馬、沙灘排球、沙灘足球、沙灘露營、沙灘拔河、沙灘拉船、泥灘摔跤、泥釣、拾貝捉蟹等;海島(礁)項目包括環島自行車、海島越野、海島野外生存、垂釣、撿泥螺、織網、攀緣繩索、海島民間樂舞等;??枕椖堪êI咸鴤?、海上牽引傘、海上熱氣球、海上傘翼滑翔、海上蹦極、懸崖跳水、海上蛟龍(水上飛人)等。強調不同“海洋運動場景”以及與海洋的互動關系,形成“五位一體”的空間運動模式。結合海域海岸資源特點開展適宜項目,可按空間位置不同,分類開展系列比賽,既便于規劃和管理,又能滿足群眾多元需求,最終形成以項目空間為特征的經濟活動。

3.2? “海、城、島一體”聯動空間

2019年5月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要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其中包括陸海統籌,形成“海、城、島”海陸一體空間發展格局,是優化空間資源配置的協同發展。各沿海城市海洋體育發展需納入城市國土空間發展的整體規劃和布局,與城市經濟、社會、文化、科技進行資源互補,形成“海洋運動+陸上城市旅游”“海島休閑+濱海度假”的海陸聯動發展空間。

3.3? 以超大和特大沿海城市為核心的沿海城市群空間

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粵閩浙沿海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和北部灣城市群是國家級沿海城市群。在此基礎上,沿海城市群空間是將11個省53個沿海城市跨越省際行政區劃界限,依據海域資源稟賦和城市特征,以地理區位優勢形成海岸相連的海洋運動城市群。以超大和特大沿海城市為核心,輻射帶動相鄰沿海城市和周邊非沿海城市,促進城市間協同發展,如天津市和河北省沿海城市帶動京津冀地區的水上運動發展。發揮“城市群+港口群+島嶼群+產業群”的疊加效應,規劃形成灣區、貿易區、度假區等海洋體育產業集聚群的空間格局。以海洋體育賽事連接內陸和相鄰城市,形成“陸海統籌、城鄉合作、城際互通”的區域協同發展,進而促進城市群、都市圈、經濟圈的城市規劃和建設,推動以超大和特大沿海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高級形態演進。

4? 新發展階段我國海洋體育產業發展的空間布局

海洋體育產業的發展在區位理論基礎上,根據城市資源特征、外源支持、市場需求等環境變化,對不同區域、不同項目、不同產業類型進行系統合理的布局,通過長期培育優質企業,進而實現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城市增長。

4.1? 按空間規劃和區位要素布局項目發展,提升海洋運動參與度

1)將海洋體育產業發展納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和城市國土空間規劃。

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應發揮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先導經濟強勢,將海洋體育產業融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重大戰略任務。2019年“The Leading Maritime Capitals of the World”公布綜合排名前15位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我國香港(第4名)和上海(第6名)進入榜單。另有廣州、大連、青島、天津、寧波、深圳、舟山和廈門8個城市都提出要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因此,在發展海洋經濟、海洋文化、海洋生態中,應規劃建設海洋體育產業重大項目,形成差異化特色項目,強化體育的海洋功能和能級提升,如青島西海岸開發精品海上體育旅游產品或線路,成為城市彰顯“藍色實力”的特色名片。與此同時,還要做好生態規劃,體育局與海洋發展局和工商局聯合,加強產業經營許可資格審查和相關行業監管,劃定適合開展的海域,守住生態紅線和安全底線。

沿海城市國土空間規劃中強化海洋體育功能區建設。2019年5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提出,以陸海統一的主體功能區為基礎,推動構建海洋和海岸帶空間規劃新格局。海洋體育產業強化海洋與海岸帶相連接的經濟功能,將海洋體育納入國土規劃空間布局有助于濱海規劃完整和體系建成。應依據城市資源條件、文化特色、海洋體育產業基地建設、海洋體育旅游項目等,因季、因地制宜開展“五位一體”空間的海洋運動項目。此外,應注重公共服務功能的植入,建成棧道、公園、廣場相連接的濱海體育文旅游憩空間,著重強化海洋體育激發城市活力動能,推動海洋體育產業整體規劃合理空間布局。

2)以海相連整合各類海洋區位要素,推動區域間協同和全方位快速發展。

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就是謀求通過一體化的發展以及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打破區域障礙,促進資本、技術、人才等各種要素跨省份、跨地區自由流動和優化重組,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海洋體育產業應形成多個區域一體化發展,以海連接城市,整合自然氣候、海水條件、港口區位以及沿線城市經濟等因素,促進資金、人才等產業要素流動,跨越省市行政區劃,進行因海結盟的社會行為。

充分發揮城市群空間組織緊湊、經濟聯系緊密、要素集聚優勢明顯的特點,培育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體育城市,打造體育產業增長極。遵循沿岸城市群空間邏輯,從城市發展規劃擴展到區域發展規劃,促進區域特色海洋體育產業發展。建立海灣區、海岸線一體化的海洋體育經濟圈和產業帶,例如,環渤海灣、粵港澳大灣區、廣西北部灣、臺灣海峽開展獨具區域特色的海洋體育賽會和節慶,開發以青島為核心的膠東半島與江浙沿海一帶形成海洋體育旅游產業帶等,實現城市間海洋體育各要素互通互融。

4.2? 創新海洋體育產業載體建設,形成“海洋-內陸-內水”輻射效應

1)以海洋運動引領城市水上運動,推動非沿海城市的海洋項目發展。

海陸統籌發展是海陸一體空間邏輯的實踐,堅持“以海定陸”理念,將海洋體育產業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分布由海洋延伸至內水(江、河、湖)。以內陸經濟推動海洋體育產業經濟發展,增加城市“海洋-腹地”“港口-腹地”的雙向流動,構建海洋體育產業的城市海陸空間布局。

一方面,沿海城市優化配置當地海域資源以及入??跅l件進行項目布局,開展本地特色的健康休閑、職業競技和漁獵結合的項目,引領內陸的水上運動發展。另一方面,非沿海城市就江河湖等水上資源,開展摩托艇、電動沖浪板、漿板等項目,激活城市“內水”,以“造浪”“運沙”等方式開展海洋體育娛樂項目。例如,曾是亂石灘的三峽庫區腹地——重慶云陽縣,現已通過運沙改造修復為國家級的沙灘足球比賽用地。此外,發展傳統深海潛水運動,要防止海洋水質退化、海洋生物受損、海洋景觀損毀和海洋功能失調,可通過海洋體育協會的立法對相關海洋產業進行約束規范。因此,充分發揮“海洋-內陸-內水”輻射效應的同時,堅持江海一體、河海共治,將生態修復與體育、文旅產業發展相結合,是海陸統籌的重要工程。

2)構建海岸帶與綜合體相呼應的“帶-體”結構海洋體育游憩空間。

以海陸結合的形式擴增海洋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和精品賽事,建設魅力濱海運動岸帶、灣區休閑運動旅游帶,釋放示范基地的集聚效應、規模效應和輻射效應。支持推出一批體育特色鮮明、服務功能完善、經濟效益良好的戶外運動休閑空間型、商業空間載體型、體育場館型等體育服務綜合體項目,以運動項目布局為主導,配套商業、娛樂、休閑等內容,注重社交體驗、時尚消費和家庭消費。結合海岸帶特點和周邊陸域設施特色,建立室內綜合海洋運動館,如室內沖浪館、潛水館等,滿足不同項目和不同難度海洋運動的“一站式”體驗需求,同時減輕部分沿海城市因冬季氣候漫長的限制,提供室內外互補的海洋運動場所,形成海陸一體、沉浸式體驗的海洋運動空間,吸引群眾向海運動。

3)布局國際海洋體育賽事海島和休閑度假主題島群。

以島嶼空間結構和當地特色為核心,形成諸島互聯的休閑漁區和體旅度假區,如大連長山群島、舟山群島、海南西沙群島等,建立高端時尚、民俗異域的海洋運動休閑度假島群。不僅如此,海島互聯還能延續和開辟跨國體育“海絲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曾親自出席2018年“遠東杯”國際帆船拉力賽頒獎儀式。這是青島本土開創的跨國離岸賽事品牌,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日本富山縣設立??空?。此類比賽還可以拓展南海至北非的“鄭和航線”,開放東西海上空間,充分體現海島聯動對開發“海上絲綢之路”休閑體育帶的重要作用。

構建不同層級品牌賽事體系。全國11個沿海省市應由“同質化競爭”關系走向“特色化合作”關系,創辦城市聯賽、開拓賽事新航線、激活城市群功能。依據沿海城市島嶼資源條件和文化特色,全力打造職業賽事、俱樂部賽事、青少年賽事和親子賽事等不同層次的自有海洋運動賽事IP。利用商業聚合效應,建立競賽觀賞、現代賽事品牌體系。

4.3? 推進海洋體育制造業高端化,構建“產學研用”國有品牌高新技術產業鏈

我國“粒子狂熱”賽艇皮劃艇服、“琺伊”船艇、“海星”游艇、“龍王恨”釣具等本土品牌已在國內乃至國際上小有名氣。2015年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指出,提高企業制造創新能力。海洋體育企業應著力加強自主研發和制造能力,逐步向高端海洋運動船艇、裝備、器材制造轉型,在釣具、龍舟、船板艇制造及維修等領域,逐漸形成品牌優勢和產業鏈,實現生產規?;?、智能化,增加進出口銷售和轉運等。

以生產、科技、設計、實用為抓手,從設計研發、零件制造、加工生產到銷售、出口,引進創新型科技人才,運用互聯網運營碼頭建造、運動船艇維修與租賃等業務,形成配套產業、集群成鏈。以廣州海絲主港和深圳經濟特區優勢為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上海超大城市和舟山四面環海優勢為核心的長三角地區、青島帆船文化和大連沿海老工業基地優勢為核心的環渤海地區為重點,逐步培育海洋體育先進制造業產業鏈。未來,海洋體育“中國制造”將逐步走向“中國質造”和“中國創造”,邁向全球品牌價值鏈的中高端。

4.4? 金融賦能海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建構特色產業集聚功能區

1)強化海洋體育金融支撐力。

建構特色產業集聚功能區的前提需要金融資本支持,以破解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第一,建立地方海洋體育產業專項基金。用于建設完善海洋體育設施,強化海洋體育公共空間的公益性,扶持海洋體育文化產業創業創新項目,推動海洋體育人才培訓和青少年培養。第二,要開放“競艇”等海洋體育賽事博彩業。激發群眾參與熱情,刺激海洋體育競賽表演消費,努力成為海洋體育度假消費的主要驅動力之一。第三,各沿海?。ㄊ校┳匀毁Y源廳(局)與當地銀行形成戰略合作,創新海洋體育產業信貸產品和融資服務,如“場地貸”“賽事貸”“培訓貸”等。通過信用貸款支持海洋體育運動的灘涂資源改造,為大型體育賽事的碼頭、泊位等基建提供授信支持;通過融資租賃支持運動船艇、海洋體育裝備等一系列制造業發展,為海洋體育產業注入資本活力。

2)建設海洋運動特色旅游、休閑漁釣、康養等功能產業集群。

“十四五”時期新技術革命帶來的新興數字經濟、多元跨界融合等將促使體育產業結構與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形成海洋體育產業發展的集聚功能區,要實施海洋體育產業融合工程,推進海洋體育與相關產業的融合,拓展融合發展的領域,推進體育產業在更寬廣領域、更深層次和更高水平上的全面發展。在資本合作基礎上,以海洋運動元素為核心,融合漁、旅、文、商、康養等產業,促進業態升級和產業集群,打造要素優勢明顯的海洋體育產業增長極。

第一,休閑運動濱海旅游產品提檔升級。結合濱海觀景、運動休閑等要素發展旅游和休閑度假產業,以海洋體育為主題的節慶、會展活動應具有城市特色,開發都市高端海洋體育旅游產品。在深圳、三亞、上海、青島等地,推出游艇、游船等海上高端休閑消費旅游。豐富運動項目種類、運動形式和海洋運動場景,注重品質升級,提供高端、時尚、普及、親民的全品類產品和服務。

第二,加快發展海釣休閑漁業。將海洋體育與漁業經濟廣泛結合,集漁業、休閑游釣、旅游觀光為一體。以舟山漁港經濟區為例,由漁港為源頭,延伸、擴展到海洋經濟產業鏈,形成“漁業經濟+海洋體育+休閑旅游”融合發展。沿海城市利用資源稟賦優勢,分區規劃海洋釣場,建立綜合海釣基地和垂釣體驗中心,增設游釣線路和網箱垂釣點,以豐富漁業經濟資源,拉動海釣相關產品銷售、海上休閑娛樂等產業經濟發展。

第三,強化海洋運動的健康產業功能區。發展集運動健身、旅游度假、養生養老為一體的海洋運動健康產業,將海洋民俗體育活動、海水療法、沙灘理療與康養度假融合,滿足各類人群需求。另有智慧海洋場景的運動沉浸式體驗賦能大健康產業,打造城市海洋運動健康產業名片,加快產業漸進式發展節奏。

3)發展壯大中小微企業,培育海洋體育單項冠軍企業。

《“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在培育壯大體育市場主體方面,提出要力爭培育100家營業收入超百億元、品牌知名度高、國際競爭力強、行業帶動性大的體育企業,還要培育一批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瞪羚”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鼓勵有條件企業以單項冠軍企業為目標做強做優。福建奧翔體育塑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并獲中央首期200萬元扶持資金。

據此,海洋體育中小企業未來核心競爭力將源于“專精特新”的能力和實力,為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發展貢獻力量。一方面,政府應鼓勵當地海洋體育相關制造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重點培育海洋體育企業單項主業、精細深耕、特色新穎發展,補齊短鏈、強化弱鏈。另一方面,政府從“政策+資本+服務+載體”等多個層面梯度培育,給予在研發、技術認定、智能場景、人才引進、空間規劃以及品牌塑造等方面的支持,為海洋體育產業創造良好營商環境,積極推進“微起步”“小升規”的企業發展。

在全球空間規劃與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趨勢下,海洋體育在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多元功能與地位,體育向海而生、向空發展的時代機遇已到來。依托海洋自然資源、群眾體育的向海趨勢以及政策保障等優勢條件,應搶占優先發展權。同時海洋體育發展仍面臨著諸多困境和挑戰,特別是賽事挖掘和深耕項目產業問題。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以海定陸”理念,從區位邏輯和空間經濟學視角,全域統籌規劃和布局海洋體育產業發展,精耕市場聚焦高品質與高新技術,創造以海洋體育運動為核心、配套產業形式存在的集群產業鏈,建構特色產業集聚功能區。形成通過海洋體育賽事和產業相連的城市群、海岸帶和經濟圈,需要政府和市場共同營造企業發展環境,以滿足人們向海運動需求,加快推動海洋經濟和體育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新華網.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EB/OL]. (2013-07-31) [2021-06-30].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7/ 31/c_116762285.htm

[2] 安虎森. 新經濟地理學原理[M]. 第二版.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3] 劉敏. 發展海洋體育產業 助力海洋強國建設[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09-25(008).

[4] 王穎. 中國海洋地理[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

[5] 王宏,鮮祖. 2017中國海洋統計年鑒[M]. 北京:海洋出版社,2017.

[6]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成果發布[R/OL]. (2021-08-26)[2021-09-30]. http://www.mnr.gov.cn/dt/ywbb/202108/t20210826_2678337.html

[7] 中國旅游研究院. 中國旅游研究院和馬蜂窩旅游聯合發布《中國體育旅游消費大數據報告(2021)》[R/OL]. (2021-07-16)[2021-10-10]. http://www.ctaweb.org.cn/cta/ ztyj/202107/648dc09d1ff84677b31902eecca72f76.shtml

[8] 梁一軍,王凱. 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2020):2019—2020年中國體育健身休閑產業發展研究[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

[9] 周良君,丘慶達. 海洋體育休閑,是粵港澳大灣區美麗風景,更是美好生活(三)[N]. 中國體育報,2020-05-27(005).

[10] 熊芳至. 海洋文化藍皮書:中國海洋文化發展報告(2020)——中國海洋體育運動的現狀與展望[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

[11] 國家體育總局. 體育總局關于命名、認定2020年國家體育產業基地的通知[EB/OL]. (2021-04-27) [2021-06-05]. https://www.sport.gov.cn/n315/n20001395 /c20998331/content.html

[12] 國家體育總局. “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創建單位和“國家體育旅游精品賽事”名單公示[EB/OL]. (2017-06-28)[2021-04-28]. http://www.sport.gov.cn/n323/

n10516/c812668/content.html

[13] 鮑明曉. “十四五”時期我國體育發展內外部環境分析與應對[J]. 體育科學,2020,40(6):3-8.

[14] 趙晶,閆育東,王重陽. 天津“藍色體育產業”開發的可行性分析與實施構想[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49(9):52-56.

[15] 任波,黃海燕. 數字經濟驅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邏輯、現實困境與實施路徑[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1,45(7):22-34.

[16] 韓政. 我國海洋體育產業發展對策[J]. 社會科學家,2016(11):75-78.

[17] 趙吉峰.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海洋體育發展策略研究[J]. 體育文化導刊,2018(12):15-19.

[18] 張同寬. 海洋體育實用教程[M]. 北京:海洋出版社,2017.

[19] 徐佩玉. 區域協同,創造新增長極[EB/OL]. (2020-07-27)[2021-09-15]. http://www.gov.cn/xinwen/ 2020-07/27/content_5530273.htm

[20] 黃海燕,康露. 新時代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邏輯與實施路徑[J]. 體育科學,2022,42(1):15-34.

[21] 楊樺,仇軍,陳琦,等. 新時代我國體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基于國家“十四五”體育學發展規劃調研分析[J]. 體育科學,2020,40(8):3-26.

[22] 凌平,劉金利,李雪飛. 對我國海洋體育發展戰略的思考[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3):16-22.

[23] 浙江省體育局. 借勢漁港經濟 浙江體育勁吹“海洋風”[EB/OL]. (2018-05-11)[2021-09-01]. http://www.sport.gov.cn/n316/n338/c858303/content.html

[24] 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司. 體育總局關于印發《“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的通知[EB/OL]. (2021-10-25)[2022-06-23]. https://www.sport.gov.cn/zfs/ n4977/c23655706/content.html

猜你喜歡
體育產業海洋運動
不正經運動范
愛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發
取經美國體育產業發展
2017年全球體育產業人物風向標
關于《國家體育產業統計分類》的幾點思考
古代都做什么運動
瘋狂的運動
我國體育產業勞動生產率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體育產業統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